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帖与临帖

选帖与临帖

    选帖与临帖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要碰到的问题,选帖是为了临帖,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  选帖

    选贴是学习书法的人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选一本好帖就是拜一位好老师,不得不慎重。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可见选帖之重要。

    选帖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范本的选择,在现在出版的众多字帖中,临摹的范本应选取古代书家的质量高的作品为好。如欧、虞、褚,颜、柳、赵、以及魏碑等均可

    2.注意范本种类的选择,同是一个人的作品,流传方式不同,会造成水平上相当大的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比如颜书《告身帖》、柳书《神策军碑》  《张猛龙碑》等。这类用原迹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较准确的结构、用笔风貌,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  二是选字本,将原迹原拓选字拼成,如将《颜勤礼碑》、苏轼《醉翁亭记》中的字顺序打乱,按笔划多少或偏旁集中排歼,这类帖由于在单个字中仍然保持了较准确的风貌,只损失原有的章法(如字距,-行距;),而初临书法不同于创作,章法本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故尔也不失为较理想的范本。   三是经过修补改刻的作品,经过翻刻修改,一般必然会丧失原迹原拓的风貌,笔划修光修挺,线条光滑而缺乏力度,用笔的动作也难以捉摸,而这些都不利于对原迹风格的体验和研究,它的临摹价值就不太高了。   四是今人临写本,能临象古人原迹的作品,本身应该是有价值的。但作为范本而言却未必妥当。因为每个人(即使是有成就的书家)在临摹古迹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的理解和书写习惯,临本与原本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不但在技巧上如此,在气息上更是如此。  五是双钩本,双钩的细线与原帖毛笔笔划的墨迹间难以完全相吻,双钩是线条形态的躯壳。很难从中分析出古人用笔的大致过程 ,如提、按的部位、速度快慢、含墨多少等等。
    我们提倡初学者使用第一、二种字帖,不赞成使用第四、五种字帖。

    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帖, 要找到一个高质量的、同时又是符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帖来练习,学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人的性格不同兴趣便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现实生活中有喜欢劲挺的,有喜欢秀媚的,有喜欢雄浑的,取各人所需,方得其宜。明明自己喜欢褚遂良的秀逸风格,却硬去赶颜书雄强的时髦,这是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赵体,老辈人常常会劝初学者不要学赵,说他是媚软,多学了没骨力。赵体与诸楷书大家相比,是以秀逸取胜的,但他是个经过历史几百年淘汰下而仍有生命力的大书家,他的书法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你学赵学得没有骨力,那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对,不能要赵孟頫负责。反之,如果不喜欢即使颜、柳、欧、褚,也难出成就。

    4.正规入道,不求偏求怪。

    2.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书法作品赏析

    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珣、颜真卿、柳公权和宋末元初的赵孟頫。

    (1)欧体

    欧阳询 (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人。世称欧阳率更,其体例被称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笔力刚劲,笔划方润,纤细得中,劲险刻历,平正之中见险绝,独成一家风格。“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我们常见的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九成宫澧泉铭》。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 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2)颜体

     颜真卿(公元709- 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 ;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其用笔清劲丰肥,间架严整端庄,气势雄伟开张,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自身告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柳体  柳公权( 公元778-865) 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其代表 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 (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 刚经》,《神策军碑》等。 “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神策军碑,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柳体是初学者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首选。

(4)赵体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 (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 (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妻子笔划圆润流畅,字体秀丽典雅,行笔流利娟秀,结构端正谨严。代表作是《头陀寺碑》、《洛神赋》等。

二 临帖

1.临帖的步骤

临帖分读帖、摹帖、临帖、出帖等几个步骤。

(1)读帖  有经验的书法家都主张学习书法要读帖。所谓读帖,实际上是看帖、欣赏帖。读帖就是通过观察,仔细对帖上的书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书写的发展和规律,为临摹作好事前准备,为书法创作供以借鉴, 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孙过庭也说,察之者精,方能拟之者似。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新唐书》记载欧阳询"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仍不坐,至宿其旁三日"。一块索靖书的碑,被欧阳询连看三日,就可知他观察之细,体会之深,被传为美谈。
    读帖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笔、二是结体、三是章法。
    在观察法帖的用笔时,对每个字的基本笔划都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每一点一画是怎样写的?怎样起笔?怎样收笔?点划之间是怎样呼应?有些什么共同规律?同样的点划又是怎样变化的?它的用笔特点是什么?不同的书家写的字,如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它们用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在观察字的结体时,要认识到它的特征。为什么有的字结体很雄壮?为什么有的字又很秀丽?为什么有的结体很茂密?为什么有的结体又很疏朗?它们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配搭,造成的大、小、宽、窄、高、低、斜、正的关系怎样?又是怎样处理各部位之间的主次、黑白关系的?
    在分析法帖章法布局时,首先要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引带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其对大小、长短、错落、粗细等关系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关系又如何在整篇中得到统一?通篇的气势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神韵和境界?这些要在读帖中细心领会。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一下子读帖能"精"、临帖能"似"是办不到的事,它们中间要经过一个反复熟悉和理解的过程。读帖是为了更好地临帖,而在临帖的实践中,又能使读帖认识深化,读帖和临帖之间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前人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如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初学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学,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通过这样反复的心摹手追,循序渐进,才能使书法水平逐渐提高。
    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忽视读帖、打开帖就临,临完即关上,来去匆匆,中间缺乏思索的过程,这样进步肯定是不快的。如果能注意在读帖时多下功夫去思考分析,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字一半是看会的",这话不失为学书成功的经验之谈。

(2)摹帖

“摹帖”和“临帖”合称“临摹”。“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它是初学书法继承传统的必经之路。
   “摹帖”使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双钩。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然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好的双钩廓填最接近原作。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二、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划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三、满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的结构。有一种印作红色的字帖,用笔蘸墨描成黑色,称为"描红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样的缺点。

(3)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临帖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对临。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对临的基本要求,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临帖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以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

二.背临。也就是默写。待一行一行临写的比较熟悉之后,便可全凭记忆来背写了。写后对照,也如对临一样,反复修正。

三、意临。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所以贵似,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和"。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所以不妨在背临和意临之间加一个运用的过程。即用所临的字体写一副字,其间必有没有临过的字,看看能不能配得协调一致。米芾初期的书法,人称"集古字",后来才形成独具一格的"米体"。这正是一个从临摹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总的来说,正如宋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每人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多摹与临作具体安排,而以由形似到神似为追求目标。

2.临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练字先修德。

第二  脚踏实地从头开始, 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第三持之以恒,第一,所选字帖更换不可太随意,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第二,不可短时间过于痴迷,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 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第四  循序渐进勿贪快,临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第五  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第六临帖要和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
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既用、用既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久天长,定会学用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第七 讲究公德(卫生、勤俭)

第八 自我鼓励

第九 把练字与兴趣培养、修身养性紧密结合

3.临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 笔画写不到位,涂描结合
  临帖是为了写字像帖,合乎规范。但一开始临帖时,常常笔画写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靠涂描将笔画写到位的坏习惯。要边临帖边体会,第一个字哪里写得不像,哪个部位临得不准,第二遍加以改进。在写字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分析、改进,力求字如法帖。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能一笔到位,不再涂描。

二 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
  在临帖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带过,提笔就写。看似不错,实则不然,他根本没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点画特征,动手却不动脑,这样看似临帖,实际上是在抄帖。这样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抄帖并没有把字帖上字的笔画、结构学到手。要克服这个毛病,也并非难事。只要先将字帖中要写的字仔细地看一看,并记住笔画和结构的主要特征,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笔先”,下笔临写时,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心手合一,达到理想的临写效果。每写一遍。都要与字帖对照,找出笔画、结构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临写时注意缩小差距。长此以往,进步会更大,抄帖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三 看一笔写一笔,光临不背
  开始临帖时,由于对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出的字往往结构松散,笔画孤立,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楷书笔画虽各自独立,但笔画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比如,一笔写完再写下一笔时,笔在空中有个走动的线路,同时形成下一笔逆势,这个逆势就是下一笔的藏锋动作,也叫借势落笔,可省藏锋动作,能使笔画自然协调。因此对字帖中较熟悉的字,可先看两笔或三笔,连续写两笔或三笔,直到过渡到一次就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9)
书法遇瓶颈,认真读此文!
学书法:楷书入门要选哪个帖?
学习书法入门知识
楷书的分类及临摹
三心二意斋书悟(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