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传世名帖38件详解--附图片【1-19】
米芾传世名帖38件详解--附图片 【1-19】 
本帖汇集米芾传世名帖38件,附较为详细文字介绍和高清电子图片,供爱“米”的朋友们饱餐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 ,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1
作品名称
蜀素帖 点击浏览图片
材质
绢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7.8公分 横:270.8公分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此卷所用蜀素是十分珍贵的绢,于神宗庆历时在四川所造。米芾的字受王献之影响最深,有一种俊逸疏爽之气,在北宋四大家中,米字的笔法和速度最灵活而有变化。此卷虽书于乌丝界栏内,但行笔飞扬恣肆、神采生动,丝毫不为格式所拘。
释文
释文: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元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旁改作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嫦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和林公砚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駈。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梢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壁湖山两清(清点去)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迩(业点去)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2
将之苕溪诗卷
品名称
虹县诗
材质
纸本
作品规格
纵31.2厘米 横487厘米
庋藏地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作品简介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 用墨则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 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 ”十一字,一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十三年刘仲游跋。
释文
虹县旧题云。
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满船书画同明月。十日隋花窈窕中。再题。碧榆绿柳旧游中。华发苍颜未退翁。天使残年司笔研。圣知小学是家风。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题柱扁舟真老矣。竟无事业奏肤公。
3
虹县诗卷
作品名称
吴江舟中诗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31.3厘米×559.8厘米
题材
行草书
庋藏地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作品简介
释文
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舡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添槹亦复车,黄胶生口咽。河泥若佑夫、粘底更不转。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一曳如风车,叫噉如临战。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晩。朱邦彦自秀寄纸,呉江舟中作米元章
4吴江舟中诗 SMF-2 印高31.3宽521.67厘米.
作品名称
清和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 ,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作品简介
此信札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纸本,行书八行,纵28.3厘米,横38.5厘米,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释文
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斛。将微意。轻尠(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5清和贴 SMF-5 印高28.3宽38.22厘米-
作品名称
辱教帖(伯充帖 伯充台座帖 致伯充尺牍 宋米海岳伯老帖 眼目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题材
行草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伯充帖”,墨迹,纸本,信札,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纵27.8、横39.8厘米。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札,米芾写来十分随意,但扎实的功力使这件小札也体现了用笔迅疾、力沉奇倔,欹侧取势而无霸气,转折间多机巧锋芒,笔势放的开,收的住,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仪评米芾:“超轶绝尖,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经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
释文
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6辱教贴
作品名称
真酥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8.6厘米,横21厘米。
题材
草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真酥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五》。
黄山谷《糟姜银杏帖》有“雍酥二斤”语,遂知“真酥”乃真州所产者也。
《宋史·徽宗纪二》:“(崇宁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府,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帖有“胡西辅”,故书于此后甚明。此人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宋史》本传:“兄宗愈入党籍,宗回亦罢郡。居亡何,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徙永兴、郑州、成德军,复坐事去。大观中卒。”吴廷燮《北诵经抚年表》系胡氏知成德军于崇宁五年,则此即为《真酥》下限也。
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人,宿从子。用荫登地为编修,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为熙河帅。属羌郎阿章叛,宗回遣将讨之,皆败死。于是转运判官秦希甫议弃湟鄯,宗回持不可。会徽宗弃鄯州,夺宗回职知蕲州,凶宗愈入党籍,宗回亦罢郡。居亡何,录其坚守湟鄯之议,起知秦州,进枢密直学士。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
米芾入都为书画博士前,或居润州,或官无为。润州入京,唯有水路,而无为枕西江,何如直北为便。帖云“一兵陆行”,既可差役,则非无为莫属。此帖乃得系于崇宁四年七月至是年之末。
释文
真酥一斤,少将微意。欲置些果实去,又一兵陆行,难将都门。有干示下。酥是胡西辅所送。芾皇恐顿首。虞老可喜,必相从欢。
7真酥帖
作品名称
彦和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
释文
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8彦和贴 SMF-8 印高30.1宽47.55厘米-
作品名称
丹阳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3.5厘米 横22.8厘米
题材
行草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丹阳”乃润州古称。秋榖未登,青黄不接,米价必至踊贵,故此帖必作于崇宁二年夏秋之间。
米芾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阳米,寥寥二十余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气,有点调皮;“早一报,怨他人先”,则活脱可见其幽默诙谐。从文字看来,已有《世说新语》中晋人名士风度。
笔架,又称作笔格,因为防止毛笔滚动,多作成山形,所以又称为笔山。笔架有各类不同的材质,实用性的笔架以瓷、铜最为普遍,而观赏性的,则以珊瑚和玉笔架最受文人喜爱。
收藏不同材质,造形奇异的笔架,从六朝开始,便成为文人的雅趣。梁朝简文帝、庾肩吾、吴均都有歌咏笔格的诗作留下来。到了北宋,这类附庸风雅的故事,也时常口耳相传。如欧阳修便记载,钱惟演家藏一座珊瑚笔格,他非常宝爱,常常置于几案上欣赏,但有一天遭窃,后来,他不惜以一万钱将它从窃贼手中赎回。
无论是珊瑚或玉笔架,因雕工精湛、或造型不俗,往往价值不斐。米芾〈丹阳帖〉,便提到他请托友人,以船载运昂贵的丹阳米百斛(约3,350公斤),换取一座玉笔架的事。另外,在〈玉笔格帖〉中,也提到有朋友以一件王献之帖,交易玉笔架,其价值之高,可想而知。米芾在晚年,也收到一座珍贵的珊瑚笔架,造型相当奇怪,珊瑚枝蟠屈,如交缠的树枝,下面附铜制的底座,笔架层次分明,犹如一件结构简单的现代雕塑。米芾在〈珊瑚帖〉中得意地画下它的造形,并以「三枝朱草出金沙」来形容。这件自然意趣的珊瑚笔架,与米芾天真的个性相得益彰,显露他追求风流雅趣生活的一面。
释文
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 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9丹阳贴 SMF-9 印高23.66宽22.8-
作品名称
晋纸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4.7厘米 横41厘米
题材(书体)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米芾:「余尝硾越竹,光滑如金版。」知其曾经亲自加工越竹纸,以获得质量精良的书写用纸。米芾亦撰有〈评纸帖〉一卷,批评当时造纸者为求洁白而多用灰粉,致使纸质粗涩、受墨不凝、运笔碍滞等状况,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
释文
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飕。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二曾常见之甚安。芾顿首。
10晋纸贴 SMF-11印高24.7宽41.27厘米-
作品名称
伯修帖(致伯修老兄尺牍)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6.5厘米 横45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对于王羲之〈来戏帖〉未能购成,米芾耿耿于怀。在得知丁景愿意出让之后,米芾便托苏州的陈师锡代办此事。或许因陈师锡未曾见过此作,为谨慎起见,米芾在尺牍末画下〈来戏帖〉的约略样子,以确保买到同一件作品。
释文
丞果实亦力辞。非愿非愿。芾顿首。启。画不可知。不知好久。书则十月丁君过泗。语与赵伯充。云要与人。即是此物。纸紫赤黄色。所注真字褊。草字。上有为人模墨透印损痕。末有二字来戏。()才。字也。告留。念其直。就本局虞侯拨供给外。或能白吾老友吴舍人。差两介送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顿首上。伯修老兄司长。来戏。不记得也。在纸尾。()才字。
11伯修贴 SMF-12印高26.5宽45.56厘米-
作品名称
面谕帖(来戏帖 , 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26.2厘米 横46.5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面谕帖〉应是崇宁元年(1102)年底,米芾写给友人陈师锡的信,内容主要是商议购藏书画的事情。信札中具体地提到两件作品:第一件是翟院深的山水画;第二件则是帖尾处签有「来戏」二字的草书小品,是宋真宗朝宰相丁谓的旧藏品,经过米芾与后代子孙丁景来回议价,但最后仍功败垂成。此札记录了米芾收藏的过程及心态转变,对于北宋书画鉴藏活动,提供具体而生动的例证。与〈面谕帖〉同时还有〈伯修帖〉,也是米芾寄给陈师锡的信件,米芾在信中请托陈氏购买「来戏」草书小品,并告知所要留意的细节,包括纸质、模榻痕迹等等。〈面谕帖〉和〈伯修帖〉均为米芾购藏书画的具体例证,也让我们了解他收藏界的朋友们。稍晚的1103年中,米芾更在京师获得他认为天下第一的无上至宝:王羲之所书的〈王略帖〉,当可视为此时期书画收藏的最高峰。
释文
蒙面谕浙干。具如后。恐公忙托鼎承。长洲县西寺前僧正宝月大师。收翟院深山水两帧。第二帧上。一秀才跨马。元要五千卖。只着三千。后来宝月五千买了。如肯辍。元直上增数千买取。苏州州衙前西南上。是晋公绘像恩泽。丁承务家秀才。丞相孙。新自京师出来。有草书一纸。黄纸玉轴。间道有数小真字注 。不识。草字末有来戏。二字。向要十五千。只着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买取。更增三二千不妨。未署名。
备注
相关人物
陈师锡(1057─1125)字伯修,号闲乐,建州建阳(今福建建安)人。神宗熙宁间进士,哲宗时,受苏轼推荐,当上秘书省校书郎,徽宗即位后,曾经上疏批评蔡京,被贬至颖、庐、滑三州。
翟院深
营丘(今山东淄博)人,北宋画家。山水学李成(约919─967),临摹逼真。李成之孙宥任开封尹时,曾购藏了一批李成画,里面多参杂翟院深的作品,难以辨识。
12面谕贴 SMF-13印高26.2宽48.55-
作品名称
乡石帖(紫金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8.2厘米 横30.5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乡石帖》,此帖亦名《紫金帖》,行书。纸本。随笔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100)。
释文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
13乡石贴
作品名称
中秋登海岱楼作(中秋诗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5.2厘米,横40.5厘米(36厘米)
题材
草书
庋藏地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作品简介
海岱楼位于涟水(江苏涟水),是著名的风景名胜,米芾时常登楼,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份施展。 在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对书法求好的态度。涟水时期,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此帖与《焚香帖》、《草书论书帖》都是其中的例子。另外,米芾也经常与薛绍彭书信往返,讨论购帖事宜、交换习书心得,或是品评论书,两人堪称最佳书画友。 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江苏涟水)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海岱楼在江苏涟水地区,是唐、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它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登海岱楼所见迷蒙的景致。在另一阙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并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诗人登楼眺望,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释文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东轮。 信书亦一难事。
14中秋登海岱楼作
中秋登海岱楼作 SMF-15印高25.2宽42厘米-
作品名称
陈揽帖(昨日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5.9厘米横20.8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释文
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
15陈揽贴 SMF-16印高25.9宽20.71厘米-
作品名称
箧中帖(致景文隰公尺牍)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8.2 ,横41.9 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据《书史》,知米芾欲以欧阳询二帖、王维雪图六幅、犀带一条、砚山一枚、及玉座珊瑚一枝,交换刘季孙(1033-1092)所收王献之〈送梨帖〉。因砚山为王诜(1048-1104后)借去未还,遂书此牍与刘季孙解释,且愿意再加一件怀素帖。然刘季孙到隰州(今山西隰县)任后,月余即卒,故未能成交。元佑时期(1086─1093)的汴京,人文荟萃、艺术活动十分地蓬勃热络,米芾手中一件〈怀素帖〉的交易,透露文人圈与收藏家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 这件〈怀素帖〉,原来属于驸马李玮的收藏,有王钦臣和薛绍彭两位雅好书画人士可以见证,后来它流入黄莘手中,米芾大费周章才购得此帖,现在米芾打算再用怀素帖来与刘季孙交换王献之的〈送梨帖〉。之前米芾已经允诺以一枚砚山,外加欧阳询的二件法帖、王维的六幅〈雪图〉、犀带一条、以及玉座珊瑚一枝,来与刘季孙交换法帖,但是砚山被「好事者」王诜借去不还,所以米芾便写了这封信札,告诉刘季孙,愿意再加上一件〈怀素帖〉作为筹码。事实上,这次书画文玩的交易,牵涉到的,除了米芾、李玮、刘季孙三位收藏家,还有文坛领袖苏轼。整件事的起因,是苏轼向米芾索取砚山,被拒绝之后,改由他的密友刘季孙向米芾提出以王献之〈送梨帖〉交换砚山的条件。而米芾愿意用唐代怀素、欧阳询、王维等珍贵的书画,来交换一件晋人的名帖,足见其价值非凡。虽然,最后的交易因为王诜想将砚山纳为已有,故意延迟归还,加上刘季孙数月后便去世,而成为泡影!但这整个过程也反映了文人雅士收藏书画文玩痴狂的程度!
释文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16箧中帖(致景文隰公尺牍)
米芾《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纵28.4厘米,横3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名称
葛君德忱帖(德忱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25.4厘米 横78.6厘米。
题材
行草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此帖为致葛德忱书札。
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发之义本《诗经·召南·采蘩》序毛传。乃葛蕴、葛藻长兄。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上王子才所藏雪窦和尚诗后,有“襄阳米芾”与“鹤林居士葛蘩”题跋。
葛蘩,号鹤林居士,丹徒人,良嗣长子。崇宁间官临颍主簿,累迁镇江守 。
此时德忱恐在润州,欲求莱州职事,故米芾告以路程行法也。
“林君”当指林希,子中福州人,乃称“闽士”。林氏罢枢密,于元符元年四月出守亳州,同年九月换杭州,疑于其时特访涟水矣。
林希,字子中,福州福清人,概子。嘉佑二年进士,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希闻命,惧形于色。神宗恕,责监杭州楼店务。绍圣初知成都府,道阙下,章惇留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佑群臣,希皆密预其议,自司马光、吕公着、吕大防、刘挚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极其丑诋,读者愤叹。徽宗时卒,年六十七,谥文节,追赠资政殿学士。有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
《列子·天瑞》:“子列子居郑圃,人无识者……国不足,将嫁(往)于卫。”“御寇”二句,即用此典。
此帖作于元符二年五月四日,离秩满 不足一月,故有“欲去”之语。
米芾于涟水军任上,曾遭遇旱灾之后,又逢水灾之情况,当地田亩俱被淹没,许多通湖港道,初为防旱救田,而填土塞断。然水灾之后,地主毫姓只顾一己私利,仍不疏放,以致地势低洼之区,积潦难泄,为患颇大。米芾于致上司或同侪之信函中,特将在外实地所见表出,心中甚为不平 。这是米芾“欲去”的外在之因,涟水环境险恶,旱灾水灾连连。
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虽然“至官下则率直不苟”,但平生嗜好只在江封山月,及石砚书画,加以疏狂成性,故为官日久,难免故态复萌。墓志铭对此并不加隐讳,谓“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此实记实之言。在涟水军任上,米芾即曾因“好石废事”,招致上司不满 ,可能因此去职,在任仅二年。 艺术赏析:
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粗看,“全不缚律”,左倾右倒,形骸放浪。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着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着强烈的节奏感,与其作品比较,此帖颇具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气。节奏也较平和,神闲气定,故能随意布势,妙得自然。
此帖乃米芾佳作之一,虽然第八行至第十五行之间有的字略小,但大体上看来,不论是字形结构、映带关系、饱厚度或整体感来看,都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
释文
五月四日,芾启:蒙书为尉(通慰),审道味清适。涟,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见,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闽氏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莱去海出陆有十程,已贻书应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尔。御寇所居,国不足,岂贤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贫乐淡,乃士常事,一动未可知,宜审决去就也。便中奉状。芾顿首。葛君德忱阁下。
17葛君德忱帖(德忱帖)
米芾《德忱帖》 纸本 行草书 纵25.4厘米 横7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名称
书论书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7.4厘米 横37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米芾崇尚晋人书法的结果,导致过度贬抑唐代书家。张旭的狂草因不合于晋人「格辙」,故被米芾视为下品。而怀素也因时代所限,虽然达到平淡的境界,但尚乏晋人的高古。至于高闲以下的书家,米芾认为不值得讨论。「平淡天真」为米芾品评的最高标准。相较米芾于其它书作的迭宕变化,此帖的表现平和内敛,深含晋韵,与他提倡之审美标准相契合。
草书如果不合乎晋人的格调,就会成为「下品」,这是米芾〈书论书〉帖的核心观点。唐代流行狂草,虽然它的表现力丰富、形态夸张,是所有草书中最自由奔放的一种,但是已经脱离晋人传统。在米芾眼中,唐代的草书家,除了怀素的字,稍带「平淡」趣味之外,其余张旭、高闲、(辩)光的书法,皆粗俗不堪,令人憎恶。
「崇晋贬唐」的思想,贯穿米芾的整个书论之中。虽然唐代书家也曾经是米芾学习的对象,但是随着学书历程的转变,晋人才是他所追循的典范。米芾认为晋人书法共同的特色,是「平淡天真」,时代愈早,书风愈显得自然朴实、无刻意做作,这是书法中最高的境界。
在晋人之中,米芾最喜爱和推崇的书家有那些?毫无疑问,王献之是最受米芾喜爱的一位书家,他形容王献之的「一笔书」运笔如「火筯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其书法变化灵动,天真超逸,成就在「书圣」王羲之之上。后来,元佑二年(1087),米芾在太师府邸见过李玮收藏的〈晋贤十四帖〉后,对于晋武帝、王戎的书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件谢安〈八月五日帖〉,格调高雅,胜过王献之,米芾以「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来夸赞谢安,将谢安推崇为晋人书格中最高的一位。
释文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18书论书
米芾 《论草书帖》 纸本 草书 纵24.7厘米 横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名称
张都大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信札
作品规格
纵29.4厘米,横33.8厘米。
题材(书体)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释文
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耜)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19张都大贴 SMF-21印高29.4宽39.42厘米
作品名称
烝徒帖
材质
纸本
装裱形式
作品规格
纵29.9厘米 横31.6厘米
题材
行书
庋藏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简介
米芾虽然是文人艺术家,但是他对于县政庶务并非完全外行。〈烝徒帖〉中,米芾便提到如何整军、备战的实务,他毫不忌讳地夸耀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素质有如京师的禁卫军,并提到县内的战斗建筑工事,如壕沟、营寨、军需仓库等,都是各地之中的佼佼者。〈张都大帖〉与〈烝徒帖〉一样,是另一封自我推荐信。米芾在信中向长官说明他足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希望能做到「都大」位阶的官职。米芾清楚地剖析运河的河道弯曲、河水深浅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希望获得长官赏识。深知物理的米芾,与我们认知的艺术家形象,似乎有着天壤之别。
释文
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 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
备注
《烝徒帖》为米芾生平杰作,明代曾是严嵩家的藏品,后被抄家入宫,入清之后,,流入毕秋帆家,也遭抄家之变,几经周折,落到了平湖葛家,抗战时期,毁于兵灾,真迹下落不明。2000年中港书画联谊会在香港举行活动,在一私人藏馆寻得此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碑帖欣赏:宋 米芾 书帖五帧
天真率意: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
看完这十帖,想不爱米芾都难
四。宋-米芾书法大全[2]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