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世纪篆刻简史(三)

二十世纪篆刻简史(三)  

第三节     印学活动

新时期的篆刻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此时的印学活动,既不是以大师为主的流派活动,也不是以印社为主的团体活动,而是进入了典型的现代艺术活动方式,以展览为中心的活动。在这一时期,印社的发展虽然也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此时的印社虽多,印学活动能在全国引起影响的仍只有西泠印社一家,而且这些印社多仅局限于地方,有的甚至只在成立之初搞些活动后就名存实亡了,故对篆刻艺术发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全国性的篆刻展览就不同了,其活动本身就具有全国性的影响,故其对篆刻艺术发展特别是对一般印人的创作,具有极大影响力。

1983年,上海《书法》杂志举办“全国篆刻征稿评比”,收到4027人的来稿,这次展览评出一等奖10人,优秀奖90人,在印坛引起极大反响。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这次送稿参加活动的作者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是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作者,成为篆刻艺术复兴和繁荣的人才所在。在这次展览中获奖的100名作者,在其后几乎全部成为了新时期印坛的精英和中坚;当时的一等奖获得者也几乎全成为了新时期印坛的代表人物,石开、黄惇、马士达、徐利明、陈茗屋、苏白、江成之等都是在这次展览后成为印坛受人注目的亮点。这次展览,开创了全国性篆刻艺术专项展的先河,是篆刻艺术进入新时期后最重要的一次活动。这次展览使刚刚走出篆刻艺术沉寂期的印人们兴奋异常,使他们看到了篆刻艺术繁荣的希望。这次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 成立前的唯一一次全国性展览,对新时期篆刻艺术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篆刻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988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了篆刻委员会,由方去疾任主任,陈大羽任副主任。随后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这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与南京印社联合主办,共收到2700余件投稿,评出406件参展作品。这次展览是对当代印人印下和学思想和创作成果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检阅。这次展览整体水平较高,入选作者多功底深厚,以继承为主,延续五大流派风格的占了较大比例,学习邓散木、朱复戡、乔曾劬的也有,也出现了个性强烈的写意性追求。

1991年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在烟台开幕,此次展览共收到2600余件投稿,评出473件入选参展。这次展览,追求雄强的写意印风大大超过了秀润整饬的工稳印风,学习时人的作品大量出现,特别是学习韩天衡印风的人占了很大数量,以至于《书法报》刊文批评为“韩流滚滚”,成为当代印坛的一道奇特风景线。在这次展览中,新时期印坛的特征逐渐凸现出来,韩天衡、王镛、石开等当代中青年印人的影响逐渐增强,篆刻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特性越来越明朗起来。

1994年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在北京开幕。这次展览共收到3200余件来搞,评出282件参展。这次展览,古典形式的作品与锐意创新的作品并存,多种风格纷呈,创作技法、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起来,表明此时的创作思想已进入极其活跃的时期,篆刻艺术的审美取向也更广阔起来,并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当然,这次展览同样也出现了青年印人纷纷追随时人的局面,王镛、石开、李刚田等人的印风在展览中大量涌现出来,形成一种不安和燥动,但这却也体现出当代印人不甘谨守传统,锐意求新的活跃思想,由于他们对展览的期望值的高涨,从而形成这种表面的混乱。但是,如果我们沉下心来去分析、去研究,会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有序的,是展览机制下的必然产物。展览为我们带来的篆刻创作的繁荣、创作经验的传递交流、人材的发现、新风格的形成等方面的益处则是任何篆刻活动形式所难以完成的。在这次展览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写意即风极盛的形式下,工稳秀逸一路印风又有所抬头,虽然它一时还不能突破新浙派和赵派的笼罩,但已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1998年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在北京开幕。这次展览收到2900余件来稿,评出296件参展,263件入选。这次展览的作品更注重形式感、表现力,印人的风格追求明确,强调个性,创作激情丰富,时有佳作呈现。但是,这次展览依然存在着整体风格距离较近,模仿时人、名家的影子依稀存在,缺少一个时期成功印人所需的异军突起和标新立异。当然,燥动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些,都是篆刻艺术进入现代创作方式的必然显现。

全国历届篆刻艺术展一览表

 

 

 

届次       日期       地点       主办单位                         收稿件数       展出件数

首届       1998.9    南京       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南京印社       2700余件       406件

二届       1991.10   烟台       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2600余件      473件

三届       1994.11   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    3200余件      282件

四届       1998.2    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             2900余    入展296件入选263件 

 

 

 

 

 

 

 

 

 

 

 

 

 

 

 

 

除以上所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篆刻艺术展览外,新时期全国性的篆刻艺术展还有西泠印社主办的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评展,这是西泠印社自1987年以来,每隔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性篆刻艺术展评,每届除评选出200多件入展作品外,还评选出50件优秀作品,并从第三届开始根据韩天衡先生的建议,增设7件边款奖,在篆刻艺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西泠印社历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一览表

 

 

届次       日期       地点       收稿件数       展出件数       获奖情况

首届       1987       杭州       2318件         263件       50件

二届       1991.11   杭州       2000余件        250件    50件

三届       1995.11   杭州       1200余件      240件      50件优秀奖,7件边款奖

四届       1999.10   温州       近2000件      208件      50件优秀奖,7件边款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依靠它们各自的优势与权威,连续举办着全国性篆刻艺术展,通过展览、评比梳理着当代印坛,不断发现人才,使全国性篆刻艺术活动纳入到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除这两项展览外,影响较大的篆刻艺术评展活动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号称全国三大展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书篆刻展览、全国新人新作书法篆刻展览,在这些展览的入展作品中,篆刻作品都保持着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比例。

全国历届书法篆刻展篆刻入展获奖情况一览表

 

 

 

 

届次       日期       地点       总入展数       篆刻入展       获奖数

首届       1980       沈阳       575件          152             *

二届       1984       北京                        24      

三届       1987       郑州       555件      54   

四届       1989       北京       334件          84            4

五届       1992                                 96              8

六届       1995                  513件         49              4   

七届       1999       北京       1000件       102               2

 

 

 

 

 

 

               *全国书法篆刻展前三届未评奖。

全国历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篆刻入展获奖情况一览表

 

 

 

届次       日期       地点       总入展数       篆刻入展数    篆刻获奖数

首届       1982       南昌                         40     *

二届       1986       北京       347              44              4

三届       1990       合肥       409              99             11

四届       1992       枣庄       450              95             10

五届       1993       北京       496              88             6

六届       1995       北京       451              52            10

七届       1998       北京       382              41             8

八届       2000       北京       494              44             5    

 

 

 

 

 

          *全国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原为全国部分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没有评奖。

      其他较有影响的篆刻艺术评展活动还有:

“当代篆刻邀请展”,终南印社1986年在西安主办。

“首届上海篆刻大奖赛”,《文汇报》等单位1988年在上海主办。

“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赛”,神漓印社等单位1989年在桂林主办。

“全国印社篆刻联展”,西泠印社1990年在杭州主办。

“当代中青年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朵云轩1990年在上海主办。

“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1993年在哈尔滨主办。

“西泠印社篆刻展”,西泠印社1995年在香港主办。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暨篆刻委员会1995年在北京主办。

“96全国新概念篆刻邀请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1996年在杭州主办。

“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篆刻》杂志等单位1996年在黑龙江主办。

“96中日篆刻作品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全日本篆刻联盟1996年在北京主办。

“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暨篆刻委员会1997年在北京主办。

除以上全国性的篆刻艺术活动外,各省市书法家协会和印社的活动及个人篆刻展更是多不胜举。

新时期的篆刻活动是以展览为中心的,是展览支持了篆刻艺术的发展,是展览使篆刻艺术真正与现代艺术创作接轨,是展览发现了人才,肯定了印人,树立了榜样,是展览使印人们越来越明白,我们的篆刻艺术创作,不仅要超越古人,更要融入当代,有别于当代。也许,新时期是一个篆刻家最容易成名却又最难成功的时代。

第四节            印学理论研究及出版

在新时期,印学研究在学科化、专业化、学术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多数成功的印人都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他们使这一时期的篆刻研究在史学、美学、技法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二是篆刻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独立存在的观点的提出,使其在学科化建设上有了新的突破。三是篆刻艺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多所大学书法篆刻专业的开设,硕士、博士生的招收,在全国形成一个较为完成的书法篆刻教育体系,造就了大批篆刻创作和研究人才,特别是立足于学术化的研究人才。四是出版业的繁荣,使印学理论著作和印谱等大量出版,专业报刊不断涌现。这些原因,都有力地促进了印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的印学理论研究还出现了各类印学研讨会,集中展现了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主题的研究成果,是一种崭新的且行之效的活动方式,较重要的研讨会有以下几次: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

西泠印社早在1963年印社六十周年社庆时就有沙孟海等人宣读印学论文并进行研讨;1978年印社七十五周年社庆时又举行了印学学术论文交流研讨会。到了1983年印社八十周年社庆时,收到了论文二十二篇,其中有日本籍社员二篇,并进行了研讨交流,后收入到论文集《印学论丛》中出版,成为正式的国际印学研讨会,也是国内首次国际印学研讨会。自1988年印社八十五周年社庆时起,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开始接受印社外的印学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交流,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二十八篇。1993年印社九十周年社庆时印学研讨会论文数量增至四十余篇,选取其中二十七篇编入论文集《印学论谈》中。1998年印社九十五周年社庆时,收到论文已达一百零七篇,其中国内九十八篇(印社社员三十五篇),日本五篇、韩国三篇、法国一篇,并选取其中三十八篇编辑出版了《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图4—56)。除此之外。西泠印社还在1984年吴昌硕诞辰一百三十周年、1994年吴昌硕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大会上举办了专题印学研讨会。西泠印社举办的历次国际印学研讨会,所收论文数量多、质量高,除印社社史之外涉及到史、论、创作技法、篆刻、美学、印人个案、篆刻教育等各个方面,是新时期印学理论研讨会的典范。

其它印学研讨活动还有:

当代印学邀请研讨会

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于1983年举办,有三十一篇论文收入《当代印学论文文选》。

全国首届印学研讨会

金陵印社等单位于1989年举办,收到论文一百零二篇,入选三十篇。

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暨篆刻委员会于1995年举办,收到论文一百六十余篇,入选六十篇,评出三十三篇获奖论文。

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国书画报》、《中国篆刻》杂志等单位于1997年主办,有五十篇论文收入论文集。

历届全国书学研讨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书学研讨会,都有许多印学理论论文入选。对篆刻理论研究和创作繁荣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印学理论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印学领域取得巨大的学术成果。如老一代的印学理论家沙孟海所著《印学史》(图4—57),是一本以其《印学概论》为底稿的系统的印学史,该书自1962年开始撰写,中间颇受波折,直到1984年才完稿,全书分上下两编,共三十七章,上编“印章旧制”十六章,对印章起源、用途、名称、制度及印材、印色等都有详细论述;下编“印学体系”二十一章,自米芾而下直至赵时棡、王 褆  等,兼及日本早期名家;是现代印学理论研究中较为完备的印学史。罗福颐则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玺印组之优势,带领王人聪、叶其峰、罗随祖等人在古玺印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其中《古玺印概论》(罗福颐编)(图4—58)引用了大量新出土的资料论述古玺,对过去一些旧说多有新解,图文并茂,颇具学术价值。《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研究》(王人聪、叶其峰著)是其二人关于秦汉魏南北朝官印研究的文集,根据大量实物,对这几个时期的官印进行研究考证,资料尤为丰富。其他如王人聪著《新出历代玺印集释》、《新出历代玺印集录》,叶其峰著《古玺印通论》、《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等著作也都对古玺印研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在上海,方去疾以对明清流派的研究影响着印学研究的发展,他所著《明清篆刻流派简述》一文,对以文彭为代表的吴门派、何震为代表的徽派、程邃为代表的皖派、邓石如为代表的邓派,以及泗水、扬州,如皋等流派和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作了简要分析,其中多有创见,是研究明清篆刻流派的重要理论文章。

随着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一大批中青年理论家的涌现,印学理论著作出版也出现了高潮。刘江、韩天衡、黄惇、陈振濂等人的研究及理论著作尤其引人注目。

刘江的印学研究涉及了篆刻艺术的各个方面,在技法上,有《汉印的临习和欣赏》、《古玺印的临习和欣赏》、《篆刻技法》(图4—59)、《篆刻艺术》、《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图4—60)、《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等著作。在印学史上,有《印章艺术史》等著作。在印人个案研究上,有《吴昌硕篆刻研究》(图4—61),该书通过对吴昌硕的生平、艺术特征、艺术特征形成探源、年谱和研究资料汇编等方面的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生涯和对篆刻史的影响,是目前最为详尽、深入的研究吴昌硕篆刻艺术的专著。在美学上,有《篆刻美学》(图4—62)、《篆刻艺术形式美》(图4—63)等著作,通过对篆刻艺术的本质与审美、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及其法则、篆刻艺术的生命与品性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篆刻艺术审美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填补了篆刻美学研究的空白。刘江的篆刻美学研究,不是单纯抽象的现象解说,而是通过大量历代有关论述和不同印人作品的分析归纳,并立足于篆刻美的解剖和美的创作原素的发掘,在高层次上对篆刻美的品格、精神进行阐释,取得了在深度与广度上并进的重要成果,在篆刻艺术进一步向自觉、独立的艺术发展中具有深远意义。

韩天衡的篆刻理论研究是建立在他的系统构造论和求新创意论上的,主要表现在对历代印论的钩陈、印史的断代、印谱的研究等方面。在历代印论的钩陈上,有《历代印学论文选》(图4—64)、《中国印学年表》(图4—65)等重要著作,使其站在了印学理论研究的制高点上,钩陈览玄,考释疑端,意义非凡。在印史的断代上,他在研究过大量的古代印学文献后,顺流朔源,作出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全的审视与评判,对印学史的断代做出详尽的阐释。在印谱研究上,他对印谱的起源与发展,历代印谱的版本、历代印谱的品类、印 章的传世与印谱的汇辑等方面作出了综合论述,为印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学术新见和历史信息。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多收在其《天衡印谭》(图4—66)、《天衡印话》及相关论文中。韩天衡的研究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展开,更难得可贵的是其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为众多的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普及读本。

黄惇的篆刻理论研究成就 主要表现在其对古代印论的研究上,他在《中国古代印论史》(图4—67)一书中,以史从论出、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进行透澈的研究和分析,他对大量的原始资料清理、鉴别、去伪存真,进而挥微朔奥,透视审美观念及艺术风格之关系,从更深层次上弄清这些审美观念产生的原因及各种审美观之间的承并嬗变,从而使其《中国古代印论史》具有全新的拓荒意义。另外,黄惇在流派印章的源流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以大量的印论和其中反映出来的审美思想、变革观念为依据,澄清了篆刻史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错误,为篆刻史研究肃清一些障碍。

陈振濂在印学理论研究上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篆刻艺术本位观念的确立和篆刻教育上。他发表在《中国篆刻》创刊号上的论文《独立——篆刻本位的观念确立》,从学科立场上指出篆刻艺术的困境,对篆刻艺术实用与审美等方面的问题加以梳理,提出只有理清篆刻与金石、篆刻与印章、篆刻与书法的关系,才能从中独立出来,真正实现其向现代艺术的过渡。陈振濂在篆刻教育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他主编的《大学篆刻创作教程》(图4—68)上,该书立足于教学,在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较深的探求。此外,陈振濂在近现代篆刻史及西泠印社社史的钩陈阐释上也都有着较突出的研究。

除上所述理论家外,孙慰祖、朱培尔、王北岳等对明清印人的研究,叶一苇、林乾良等对浙派的研究,马国权、孙询等对民国印人的研究,曹锦炎对古玺的研究,熊伯齐对古玺章法的研究,辛尘对历代篆刻风格的研究,邓昌成对港台篆刻史的研究,韩天雍对日本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果,成为当代篆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时期,已出版的重要的印学理论著作有:

《中国篆刻艺术》,方去疾等著,198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明清篆刻流派简述》,方去疾著,《西泠艺丛》1981年第3期发表。

《古玺印概论》,罗福颐著,198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汉印风格浅析》,单晓天、张用博著,《书法研究》1982年第4期发表。

《近百年来对古玺印研究之发展》,罗福颐著,1982年西泠印社出版。

《篆刻艺术的欣赏》,王北岳著,1984年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

《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编,1985年西泠印社出版。

《篆刻丛谈》(图4—69),叶一苇著,1985年西泠印社出版。

《篆刻艺术》(图4—70),王北岳著,1985年台湾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印学史》,沙孟海著,1987年西泠印社出版。

《中国印学年表》,韩天衡编,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来楚生篆刻艺术》(图4—71),单晓天、张用博著,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邓石如研究资料》,穆孝天、许佳琼编著,198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研究》,王人聪、叶其峰著,1990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

《中国篆刻学》(图4—72),吴清辉著,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

《散木印艺》,单晓天、张用博著,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西汉官印汇考》(图4—73),孙慰祖编,199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大业公司联合出版。

《印学论谈》,西泠印社编,1993年西泠印社出版。

《中国印学年鉴》,西泠印社编,1993年西泠印社出版。

《天衡印谭》,韩天衡著,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

《篆刻通论》,李梢著,199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

《篆刻入门丛书》(图4—74),童衍方等著,199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中国印章鉴赏》,刘一闻著,199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篆刻的形式美》,刘江著,1994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篆刻美学》,刘江著,1994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印论史》,黄惇著,199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篆刻五十讲》(图4—75),吴颐人著,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代玺印精品博览》(图4—76),萧高洪主编,199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刘江著,1995年西泠印社出版。

《日本篆刻艺术》(图4—77),韩天雍编著,1995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篆刻研究——研究报告展览专辑汇编》,王北岳著,1995年台湾省三美术馆出版。

《古玺通论》(图4—78),曹锦炎著,199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古今百家篆刻名作欣赏》,吴颐人著,199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

《篆刻教程》,刘江著,1997年中国美术院出版社。

《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叶其峰著,1997年文物出版社出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西泠印社编,1998年西泠印社出版。

《孙慰祖论印文稿》(图4—79),孙慰祖著,1998年上海书店出版。

《历代篆刻风格赏评》(图4—80),辛尘著,1998年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

《诗屑与印屑》(图4—81),徐正廉著,2000年大象出版社出版。

《中国篆刻史》(图4—82),叶一苇著,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

《百年篆刻》,李仲芳撰,《江南》1999年第6期发表。

《印章历史与文化》(图4—83),萧高洪著,2000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天衡印话》,韩天衡著,2000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第五节         印谱、古文字著作的出版

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各类印谱的出版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以西泠印社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店、荣宝斋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为主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古代篆刻作品集和当代优秀篆刻家的作品,形式既多,数量亦大,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印人和篆刻爱好者。特别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黄惇主编的《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图4—84),煌煌二十一卷,上至古玺,下至近现代印人作品,每卷都以对这一时期研究卓有建树的印人和理论家为主编,收罗作品齐备,卷首有学术性较高的研究文章,其规模之大,资料之详备,实为印谱出版之创举。

在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辑古印谱以各文博单位汇辑出版的藏印选为主,如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图4—85),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选采历代公私藏品,共收古玺五千七百零八方,选印既多且精,为历来辑古玺之大观;罗福颐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辑存全国各文博单位收存秦汉南北朝官印二千六百五十八方,并考释断代,注明钮式质地,对篆刻学及文字学、史学都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康殷主编的《印典》,收拓上起晚周,下至六朝之官私    印、封泥及唐宋印、元押等共计五万余方,可谓包罗万象,为集古印一时之盛。这一时期出版的辑古印谱除翻印前人已出的外,较有影响的还有:

《西泠印社铜印选》,西泠印社辑,1980年西泠印社出版。

《黑龙江古代官印集》,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罗福颐主编,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古图形玺印  》(图4—86),康殷编,1983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叶其峰主编,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台湾故宫博物院编,1987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

《秦汉鸟虫篆印选》(图4—87),韩天衡编,1987年上海书店出版。

《古玉印精萃》,韩天衡、孙慰祖编,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

《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王翰章编,1990年三秦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湖南省博物馆编,1991年上海书店出版。

《金代官印集》,景爱辑,1991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吉林出土古代官印》,张英等辑,199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古封泥集成》,孙慰祖编,1994年上海书店出版。

《古印精萃》,魏广君编,1994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花押印汇》(图4—88),施元亮编,1995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中国肖形印大全》,温廷宽编,1995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秦汉印典》(图4—89),金怀英编,199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常熟博物馆藏印集》,钱浚、吴慧虞编,199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山东新出土古玺印》(图4—90),赖非编,1998年齐鲁书社出版。

《巴蜀铜印》(图4—91),高文、高成刚编,1998年上海书店出版。

《古玺印精品集成》,庄新兴编,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庄新兴、茅子良主编,199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在这一时期,辑明清印人印谱出版极多,多数著名印人的印谱得到出版。如方去疾的《明清篆刻流派谱》(图4—92),收辑明清有面目有影响的印人一百二十四家,上至文彭,下至任预,所刊印作去伪存真,精心选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对每一印人做简言论述,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印学著作。华笃安编的《明清篆刻选》,收辑明清印人二百五十家,一千五百四十六件作品,皆为原石拓印,弥足称贵。其他明清印人的个人印集,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明清及近现代印人印谱有:

《汪关印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1980年出版。

《吴让之印谱》,方去疾编,198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吴昌硕印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1985年出版。

《中国古代闲章拾萃》,朱旭初编,198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师曾印谱》,荣宝斋编,1988年出版。

《胡 钁  印谱》(图4—93),方去疾编,199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齐白石印影》,戴山青编,1991上荣宝斋出版。

《钱松印谱》,方去疾编,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丁敬印谱》,上海书店编,1992年出版。

《赵之琛印谱》,上海书店编,1992年出版。

《吴昌硕印影》(图4—94),戴山青编,1992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徐之庚印谱》,上海书店编,1993年出版。

《黄牧甫印影》,戴山青编,1996年荣宝斋出版。

《齐白石篆刻集》,张荫培编,199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西泠印社印谱丛编》,李早主编,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

在这一时期,当代印人也纷纷编辑出版自己的印谱,其数量之大,一时很难统计,其中较系统的如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的当代名家印谱,荣宝斋出版的荣宝斋印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篆刻名家选集》、《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等影响较大。个人印谱的大量出版,为印人们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读者能通过作品集,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再就是这一时期的印谱出版除延袭了前一时期主题性印谱的编辑出版外,还出现了篆刻展览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历届重要展览都出版了作品集,使展览活动的影响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其他各个印学团体或地方印人合作出版的作品集也不在少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当代篆刻艺术繁荣兴旺的标志之一。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现代印章选集》,丁吉甫编,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鲁迅著译书名印谱》,方去疾等刻,西泠印社辑,1981年成书。

《李尹桑印存》,1981年澳门今书屋出版。

《兰亭序印集》,叶一苇等人刻,中国书协浙江省分会编,1982年成书。

《安持精舍印冣   》(图4—95),陈巨来刻印,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个簃印集》,王贤刻印,1983年西泠印社出版。

《茅盾笔名印集》,谭建丞等刻,中国书协浙江省分会编,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香港四家印谱》,梁秋白等刻印,1985年香港友声印社出版。

《钱君匋刻长跋巨印选》,钱君匋刻印,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朱复戡篆刻》,朱复戡刻印,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方介堪印选》,方介堪刻印,1986年上海书店出版。

《茅盾印谱》,钱君匋等人刻,198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作品集》,1987年西泠印社出版。

《吴子建印集》,吴子建刻印,1988年上海书店出版。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图4—96),198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邓散木印谱》(图4—97),邓散木刻印,1989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

《王镛篆刻选》(图—98),王镛刻印,1989年荣宝斋出版。

《齐白石手批师生印集》,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石开印存》(图4—99),石开刻印,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

《刘一闻印稿》,刘一闻刻印,1990年上海书店出版。

《现代印选》,陈寿荣等编,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

《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评展作品选》,1991年西泠印社出版。

《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图4—100),1991年国际文化节出版公司出版。

《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精选》,1992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蒋维崧印存》(图4—101),蒋维崧刻印,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

《大康印稿》(图4—102),康殷刻印,1992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沙孟海篆刻集》(图4—103),沙孟海刻印,1994年荣宝斋出版。

《刘江篆刻选》(图4—104),刘江刻印,1994年西泠印社出版。

《全国三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图4—105),1994年荣宝斋出版。

《韩登安印存》(图4—106),韩登安刻印,1995年西泠印社出版。

《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作品集》(图4—107),1995年荣宝斋出版。

《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请展作品集》(图4—108),1995年西泠印社出版。

《李刚田篆刻选集》(图4——109),李刚田刻印,1996年荣宝斋出版。

《近现代书画名家印鉴》,金怀英编,199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韩天衡篆刻精选》,韩天衡刻印,1996年荣宝斋出版。

《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作品集》(图4—110),1997年荣宝斋出版。

《当代大写意篆刻集》(图4—111),梅杰编,1998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图4—112),1998年荣宝斋出版。

《西泠印社第四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作品选》(图4—113),1999年西泠印社出版。

《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韩天衡、李刚田、石开、徐云叔、刘一闻、陈国斌、马士达、黄惇、王镛、崔志强十人各一卷,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徐正廉、徐庆华、葛冰华、韩大星、魏杰、陈平、古泥、来一石、刘彦湖、张永强、朱培尔、燕守谷、徐海、许雄志、崔自默、王丹等十六人各一卷,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京八人篆刻展·全国名家篆刻作品集》,2000年印行。

《王福庵印存》(图4—114),王福厂  刻印,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

《陈巨来印存》,陈巨来刻印,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

《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集》,2000年西泠印社出版。

随着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各类与篆刻艺术有关的图书编纂也出现了高潮,对古文字的研究整理和出版,也成了这个高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一时期,重要的古文字著作和篆刻字典有高明编的《古文字类编》,该书收辑甲骨文、金石、石刻、竹帛、印符、匋帛、秦篆等古文字,单字三千零五十六字,重文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三字,以不同时代的古文分栏编次,便于排比识别;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文编》(图4—115),该书收辑秦以前官、私印玺,文字二千七百七十六字,以《说文》体列编次,是一部较受篆刻作者重视的工具书。其他较有影响的古文字图书还有:

《汉印文字徵补遗》,罗福颐编,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主编,1984年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古币文编》,张颔编,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林编,198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玺印文综》,方介堪编,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

《甲骨金文大字典》(图4—116),徐无闻主编,1991年巴蜀书社出版。

《鸟虫篆大鉴》(图4—117),徐谷甫辑,1991年上海书店出版。

《古陶字汇》(图4—118),徐谷甫、王延林编,1994年上海书店出版。

《实用篆刻大字典》,王达明编,199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古瓦当文编》,韩天衡编,1996年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秦汉金文汇编》,孙慰祖、徐谷甫编,1997年上海书店出版。

《鸟虫书通论》(图4—119),曹锦炎编,199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除上所述,各类专供篆刻用的字典也层出不穷,如刘江的《篆刻常用字字典》、潘国彦的《篆刻字典》、林健《篆刻字汇》、戴山青《齐白石篆刻字典》(图—120)、《吴昌硕篆刻字典》、戴家祥《金文大字典》、傅嘉仪《金石文字类编》、《篆字印汇》、容铁《当代十字篆刻字典》(图4—121)、《黄牧甫篆刻字典》(图4—122)等,都为广大篆刻作者提供了便利,也为篆刻艺术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六节    印人传

在这一时期,对印人的研究也更趋于完备和系统。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马国权的《近代印人传》(图4—123),在这部印人传中收录了125位已故印人的传记和作品,其中既有名家大师,也有水平高但印名却不甚显彰的艺术家,资料翔实,论述精到。孙询的《民国篆刻艺术》(图4—124)收录印人182位,其中包括仍健在但在民国已经成名的部分印人,并在书后附有民国篆刻艺术大事年表。

除上述专著外,熊伯齐编的《当代印人名鉴》(图4—125),刘江编的《印人佚事》(图—126)及李毅峰编的《中国篆刻大辞典》(图4—127),金通达编的《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图4—128)在介绍印人方面亦颇有意义。

第七节        专业报刊

在二十世纪世纪末的的二十年里,篆刻类专业报刊仅有《印林》、《篆刻》、《中国篆刻》少数几种,但在书法类报刊中,篆刻类作品和理论文章所占比例并不为少。这些专业报刊,在这些年间所发印学理论文章已很难统计,但它们在当代印学研究领域所起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无法忽视的。

《印林》

王北岳1979年12月在台湾创办,双月刊,是中国最早的一家篆刻专业杂志,虽已停刊,但其对当代印学的促进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该杂志没有名家专题介绍,大陆印人、海外印人、中青年印人介绍、大陆名家、考古与文物、研究与考证、印学论坛、藏品拾萃、金石文字、篆书研究、治印心得、篆刻赏析、技法讲座、社团介绍、印论辑要、印谱介绍等栏目,可谓包罗万象。王北岳曾在《印林》边续刊载“篆刻学”数十期,发表《篆刻述要》、《篆刻探微》、《印林见闻录》、《近代印人印举》、《篆刻艺术欣赏》等重要论著。1976年,林文彦等人又以《印林》为陈地发起“印论会”,每期一个专题,发表了《篆刻学类要注释》、《西泠后家与同期印关系》、《宋元明清篆刻发展研究资料》等论述,对台湾的印学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印林》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台湾的篆刻艺术发展,还成为了两岸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牟纽带。

《篆刻》(图4—129)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于1993年9月创办,季刊,沈沉任主编。《篆刻》设有印学研究、论坛纵横、技法讲座、作品赏评、肖形印圃、历代印人、当代名家、名家近作、新星新品、中青新星、当代印选、印学团体、印人书画、古玺印选、海外一隅、地北天南、命题竞刻、印苑扬辉、百家争鸣等栏目。《篆刻》杂志创刊后在传播印学介绍印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所参与主办的“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1993,哈尔滨)、“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1996,黑龙江)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

《中国篆刻》(图4—130)

荣宝斋出版社于1994年8月创办,季刊,王铁全、熊伯齐主编,1997年12月停刊,共出十三期。《中国篆刻》设有:印学论坛、印坛名家、当代印人、印史研究、藏品介绍、海外印踪、古印发微、技法研究、印坛信息、篆刻教室、来稿选登、名印印鉴、作品欣赏、印人新作、印章美学等栏目,其中印学论坛栏目所发表《独立——篆刻本位的观念确立》等文章,对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坛名家栏目对现代篆刻大师黄士陵、吴昌硕、陈巨来、方介堪、易大厂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当代印人栏目则对当代杰出印人作了详尽的报导。《中国篆刻》杂志虽仅仅出版了十三期,但其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对印坛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其影响是无法替代的。

除以上三种篆刻专业杂志外,其他书法类杂志所设篆刻栏目对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也开设有印学栏目,着重刊发当代印人作品和印学研究论文。而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的《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三份刊物,发表了大量篆刻方面的作品和印学研究论文,如《书法研究》自1979年创刊,至二000年底共出刊98期,发表印学论文近百篇;《书法》(图4——131)杂志则发表了大量篆刻作品和印人研究文章;《书与画》则曾拿出一定篇幅发表明清直至当代印人的专题性研究文章。西泠印社主办的《西泠艺丛》、《西泠艺报》,虽为书画篆刻综合性报刊,但篆刻在基中所占篇幅却是最大的,《西泠艺丛》设有西泠印社藏印选、社藏印谱介绍、印学论坛 、印坛青年、印章鉴赏、西泠人物志、印学社团等栏目;《西泠艺报》设有印人玉屑、印学琐论、社史钩沉、藏印随笔、谈印拾零、印人旧踪等栏目。河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的《青少年书法》杂志,除开设篆刻栏目外,在前期每年还专设一期篆刻专刊。

除上述杂志,《书法之友》(安徽)、《书法报》(湖北)、《中国书画报》(天津)、《书法导报》(河南)、《青少年书法报》、《书法赏评》(黑龙江)、《书画艺术》(江苏)等报刊也都设有篆刻栏目。此外,现已停刊的《杭州篆刻》(浙江)、《辽宁书法》(辽宁)、《书法家》(河南)、《书法艺术报》(山东)、《羲之书画报》(山东)等报刊也发表过相当数量的有关篆刻的内容。

在这一时期,除公开发行的报刊外,还有许多内部发行的报刊,许多印社都刊行自己的社刊,在专业范围内流通,传递艺术信息。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创刊的《篆刻批评》(图4—132),虽是一份民间小报,但却能以客观的艺术批评在印坛引起注目,所刊文章虽无长篇大论,但却能直述观点,且不乏真知灼见。

 

后记

 

二十世纪是篆刻艺术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形成了足以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抗衡的辉煌高峰。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将会成为篆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笔者的才力本不足以撰史,何况在未定论人物的选择和评价上往往又好感情用事,以自己的喜好做标准。故这本小书的写作初衷是自己为学习研究篆刻方便所作的笔记,开始是作品,逐渐是印人,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写成着本小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本小书在2002年上半年就写成了,承蒙张伟生先生错爱,得以在《书与画》杂志连载,只是由于2003年杂志改版,只连载了第一章就停了。好在还有读者记得我和这本小书,询问原因,并建议出一个单行本,一些专业从事书法篆刻理论研究的朋友也鼓励我,认为这本小书还有些价值,出版了还可能会对对篆刻感兴趣的朋友有些许用处。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它才面世,至于其价值如何,只有听听读者说了。

本来也请了几位前辈名家题了书名,写了序,但是一想到现在出书有着从印刷厂直接拉到造纸厂的危险,也就不敢连累别人了。其实现在做什么没有风险呢?只是有了风险要自己扛着,那样才可以心安。

本不打算写什么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但想到还有些情况还没向大家交代清楚,就拉杂地写了这些,勉强也算是个后记吧。

王大中

2006年4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派篆刻赏析】八家印谱刊行情况
飘逸绝俗吴让之,西泠2016春拍,吴让之六方印篆刻欣赏
拈笔古心生篆刻 | 小朴
上海出版篆刻印谱
西泠印社名家--林尔
清奚冈传世名印《菴罗菴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