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房四宝衍生品的收藏与欣赏

文房四宝衍生品的收藏与欣赏

 

 

一、墨  

 

 



民国时期象牙雕人物墨床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研磨墨时稍事停歇,因墨锭磨墨处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为供临时搁墨锭用的用具。多为玉、瓷所制,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一般为几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简练。其产生的具体年代不可考,文献亦鲜有记载。目前所见最早的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朴素浑厚之风,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线条劲挺,棱角分明,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体不加任何雕饰。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清代墨床较为常见,玉墨床多为几案形,但较明代雕工细腻。青白玉墨床,几案形,与白玉墨床造型相仿,但雕工明显较上器细腻,风格殊异。清代玉墨床的另一特征是床面多有纹饰。如玉墨床,几案形,造型简单,线条圆润,案面雕有东坡游赤壁图,浅浮雕的技法纯熟,纹饰层次分明。为清代玉墨床中的精品。

清代木墨床多用玉镶嵌床面,嵌玉雕墨床,几案形,红木座上嵌有白玉牌,雕饰有花丛鹦鹉纹。红白相衬,别有韵味,清早期器物。清代墨床以瓷质较多,但形制不外乎几案形、床形两种。最为常见的是几案形墨床、笔架两用器物。粉彩山水墨床,几案形,两边有山状凹凸用以搁笔,中为平面用以搁墨,床面绘有山水纹饰,下有红木床座。墨床在文房用具传世品中最为少见,收藏难度较大,不易形成系列。

 

 



清嘉庆时期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明代黄玉墨床

 

 



明代林文款白玉兰草奇石题诗墨床

 

 



清代青玉卷书式墨床

高1.6cm,长7.2cm,宽3.3cm。清宫旧藏

 

 



清雍正时期唐英制墨彩山水书卷形墨床

 

二、笔  

 

 



清代 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

 

笔洗,是洗刷毛笔的一种器具。古用贝壳、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唐代秘色瓷天鹅笔洗

 

 



唐代朵云纹单柄玉笔洗

 

以玉制作笔洗始于唐代,传世品甚为罕见。朵云纹单柄玉洗,为唐代器物。器为椭圆形,平底。一侧有朵云环形柄,外壁凸雕双排朵云纹,内壁光素。玉呈青绿色,局部有浸斑。其云纹极具流动感,飘逸感,特别是三歧骨内心凹进的朵云,为唐代玉雕的断代依据之一。

 

 


元代镂雕桃实形玉笔洗

 

宋代以瓷质笔洗常见,玉质笔洗传世品不多。元代已有玉质仿生形笔洗,镂雕桃实形玉笔洗,形如剖开的桃实,外壁一侧以镂雕和阴文饰桃叶,并达口沿处成为洗柄。玉呈湖绿色,局部浸有褐色。此种形式的笔洗在明清瓷笔洗中较为常见,元代则极为罕见。

 

 



玉龙螭纹洗

 

        玉龙螭纹洗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五龙闹海纹  笔洗

 

 



清代  雕瓷山水笔洗

 

清代的雕琢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件雕瓷山水笔洗就是用雕刻的方法制作而成。它用浮雕的手法将中国的山水画雕刻在瓷器表面,手法细腻,意境悠远。简洁的造型,淡淡的瓷色衬托出高超的雕刻技法。堪称雕瓷器中的佳品.

 

 



清乾隆时期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清宫旧藏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宫旧藏。笔洗青玉质,荷叶形,叶心下垂,叶边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

 

三、笔   

 

 



清代  玛瑙松鹿笔筒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

明清笔筒传世品极多,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漆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以瓷笔筒为例,有青花、五彩、粉彩、三彩、颜色釉等。笔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

 

 



清中期黑漆牙雕梅花笔筒

 

 



明代朱鹤雕松鹤笔筒藏于南京博物馆

 

这件松鹤笔筒扁圆形,雕老松巨干一截,密布鳞皴瘿节,其旁又出一松,虬枝纷,围抱巨干。松畔立双鹤,伸颈隔枝相望。松皮卷脱处刻有阴文行楷长款五行:“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寿。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朱鹤”。刻松刀法,纯是明人,款识自然,后人所难仿拟。此笔筒雕刻细腻逼真,刀法透剔洗练,布局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具有极高的竹刻艺术水平。

朱鹤,字子鸣,号松,上海嘉定人,主要活动于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工诗善画,通古篆,能刻印,尤擅雕镂,所制笔筒、香筒、杯诸器均精雕细镂,名重一时,其器物有“朱松瞵”之誉,创“嘉定竹派”。朱鹤雕竹以南宗画为正法,又揉合北宗笔法,创造了深刻技法。雕竹景物多精心设计,不仅布满一器,而且远近高下,无不合度。赵昕《竹笔尊赋》序称“因形造境,无美不出;洼隆浅深,可五六层。”

朱鹤传世作品极为少见,目前确为真品的仅为此件雕松鹤笔筒。

 

 



清代青玉三友图笔筒

 

 



清光绪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清康熙时期象牙漆刻梅花笔筒

 

 



紫檀雕花卉笔筒

 

 

四、砚  

 

 



清代 “紫檀镶宝刻银丝”砚匣

 

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匣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五、笔  

 

 



清代  青玉三鹅笔架

 

此笔架高5.2cm,长12.8cm。清宫旧藏三鹅是印度婆罗门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骑。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亦颇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此青玉笔架碾琢精良,玉色洁润,鹅之形丰满柔美,且衔谷穗、花枝,当是寓岁美年丰之意。

 

 



清代  青白玉五子笔架

 

此笔架造型活泼,五子高低错落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五子形象表现于文房用具中则寓“五子登科”之意。

 

 

六、臂  

 

 



清代  象牙雕山水人物纹臂搁 (一对)

 

 



清代  象牙花卉草虫臂搁(一对)

 

 



民国时期 象牙雕“浒溪草堂”臂搁

 

 



老象牙臂搁(一对)

 

 



白玉山石庭阁纹臂搁

 

 



清嘉庆 古琴臂搁

 

七、水   

 

 



清代 青玉包袱形水丞

 

 



清代 牙雕瓜瓞水丞

 

 

 



清代  文竹贴花水丞

 

 



白玉桃蝠水丞

 

八、印  

 

 



清代乾隆时期 白玉嵌宝石印盒

 

 

九、镇   

 

 



清代白玉双龙镇纸

 

 



清中期 牙雕梅竹草虫镇纸

 

 



清乾隆-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

 

十、砚   

 

 



明代雕石砚屏携琴听桐图

高20.5厘米,宽13.5厘米

 

砚屏底板紫红,面层以牙黄石色巧雕梧桐二棵。高低、前后错落有致,寥寥数叶,生机盎然。桐荫下雕一主一仆,主人头戴双缨帽,脚登粉底靴,身穿长袍,拱手合袖侧耳听桐,悠然自得;侧有一仆,躬身携琴,憨态可掬。人物衣带临风;线条流畅,刀法洗练。远处山峦,树木苍葱,一幅携琴听桐图跃入眼帘砚屏在实际用途中作用并不太大,其观赏性似超过其实用性多多。

说起文房用具,自然会联想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笔洗、笔架、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印章、臂搁等器物,但很少有人知道有砚屏。屏者,屏风也。《说文》云:“屏、敝也,从尸,并声”。《淮南子·时则》云:“授车以级皆正设于屏外”。屏风乃敝障之物,砚之有屏,旨在挡风,蔽日,装饰也。

三年前香港拍卖一座砚屏,易水石所制(河北易县终南山所产,相传为唐代易州奚朝父子于此山中伐木制墨时所得,遂制成砚)。紫底、绿纹,上雕一束幽兰,十分可爱。友人以汉镜与六舟和尚[即释达受(1791~1858年),浙江海宁人。耽翰墨,精鉴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易砚屏,六舟随即在屏上刻下“以镜易屏”之铭(大意如此),成交价达三十多万港币。

此砚屏不是湖南祈阳石,而是湖南的明山石屏(古称黎溪石,沅州石),祈阳石石质的坚密度和石品花纹美艳均不如明山石好,明山石制砚和砚屏,据史载始于南宋,明清时被列为贡品。因砚石产于湖南古沅州的明山(今芷江桐族自治县城城北约二十里)而得名。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砚辨》、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砚论》、文震亨《长物志》、清人黄本骥《湖南方物志》等均有记载。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细腻,清雅莹润,色调绚美。有紫、红、黄(牙黄)、黑、绿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色带纹理。是以巧色制砚(屏)的理想石材。(而祈阳石大多为红、绿二色,俗称红绿端,并无牙黄色层)好多人(包括湖南人)把明山石和祈阳石混为一谈。

 

 



碧玉雕会昌九老御题诗砚屏

宽 11.3 公分 高 30.2 公分 厚 8.7 公分重量

 

 

宝物情况简介:

 

玉质通透,色泽莹润,碧绿清新。正面以宋人<会昌九老图>为题材,雕九个人物,或寒暄,或谈笑风生,或聚集一处赏玩书韵,场面生动,引人入胜。背面雕有“御题会昌九老图..”等诗句,工艺精湛历久如新,为典型御用把玩物件,原金丝楠木底座映衬。藏于故博物院,为宋人所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文案用品大全[50P]
小器大雅话墨床,书案上的文雅气息
高雅精美的文房八件
古代书案用品欣赏.._
古代精美文案
古代常用的精美文案用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