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笔法 33 讲(下)(21——33)

第二十一讲 草书的几种笔法


 
    【导读】汉字的书写过程,实际上是点画线条组合的过程:草书的行笔较快,如果点画的表现力不强或点画的书写不正确,草书就缺乏气势和神采,或误笔成错字别字。所以,学习草书尤其要把点画线条写好。
 
    汉字的书写过程,实际上是点画线条组合的过程:草书的行笔较快,如果点画的表现力不强或点画的书写不正确,草书就缺乏气势和神采,或误笔成错字别字。所以,学习草书尤其要把点画线条写好。

    写好点画线条的方法称为“笔法”,是正确表现点画线条的起、行、止的方法。钢笔草书的主要笔法大致可归纳为落笔、行笔、收笔和提按、导送、使转六个方面:落笔、钢笔书写的落笔与毛笔一样,主要有顺落和逆路两种。这种顺逆从方向来讲都是斜向的,顺落以轻快的右点刀:姑。而逆落以轻快的左点开始。加上钢笔书写的线条较细,顺笔和逆笔的起笔形态,看上去差别不是很大,但有本质的区别;用顺落笔一是笔画的斤头与前面笔画无呼应或呼应不明显,二是相对独立的字中的首笔。逆落笔,在草书个性用特别多,草书的字间呼应及连笔明显,字内的呼应和连笔出相当明显。一个笔画的开头大多由别处引笔或连笔而来,非逆落无以表现出自然的呼应和连贯。因此,钢笔草书中要能熟练地运用逆落运笔。

    行笔、钢笔书写无所谓中锋行笔,但笔画劲健挺拔不板滞是共同要求,只是不同字体要求的行笔速度不问。草书运笔速度要比楷书、行书快,所以,笔画的书写要胸有成竹,行笔最忌犹豫不决。

    收笔、草书的收笔有三种情况。一是实收,手法如写楷书笔画,行笔到末端轻顿后即凹笔内收。二是串收,就是笔网到末端自然提笔离开纸面,显得十分干脆:三是收笔连写F一笔,就是上一笔画写完后引笔连续写厂一笔。两个笔画之间因引笔过程中留下的较纫的非笔凶性质的线条,即“牵丝”。

    提按、尽管钢笔字内线条粗细反差不大,伯是在行笔过程中必定前有落笔,中有行笔,后有收笔,在一个笔而中医笔尖对纸的压力的大小产生变化,压力大处称为按,压力小处相对称为提。绝个是写字时笔尖的垂直忽上忽下。强调提按是为了笔画能生动活泼,不致行笔平拖晰线条僵直。

    导送、导送是指写字过程中对每一笔画都要将笔尖迫送到底后,才可将笔收起离升纸面,保证每个笔画的沉着稳健。这需要书写者有灵活自然的运指和远腕技巧,导送的动作有一定的微妙性。运用得好,线条既稳健又灵巧;运用得不好。线条板滞,点画缺乏呼应连贯性。草书中的字送既要做到沉着。更要做到痛快。使转。即在写字过程中纵横挥运,回环牵结,使点画沉着痛快刷相互之间义气势不断、变化复出,这在毛笔草书中分讲究,因为草书是以使转为形质。钢笔草书中也讲究使转,较好地运用使转,能使草字气韵生动。

    由于草书写得较快,点画容易草率、浮滑、不周到。所以初学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周到完善。行笔沉稳,养成习惯,将草书看成一种持殊形态的楷书,从规范地写为主过渡到较快地写为主,最忌将写草写误为潦草写字。

 
第二十二讲 草书笔法的特点

 
    【导读】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某些特点,波挑鲜明,笔画勾连呈波形,字形方,字字独立,今草在章草的基础上脱去隶书波挑的痕迹,进一步革化,上下字之笔画牵连相通,气势连贯,偏旁部首做了简化和互借,书写更加简便,变章草“古质”为“今妍”。
 
    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某些特点,波挑鲜明,笔画勾连呈波形,字形方,字字独立,今草在章草的基础上脱去隶书波挑的痕迹,进一步革化,上下字之问笔画牵连相通,气势连贯,偏旁部首做了简化和互借,书写更加简便,变章草“古质”为“今妍”。狂草在今草的基础上更加纵,笔画中相对因素(如粗细、长短、方圆等)对比极其强烈,抒情性加强,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是艺术性极强的书体。


 
第二十三讲 草书笔法简介

 
    【导读】笔法是表现的基础和形式,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必须被丰富的体现出来,这一种丰富是和作者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临古人的就必须窥探古人的思想,你写自己的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绝对不能在临写中简化古人的笔法。
 
    笔法是表现的基础和形式,在每一幅作品中,他都必须被丰富的体现出来,这一种丰富是和作者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临古人的就必须窥探古人的思想,你写自己的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绝对不能在临写中简化古人的笔法。什么是笔法,笔法是控制毛笔以完成理想线条的方法,它是在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书法的基础。

    笔法的主要内容:笔法是提、按、使、转的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根据对经典书法家的书写习惯和作品特征分析及体会,对笔法给予了自己认为最明白的新命名,从而使笔法的称谓层出不穷。

    从笔锋的运动方向分:平移、摆动、提按、使转;甲骨文中的平移笔法隶书中的摆动和提按行书中的使转从笔锋的运动特点来分:中锋,侧锋,偏锋从线条的性质分:裹锋、铺毫从线条的形态分:内擫、外拓;方笔、圆笔从作品风格来说:帖学笔法、碑学笔法从书体特从笔法的形象效果讲:调锋杀纸,逆势涩进,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印印泥。

学习笔法应注意的问题

    1、笔法是综合运用各项技巧的过程,更是塑造线条、表达情感的手段。

    2、中锋用笔是书法线条具有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因而成为书法最基本的技巧。

    3、对中锋用笔要全面理解。聚拢笔锋书写是中锋用笔,毛笔由聚到散、由散到聚的调整书写过程也是中锋用笔。

    4、对使转的认识和运用是初学者的重点和难点。

    为什么要讲求笔法的丰富表现:为了追求章法的表现效果;为了形成字组,体现一定得表现目的;为了打破原有的节奏,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表现的方法:改变提按使转的方向、力量、速度、频率;改变入笔的方向,形成逆入、搭入、切入;改变收笔的方向,形成回收、顿收、放收;改变行笔过程中控笔节奏,比如加强提按,改变拧转方向,使线条中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分析笔法丰富表现的作用:可以了解古人塑造在章法的思想;可以建立学习笔法的正确思想,明白笔法的运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变化的,不是僵死的教条;为以后的创作打基础。

临习的要求

    先从单个字开始,但必须明白这样变化的前因后果,选取一段反复练习,烂熟于心,根据古人变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变之。明白了古人如何变化的思想,掌握了笔法变化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根据这些思想和规律,按照不同的章法要求重新来组合这些字,改变原有的节奏、大小、奇侧,自己来进行编排。加入自己的思想大胆变化,在其中寻找自己欣赏的变化应用到创作中去透过刀锋看笔锋,通过墨迹本理解碑刻本,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学书应学其规律,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必须遵循变化协调的规律。用笔,我们要找出它的多样变化。如方圆、藏露、提按、转折、快慢、虚实。同时,又要把这些对立因素协调起来。转就是在笔锋向前走的同时,还要有一个相对垂直于纸面的转动,这个转动的目的就是要调整笔锋,使它处于中锋的状态;使就是在写诸如折等一类笔画时,通过提笔、转锋等动作使笔锋处于中锋状态。这两类笔法地运用就是米芾说的八面出锋。

    体会中锋用笔,使转中的捻管调锋和翻折调锋及提按调锋。

    真书的使转是隐藏在点画中的,点画是显露的,所以点画是形质;而草书的使转是显露于点画之外的,所以使转是形质,点画是相对隐藏的。草诀歌云:“长短分知去”,“知”和“去”的分别就在于最后一笔使转的长短上,因此,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转笔可能运用到手指叫捻管,可能用到腕叫用腕,可能用到肘叫运肘,这些动作依据笔锋的运转形态而定,有时候单独用,有时候综合用。直线条中的转从发笔开始收笔结束,它是调整笔锋时期永远保证中锋的一个动作。

    注意收笔处,体会放收、顿收、回收的不同表现注意侧锋入纸之后的转锋动作要快,不要在线条开始部位留下较多的弯钩,注意折之后中锋的调整。切,笔由空中以侧锋入纸。之后的动作就实提和转。翻,笔在前行的过程中提起,用毛笔的另外的面重新入纸,调整成中锋前行。切忌将提、按、使、转割裂开去看、去用。绞,如在写横折处有的用绞法,在横向竖过渡处提笔绞圈,顿,提笔中锋下行,效果圆浑.翻,如在写横折处,在横向竖过渡处提笔,然后翻笔转换笔锋,切入,顿继续中锋下行,效果棱角分明。魏晋时期已经在追求中锋了,但中侧并用,相互转换,极尽妍丽之势。中锋取势,侧锋取妍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要对行笔中间的控制和用笔进行练习,还需要对原帖笔法进行揣摩,体会他如何控制笔。对结构不要从平整的角度去改造,而是要发现其动态美---动感,体会他的造字方法和思想。注意字的取势和方向,注意书写过程的节奏变化,注意线条的节奏变化。

    侧锋:侧锋在行草书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侧锋的使用就无法交代清楚笔法,但是骨骼还需要中锋来建立,中侧并用,中锋为主,这样的作品就像一个英俊少年再穿上一套漂亮的外衣,会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

    飞白:一副行草作品如果能加强飞白的对比应用,无疑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飞白则需要通过提,按,使,翻转,绞转,捻转,节奏,墨法等技法的综合熟练的应用才能出现具有审美需求的飞白,如果是我们通常使用的一甩而出而出现的飞白,那就应该属于虚笔或者败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气。


 
第二十四讲 关于草书笔法的欣赏与再探索

 
    【导读】天下草书多是转折起伏、气势跌宕、于无羁无绊中抒己情怀,或如春蚓秋蛇,或如高山坠石,或如锥划沙、折钗股、屋漏痕,这是通常的,也是草书基本风格的大体气象。但是基于草书的品类和各人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各有千秋的。
 
    天下草书多是转折起伏、气势跌宕、于无羁无绊中抒己情怀,或如春蚓秋蛇,或如高山坠石,或如锥划沙、折钗股、屋漏痕,这是通常的,也是草书基本风格的大体气象。但是基于草书的品类和各人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各有千秋的。狂草随时随地的书写,都是各有不同的,更不必说书家与书家间各自的风貌了,有的似大江波澜、排山倒海,有的是野鹜惊飞、风扬蒿草,有的是大气浑然、风物壮观;而今草就多有珠圆玉润、玉树临风、儒雅闲静或风流倜傥;章草则又是古雅有致而时流稚拙遗风,尤其是在每个字的最后一笔,可以说是隶书古韵未脱,真个是古风之闪现;如果诸方家容行书于草为伍,就更是风范杂多,气象万千了。

    书法作品所呈现的风格是于通篇章法布局有很大关系的,尤其是草书,但它们万变也是由笔法来表现的。

    以今草来说,它的体式可以说是较直接地从行书演化过来的,有很多的行书笔势乃至个别楷书的形式还时常地出现在某些作品当中,所以要求草书作者还是要写好行楷书的,基础还是要打得牢固些,这在历史上的诸多草书名家中是显而易见的,如王羲之、米芾、蔡襄、鲜于枢、康里巙等好多人的帖子就是这样。

    如在大家比较熟悉的《草诀百韵歌》帖中的方笔就运用的较多,《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书字也是用了较多方笔的,草书之形式,行书之方笔显而易见,当然也得说明一点,行书未必就只是方笔,圆笔也是用的,如文征明就在好多的帖子中方笔圆笔兼用,他的行草书没有行书和草书的界线,却实现了他个人的书写风范,并且写得很美。我想,这应该是归功于他的楷书功夫吧。

    我们所说的方笔就是如颜、柳、欧体及其他人楷书中的常规用笔,多是在入笔时截笔直下或藏锋入笔,或侧锋虚笔直入与收笔回锋或猝然收笔与折笔所形成的用笔字形,它在楷书与行书中是最常用的。

    我们所说的圆笔是指在一个字中或字与字中,每一笔与每一笔之间没有明显的界定,所形成的笔势圆转的字形,这种用笔在草书或小篆及金文中是常用的,尤其在狂草中是决对抛不开的一种用笔。

    草书中较多的运用方笔,能给人以一种规矩、方整、俊秀、清雅之美,可以说是不失为今草书中的一枝奇葩。但不足之处,在通篇中容易给人以单摆浮搁,上下字间缺少联系,有类于集字的那种行气不足的感觉,这是草书家所忌的。

    书谱中的字,孙过庭也用了一些方笔,方折圆转相映成趣,入笔藏锋、截笔、虚入,出笔气势回环往复,笔意上下贯串,笔式则是提按翻转跌宕生姿。

    一般说,草书中的方笔和圆笔并用,今草中是比较多见的,尤其是笔划较少的字,如一、二、三、七、九、已、乙、丁、口、仁、日等字,基本上是一笔笔地写来,似乎就是草书中方笔的天下了,甚至很难说写出来的字是行书、楷书或者是草书,这如果是没有习学楷书时对用笔的深入探求,便会捉襟见肘,更大程度上的暴露习书者临池的浅显;更有些字,如北、西、半、寸、又、此、之、先等字写时与行书字架无异,月、雨、言、古等字纵是行、草字架皆有体式,有时也多从行书之式,却是显得灵动多变呢,更何况它是方笔圆笔呢;有些字为防与它字相混,而只能是以行书字架书草,方笔则是多多用之,如象、固、必等字。这些个用笔处于圆转蜿蜒的草书字幅中就显得方圆有致了,也就更能体现出我国艺术所主倡的刚柔相济了。

    草书中的圆转,是诸书家所认同的,也更是常用的,尤其是运用到狂草书中,它能更好地使上下字有所联系,萦绕迂回,曲折婉转,使之气势跌宕,有绕梁三日之韵味;有一笔书之、一挥而就之潇洒;有一气呵成之气象;有一泻千里之雄浑。

    而能使气脉贯串于通篇的是圆转用笔在发挥作用,字与字之间的牵连引带是联系通篇的线索,也是字与字之间的过渡,甚而是几字如同一字,在横无行纵无列的章法中甚至是通篇有如一字,在一挥而就间就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布局,在这其中,渡笔却是不可不探究的。

    渡笔就是在用笔时两笔间的过渡,是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及上一字之末笔与下一字的首笔两者间的连带关系,它又可分为虚渡与实渡的两种笔形。

    虚渡也可称之为空渡,是指在上一笔形结束后将笔上提空中转笔蓄势后再落笔书写下一笔形,形成笔与笔或字与字形体之间的空间,它是在书写时笔形虽断,笔意却是相连的一种用笔的过渡关系。

    实渡则是笔与笔间、字与字间形体的相互贯通,笔形相连没有界线的过渡式用笔。

    二者相互运用于草书,章草、今草、行草书中虚渡多一些,在字与字间形成一定量的空间,使布局空灵清新、松散有致,一如美女簪花、儒士风流,境界则如空中翔燕、浮云袅袅,笔意却是花垂清露、风带幽香,也多为性情幽雅之人所常用,使观者心性闲适之情油然而生。

    实渡笔法似乎被狂草书者用到了极致,它能使所书之字行环环相扣、波澜叠起,甚而是势如破竹、大海狂波,有如风起云涌,壮似群龙闹海、虎啸丘山,又何止是颠张狂素,意气风发,纵书者与观者大刀阔斧之性情中人皆喜之再三了。当然也可能是如藤萝缠绕,意气绵绵;以千丝万缕,表伤怀情绪,咏叹悲秋,感遇春归之士当借之以为诗了。

    纯粹的渡笔宜轻,即在正当笔划之际行笔实一些,感牵丝萦带之时走笔当是虚一些,这样能得主次分明,如画山水之云雾,以山林楼宇之功来反衬浮云来往缥缈之幻境,而不至主次肴杂,但做大事不避小节之举也是为伟哉。

    草书笔速,言者不尽相同,有说草书不草的,求笔致精美,意态清闲,淡然世事,自不必说其人行笔速缓,篇章如花如玉、漫若烟霞,纵是春蚓秋蛇,也无妄动举止之嫌,况是蝶飞花落、秋水横波如画呢。此意合与草书,真应享得动中静者之美誉。

    有走笔如虎步龙行的,大气凛然,壮士屹立,挥刀舞剑,虽举止法度之中,然虺虺如带风雨;有起笔便豁然开朗,意气飞扬,一举一止间无不漫烂翩翩,更不计行笔之快慢是为何物,唯气韵之使然,后心境之旷达;有飞笔如兔起鹘落、电掣风狂,求笔势之奔泻,如万马之驰骋,有驾长车之气概,有鼓雷霆之绝响;此为快者,行笔快,心亦快哉。

    做草书应随书者当时之心境,所书文章之文风,如以雷霆万钧之笔势书闲云野鹤之文章,或反过来说,用玉树着花之美笔书铿锵有力之章节皆是不能达预期之值,更何况以书家之笔来为俗人俗句挥毫呢。

    做长篇大作,随心意之舒展,用笔也能流畅;心境旷达,笔势亦为之开张,心思郁结,笔力凝重;心闷愤慨,笔代杀伐;心胸恬淡,笔意缥缈;唯不知心怀叵测者,笔间是否流出奇诡之态。

    书古人篇章,当熟读该文,解古贤当时之胸臆,以古人心意为书,高人也多有不知是古人为我,或是我为古人之境界,如斯者,加之临池之功自能达书之绝妙高品了。

    书自作诗文,自然是最好的,抒自家心意。即兴所为之举,词句陆离,笔法婆娑,生机盎然,满纸文气流风,或雄奇伟岸,或清新怡然,或质朴淳厚,或婉约丽质,或漫烂舒展,最起码也是自得其乐或说乐在其中吧。草书之美在于章法中行气的萦绕迂回,回还往复,上下呼应之中在于笔势行走,其势重比山崩石裂,海翻云涌,大河奔流,飞沙断树,雷震崖开;其势轻则如薄云弥天,清风拂草,水上浮毛,蜻蜓点水或蝶舞花间。

    草书用笔的质,古贤们也多有所云。今以我个人书写时所领悟做说。

    如屋漏痕,屋漏痕笔迹润泽,用墨多兑以水,用纸宜渗化性好之生纸,笔速宜慢,笔迹外渗有如屋墙漏雨之痕而得名。屋漏痕隶书多有之,笔意古雅,做草书多在首笔或刚醮墨的头几字中有此形迹,与后来笔中墨份渐少所形成的飞白笔迹相映照,干湿对比而别有洞天,满纸湿迹而笔墨淋漓,求异趣者更间以浓淡,走笔快慢有变则笔下更是气象万千。

    求屋漏痕,以留笔(见注)也可出其形迹,但多于隶书中,篆行楷书也有之,草书似乎绝少有以留笔出此笔意的。如折钗股,折钗股笔迹干净利落,质刚硬而有韧性,状似飞白而形迹不脱,运笔流畅中求力度充满,飞白处则是力度之泻露,形是如折钢条,质则是如钢绽裂。求折钗股笔意,墨不宜浓,稍兑水以使运笔流畅,纸宜半生,纸质须平滑细腻,再以中长锋狼毫在稍快速行笔时,笔锋已形成扁平状,做圆转之际,笔毛由于是受抛物原理的影响,使毫端轻度上提所造成笔迹中有与笔迹平行的中空,其迹有如折钗股,而为之名。在正常行笔时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在折笔后,由于笔锋受到了影响,也会有这种笔质。

    再如锥划沙,锥划沙多是运笔疾快,或用纸较粗,或笔上水份较少,锥划沙笔迹多偏细,有如锥子划沙而得名,这种笔意干裂秋风,质松形毛,缥缥缈若云浮,疾行去如飞鸟,慢慢来似朽枝,纠结处比干草枯藤,满纸则似旷漠千里,与湿笔之屋漏痕相匹配,干湿相得益彰,一纸得春秋邅变,寒暑更迭之效。

    其实,就笔迹的形质而言,水份很大的湿笔,笔形上略有更张,但不要过份模糊,是屋漏痕迹;水份适中,行笔稍快,形迹俱全,偶出飞白多为折钗股;水份干,行笔快,飞白松且毛,形迹俨然如脱落,细者如锥划沙,粗者如喷薄雾。

    就笔形来说,提按以使墨迹粗细,执笔当如运手,运笔中或粗转细,或细演化为粗,可视文章段落大意;或整体偏细,如细云弥天;或整体偏粗,恍似壮夫结阵;或按后疾提行笔,如高山坠石,气势磅礴;粗细笔转换,方圆笔相间,快慢笔速迭起,蜿蜒如山溪流转,漫烂如花间一叶,或霍霍如巨龙游天,或轰轰然似千车齐奔;用笔之式达笔势之美,有的大气充盈,千军万马似乌云压来;也有那如花圃群蝶,携香而去;也多有如松间琴韵,绕于身际,林泉美景,久在眼前。

    一切技艺皆有人始创,有人继承,有人发展,也有人做说。始创者未必高艺,然为后世所宗;继承者能使斯技流传后世,功不可没;能发展者左右逢源、兼收并蓄,能修葺基业昌盛门庭光耀宗祖,也当立位于宗师左右;做说者以文字为诸家传授,归纳诸家之艺,寻其规则,也不至于祖艺淹灭,作以为律,配以口诀,为后世启蒙,然其后世有以此说词为樊篱者,来约束有创新者,就为之下了。

    能从古人出来,能有所发展才是好样的。学技艺能旁敲侧击,以他山石攻玉,以他家技艺入此门中;能推己及彼,探古圣贤当时之心态与己对照,反思自己;能举一反三,管窥全豹,以一点联想同类乃至同一范畴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才能去解决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加强深度来完善学术。

    历史上的书家就有传张旭从吴道子学画、苏轼从文同学画、吴昌硕从任伯年学画之说,他们都是从画中得到了笔法溶于书中,他们都成了历史上书坛的伟人,笔者自身也是画国画的,并具有三十年的画史了,我个人认为中国画中的笔法要远比书法中的笔法多得太多了,为什么不能拿来用呢。

    国画笔法,随机生发,可说是鲜活有趣,甚至是生机盎然;书家多是理性化的用笔,多是讲究笔中出处的,功力虽深却不能活脱,狂草书还好一些,尚能有一些生发性用笔,如能百尺竿头再进又有什么不好呢。是思维的懒惰抑或是囿于环境的束缚。

    诸般技艺总得先有人做,至于技巧与效果,实用是好的,艺术中,美的也是好的,好的被言者总结加以推广。昔年的新的,今日也旧了,今日的新的,是须要创的,我辈不能再创一些好的技巧传于后世吗。

    字之始创业者,开纪事之先河,摒结绳之琐细,供后世书家挥翰舞墨,圣者王羲之将书立楷,创今草书,挥狂草字,后者有张芝、张旭、怀素、孙过庭、祝枝山等等人,我不信我辈不能以己之作为,来博古人千年的会心一笑的,以己之大业为后世所敬仰,以我们的努力来为华夏书艺添上一笔吧。


 
第二十五讲 草书的笔法与形式

 
    【导读】所有的学科最基础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模仿。尤其是书法。那么,我们所讲的笔法也必须走临摹的途径。这是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几千年的传承和自身模式系统的特定。
 
    极理性--即表现对传统作品笔法章法的解读、感受--深度地感受--思考--判断--总结--找出经典--模拟--深度模拟--锤炼。

    极浪漫诗性--即创作主体的天赋--才情--性情--情感爆发力--艺术地转化。当然,才情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所谓浪漫诗性:是指生命在遭遇苦难时,依然坚定信念,不会被压垮反而能够使境由心转,以乐观的态度泰然处之。就像电影《芙蓉镇》里的秦疯子,被诬陷错打成右派去乡镇扫大街,还跳华尔兹舞,还满怀热情地去谈恋爱。还有《上尉的曼陀铃》,在充满战争硝烟的日子里,还热爱生活、爱好音乐、向往爱情。在艰难的境遇里活出人生的灿烂,这是大智慧、大境界。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笔法、结体、章法、包括墨法等等,都是我们从阅读经典的书法作品和进行理论总结时得来的。笔法--能改变作品的气韵;墨法--能增加作品的气势;章法,我们称为形式--能决定作品的气象。这其中有共性的东西,也有极个性的。共性的是基本的笔法、字法、墨法,个性的是此书法家与彼书法家在用笔、结字、墨法不同的那一点。能够成为一个不被历史网眼漏掉的书法家,大都有其不同与他人的那一点。其实这一点也是最能体现这个书法天赋才情的一点。仅有共性,那是谁都能"操练"一下的技术范围,而不能用才情来衡量或评判。

    所有的学科最基础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模仿。尤其是书法。那么,我们所讲的笔法也必须走临摹的途径。这是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几千年的传承和自身模式系统的特定。一个书法家从技法--艺术--道,是一个漫长锤炼达到渐变的生命与艺术互为修行过程。

    在草书中,确切地说狂草书的临摹是很困难的,对于狂草的临摹,只能是在技法和形式上的努力追寻,而很难做到神采的模仿。当然所有的神都需要形的承载。但是仅有形,未必就能有神采的很好表现。就像我们大家都来画一根线,这根线索表现出来的起、止、行和笔法生发出来的气韵,也一定有所不同。这似乎是一个很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寻绎到古代狂草书家当时书写时的真实状态。所以,邱振中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发出这种天问"神居何方?"

    对于我们解读以往的传统,古代的书法家则永远是个谜;而对于未来人,当下的我们也会留下太多太多的谜?对于历史的认知和解读,虽然会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对那些曾经模糊的问题会越来越清晰,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拣选和解读。当然,还依然会有难以探索的谜困惑着我们。

    从书法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来看,每一个书家每一次的精心创作都是生命中的唯一。每一次创作、每一个点画的笔法书写结构,章法都是这一特定时间的心情、笔、墨、纸的具体情况决定的,这一笔、这一个字、这一行字都是根据上下或左右的结构形态的情形限制而决定如何即兴书写的。当然草书的结字也是有规则的,但那只是共性的草书法则而非一件真正精彩的狂草书,狂草的创作在字法上虽也依据章法规则,但在具体的作品中它是即兴的,根据创作当时的环境、心情、工具即兴发挥的,它可以在用笔、线条、结构规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变异或变体,这种想象能力和诡谲的应变能力正是草书书家最珍贵的素质,也是必须具备的天赋。

    那么,对于学习草书、狂草者有没有可供依循的方法呢?我想如果我们进行深度的感受、分析、思考、判断、总结还是能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的,我们是否可以分作两个步骤来分析学习,先学基本的共性的字法和点画,然后,再训练自己对于形式的整体把握,同时我们还要放弃以往其它书体中,顿挫,一波三折慢动作的分解,要用一种轻松自然而流畅的书写动作来完成狂草连绵起伏的点画及线条的优美组合。因此它又需要手指、手腕,准确的动作和精微的控制能力,以及臂膀的挥运、心灵的放松、速度的提升。


 
第二十六讲 何为草书使转笔法

 
    【导读】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第二十七讲 掌握行草书笔法技巧

 
    【导读】行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要想写好字,写字又快又漂亮,等你你把楷书学好了,就可以开始练习行书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硬笔书法就是笔尖)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就会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行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第二十八讲 草书的用笔与基本笔法

 
    【导读】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
 
    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我以为,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成竹在胸时,在书写的时候总的节奏应该是匆匆不暇的,这样才便于体现草书特有的飞动气势,尤其是狂草。

    古人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草书的点画特点,加深理解点画的处理内涵,是大有好处的。狂草的点画犹如天马行空,又如飞花散雪,某些点画则如枯藤老树,泻瀑鸣泉,其神韵无穷。

    宋代姜夔《读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

    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草书的点画和引带游丝的关系。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孙过庭关于草书的点画也有很精辟的见解:“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孙过庭《书谱》。)

    在草书中,没有笔直的竖画和横画,在转角时圆笔较多,钩画笔变化较多,撇和捺都可以处理成点。点画相连也可以处理为坚画和横画。

    现将孙过庭《书谱》中的一些字作为例字加以讲解。孙过庭草书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迹本,便于我们体会了解点、画和笔法动用及其变化。

    1、删繁就简,点画相代

    在诸种书体中,楷书是最规范、最标准的书体,行书则比楷书自由,增加了笔画之间相连的游丝,但都省减了楷书中繁复和点画,而草书更为省减、简练,它的一画可以代替四个点,一笔可以成一个字,可见其省略的程度,而且,草书可以用一点代替一画,也可以用一画代替几点。在点画那一节中,我们已经作过介绍。

    2、圆转连绵,一气呵成

    书的主要笔法是使转,因此在书写时点画随笔法的曲转而运动。它的线条多为圆弧形,加上游丝牵引其间,所以写出来圆圈较多,加上行笔流畅舒展,一笔甚至可以写好几个字,有时写下来就圈圈相套,一气呵成。

    3、气势贯通,挪腾变化

    由于草书的气势体现在一整篇上,对每个字的位置和重心都不一定要对直和平稳,只要气势到了,上下有所呼应,整个看起来浑然一体也就可以了。因此,有时字的挪腾很厉害,并不是上下对齐,而且字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些字单独看是倾斜的,重心似乎不稳,但从整篇看则是均衡、稳定的。因此,草书从欣赏到创作,尤其是大草,都要从整篇出发,照顾全局。


 
第二十九讲 草书的用墨和用笔

 
    【导读】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著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上面点画一节中,其实说的就是笔法,怎样取势、怎样入笔怎样收笔,都讲得十分清楚。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第三十讲 草书的六种笔法

 
    【导读】汉字的书写过程,实际上是点画线条组合的过程:草书的行笔较快,如果点画的表现力不强或点厕的书写不正确,草书就缺乏气势和神采,或误笔成错字别字。
 
    汉字的书写过程,实际上是点画线条组合的过程:草书的行笔较快,如果点画的表现力不强或点厕的书写不正确,草书就缺乏气势和神采,或误笔成错字别字。所以,学习草书尤其要把点画线条写好。

    写好点画线条的方法称为“笔法”,是正确表现点画线条的起、行、止的方法。钢笔草书的主要笔法大致叮归纳为落笔、行笔、收笔和提按、导送、使转六个方面。

    落笔。钢笔书写的落笔与毛笔一样,主要有顺落和逆路两种。这种顺逆从方向来讲都是斜向的,顺落以轻快的右点刀:姑。

    而逆落以轻快的左点开始。加上钢笔书写的线条较细,顺笔和逆笔的起笔形态,看上去差别不足很大。但有本质的区别;用顺落笔一是笔画的斤头与前面笔画无呼应或呼应不明显,二是相对独立的字中的首笔。逆落笔,在草书个性用特别多,草书的字间呼应及连笔明显,字内的呼应和连笔出相当明显。一个笔画的开头大多由别处引笔或连笔而来,非逆落无以表现出自然的呼应和连贯。因此,钢笔草书中要能熟练地运用逆落运笔。

    行笔、钢笔书写无所谓中锋行笔,但笔画劲健挺拔不板滞是共同要求,只是不同字体要求的行笔速度不问。草书运笔速度要比楷书、行书快,所以,笔画的书写要胸有成竹,行笔最忌犹豫不决。

    收笔。草书的收笔有三种情况。一是实收,手法如写楷书笔画,行笔到末端轻顿后即凹笔内收。二是串收,就是笔网到末端自然提笔离开纸面,显得十分干脆:三是收笔连写F一笔,就是上一笔画写完后引笔连续写厂一笔。两个笔画之间因引笔过程中留下的较纫的非笔凶性质的线条,即“牵丝”。

    提按。尽管钢笔字内线条粗细反差不大,伯是在行笔过程中必定前有落笔,中有行笔,后有收笔,在一个笔而中医笔尖对纸的压力的大小产生变化,压力大处称为按,压力小处相对称为提。绝个是写字时笔尖的垂直忽上忽下。强调提按是为了笔画能生动活泼,不致行笔平拖晰线条僵直。

    导送。导送是指写字过程中对每一笔画都要将笔尖迫送到底后,才可将笔收起离升纸面,保证每个笔画的沉着稳健。这需要书写者有灵活自然的运指和远腕技巧,导送的动作有一定的微妙件。运用得好,线条既稳健又灵巧;运用得个好。线条板滞,点画缺乏呼应连贯性。草书中的字送既要做到沉着。更要做到痛快。使转。即在写字过程中纵横挥运,回环牵结,使点画沉着痛快刷相互之间义气势不断、变化复出,这在毛笔草书中L分讲究,因为草书是以使转为形质。钢笔草书中也讲究使转,较好地运用使转,能使草字气韵生动。

    由于草书写得较快,点画容易草率、浮滑、不周到。所以初学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周到完善。行笔沉稳,养成习惯,将草书看成一种持殊形态的楷书,从规范地写为主过渡到较快地写为主,最忌将写草写误为潦草写字。




第三十一讲 硬笔草书写法的一般规律

 
    【导读】这里讲的草书一般规律,指的是今草。草书作为一种与楷书、行书、隶书等其它字体有别的相对独立的字体,在笔画形态、用笔方法、部首使用及结构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
 
    这里讲的草书一般规律,指的是今草。草书作为一种与楷书、行书、隶书等其它字体有别的相对独立的字体,在笔画形态、用笔方法、部首使用及结构上都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

    一、行笔增速,变断为连

    草书的行笔,与楷书、行书比较,要快速一些。所谓“楷立、行走、草奔”的说法,把草书的书写,比喻为奔跑。这样就改变了汉字楷书的一些运笔方法,通过变直为弧,变方为圆、牵丝引带等方法,增强了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加快了草书的运笔节奏。

    二、以简代繁、简化字形

    有的草字,实际上是连笔的简化字,而现行的简化字,有许多都是从古代草体字中演变而来的。在现行的简化字中,如“时、会、书、与、车、乐”等字,都体现草书的简化笔法。

    三、偏旁多用,以符代部

    在草书中,偏旁多由字符代替,而同一字符往往能代替二、三种以至十多种楷书部首,这就为草书的识读和书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改变笔顺、方便连写

    草书与楷书相比,草书书写方便、快捷,笔顺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禾、手、年、米、平、果”等字,先横后竖改为先竖后横;

    五、体势多变、斜正相生

    由于草书具有行笔增速、以简代繁、以符代部和改变笔顺等特点,其结构也随着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这是草书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比如“年、终”字的草写。

    2、减省笔画,随势生形:在草书中,绝大部分字的笔画都有所减少。有的是笔省意存,如“地、秋、收、冬”有的是笔省形变,如“天、雨、水”。

    3、笔画连写,成新的体势:草书由于笔画连写,字形较之楷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说,已经远离了楷书的结构,如果不加上楷书注释,人们就很难认识。因此,这部分字需要重新识记。


 
第三十二讲 草书偏旁部首写法

 
    【导读】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但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
 
    一、简约为本

    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则草书的首要特点是简约,笔画省而又省、简而又简。孙过庭曰:“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也即是草书的结体以使转为主,字之体势一笔而成,“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其使转忌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所以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故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的草书虽常十数字连绵不断,而因其笔笔有交代而仍为后世所重。

    二、偏旁等都用特定的符号代替

    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但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俗语说:“草书脱格,神仙不识。”草法不能脱格,这“格”就是规矩。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草书不难于狂逸,难于狂逸中不违笔意也。”所以,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赵构《翰墨志》中说:“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庙堂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未有楷法不立而能疾笔狂走者,还是孙过庭说得好:“图真不悟,习草将迷。”

    三、求整体平衡不求对称

    一般楷、行、隶书的结体都求平正、匀称、协调,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使结字能有疏密,长短、窄阔、伸缩、奇正、俯仰、向背等变化,使结字能长短合度,四面停匀。但是草书的结构它遵循的不是匀称的原则,而是取决于书写者内心情绪的变化。一般草书都置乎正、对称于不顾,追求着不平衡的美,因为在不平衡、不匀称中使字更具有动荡感,动荡是草书的关键,尤其是大草,即使某一字失势,.倾侧失去重心,也可利用腕力在以下几个字中将字势向另一侧倾侧,使整个结构得以平衡。所以草书结体并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点画连贯交接而成,书法是将汉字点画的组合排列,长短轻重各尽其变化之能事,使艺术形象瑰丽多姿,耐人寻味,惟一应遵守的法则是字的重心的平衡。凡能在结构上守住重心,则构思不论如何独特,组合如何险峻,都是符合结构美原则的,变化与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结构之艺术性也就产生在这矛盾之中。

    结构要变化,但要避免落入专重结构的俗套。任何把书法艺术纳入固定模式中,把书法曲解成毫无感情的零件装配,都是舍本求末,会走向死胡同。王羲之早已告诫我们:“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另一方面,故作惊险,实涉诡异,看似奔放,实属庸俗,以及那些字态扭捏,装腔作势地忽大忽小,大幅度地挪动点画,比例严重失调的狂怪之作,则违理失情,不合自然,也是不可取的。变而失态,与拘谨刻板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对“变化”和“平衡”的曲解。若以各人风格而论,孙过庭的隽拔刚断,米南宫的恣肆奇崛,赵孟顺的妍丽匀正,怀素狂草的发疯动气,用笔的气质有极大的差异,而结构的变化总能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平中有奇,奇不纳怪,其结构是因用笔而生,所以又称“用笔生结构”。用笔而生的结构其变化是活的,因为是从腕的圆心运动中来,故能不失重心,绝无机械硬装;因从中锋用笔中来,故能不失规矩,点画线条的内质良好;因从笔势、笔意的变化而来,姿态各异,秉性各具,能得书法艺术的精神。

    草书之解构与组合源于书写者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和情的宣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思想,思想则受着传统哲理,伦理道德观、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的规约和影响,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中国最古老极深奥的哲学之作《易经》则深刻地阐述了八卦,而八卦就是对线的解构和组合,由八个三线形进而组合成六十四个六线形,这六十四个组合由最基本的两根线条所组成,一是完整的横线,一是中间截分为二的横线。而万物之本则是一根单线。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即是万物由一而生,——切以一为开始,书法艺术的结体也是建立在一根单线上,大画家石涛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正阐说了同样的道理。一画决定着汉字的产生和结构,逐渐演变成为书法艺术。一画之解构可以分析出用笔逆进,顺进,波折、平直,回锋、出锋,断与连等,一画之变化可以有重有轻,有燥有润、有粗有细,有柔有刚,有强有弱,有瘦有肥……靠着一画的变化,即可形成不同的风格,当然,一画的组合更是千变万化,就成了字的结体。书法中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之分,也就靠着这一组合产生出两大派别,区别仅在一画之中。以此来看待草书艺术,那种狂态的抒情意识,激越外露、笔走龙蛇的气势,是将线的变化发展到最高峰,是人将自身的狂态借助于线作最奔放的表演,狂草书家可将一根线的解构和组合的变化发挥到极端,达到了非理性的、不计工拙的地步。艺术创作的实质在于作者精神力量的释放,而这种释放,九九归一,在书法中靠的是万物之始的一根线。


 
第三十三讲 草书的用墨与用笔

 
    【导读】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1、草书的用墨

    书法的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行草书,特别对草书而言,尤为重要。草书丰富的笔法就决定了与用墨的质量如何关系甚大,如果不讲究用墨,草书的丰富笔法则很难得以表现,写出黑乎乎的一片,就破坏了它的韵味。

    市场上供应的墨汁含胶重,一般用来写字都要加水后才好用。加水的多少要依宣纸的品种、渗水性能而定。生宣纸渗水较快,可加少量清水适量使用;熟宣纸渗水较少,则可少加些水。特净皮、棉料等安徽宣纸纸质优良,涸渗效果也较其他纸要好,加水比例也要适量掌握为宜。现在的墨汁因系工厂生产,含有较多的胶质,在使用时显然不如墨锭。墨锭研墨后的效果比墨汁更佳,墨色层次更丰富。如胡开文、曹素功及安徽的一些着名作坊生产的油烟、松烟墨锭均可使用。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其他书体要快一些,而且运动感更强,加上笔法的多种运用,唯有使用较好的墨方能方便笔法的运用,适量加水后的墨较为润泽,书写时也不滞笔。反之,如果使用含胶重的墨写草字,一是笔拉不开,粘连得厉害,二是写几画墨就干了,很难控制好笔锋,也会影响创作或书写时的情绪。

    好的墨因为层次丰富,墨彩纷呈。尤其作草书时更便于写出浓淡、干湿、润燥、枯涩、淋漓等各种不同效果,更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而有些低劣的墨汁乌而不亮,稍一兑些颜色就又灰又无层次变化,在选用时一定要认真区别。使用北京出品的中华墨汁或一得阁墨汁较好。

    另外,在创作浓淡墨色对比较强烈的作品时,可使用宿墨,即放过一段时间的墨。这种墨的水和胶质沉积物逐渐分离开来,使用时用较硬的笔去蘸写,就可产生十分丰富的墨色变化。

    可以说,墨的使用也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青年朋友学写字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执笔、间架结构和临摹等方面而忽视了墨的运用。纸墨相发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这是我们学习草书时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2、草书的用笔

    掌握草书的用笔,首先要熟悉草书的结构。孙过庭说“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所谓使转,其实就是笔法,结构决定了笔法,笔法反过来影响结构。

    但用笔则要根据点画形状去体会、熟悉。例如写点,起笔露锋,向下轻转形成一个小弧度,即一个小圈,收笔时有的点藏锋收,有的点出锋收,根据字的需要而定。

    写画的过程基本和点相同,要完成一个起行、转、收的过程,但其轻重、急缓和方向则和写点不同。而且有些竖画和横画与上下笔相连带,就减少了以上所说的基本动作,但都要注意使转的方法。

    草书的行笔切忌平涂直抹,线条过分均匀光滑,或书写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应有的转折、顿挫,形成上面所说的平匀光滑的线条,显得字迹油滑、轻飘。反之,又要防止行笔过慢,线条臃肿肥大,显得肉乎乎的。这两种毛病,都使线条的质量不高,没有力度和变化,是草书行笔的大忌。

    还要注意的是笔画的转折处,有的是圆转,即转角是圆的;有的是方转,即转角是方的;方圆并用的也有,如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这就看对笔的掌握熟练程度了。方圆兼施是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圆转,可适当掺些方转,以增加骨力。

    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因此,草书的笔法又是学习的关键,“草乘使转,不能成字”。这一方面说的是结构规律,一方面也说明了草书的笔法之重要,如果笔法不正确,也就不成其为草书了。

    要真正掌握草书丰富多变的笔法,就要严格按照草书的结构特点去琢磨笔法,切不可粗率了事,以为越草越好,结果把手练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墨方法
行书的用笔和用墨
楷书入门学习的人很多,我来谈谈楷书笔法的特点
行书的笔法
行书笔法解析,太实用了!
黄宾虹书法与绘画作品笔法的比较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