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寸之地篆华章 --冯宝麟
方寸之地篆华章
---冯宝麟-
记  者:冯老师,你好!凡是见过你的人我想对你印象最深的就是你的笑声,你的笑声给人一种“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感染力,也展示出你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古人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时代,作为一个踽踽独行的艺术追求者,你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寸之心来包容这“无边无际的尘世喧嚣和掀天揭地的万丈红尘”的?
冯宝麟:笑是人类的专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惟人类会笑,那是人类脸上最灿烂、最温馨的生命之光。这光,源于一个人心灵天空的那轮太阳。当一个人心灵的苍穹“万里无云万里天”,阳光便会自然而然地照耀每一寸生活的空间。然而,文明的进步、智慧的积累,却让很多人退化了笑的本能或是故意拒绝这份“阳光”的照耀,他们以不笑为庄严神圣,以不笑为深沉成熟,实质上是雾霾遮蔽了他们心灵的天空。他们背叛了自己生命的本质,因而即使拥有了地位、财富,却无缘于幸福、快乐。我拒绝退化、拒绝伪装、拒绝“现代文明”的污染,所以我笑得“心无挂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艺之人,最难得的就是坦诚、真率、豁达,就是“思无邪”。
笑,是一个吐纳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呼吸”,在这一过程中,吹散了心头的阴云,吓退了缠身的魑魅魍魉,同时,吸入新鲜的生命能源,使生命焕发无穷的活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词句,这一豪气干云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我向往这样的人生境界。
艺术的园林是一方“净土”。当你沉浸在创造的快乐与审美的愉悦之中,“尘世的喧嚣”便会远你而去。艺术崇尚真善美,它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品格的载体,所以今生能与艺术结缘,能够让自己的生命之光藉艺术的形式坦呈于世,是让我最感幸福和欣慰的。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从事艺术创作,但是,每个人都应追求艺术化的人生。人,不必炫耀艺术家的身份和艺术创作的成就,但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生活、生存状态艺术化。我相信,艺术是人类文明这张脸庞上最天真无邪的笑!
记  者:从痴迷于用钢锯条做成的刀子在青砖古瓦上练刻字的农村少年,成长为篆刻研究生的导师。作品由小城闻名全国,并随“神七”飞天。是怎样的艺术追求之旅,为你的人生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荣誉?
冯宝麟:佛家讲“因缘”,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潜在因素和运行规律。我的篆刻爱好,就缘于在别人的一本画册上看到了一枚内容为“好学”的闲章。现在回观,那是一枚很普通的章,艺术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正是这枚“好学”的闲章,激发了我“好学”的兴趣,开始了躬耕不辍的篆刻创作之旅。
在混沌学理论中有一个“蝴蝶效应”,讲的是: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这很可能是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的根本原因。它旨在说明,“缘起”是重要的,故“君子慎始”,而更深刻的寓意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能是“非线性”的,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把握了正确的导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取得大的成就。以我之愚钝,却接受了一个“好学”的使命,我珍惜了这份“缘”,为之努力了,三十年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身后那一行“非线性”的足迹会诠释“拼搏”和“好学”这两个词汇背后的艰辛、痛楚。
2006年,我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篆刻艺术邀请展”,这是我艺术旅途 “峰回路转”的开始,我终于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迷茫之后,看到了“又一村”的“柳暗花明”。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40多年来首次主办的篆刻艺术大展,是对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参展篆刻家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全国共有62位篆刻家的作品参展,我忝列其间,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还应邀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主题印,成为大展的“徽标”。这也许是艺术之神对一个痴迷艺术的“好学”者最大的奖赏。尔后,各种荣誉多了起来,还很荣幸地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副研究员,成为篆刻研究生班的导师。面对这些所谓的荣誉,我很清醒,没有迷恋这过往的所得,更无意躺在这“绿荫”下休憩,而是平添了“止于至善”的渴望,增加了为艺术而进取、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果说小村前的青砖古瓦,最先承载了一个“好学”少年的艺术追求之梦,那么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协等“国”字头机构颁发的证书、给予的荣誉则是那个梦想在现实中的印证。
艺术家成长的过程,一如宗教信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同时做“加减法”的过程。不断地猎取知识、增加智慧、提高技艺,不断地向古人、时贤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精神空间,这是“加法”;摒弃小我、习气和低级趣味,不停地扫除心头的雾霾尘垢,这是“减法”。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目标、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来说,这种“加、减”会相伴终生。这就像农民种地,只有将疯长的野草芟除,地里才能长出好的庄稼,才能有好的收成。这也像我的篆刻过程一样,在印面上,用刻刀把多余的、无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彰显篆字之美,才能成就一件作品。人生与艺术,何其相似。我的艺术追求之旅,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加减”的过程,现在仍然处在这个过程中。
记  者:我看到过“欧阳询读碑”这么一个故事:“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在一次骑马外出郊游时,偶然发现了晋代大书法家索靖手迹的碑刻,便立刻下马来看了一会儿。看完了觉得索靖的字很平常,没什么惊人之处。他牵着马刚离开不远,不放心回来又看了一遍,这一次觉得字还写得不错,有自己的风格,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家。等他骑着马走了好一段路的时候,觉得石碑上的字似乎还没看够,于是他又急忙赶了回来。这一次他越看越痴迷,深深地被索靖的书法所折服,在石碑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依然还不肯离去。”作为一位特别有造诣的书法家,能为大家谈一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吗?
冯宝麟:艺术创作与艺术审美,只有达到高度默契,才能产生共鸣,才是艺术之美的真正实现。然而,在很多时候,二者是龃龉不合的。《红楼梦》中的焦大不会娶林妹妹为妻,“普通的耳朵”听不懂美声,西方人不能理解我们传统的“文人画”……这都是因为艺术美与审美之间的“鸿沟”未被跨越的缘故。这就像一个身在一楼的人难以理解十楼看客对美景的感受一样,欣赏者的知识储备、艺术修养直接会影响他对美的接受与认可。所以,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被审美者认可的,有的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重读“和氏璧”的故事,便会很受启发的。
当然,美的东西总有被“慧眼”发现的一天,正如“和氏璧”最终被认可并做成传国玉玺一样。所以,每一位艺术家都应保持一颗向善向美之心,增强精品意识、经典意识,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坚持、有自己的艺术原则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我在你讲的这个故事里得到的另一个启示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同时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应该具有明辨是非、真假、美丑的洞察力,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践行自己的审美诉求,不随波逐流,不迷信于冬烘之论。
记  者:谈到艺术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你的圆朱文印。如今,它以“雍容典雅,空灵曼妙”著称于世,被誉为新时代的经典,被称为“冯氏圆朱文”,同时,你的学术思想也在圆朱文印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方寸之地中,做出了大文章。在这里,请你就自己多年的研究,为大家谈一谈对圆朱文印的认识和艺术追求。
冯宝麟:前面谈到的引导我进入篆刻创作的那方闲章,就是圆朱文风格的。但我自己的创作却并不是一直刻圆朱文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过程。我做过多种风格的尝试,直到进入新世纪后,才最终选择圆朱文作为自己篆刻创作的主攻方向。
“圆朱文”是道“窄”门,因为这一艺术风格曾在清末**时期高度繁荣,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各领风骚。前贤大师们的杰出创造,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借镜,也使后人的创新之路举步维艰,很多人迷路于形式的藩篱,成了技法的奴隶。然而,“时代·个性·经典”是艺术创造永恒的主题,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力求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让那根飘逸典雅的线条,寓满人性的光辉,并努力通过对旧有形式的突破,使作品获得属于时代的精神气息。
思想意识的解放、审美观念的更新是一门艺术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我在创作的同时,独立的学术思考从未放弃,我想做一个对艺术本质有所认识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炫耀技艺的人。我想用我的双手,推开一扇窗子,让艺术在这里起飞,飞到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去。
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褒奖,我会尽心尽力向着更广阔的艺术领地拓展,不辜负家乡这片土地对我的养育,不辜负这个城市对我的厚爱。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香集—篆书欣赏《冯宝麟篆书作品》之一
【专题】京津冀五体书法三十家提名展(冯宝麟·篆书)
罕见!他的篆书《心经》,字能醉人!
篆刻家 冯宝麟先生
著名篆刻家冯勇作品欣赏
冯宝麟 | 婉通精舍印话:圆朱文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