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书法贵在这一个字,没有这个能力,永远写不出来
原创 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2019-05-07 06:48:44

书法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刚开始是喜欢,然后是临摹,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就要放下字帖进行创作,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不可的。

也许有的人写了几年就能成功,形成个人的艺术风貌,而有的人写了几十年、一辈子都不能写出所谓"大家"的风格,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悟性。如果悟性好的人,在临摹时就能像模像样,看一眼这个点画,就能悟到其它字的写法,写了一段时间后,竟然也能合上字帖进行背临了。在创作时,也能正确地把握好书法的各种原理和关系,一幅较好的书法作品就这样创作出来了。

什么是悟性?

悟,本来是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在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竺道生的高僧,他根据外来佛教中的经典教义,并结合当时流行的般若学和涅槃学的综合要义而创立的,实际上,竺道生用了这个悟是想教人们如何快速理解教义的方法和步骤,后来,禅宗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种修行的方法,要求人们在修行时要注重内在的自省,从而激发本心的体验,进入到"我心即佛"的境界。

而东晋时期,很多人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文人士族对文化艺术的价值观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书法中也得到了体验,为艺术创造提供源泉动力,这种悟性的感受一直持续到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都在此大有收获。

而今天人们所说的悟性,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物在认知方面的感知、思考、洞察、分析的能力,悟性人人都有,但程度不一,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悟性低,悟性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我们常说的某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是指先天的悟性,而后天的悟性是靠学习而来的。

书法中的悟性,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书法初期对古人作品的直接感受能力,不论从理解上、分析能力上都有超出常人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而在创作时,他会根据自己所学,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并提出个人的主观判断。

学习书法最需要有悟性

书法是一门高级艺术,而这种文化艺术在某些情况下,是由人的感知力、思考力、想像力和个人情操所共同创造和表现出来的文化精髓,是提供给人们在观赏时"相互之间"心灵碰撞的中间媒介,反映二者在上述能力、水平高低的一种"较量"。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固知古人长处,须悟后可学也。""学书之难如此,要须妙悟耳。"董其昌的这两句话,一是指出了学习书法前需要认真领会古人的书写用意,理悟也方可去学,否则学了也白学。二是说学习书法之所以难学,其主要原因就是需要一个"妙悟",既要巧妙、妙造,还要有悟性,只有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才会显现出大的成就。

  • 悟性是书法技法能力的要求

学习书法要从用笔开始,而用笔的方法和奥秘就藏在古人的法帖之中,通过临摹学习,这些方法会逐渐显现,并且让学习者受益于此。但是,没有很好的体会和理解,是不会获得用笔之法。技法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也包括对点画、结体、章法的能力要求,而这些能力不是完全按部就班的被人接受,如果有了一定的悟性,则会提升地更快。一些人为什么会成为"奴书",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悟性,一味地摹仿,而悟性的能力不被得到充分发挥所致。

没有悟性的书法技法是机械的、教条的,其用笔的水平也是流于形式的。书法中有一个"形随意走"的概念,就是说,当人们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章法、墨法等需要调整的时候,它的笔法和字形也会"随机应变",缺乏悟性的技法能力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做不到自如、灵活地处理,只能按照自己所学到的那一点技法僵硬地书写了。

正确的技法能力应当是"笔为我所用"、"人笔一体"的,当人们在书写中,速度是随着人的意识进行的,一旦意识通过肢体传递给毛笔的时候,毛笔就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在学习技法能力时,缺少必要的悟性,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变",或是"为变而变",使"我为笔用",这时意识的传递就会中断,这种书写的"僵局"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是由于缺乏悟性所造成的。

  • 悟性是书法艺术创造力的要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每个人写出来的字都是不一样的,或是"字如其人"。书法需要创造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识、阅历和情感,因此,在创作中就会有个性的一面,见识多了,人的学养丰富了,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有看头,耐人寻味,而这些见识和学养,想要在书法中很好地表现出来,就需要有一定的悟性,为什么人又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意思就是要把所学所见转化为一种能力,为生活工作提供方便。

书法中的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按照对前贤的作品通过吸收、消化、理解,再变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这个就是悟性所起的作用。如果我们一味地摹仿、再现古人的作品,让人看了你写的仍然是古人的,而没有自己的创造性,人家会认为这是"奴书",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悟性是创造力,也是书法的创作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悟性?

悟性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根据心理学的分析统计,即使先天悟性好的人,如果后天不注意培养和锻炼,那也会使仅有的一点悟性"流失"掉。就此来说,悟性应当是后天的培养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学习中的一个关键。就书法而言,对于悟性的培养,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悟,贵在理解。

在学习书法时,人们常常以古人的作品为学习范本,从中临摹必要的技法,从而得到书写的能力。但是,如果在没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写、去临摹,拿起字帖就写,这是不被提倡的,也是学不到真正的本领的。学习时,应当带着问题去思考,要分析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同一个字的点画、结体之间有什么共同的或是不同的特点,只有理解了,临摹起来才会"下笔如有神"。

  • 悟,贵在感悟。

感悟是在感受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有了感受后,才会有可能悟出一些道理,因此,当人们拿起字帖或是书写中,突然感受到了一个道理,"原来如此"、"恍然大悟",这都是一个感受,而这些感受如果在思考的基础上,极有可能产生出某种感悟,学习书法最需要这个感悟,只有有了感悟,人们的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 悟,贵在生发。

生发就是生根发芽的意思,生根,是指学习古人的书法作品,这个过程中有学习中的理解、感受,通过临摹学会用笔、结字、点画、章法的基本方法,而发芽是指在有了上述基础后,以个人的学识、阅历、情操,加上对事物的态度、逻辑、艺术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看法,创作出自己的并且有独特艺术特点的作品。没有根,就不能发芽,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古人作品的缘由,但是,有了根,还要会生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和果的关系。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手经验 | 行草书的临习心得
学习书法必须要有正确的路子,否则就是自作主张
隶书书法从哪里入手?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306裹束6:结字2
值得一看的临帖方法(下)
书法的运笔与技法,王羲之为什么说书法要“凝神静虑,贵在沉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