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老爹的书法你见过么?庄重蕴藉,气韵不凡
原创 书法网 2019-07-07 16:14:54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这是《三字经》内容。苏老泉是谁?苏洵!苏洵是谁?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三苏是谁?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苏子由

苏洵青少年时期,不好好读书。有点任性,只顾自由自在的耍起,跑了不少地方。他第一次上书欧阳修时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二十七岁,对于特别重视在童年、少年时代打下记忆童子功的中国式学习方法,时间确实已太晚。但是,立志为学,随时不迟。

据说,苏洵发愤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他哥哥苏涣和他的一次谈话。苏涣问苏洵:“三弟,你像李白和杜甫一样,任侠壮游,走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诗词,也让我从纸上领略山川江河的雄秀奇美。”

这一军把苏洵将住了,他虽然满脑子大好河山,却苦于不能落到纸上,急的毫无主张。苏涣见此,转移了话题:“三弟,哥哥另有心事,想与三弟商量。”苏洵忙问:“什么心事?”苏涣说:“我们苏家从大唐以来,其先人只知眉州刺史苏味道,往后就不清楚了。到了我这一辈,知道祖父叫苏杲、曾祖叫苏祜。再往上推,也无从得知了。三弟喜欢游历,必多交际,你何不利用自己的特长,找老人们聊聊,把我们苏家族谱编出来呢?”苏洵听后,大为兴奋,一口应诺了哥哥。

苏洵先从了解别人的家谱开始入手,他先找了自己的亲戚,眉山的程家、史家,他们都有族谱,而且保存了先人的很多文字资料,包括书信、案卷。苏洵追根苏家溯源,从唐朝刺史苏味道,再往前追到了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以及先秦的苏秦和苏公。大量的发现,吊足了苏洵的胃口,他兴趣越来越浓,为了搞清楚这些先人的来龙去脉,他开始了大量的阅读。从先秦诸子到《史记》、《汉书》,无不涉猎,苏洵已是欲罢不能。他知道,要把心中抱负形诸文字,必须发愤读书。这年,他二十七岁。自此,他每日端坐书斋,苦读不休,长达六、七年时间。

读书多了、久了,苏洵对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愈来愈不满意了,他索性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外,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他焚稿后,学习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不在非此即彼的走极端。二十多年后,苏洵已经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

苏洵是个成功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成果就是苏子瞻和苏子由。苏轼5岁就开蒙了。六岁时,苏轼被他的父亲苏洵送入天庆观北极院,拜道士张易简为师,开始了学习。

北宋嘉祐初年,苏洵带19岁的苏轼,17岁的苏辙进京应试,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而苏洵再次名落孙山。从乡考到京考,苏洵的进士之路一直不顺,每每于各种榜单无缘。这次,儿子得意,轰动京师,他又落榜未中。他感慨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不过,他谒见了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再加上两个儿子的成功,他虽没有考取,但是,天下士子都知道苏氏父子三人的厉害。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不知出于什么想法,而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

过了几年,北宋嘉祐五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经过七年的艰辛工作,《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

苏洵的散文多为论辩文,苏洵论辩文与杂文的比例为六比一,而字数之比为十比一,前者字数约有七万字,后者则只有七千字。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纵横恣肆,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对社会的阴暗,言必中时之过,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评。他在剖析问题严重性时,毫不留情。但苏洵长于峰回路转,为了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他能巧妙地驾驭文章,淡化笔势,缓和语气。他的论辩文在于把道理说深说透,他汲取纵横家的雄辩手法,在于让人无法反驳。苏洵信奉道教,苏洵的文学创作受启于庄子,其政治思想从渊源、重要观点到语言文字无不具道家的痕迹。

苏洵在家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苏氏谱例,影响巨大,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谱例,被称为“欧苏谱例”。

苏洵于书法,虽庄重,然气韵生动。从他的传世不多的墨迹《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来看,对苏东坡的书法风格的形成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可以说,苏东坡从他父亲那,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一般人认为,苏洵因为后学的原因及擅长史论的严谨心态,书风会比较太过庄重。但是,从他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更多看到的是个人意趣的流露。历经唐楷法则森严之后,五代杨凝式对宋人追求自适心意的书写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唐法端的太久了,宋人需要适当的放一放,缓一缓,尚意书风的兴起绝对不是一蹶之力,而是有个相对的形成过程,而苏洵在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影响了苏东坡,而苏东坡影响了宋代书风,进而影响了中国。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眉山苏东坡书法真迹
苏堤春晓(上)
中国最懂苏东坡的城市
苏东坡,986岁生日快乐!
天府行 眉山三苏祠
苏东坡_尺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