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发展至今能否超越古人:古人书法有三大优势令我们无法超越
原创 翰墨书道 2020-04-09 00:33:19

每谈到书法,几乎都毫无疑问的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在魏晋,且以王羲之为巅峰。书法发展至今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了,一直都在发展出新中来到今天。为什么仍然是今不如古呢?

按照诸多经典理论的观点,撮其要旨,其主要原因在于今人书法只是把古代经典中一些特色的东西突出和发扬光大了而已,在自然之美和众美兼具方面或者说丰富内涵方面远不如古人,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魏晋以前书法以天然为法,魏晋唐代以后以法为法

古人书法以自然、社会和人为取法对象,其实质有天然意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然有以魏晋为最高境界。不可否认,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融会贯通当时书法的精髓加上自己的审美理想创见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但其自爱审美理想上和取法对象上是以自然、社会和人为内容的。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看,虽然作品的创作有自觉意识,但更多的是自然心态或状态下的作品。除了如小楷之外,多数作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并不是专门按照某一种模式去刻意创作的,其作品多是无意于佳乃佳。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属于无意于佳乃佳的作品,是自己书法造诣在自然状态下最佳发挥的作品。

唐以后的书法和作品则不同,有了书法的法的确立,书法有了法度,虽然这也是一种进步,但其法是魏晋之法。奇其作品的创作自觉性大于无意间的创作,自然少了一些自然之意趣,并且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以魏晋或二王为正宗的作品。比如欧阳询楷书直接就是奉敕而作,自然就少了些许自然之态,多了一些森严法度,恭恭谨谨,刻厉险劲。

二是魏晋以前的书法,有意而不刻意。

虽然我们选择名曰书法,那时的书法都是以实用为目的,不像唐以后的书法作品具有明晰的创作意识。有些自称系统的作品也都是为了成为公众学习的模范和记录经典文化内容为目的而产生的作品。所以在创作思想意识的没有后来的那种刻意而为之的审美取向和艺意识。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便条和书信、书帖等,即便是一些碑刻,或砖刻,也都是为了纪念某些人和事而书写的作品。也就是说创作目的不同 书法家书写时的状态与意识不同,这无疑影响了现代书法成就与意境。从书法作品的落款上就可以看出,唐以后的书法作品都有书写者的署名痕迹。而魏晋以前的作品少有落款自己名字的,有,也是方便与交流勾通的需要,如“王羲之顿首”等属于礼节性用语,以后的落款的目的与意识则是证明作品是自己书写与创作,从这方面也可见一斑。现代人为书法而书法,魏晋以前的书法是为了交流与记录而书写,虽然也具备有意到特点,但不是刻意,所以魏晋以前书法得天然之趣,如钟繇的书法就是。

三是魏晋以前的书法理论尚不完善,只是初步产生了只言片语的书法理论,无法构成书法技法的理论体系,其书写意识是意而非法,书法时书法家的审美意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我审美意识没有相对系统的书法的法度的约束。这看似是一种不足,但对于书法而已,却是最大的优势,也仍然是自然之意态的优势而不是法度的约束与规范。在这种状态下的书写,最见人性和情感,而以后的作品,书法仍然以天然意境以丰神为最高目标,但由于法度的确立,规范和约束了书法为天然方面的发展。那么,抛开法度而直追天然可以不可以呢,显然想不通,问题在于魏晋书法,特别是以王羲之为最高峰的师法已经达到的成熟的巅峰,就是书法的珠穆朗玛峰那样,我们只能仰望,而无法并行或为抗行。所以唐以后的书法都是雁行与王羲之之后。其书法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在继承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风格之中,突出和彰显了其某一个侧面。如欧阳询的险劲峻拔,柳公权的劲骨紧结,颜真卿的外拓宽结,他们书法的这些鲜明的个性,实际上在魏晋以前的书法中都以法度具备都可以在魏晋以前的是书法中扑捉到痕迹,而且只是魏晋以前书法作品中的风格意境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缺少如王羲之那样的尽善尽美,天然妍美之丰富内涵。

我们之所以无法超越魏晋经典,就在于离开了那些经典我们无路可走,只有在继承经典之后,才能走向现代。

四、对书法的这种现状的疑问和解读

为什么每言书法之审美,都要以天然意境为最高审美标准和取向呢?为什么不能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改为以法度为最高审美境界呢?

因为书法肇于自然,书法的艺术美或艺术性不能脱离自然。

书法的发展因为法度的建立,确实距离自然之美越来越远,主要是因为后来这学习书法,往往先以法为主,“法”的意识越来越自觉,越丰富和清晰,也使得欣赏者或书法家谈书法,每每以法度为标准。魏晋以前的理论则不同,没有那么明显的法度意识,也没有如什么《三十六法》或《七十二法》之类的技法理论指南的硬性规定。比如谈点画的形质,往往以世间具体物像来比喻,以常见物像比喻书法点画线条给人的感觉意趣,如《笔阵图》中所言“横如千里之阵云”等,王羲之《笔法十二章》中更有:

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包括唐代理论高峰孙过庭《书谱》有同样如此,都是以物的意象感觉来描述书法字形的感觉。又如古人品鉴艺术作品都爱用如“筋骨”、“血肉”、“气脉”一类术语,都充分说明书法是肇于自然的,在法度没有自觉的清晰建立以前,书法的审美追求有非常大的不同。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书法艺术今不如古的原因就在法度的丰富和地位的不断被突出强化。这种现状的结果就会使书法的活力不断衰减,甚至到后来出现的台阁体和馆阁体。

审美与取向的错误,就是说抛去自然之美而惟“技法”,长期以往书法艺术是没有生路的,更严重的是会失去书法的艺术性。当然法度并不是对书法没有任何意义。

法度是书法艺术的基础,自然是书法的最高审美境界,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朴拙美初探(下)
书法追求法度和追求自然哪个更重要?
著名书法家文忠轩主郑玄鲲先生谈书法自然法则中对“静”的追求
跟着苏轼学创作!!
王厚祥:王羲之的大字书法水平不如我们,笔法上他体会不到
如何欣赏书法?——从转变审美观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