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否都是走走形式,最后大家平均给分?
回顾一下管理历史,科层制和kpi主义在管理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kpi关键绩效指标,更是企业用来衡量某职位任职者工作绩效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任职者任务完成效果最直接、客观的衡量依据,然而果真如此吗?
宗英涛《阿米巴经营领先之道》课程节选
关键绩效指标kpi,在企业管理学上曾经处于太斗级的学术地位,它源于一项对提高人类效率影响深远的法则叫二八原理,这个原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常占据了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既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数量比例上大体就是2:8。
二八原理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于是kpi关键绩效指标称为西方管理体系占据统治地位的管理系统和工具。
kpi是一种可量化的,被世界认可的,用来反应组织目标实现程序的重要的指标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工作目标的工具,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企业绩效的管理基础,明确部门人员业绩衡量的指标。
通过kpi,所有部门和人员的绩效目标,理论上实现了和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纵向联系,并根据绩效结果的达成情况确定奖惩,最终实现员工本人以及部门利益与公司的绩效挂钩,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后来卡普兰教授发展出来的平衡积分卡,弥补和完善了kpi,成为了众多500强企业的必备的武器,企业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战略地图和战略中心组织的概念,让公司战略进一步平衡发展。
截至目前,虽然对平衡积分卡有诸多的诟病,但是学术界仍然无法提出完全替代平衡积分卡的理论和实践,要使kpi体系有效的运转有几个前提假设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使kpi有效运转?
第一条:未来是可以预测的。
在此假设的前提下,根据对未来市场和竞争环境的预测,公司只要制定了足够聪明的战略,并将其在组织上执行到位,就可以实现原来的商业目标。
第二条:职责和分工明确。
不允许有模糊和灰色地带,所有的行动必须围绕关键职责展开,并都通过事前计划和事后的衡量来管理。
第三条:员工和公司的管理者都具有商业的契约精神。
第四条:目标数字化。
第五条:管理者比员工更具备智慧和理性。
大工业时代是短缺经济时代,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销售出去,由于市场的可预测性,企业的目标也就变得相对单一,也就是生产并销售标准品,所以企业很容易设计一套数据指标,来考核工人的工作质量和销售人员的绩效。
传统的管理学又将指标不断的细化,分出不同的条目类别,用来实现更精确的管理和考核,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的工作目标是完全确定的,而你的工作成果又完全可以量化。
简单来说,kpi没有任何关于想法和创造力的评估手段,所以你依照领导吩咐的做就是了,因此也有人将kbi翻译成kill people idea(杀死你的主意)。
今天时代变了,市场也越来越难以琢磨,变化越来越快,原来公司定下的公司战略和战略地图,很快就会被诡异多变的市场风云冲击的面目全非,部门和员工职责的分工也越来越不清晰。
公司给员工制定组织目标,定了kpi,到了员工这里,大家都不关心kpi背后的结果,只考虑完成这个指标,到最后跑偏了也不管,他们说只为指标负责,尤其是今天80后、90后的员工,他们对只做革命螺丝钉的组织定位越来越不满意,他们不满意做公司要我做的事情,只愿意做我自己要做的事。
2007年1月,日本索尼公司前常务理事天外伺郎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让人深思,他在文章中讲到,从2005年霍华德·斯金格成为索尼公司的新掌门人,实行kpi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统计业绩,公司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员工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目标,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容易被忽略,比如产品的老化处理,绩效主义让员工被金钱升值所吸引,过于关注绩效数字而失去了内在的动机,因此也失去了创造激情、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一度创造奇迹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从团队成军之初就强调去kpi,金山曾实施过事无巨细的管理,但公司上市后,股价依然被百度、腾讯碾压,雷军认定这种kpi主义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于是走上了一条新路。
2016年1月,小米召开名为2016小米闹天宫的年会,雷军就宣称:我们决定继续坚持去kpi战略,放下包袱,解掉绳索,开开心心的做事。
Kpi主义究竟做错了什么,导致实践界猛烈的炮轰,变成了千夫所指?
其一,kpi天然的瑕疵。
基于kpi考核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考核是不精准的,不能量化出真实的贡献。
一来后台部门的工作本来就存在定性大于定量的现象,执能部门的考核是千古难题,考来考去,考的最后就只留下了一个指标叫做领导满意了;
二来确定指标的方式一般是下级上报上级审定,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始终不对称,下级总有办法对付上级,要么就是不给上报关键的kpi,要么就是kpi正确,但数据有问题,甚至是kpi和数据有问题,但被考核者喊冤。
这样一来,工具本身的问题导致了考核落地不下去,导致大多数考核kpi的企业都是走走形式,大家最后都是平均给分。
其二,时代抛弃了kpi主义。
kpi主义带来了控制,但控制的另一面是僵化,也就是企业流连于企业的标准化动作,而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当企业的每个环节都变成了冰冷的数字,所有的人都会被数字驱动,埋头赶路,企业员工忘记了自己存在的目的是释放自己的才能,只管自己部门的数字指标。
比如每个部门都在进行成本控制,但是成本下降不代表利润会增加,一个部门的成本下降,整个公司的利润会上升吗?
企业的管理层也忘记了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用户的满意,资本方也喜欢从简单的数字中去解读企业的基本面,这就是常说的kpi,赚了快钱,丢了客户,毁了组织,饿了员工。
其三,kpi缺乏柔性。
kpi要求目标转化为关键绩效,并以数字衡量,这对制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一家互联网公司希望用户喜欢他们的产品,kpi的制定者错误的以页面的浏览量来衡量喜欢,并下达了kpi指标,员工为了完成这个kpi把用户原本可以在一个页面上完成的事情,分到了几个页面上去完成,最终kpi达成了,用户却更讨厌这个产品了。
工业经济时代要求的是标准品,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摊薄单位的成本,拉出利润空间,但是互联网时代,更要求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追求的是各个部门团队员工作为价值节点,充分互联的范围经济,如果企业恪守kpi主义,埋头赶路,不看市场,不管用户,就会导致组织僵化,无法充分互联,失去匹配市场的机会。
举例:
在海尔集团这样极度柔性的组织里面,员工作为创客是可以发起链接的,几位员工发现电商崛起后针对3、4线城市的物流服务有强烈的需求,而市场上又缺乏足够的服务,他们就成立了具有经营权限的公司,电商物流小微,将海尔在全国6000多家服务网点改造成了配送点。
这些服务网点有服务人员,有配送车辆,完全可以提供配送服,甚至还能提供上楼安装服务,结果他们的创新模式果然一炮走红,2016年这个小微预计可以完成19亿元的营收目标,这就是典型的组织柔性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
试想一想,如果人人都紧盯kpi,有谁会主动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即使发现了,是不是也会视而不见?
道理很简单,谁发现的谁去做,做了不一定有回报,因为和kpi无关,做错了一定有惩罚,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在这种盘子洗的越多,越有可能摔碎的氛围下,企业是一定会失去创新和激情的。
中国企业过去30年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来控制风险,用数字设定考核的目标,匹配激励政策,从而实现管理和收益。
kpi绩效管理的思想基础是人性本恶,而阿米巴经营是给予人性本善的东方思想,让人学会用心经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收益,同时,阿米巴经营也吸收了西方数字化管理的工具,通过与市场挂钩的机制核算来控制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绩效考核!不做等死,做了找死!
反对KPI主义?阿米巴经营教你如何解读KPI
不要KPI?别逗了!
绩效管理的10个陷阱
绩效管理:经常搞错的那些事
微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