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一鸣:吸引人才有4个要素,识别人才看5项素质

作者丨李阳林

来源丨舵舟(duozhou001)

如果内部的管理,达不成外部的成果,那么管理再精细的组织,最终也会走向消亡。如何才能让内部的管理,达成外部的成果呢?“目标”是其中重要的落脚点。我们唯有完成一个个目标,服务好客户/用户,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最终达成我们的愿景。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目标的达成,人才是关键。对于人才,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有两件事:

一是如何吸引人才?

2010年,张一鸣还在创业初期做九九房的时候,就极其关注人才质量,并对如何吸引人才作出了如下的结论:

我总结(总结不表示我做好了,而是认识到要做好)吸引人才的四个要素:【短期回报】【长期回报】【个人成长】【精神生活】。从左到右,从易到难,其中丰富不一般的人生体验和精神生活是最综合要求最高的,要不断反思追求。

二是如何识别人才?

优秀人才可能有很多,但卓越人才屈指可数,因此识别人才,有明确的择才标准至关重要。

看看字节早期战功赫赫的核心团队,很多都不算所谓的“大家”出身。张楠在抖音之前,并没有什么大平台光环,字节人力老大华巍,上一份履历是在凤凰网做投资的。张利东从一个传统媒体人,到成为以算法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董事长,这中间需要弥补的知识应该有一条银河那么多吧。

人才的专业能力或许很重要,但在张一鸣看来:人才越往上走,越要看重一些基本素质。

01

吸引人才有四个要素

如何吸引人才,企业的思考路径应该是盘点我有什么,以及人才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那人才需要什么呢?

我们站在人才的角度想一想,谁也不想做赔本的买卖,人才也会计算投入产出比,追求高回报,值得去的地方,他们才会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实比这个还难,不是随便撒点钱就能招到想要的人才,高回报不仅包含现金回报,想要吸引到优秀人才,需要我们做很多很多

前面提到,张一鸣曾在创业初期提到吸引人才的四个要素:【短期回报】【长期回报】【个人成长】【精神生活】

2016年,他又阐述了一次(摘自张一鸣在源码的演讲内容)

人才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回报,包含短期回报长期回报;第二是成长,他在这个公司能得到成长,第三,他在这个公司精神生活很愉快,他干起事来觉得有趣。

经过多年的验证,字节跳动发展得越来越大而稳定,说明从目前看来,这个理论体系是站得住脚的,那么我们一起剖析一下张一鸣的这16字的具体含义。




1.短期回报

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自我否定+懒:觉得自己就是触达不到牛人,甚至在悲观情绪之下,懒得花精力了。

当然,认知决定圈层,这也是事实。

客观加主观的综合因素之下,事业还没开始呢,就破罐破摔,人才不加以严格的要求和审核,谁愿意来就谁来,最后来了一堆不合适(愿景/能力不匹配)的人,开的是略低于市场价的薪水,你说你的人能好好工作吗?

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关注我达不到那个标准,而是为什么我拿不到那个钱?最后互相怨恨,彼此耽误自己的人生。

话说回来,说不定人才去了别的地方,在愿景和能力匹配的情况下,真的比在你这里发展得好。不是人家不优秀,可能是你太懒了,既误了自己,又误了别人。

假如,我们克服一下懒惰的毛病,认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费精力去找和选。一个牛逼的人抵得上10个不合适的人,可以把之前开给两个不合适的人的薪水,给他一个人,让他获得略高于市场价的回报,人家心里也舒服。

可能不是真的缺个把人的工资的事儿,而是因为懒,导致钱没花在刀刃上。其实每家创业公司,仔细盘点盘点,在人力成本上,都没少花,就是不会花。

我们来看看张一鸣在早期是如何挑选人才的:

这周面了十几个人终于确定一个实习生。最近一个多月可能面试了50多人,总共只有2个非常有意向的人选,其中失败一个,一个还在谈。

每当想放低要求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往低走而要往高走,我们要做的出彩,而不是完成的事情。而尤其在早期,核心几个人的能力素质态度是最关键的。

当然啦,既然人才选择精益求精了,薪水可能就会给到位。平心而论,你费了老鼻子劲找来的人,你也不敢三瓜两枣把人家打发了,你输不起。据公开信息,字节跳动至今在行业里的薪水竞争力都是非常领先了,这也成为了人才往他们那里涌入的一个关键/核心因素。——不好进,但是进入了薪水不错。

在字节跳动的人才观念里,成本不是问题,人才的产出才是问题。只要保持高的人才ROI(投资回报率),公司的竞争力就能保证。




2.长期回报

在长期回报这个观点上,张一鸣的理念有所变化。早期的时候,他非常关注期权的发放。这可以理解,早期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钱也不多。期权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手段,2010年,他说:

今天完成期权发放准备,下周给第一批加入的优秀成员发放。开始制定发放计划时,我和其它董事有一些分歧:我强调希望以极低极的行权价发放期权,其它董事则强调会计评估问题。

最终采用我的方案,因为我非常了解创业团队成员的心态。一个早期公司成员的心态和状态是最根本的,其它问题只是“技术问题”。 

知易行难,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给人做股权分配咨询的。他的理念是:先有现在,才有未来。如果想激励大家投入干活,公司应该适当的分给大家。

但是有一天我问他,创业五年了你的股权是怎么分的?

他说,我还没分。可以理解他还没想清楚事业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股权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但这也代表了很多创业者的心思——舍不得啊。

舍不得,那么事情就是你一个人的事儿,优秀人才一盘算,就不想来,来了也不想尽力。

到了2016年,随着字节跳动不断壮大,该年他们的团队规模应该到了6000人。早期的创业红利也消费得差不多了。

如果这个时候优秀人才因为时机不佳了,而都选择去创业公司,那么字节跳动后续的竞争力就有限了,怎么办呢?在长期回报上,张一鸣做了如下调整(摘自张一鸣在源码的演讲内容)

我想期权不是最关键,期权无非是有可能获得超额的回报,有可能财务自由。所以核心其实是有没有提供超额回报,有没有让他有机会上一个台阶的回报。

所以我们认为重点要把激励放到提高年终奖的比例,所以我们跟公司内部说,希望非常突出的人有机会能够拿到100个月的年终奖。

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他知道,任何时候加入今日头条,回报都能非常非常高的,并且平台资源非常好,这要比去创业公司有竞争力。

在给钱这件事上,是创业公司老板的必修课。




3.个人成长

在个人成长上,字节跳动最牛的地方,是基于优秀的人才密度之上,推行了OKR。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优秀人才除了要物质回报,他们还有哪些显著特征?要空间,要发展对不对?他们明白人的一生很短暂,应该有所作为。

我听过过去四五年从外企回来的优秀人才,提到他们离开从而加入创业公司的原因时说,在外企的时候,我们只是老外的手,没有太多思考。加入创业公司,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终于有了思考的权力。

OKR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第一,让团队的思考“上战略”——自己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想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和能力边界,年轻人,抖音CEO张楠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二,让团队尽可能的获取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是否能产生优质的决策,源自于你的信息是否充分和优质。在字节跳动,他们通过OKR,办公工具飞书的运用,以及企业文化坦诚透明,尽可能的让大家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来更大程度的决定自我的成长。

当员工能够自我成长了,对于公司发展来说,就是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红利。

2017年,在组织的管理问题上,张一鸣这样说:

(我们要)充分Context,少量Control:每个人有他需要扮演的角色,掌握所有的上下文信息,做出业务决策。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少量的干预。




4.精神生活

我对于中医和西医没有什么了解,所以既不是中医黑也不是中医粉。但是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句疑似来自中医理论的一句话:身体好,养心最重要。人要跟让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你每天开开心心的,身体都会好点。

我非常认同,谁也不想每天过得愁肠百结。

对于优秀人才来讲,什么会让他们开心呢?

首先,基于卓越的贡献,有丰厚的回报;

其次,有能产生卓越贡献的环境和空间;

第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第四,有边界且有包容度的理念生活。第四点很重要,可以让人心情愉快的工作,而不是束手束脚。

精神生活,是16字中前三条的总结以及升华,是最难做的。希望有机会能够听张一鸣系统的阐述他的经验和方法。

之前看到微博上博主@北京塞冬的一条贴子,似乎可以验证张一鸣在这块儿做得不错,字节er加班都觉得开心。

虽然都是996,虽然都很压榨,但在不同风格的公司,差别还是大。

一位朋友去了业界收入最高档、年增速100%的现象级公司,长期996,讲究强执行,但他觉得比在之前的大厂爽。钱多是一方面,更多好处还有:

1. 大boss和上层管理者眼光好,方法论正确,下面不扯皮,不写ppt,不kick off,每天都在真正干活。

2. 公司年轻,层级扁平,不存在8个人开会2个人做事。

3. 还在高增长期,工作好坏与业绩好坏能比较合理的挂钩,努力做事的人有回报。

另一位同学去的是一家增速更快的现象级公司,也是长期996,他每天都苦恼,但苦恼的点和之前的大厂完全不同:

1. 业务增速太快,一个季度就完成全年KPI,机器采购和部署速度、机房建设速度赶不上业务增速,头疼。

2. 流量压力太大,计算资源时刻徘徊在崩溃边缘,每天精神高度紧张。

3. 对自己的价值感到迷茫 —— 这公司的增长好像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相反就是增长趋缓的地方,如巨头大厂,传统行业,每个团队都在画饼讲故事,每个月都能产出漂亮结果,年底一看还是原地踏步。逐渐演化为——中高层比拼讲故事能力,淘汰干不动的,招来更年轻的,用来高强度执行新年度新故事。

按朋友的话:就像修金字塔,虽然血腥残酷,但只要领头的方向对了,持之以恒总能建成。最怕上层脑子不清楚或者屁股是歪的,形成讲故事文化,今年修金字塔,明年修长城,这公司就完了。

人才与企业之间,永远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当你了解人才需要什么,并且吸引了大批人才过来,接下来就要看看,哪些才是适合企业的人才。

02

识别人才看五项素质

企业实施目标管理体系时,最难的部分,不是制定目标,而是目标的过程管理直至达成。难在哪里呢?高层的基本素质不过关。

比如说一家公司制定了一个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公司制定了相应的价值观。价值观落地的时候,高层们表面高喊口号,行为不带头,反而要求下面的人要成为道德楷模,这就属于本末倒置了。目标实现了,你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你们都不洁身自好?凭什么下面的小兵要遵守?领导好骗,群众难骗,他们一眼就知道贵组织的弱点所在了,从而好的走了,不太明白的只能留下糊弄事儿,哪里还有什么目标达成,只剩下互相残杀,互相抱怨了。

那么张一鸣早期选拔高级人才的时候,看重的是什么呢?他认为人才越往上走,越看重一些基本的素质:

选择越高级影响越大的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理性、逻辑、修养、企图心、自我控制力。 

张一鸣强调的这五个词,大家都听过,但不一定认真细想过。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聊聊“让字节搭建出早期牛逼核心团队”的五个基本素质内涵。




1.理性

为什么高级人才需要理性?我们来看看理性的哲学定义:有目的的活动。成年人为什么相对于幼儿更加理性?因为成年人更能为目的负责。既然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目标管理,那么达成目标就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必然的,高管们就必须理性,时刻记住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不能被情绪或者琐事带偏。

如果任命了心智不成熟的人成为企业的高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灾难。比如说,在《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写到的希特勒,他有最强大的德国军团,有最牛的将军,但是因为他的“决策艺术性”,让他败于同盟国。这对于全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

我们再来看看感性的定义:指人情感丰富,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生而为人,感性当然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变得像机器人一样,也不是什么美事。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而言,“理性务实于外,感性浪漫于内”是一种修养。




2.逻辑

逻辑的反义词是什么呢?是逻辑混乱,没有逻辑,你跟他说东,他跟你说西。公司的高管们如果是这样的人,那真是太糟糕了。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讲这个人有逻辑,是指这个人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厢情愿,自我强化,自我感动,觉得“我能行”能搞定一切。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务实一些,那是团队之福。

那么,如何才能有逻辑呢?其中很重要的关键点是:别装逼。张一鸣在创业初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和朋友聊天,问他对合作者对人才看重什么,其它点我已经记不住了,唯记住:不装B。当时楞了一下,随后越发觉得有道理。经常要提醒自己,这也是延迟满足感的一种锻炼。




3. 修养

修养,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的人一遇到反对意见,就容易激动直至大喊大叫。有的公司都走到C轮,D轮了,大股东在公司里大打出手的都有。我曾经历一件事情,公司里的两个管理者吵起来了,互相谩骂。最后公司决定要把其中一个人开掉——因为公司有一条原则,不许在公司公开场合谩骂中伤同事。当时不是很明白这种规定的道理,现在想一想,管理者是员工的表率。如果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不被惩罚,就意味着被默许了。上行下效,这家公司就没法好好说话了。

修养是什么意思,即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修养也是一种领导力,我们常常听说一些年轻人说起自己的领导——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言外之意,他是一个着眼于大局,着眼于长处,值得跟随的人。




4.企图心

谋事不求易成,具备强烈的成功动机和韧性才能成功。

公司定下同一个目标,但是公司上上下下,对于这个目标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我就是来打个工,领个工资而已,你别给我要求太多。有的人知道目标达成之后,对于自己的好处是大大的,所以愿意搭车然后稍微出点力。有的人对于目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这种人是最能为组织出力的。

“企图心”是一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发挥自我强烈的驱动力和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字节跳动选人,不管是新人还是高级人才,强烈的动机是他们都非常看重的一个点。当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成功意愿,这家企业就会成为绿皮火车堆里的高铁,因为每个人都自成一节动车系统。




5.自我控制力
很多人会开车,速度太快,容易出事故,速度太慢,就容易掉队。我们的一生,就是驾驭自己的一生。你驾驭自己的方式,是靠情绪主导?还是靠理性和逻辑主导?

在《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里,讲到了人的两套思考系统,快思考是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思考系统,比如在黑暗里会害怕,因为在丛林里的时候,黑暗意味着可能会有危险。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城市,丛林的危险不再那么突出了,但我们还是会下意识的害怕黑暗。慢思考会促使我们做理性的判断和执行,这就是自我控制力。

优秀的自我控制力,帮助我们更以目标为导向。想要获得这个能力,需要我们反复自我修炼,遇到事情,如果已经上头了,别着急行动,冷静,引导自己去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样的判断和执行才能达成目标?长此以往,优秀的思考习惯就能建立。在研究了一些牛人的目标达成方法论之后,我发现这是非常普遍的自我修炼的环节。

没有一支优秀的核心团队,是不可能达成目标的。可人才哪里去找呢?还是要靠创始人自己的勤奋寻找和辨别。但如果你自己都不是这样的人,你也很难辨别出这样的人才。所以答案还是在自己身上。

张一鸣说:如果把公司当做一个产品,主要有三种输入,资金输入、信息输入,以及人才输入。在确定公司业务方向后,最重要的是就是人才输入。

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正确理解人才的话,他的人才并不是他的。一个人在这个公司表现并没有很好,出去别的公司或者创业获得很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你公司的人才,因为你没有正确理解他,从而用好他。

当然,人才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的作业,光是吸引人才,识别人才,肯定是不够的。要真是这么容易,企业的成功就不会那么稀缺了。

再者,知易行难,只有真正认可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理念,并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企业,最终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字节跳动不缺人才?张一鸣又是如何选人才的?
火速扩张的字节跳动,人才盘点曝光!原来背后的内容这么多,不得不服!
越是优秀人才,越要看这5个基本素质
看了一篇文章,关于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总...
谈谈职场中的决策与试错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员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