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袋进来,腿也要跟上——读李松蔚《5%的改变》有感

贪婪的人们总是希望迈大步,恨不得一下子全部改变。如明知道戒烟很难,也要一下子100%戒掉,明知道身上的肉肉不是一下子减掉的,也要尝试一下子减掉很多。而清华大学心理专家李松蔚老师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呀,我们可以先改变一点点,就以5%为临界点好了。

书以自我为开端,第二部分是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接着对工作和思想指引,再有就是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梳理。

有人因为失败而认为自己搞砸了整个人生,思想钻进死胡同无法自拔;有人因整日担心,而无法心平静气做事……这就需要有向上螺旋的思想,及积极面对,勇敢面对,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我来说就是,确定了减肥计划就即刻开始行动,不拖拉,不抱怨。最初迈出的一小步就是5%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靠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越想越难受。这种时候就要少想,多做。一旦开始做事,就启动了“向上螺旋”。

在原生家庭中,有人难以摆脱强势老母的控制,有人难以摆脱父亲时刻否定的声音,有人因原生家庭而变得懒惰,拖沓,有人在父母面前变得暴躁易怒。课题分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强调的原则,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尤其适用。简单地说,就是要区分一个问题是谁的“课题”。谁的课题,谁负责解决。我的理解是,思想脱离父母,即成年后做的所有选择都是自己的,即使是父母给出的建议,被我们采纳了,那也是我们选择了采纳建议,也是我们自己要承担选择的风险。

工作不只是糊口,职场也是实现人生价值所在。然而有些人难以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有些人面对领导的压榨不敢反抗,有些人处在换工作的迷茫期,有些人特别不喜欢眼前的工作,凡此种种,《5%的改变》皆有建议。我最喜欢的方法是去除评价,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喜欢就做,不喜欢就暂停一下,勇敢拒绝也是改变。甚至最小的行动按钮,就好比现在我准备写完此文,就定好40分钟后出门,也是给自己定一下行动指令。小按钮引发大改变,就在一念之间。

在两性亲密关系中,有人一沟通就吵架,有人却因为丈夫出轨而不敢说,也有人觉得自己操心太多,丈夫跟不上脚步,更有人觉得丈夫在践行诈尸式育儿。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寻找新的沟通方式,例如纸条;给婚姻一个期限,可以是一年后,也可以是某个确定的日期,如跨年;给彼此留下空间,时间,在婚姻中做回自己,只要彼此确定喜欢就好,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先找到对的人,才能谈对的事。

在人际关系一单元,感同身受的就是在孤独的城堡中,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孤独。在家独处的时间长,在单位独处的时间更长,好像除了必要的与人沟通外,没有其他闲言碎语了。不过,这样描述也是有些过了,从心理上讲这是独立人格的必然;从健康角度着想,这是快乐的原动力,毕竟志同道合的人没有,就在其他地方寻觅呗,总要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点。

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没有用过多专业的术语,而是以求助者的信件开篇,附以回答建议,并及时发布反馈信息。这样案例从始至终都是平凡人能看得懂的,是多数网民能接受的白话心理书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的改变 》:想要变的更好吗?用微小的行动,去打破惯性和困局吧
5%的改变,生活就有新的可能
心理学家李松蔚说:心理学没有用,比认怂更可怕的,是失去自我
骨子里有来自原生家庭的自卑,如何解脱?要想疗愈,马上做五件事
成长的起点是不内耗
你觉得写作没有进步,可能是这一点没有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