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 夫 政坛军事论文《大帝天下》隆重发布

【 寒 夫 简 介 】

—————————

热爱艺术与学术。2013年哲学著作《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并于中央编译局举行“学术研讨会”;2010年美学著作《寒夫艺术论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于人民大会堂举办“学术研讨会”;2014年多体裁文学专著《寒夫赋黄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2019年多体裁文学专著《寒夫赋南雄》由线装书局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此外2008年散文《滁州三秀》荣获“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征稿”金奖、2019年《寒夫古体诗词·组诗》荣获《当代中国诗词大辞典》一等奖、2008年“迎奥运·全国书画大赛”荣膺金奖;2018年由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主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成果展”并于炎黄艺术馆举行“寒夫思想与学术研讨会”。

北京寒夫创作研究室

23年4月16日

【 寒 夫 名 言 】

————————

旷古以来,凡爱民如子者,必由人民尊其为天下救星。譬如尧舜开启仁德先河;文王武王肇忻大道革命;越王勾践之砥砺为中华民族坚强自立之化身;刘邦奋起乃大汉民本之依托;孙权缘和合帮本开辟了江南国土膏泽;毛泽东则因推倒“三座大山”而谓为全人类第一位天地巨人!

然而,那些与民为敌之万恶罪人如蚩尤、桀、纣、阖闾、夫差、楚怀王、楚霸王、董卓、隋炀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崇祯及国民战争魔王(兽)蒋介石等无不假借其政治淫威而将国民投入到水深火热之中!正是这些人类政治垃圾,才至于使天下烽火连天——嫁祸于普天下之劳苦大众!……

图为 东吴大帝孙权

大 帝 天 下

【 按 语 】

——————

与其说,东吴大帝孙权终其一生地在以“大同观”而“和合天下”,不如说其以《自然维新论》“维新思变,行之广大;思而无邪,施以致远。”(参见寒夫思想学专著《自然维新论》)而更招致后世庚庚颂祇与颋颋追慕!

政坛论文《大帝天下》,以其大美和音详尽地概括了一代伟人——仁君善帝——东吴大帝孙权少小沙场、爱民如子、戎马生涯、波澜壮阔斯极其伟大之一生。

《大帝天下》分为“绪论”“少年登场”“武昌登基”“赤壁之战”“大国外交”“政治主张”“国民经济”及“结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作品以提纲挈领、纵览全局之视觉,史诗性地高度概括了“头一回”开辟江南国土之“仁君善帝”孙权之爱民如子之尧舜情怀!论文于充分肯定东吴大帝开天辟地、休戚与共、拯救苍生、苦心邦本的同时,且在无声之中对“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汉贼曹操等穷兵黩武、蓄意好战之匹夫之勇进行了无情地声讨与深刻地批判!少年登场:作品演展了“少年人杰”孙权自幼兼仗父兄沙场而有胆有识之旷世英才;为其续承大统、顶天立地作好了天然铺垫。武昌登基:作品在巧妙地交代了大帝为即将成为新的都城而命名“武昌”之妙笔的同时,并全面地诠释了“以武繁昌”之实战经历,使“武昌”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三分天下必其一”之雄踞圣地。赤壁之战:从战争学之制高点阐译了孙权文韬武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不朽兵家富国强兵之政治主张;从兵学上论,此次战役乃史无前例地显现了东吴男儿首次利用长江天堑水上作战——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之大无畏英雄本色!从文明发祥上论,“赤壁之战”,不仅缔造并奠定了1800多年前吴国日渐壮大的军事科学技术,更为世界人类提供了极其宝贵之“水上作战”之军事学、战争学、兵学等全方位为捍卫国家主权之成功秘笈。大国外交:自东吴大帝走向吴国政治中心以后,其遽上下同心同德,内外和衷共济以最大化力争使江南国土插上经济腾飞之翅膀——遂以“武昌”之志富国强兵而捍卫国土安全并致力与其他邦国实行军事及政治友好往来;以“航海”之为扩大经济融合圈来带动大江南版图之社会繁荣及自然资源物尽其用和南北地缘文化之昌盛从而使中华民族最为富庶地域——“东吴都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尧舜禹与李唐之间最为和谐之大同盛世——羲皇上人时代!政治主张:其一,孙权与蜀魏开战,乃出于自卫和积极防御,而非本意之穷兵黩武或逞强匹夫之勇;其二,东吴大帝实施“主战派”攻略而发兵乃为了抵御强大之外敌,以免子民遭遇敌国强加之生灵涂炭;其三,大帝礼贤下士、纳能敬贤乃胸怀尧舜仁德而宽天下斯乐园;其四,大帝“以武而昌”乃为了提升国民防范意识及经济富足,而决非为了仿效曹贼或蜀王一心一意旨于扩张和鲸吞;其五,大帝实施“军民共屯”乃为了军事尽快摆脱对农民之生活依赖和农民及尽可能地感知战争对它们的无情摧残;其六,孙权远征辽东融通“公孙渊”不是为了胁迫其为奴,而是为了加强多边地域贸易通商以增加国民福祉;其八,平定“山越人”乃为了最大化实现“天下大同”而走向共同繁荣;其九,大帝为了早日实现国民经济振兴而远征夷州(今台湾)、亶州(今日本一带)等地并从未对这些地区发起一次战争;其十,大帝登基以来,除了为防御而不得已同汉贼曹操及蜀王等开战外,直至生命之终点都从不向任何国家和地区开启战端。国民经济:东吴大帝在位期间,时刻以持重清心寡欲而全心全意效忠于天民,因此由他所开创的东吴帝国享受了“三国”时期最为久远之国寿——长达59年!结论:本章以言简意赅之式阐明了东吴大帝孙权由其同时期及后世所褒奖之箴言佐证,已还原“三国”以来历史和人民对这位被置于千古尘埃里之仁德君王之正大身影!

就写作特点而言,《大帝天下》以入木三分、水滴石穿之鞫究理论创新为人类建树了一代“以仁德和合天下”之帝王——东吴大帝孙权克己奉公、清明邦本之伟岸形象。作品以性、达、美之精神挖掘,重塑了江南大帝孙权降膏脂与野人、度厄运与苍生之“博爱”范式;作品透过事、理、道之详尽臧否,阐述了东吴大帝以人为本、苍生至上,求大同以寻“孔孟之道”、晏三治力行“以战止战”之祖训(践行其始祖兵圣孙武“兵圣天下”之道)而使天下归顺和谐!论其治军,作品充分肯定了大帝深谙始祖“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之以力挽狂澜之气象谓为该篇政论性军事论文——一如惊雷之势而成为当今该领域不可多得之动能之作!尚且,作为政论性军事论文,作品将战争、军事、兵学、政治经济、大国外交、天下治理、异族融合、大美人性、兼济天下、和合人类等核心意义浓缩一体,实乃言之公卿、文之风气也已!

《大帝天下》全文约三万六千字,内涵史料极为丰富;鉴于篇幅冗长,为避免读者费时,遂未发表“注释部分”,来日出版时再附上。蕲恕谅解!

图为 “三国时期”吴都遗址之一

图为 “三国时期”(今鄂州)人文发展概括

图为 鄂州市“吴都广场”公园《前言》部分

图为 “三国”吴都史料再现之一

图为 “三国”吴都呈现“武昌”——“以武繁昌”之铜铸标志

【 绪 论 】

——————

被史称“开辟江南国祚”之吴国大帝孙权,其以“忧生民”、“兼天下”之 “大同观”赢得了旷古以来“和合天下”之荪荃嘉誉【1】!

东吴大帝荪孙权,于光和五(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徐州邳州市),其祖籍吴郡(今杭州市富阳区),卒于太元二(252)年,享年71岁;乃《兵圣天下》【2】之主人孙武22世孙,武烈皇帝孙坚之子,桓王孙策之弟,会稽王孙亮及景皇帝孙休之父也。相传其出世遽紫髯碧目,眼含精光,方额大口,开钵【3】异于常人!其自幼文武双全,辩才卓荦【4】;善骑优射,且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遂练就一身胆略盖世、智勇超群、精于决断、长于帷幄之统帅慧能也欤!故,汉贼曹操曰【5】:

生子当如孙仲谋【6】!

东汉建安五(200)年,其兄孙策因“官渡之战”【7】之交混而遭殛刺【8】,遂继立吴侯。此时,他开始了建树军威、励精图治之正前方:以军谋讨逆敌人将领、以声威统领会稽太守而叱咤风云——号令江东。建安八至十三(203)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9】,并于其间谋得大将甘宁【10】;同年,汉贼曹操“南征”,大败宣城“宁侯”【11】,左将军、豫前牧刘备【12】。此刻,以“悠悠我心”而笑傲统领江陵(南郡)之曹贼,正致函与孙权——妄言要取下江东及江南国土。时值东吴“主战”及“主和”之际,以鲁肃、周瑜【13】为代表 “主战”者意欲挟持曹魏匪患以振江东大业;则以张昭等为代表“主和派”而求僵持对垒以求“缓兵之计”;最终,令孙权从中悟得兵道机杼【14】:“投入死地而后生,陷入死地而后存【15】。”故,于胶着中权衡并决定与曹操背水一战!客观世界总是这样昭示无独有偶之事物之并存性:正当其计划发兵攻曹时,军师鲁肃从江夏引进了诸葛亮【16】之“诚谏”——一展刘备“联吴抗曹”之用兵大计。如此同时,周瑜等臧否【17】曹贼攻吴之种种不利因素。于是,大帝当机立断,乘势而为,把握全局且以“上下同心,其利断金【18】”之势,命周瑜、程普【19】为左右都督;并且由周瑜用黄盖【20】为诱饵——依“诈术导出曹贼倾巢而出,后以三万兵力令曹贼大败于“赤壁之战【21】”!

其后,孙权和曹操于合肥进行过多次“拉锯战”。深谙“联姻”战术之孙权,彼时将妹妹【22】入嫁荆州以巩固“孙刘同盟”——将吴国名下的荆州部分(南部)地域赠与刘备——实现了政治与军事真正意义上之对曹贼之“南北牵制”及兵谋合盟。215年5月,其纵横伐术,骁勇韬略,在攻克皖城后,迅速虏获了庐江太守朱光【23】等人。彼时,刘备夺得蜀地诸境。在此战略松弛态势下,孙权借机讨还“荆州”,然,刘备不服。继而,盛怒之下其以吕蒙【24】为将,并一气呵成攻下了长沙、桂阳、零陵三部。而不服“讨还”的蜀王刘备遂发兵五万之众赴公安等地。此时,关羽【25】阵营三万余人在益阳与鲁肃对峙着。然而,其汉中虎视眈眈之曹贼与刘备正呈现着犬牙交错之状;这时的刘备却又在伺机与大帝周旋——假借“和议”以图谋扩展其疆土。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26】。孙权深谙蜀军日益强大,时在鞫虑【27】刘备大军之危之降临!于是,“出其不意”地向曹贼称臣——以大智大勇获得了曹贼空前之联盟军事提升。此刻,遽势以吕蒙为大都督取下了刘备属地荆州;潘障及朱然【28】杀戮刘备大将关羽——蜀王刘备右膀左臂被砍断!220年,曹丕【29】代汉称帝,国号 “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其间,它们且因势兴兵而“问罪”讨伐东吴——大肆入侵江南国土。彼时,孙权明察战机来临,爰,断然令39岁之陆逊【30】为都督睿智破敌刘备——黭然【31】,“夷陵之战”【32】让蜀军几近化为倾家荡产!222年,曹丕以“九锡之尊【33】”嘉赏孙权,并擢升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挟节荆、扬、交三州诸军事者也。是年,曹魏发起“三路伐吴”——曹贼世家祸乱天下之心不死!此则让少壮统帅孙权彻底看穿了所谓“汉魏天下”之狼子野心!彼时,虽则战势尽管倾向曹贼势力,但,孙权以能将朱桓【34】重创魏敌曹仁【35】等大将;最终赢得了战局——事实再次证明了明察善勇之孙权之盖世韬略!

223年,汉帝刘备病逝,孙权加紧蜀吴间的使臣友善,以化干戈为玉帛;吴蜀遂走向空前之“仁和”局面!胸次大道,以“大同观”“和合天下”之孙权终于等到了历史性之契机——226年曹丕薨没,使其眼翳消除,天机驶来——真空间,其以明辨之才、鸿鹄之志、善断智勇一口气拿下了江夏腹地。229年,其于武昌(今鄂州市)正式登基为吴国大帝!其建国为 “大吴”。于此,孙吴王朝开启了“江南帝国”之史上灿烂篇章!然而,考虑地域政权及疆土升级等诸多内涵,不得不迁都建邺【36】。229年后,其多次因外敌入侵而出兵北伐,目的是以“安天下之心”尽快恢复百姓安居乐业。234年,其应允并与诸葛亮合计实施生平最后一次“北伐”,虽御驾亲征合肥,然,次战役败于扬州都督满宠【37】。回忆起229年间称帝武昌后,遽当务之急乃加速发展以优势力极强之战略武器,进行捍卫吴国国土安全,以切实行动之综合经济演进确保东吴民生迅速昌盛——此乃史上“武昌”二字之真正时代内涵。

接着,其以“天女散花”之势大规模实施自己洪伟图强之治国运筹:一是大力且快速发展航海业;一是务实地配置农官以科学推行施行“屯田制”农耕产业;再是扩大外交通商等百业并进之“富国强兵”【38】战略。其次,在广博之山越地区【39】设立并加强郡县制建设,推进了东方南国——江南大道之经济物产开发。但,因其晚年昏昧、意识昏聩而导致国祚多舛,以至于民生凋敝、生灵涂炭;且因过失地悖逆“子嗣废立”之序,竟为王朝之坍塌埋下了祸根!252年大帝病逝,享年七十有一,谥号大皇帝,史称“吴大帝”。其庙号太祖,即位二十四年;累其置身于江东伟业始末阅历长达59年。

图为 笔者携夫人在拜谒“孙权大帝”并于大帝塑像前留影

图为 笔者在考察“吴都遗址”“聚贤堂”处留影

图为 笔者于当年吴都“武昌门”前留影

图为 笔者考察“吴都遗址”并于江滨花园处留影

图为 笔者考察“吴都遗址”并于吴都广场江滨长廊处留影

少 壮 登 场

笔者于壬寅年九月底所作《壬寅秋遥禋吴都大帝塑像》诗曰:

而来吴都檠大纛,自古江东出少年【40】!

此乃笔者于去年深秋对故国“吴都大帝”所持重的深怀敬畏之情。是说笔者在北国于深秋之际想到故国吴都(今鄂州人民)在继续传承当年大帝孙权“改善民生”之恬淡生活;同时笔者对绝代“江东少年”走向军政舞台的孙权深感钦慕!诗作对宗亲 “大帝”少年人杰、“兼济天下【41】”之大同世界观予以极为庄严地覈论【42】与嘉誉盛赞!论及孙吴大帝,不得不提及其父孙坚之播种之功!

其父孙坚,地球人几乎均知——其乃孙吴帝国重要缔造者之一。“三国”【43】开篇战局之初,曾参与过“黄巾起义”【44】及“董卓”【45】讨伐等全过程;故因智勇著称。不幸的是,其于192(初平三)年四月,在追击黄祖逃兵时遇刺身亡!正于生死之涅槃里,幼年的孙权在父亲和长兄孙策之戎马生涯之中得到了军政上的历练和丰富的“察辩”洗礼,于是,才被塑造成了一位出自正钵之“自古少年出江东”之显赫芳誉!此后的兄长孙策之故,更如倾盆大雨——时刻在清洗孙权那颗为孙吴大江南国土谋虑之拳拳之心!其幼小遽生活与军营,在深感“东汉裂土,三分天下;孙吴濒临涂炭,舍我其谁?赳赳兮!惟予跨上战马!……【46】”之余,其早经萌发了“战争不应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安天下之生民。”之远大胸怀!建安五(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其正式走向了孙吴天下政治舞台之正前沿——他的登场,使“三分天下”之东吴江山蔚为绥靖之气——江南国土开始了河清海晏之景象!可是,鉴于人类狂悖之心之罪恶渗透,这才令完好之大汉江山化为了“三分天下”!这般忤逆天道人伦之人间罪孽,何岂不是那些狂犬吠日之曹贼之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乎焉?其长兄倒下后,他由曹贼表举为“讨虏将军”并领 “会稽太守”【47】。在东吴面临兴衰之际,他洞察精微,遂仰仗张昭、周瑜等仁人志士之燕翼【48】下,大开贤士之门:广开高明、众招智勇,不仅因势利导地镇守山越走廊地区,尚征伐了不约而同之反抗势力。

建安三(208)年,时下占有绝对优势(因荆州而挟制多郡)之曹贼正挥兵南下。然而,朝中多数“主和派”人士称——以“和”谋求屈服曹军;而“主战派”人士则以周瑜、鲁肃为代表坚持抗曹。同时,与刘备结下“吴蜀同盟”——仓惶【49】间遽写下了举举世瞩目之旷古史诗——“赤壁之战”!……

武 昌 登 基

作为孙吴天下之主人孙权,他的登基充满了及其壮烈之戎马气息!早在“建安”二十四(219)年,复令大将吕蒙等成功夺回本应属于东吴国土的“荆州”腹地,此时,东吴疆土业已呈现辽阔之势。黄武元(222)年,所谓白帝曹丕册封孙权为孙吴——吴国大帝!其不仅走向东方大国——江南帝国政治中心中心,更重要的是,他的登基开启了江南版图之盎然生机与烝黎茀履【50】!其登基不久,为推进国土与军政“双胜”战绩,他不得不以“夷陵之战【51】”作为桥梁,通过其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最终,大败蜀军!

221年4月,其由鄂水路公安地区赴鄂州。当行经大冶“金牛灵乡”附近名山——武昌山时,他心灵意巧地遽为此山名确定为即将开国之国都名——武昌(今鄂州市)。自221年建都迄230年的9年时间里,其首先是以“当务之急”之战略谋划力求充分吻合“武”之实际意义上;其次是以“切实可行”之战术演进以空前挥发于“昌”之社会内涵上:即遵循其军事战略及民生邦本等实践上的“以'昌’推动孙吴国事整体发展,以商贾、农耕实现东吴天下社会和谐昌盛。”遂然,“武昌”一词,犹如美梦一般伴随人类跨越了1840年之久!它,不仅是大帝孙权对东方人类之执政渴望,更是国人对其睿智之拳拳崇仰!230年孙权迁都秣陵【52】,此时的一代枭雄孙权,已是一位满腹韬略之政治家。论及吴都由武昌迁都建邺,其实,孙权建都前后至此次迁都尚有三次:“赤壁之战”时,其于柴桑置所;“北抗曹操”期间他在建邺;“夷陵之战”之战乱岁月其在武昌。人们从历史看台上不难看出,其辗转多地置所,不是为了杀戮和掠夺,而是为了更好地匡扶地域以加强“联盟”使尽快恢复“平天下”——四海天民得以安居乐业、共享太平!221年建都武昌后,他便发起了“四手一起抓”之洪大“安国”工程:先是“以武繁昌”大力加速军械军事发展;接着是“上紧下松”地推进社会经济综合繁荣;其次是以“航海事业”引领国家经贸及外交领域迅猛提速使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再则是“屯田恤民”以利于邦本一线;同时以开疆拓土之势实施科学地屯田并使全国由耕地(田)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出超强之经济产业动能,使军民在实施合理耕种之时,尚为国家建立稳固之集权中央上交必要的税赋以供上层建筑之国民支出——此乃安国之大计、安民之久远之天经地义也者!应该说,“三分天下”者,其二国——魏、蜀国政之不仁也!何如?

蜀王刘备称帝后,一边葬身于战乱,一边在扩充里寻找机会挂褐【53】曹操而又对吴国虎视眈眈。然则,曹贼乎?它们仍假借“天子淫威”而挟诸侯,一味地在伺机要么扼东吴于咽喉,要么刀俎蜀汉于鱼肉!总之,“三分天下”其二者无非以掠夺、杀戮、鲸吞或止于邪恶之战尔尔!自炎黄以来,凡数千年远征史,曲折地在儆告【54】人们:一切以人民为己任之政权,当属仁政之江山社稷;一切以邪恶政治权谋之杀戮皆为反人类、反天道之万恶大敌!因为,它们不是以“安天下”为目的,而是以满足自己匹夫之勇和利益集团之累累淫威而为满足!——这些,无疑要接受历史和人民之庄严审判!

黄龙二(230)年,其派将军卫温【55】及诸葛亮直抵夷州——台湾,以航海事业拉动多领域产业向“共和”伟业奋进。这些遽是孙权登基以来最为深刻之民族伟业庄严写照!

图为 东吴大帝政权由“武昌”迁都“建业”路线图

图为 东吴大国政权被誉为“江左”地域之位置

图为 “三国”——吴国所属海岸线区域图

图为 “三分天下必有一”吴国所属扬州、荆州、交州地域图

图为 “三分天下”——吴国初定国土地域位置

赤 壁 之 战

被誉为古代“七大战役”之一之“赤壁之战”,自然乃呈现孙吴大帝睿智韬略——帷幄沙场——克敌制胜——统帅天下之文武绝伦!

建安十三(208)年,汉贼曹操早已虎视眈眈蓄意掠夺江陵等地,并以书函形式宣告“要拿下东吴国土”。此时,孙权阵营引发了两大“意识流”:即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力争通过降曹以求得免开战端而寄人篱下;则以周瑜、鲁肃等为代表的“主战派”深谙汉魏曹家天下之狼子野心——若向曹贼“称臣”,不仅不能使东吴江山得到安宁,反而会使江南国土长期被奴役而走向猰貐齮齕【56】——江南天下备受涂炭!这便是孙权多年来从现实世界里所洞察出的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科学结论。同时,曹贼与孙权准备决一死战之备战动机早就昭然若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之象总是在悄悄地揭示出天地间客观世界之发展、兴衰、进退之自然规律。正如马克思所云:

事物之运动和发展,不在其外在之表象性,而在其内在之矛

盾性。

亦即,孙权早经看穿汉贼曹操这一灭绝人性之“内在”破坏性规律,于是,挥发其始祖“兵圣”【57】“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之战略战术积极启用与诸葛亮“联盟”“蜀汉”大军以合力抗曹。此乃26岁之孙权少壮韬略之生动体现!彼时,孙权先分析所谓汉军“纸老虎”之多种军弊而掌控大战胜局;后以上下勠力同心之和境而创造了史无前例之长江水上大军——吴国水师。于是,孙权基于明察清断而至于科学用兵:以周瑜和程普作为右都督合并“蜀军”主力;又以周瑜取用“黄盖之计”发兵五方于“赤壁”而大败曹贼主力军!大破曹贼后,周瑜、刘备等立即追击至吴国江夏、南郡,值此,曹贼败得只有撤军北方;而曹仁、徐晃【58】等人仅能于江陵亡羊补牢,其余部亦然勉强在襄阳看守空城而已!

此时,而岌岌可危的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围住。但,周瑜采用大将吕蒙设计:以凌统【59】作为抵御曹仁为诱饵,再从一半兵力驰援甘宁。结果——大胜全局!这年,孙权亲率大军正征讨合肥,史称“合肥之战”【60】。这时的张昭正在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等地区,终因敌我力量判断不足而导致破城未遂,仅能退兵。“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四(209)年,孙权让周瑜用“消耗战”【61】拖住汉魏曹仁达一年之久,使曹贼匪寇不得不因进退两难而畏惧江南大军——孙吴雄狮!其间,它们虽呈胶着战况,但曹贼部署的千军万马在有勇无谋之邪恶应战中只得乖乖逃遁!吴国得江南郡后,立即令周瑜为江南太守,大北方遽进入了相对海清河晏之境。这年,鉴于军事与政治上的成功 “联盟”,刘备上表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并兼任“徐州牧”【62】;事后,孙权与刘备于京口会晤以加强战后多领域民生联手。此次会晤,从宏观上论制定了“孙刘同盟”——东西方整体上的军事战略战术;从微观上论进入了“吴蜀联盟”——进入了全方位之政治共享活力时期。正因为这一破天荒之“吴蜀联盟”激起了汉贼之气急败坏;它们一方面欲驾控“吴蜀联盟”之崛起,一方面心怀鬼胎地强制内迁淮河之民众弃明投暗。恰恰相反,它们的这一邪恶政权之“始作俑”激怒了那些时渐觉醒之人民。于是,遽迫使数十万江淮人民不得不擦亮眼睛——弃暗投明——大规模地渡江归属东吴孙权政治天下——携手同心 “以武繁昌”——造福人类!这便是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所招致天下人民基于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深刻阐译!

大 国 外 交

这里所谓“大国外交”,决非以兵多将广、幅员辽阔之纵横捭阖而蓄意追求吞并与扩张之恶意“外交”,而是孙吴政权——东吴开天辟地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63】。”之洪绪【64】壮举!

孙权登基后,其洞察“吴蜀联盟”即可赢得莫大之提升空间;于是,先以互利之心与刘蜀邦国建立良好的使臣共信及共享,而后是与蜀汉使臣费祎(yi)、宗预及邓芝【65】等确立了军事和国事邦交之序。然,因曹魏罪恶之心不死遂于黄初四(223)年终止了与汉魏之国事互通关系;彼时,孙权权衡了绝 “交”与止“交”之利弊关系后,最终以经贸往来持之交而顾利之儆醒态势。为了扩大国民生计和往来友好异域,其接受了远自辽东割据军阀公孙渊【66】之外交请求,并于黄龙七(228)年后,其派出外交使臣与辽东句骊(高句丽),结下了邦国往来,同时,册封公孙渊为“单于王”【67】。公孙渊之册封,成功地打通了江南天下与辽东北外交世界之经济门户——它的外交确立,无论是东吴与辽东之间之物资福祉共享,还是南北两地之地缘文明融合及文化交流,无疑,均起得了空前里程碑之动能贡献!

接着,两年后,其委任大将军聂温及诸葛直【68】组织甲士万余人海浮寻幽,后到达夷州、亶州【69】等地。吴军登陆抵达夷州后,迅速与那里的人民达成了友好往来议题——首创性地开创了大陆与台湾地区之正式交流。时至今日,应该说,孙吴大帝之涉台外交,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与领土完整统一创下了无以替代之历史功勋!赤乌五(242)年,其派遣将军聂友及校尉陆凯【70】航行朱崖、儋耳【71】等地。孙吴之外交图强方向确立后便在循序渐进之中顺利地实现了对交州【72】之绥靖与治理;继而遣厚德之仁人志士与宣化【73】从事抚民事业,并令朱应、康泰【74】等出使南洋诸国。与此同时,与扶南【75】、林邑(越南南方)诸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故,彼时之孙权为了扩充国民生计其寻幽外交之旅尚遍及至印度等多岛。

后来的赤乌六(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76】命令使臣们贡献乐艺人士及其地方特产,以示与东吴长期共好,并为东吴地缘文化丰富了极其宝贵的精神元素!朱应及康泰归国后,分别写下了《扶南异物志》及《吴时外国传》【77】全面记录了孙吴天下乃至中华民族首度伟大之航海外交实业和东方人类攻克自然界——极端环境下的为民生赴险、为家国负重之英勇壮歌!东吴时代之这一破天荒之远征航海外交事业,为后世全面而深刻研究东吴经济商贸及外交发展史提供了极为宝贵之佐证和蓝本。然,因时代旷古,上述两著早经失传,人们仅能从《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通典》《太平御览》及《文选注》【78】等著作以窥见一斑。总之,孙权实施洪大的“航海外交”,一是便于从更广阔之发展战略谋求国民“安天下”之存系空间;一是从人类向大自然之征服及改造入手试图创造安则思变、休戚与共之人类“大同观”以求得恢复“昌繁”之社会秩序;而非曹贼那般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淫威而导致天下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以至于千古唾弃也者!尽管时过境迁不少人鉴于错误之误导而为曹贼大唱赞歌,然,历史早经遽为其修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罪窳【79】坟墓!

图为 “赤壁之战”——水上剿灭曹魏敌军战况

图为 “赤壁之战”——水上灭曹战况一瞥

图为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水上灭曹战况一瞥

图为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图为 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示意图

政 治 主 张

东吴大帝孙权曰:

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80】。

大帝此名言是说,人类要和美地存系下去,其首先必须考虑哪些是危害稳定大局之障碍,搞清楚了这些问题,社会方可得以安泰;因为古往今来人类存亡之道皆合于上述这些“三治”【81】之箴言里。由此可见,孙权这一“忘亡”之警,时渐告慰那些执政者切莫掉以轻心!否则,遽招致亡国亡朝!这一“安”,是儆醒【82】执政者们时刻考虑从根本上去稳定社会大局;大局不稳,何谈乎其“安”哉?否则,所等到的便是无穷无尽之“危”矣!这一“善”者,则于意识形态领域敲响国民大计之引领者:不从国家“存亡”之制高点思考天民安贫乐道、休戚与共及危局之防微杜渐、清明决断,然则,此“引领”及“执政者”们何从扬言论“善之善者也。”乎?无疑,此乃东吴大帝安天下——和合苍生——救烝黎之洪大之政治主张也欤!

大帝登基后的显然举措,即是加速发展生产、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及航海外交。在其接替父兄主政不久,遽力推屯田大计,使东吴生产有序地进入了经济快车道!彼时的江南屯田便分为“军屯”与“民屯”。所谓“军屯”,即是像新中国解放后“新疆屯垦【83】”那样:实现军民联手的军种、军耕、军食、军积之安邦模式,并将剩余部分贡献给百姓之“破冰”农耕体制。所谓“民屯”,就是以农民自制(治),由国家统筹之农耕自力更生之大生产,以余交国税、亏之自盈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之大和社会和境。设“典农校尉”【84】、“典农都尉”【85】及“屯田都尉”【86】等官职,以顺应蔚然兴起之“屯田制度”之任重而道远。况且,彼时之“民屯”,一概免除税赋及劳役等形式之民苦压榨。因此,那时仅皖城的屯田基地就高达数千家庭,且毗陵【87】一地之屯田农人亦达到十余万男女。这时,东吴天下实施军民屯田之举国大要,且多以耕牛为主、耕技为辅之大和社会风尚已蔚然至廓廓之北国及华夏众域也!

江苏省江江宁县,乃孙吴最先唯一屯田范式,由屯田都尉陆逊【88】为“屯田”方官。黄武五(226)年,陆逊以当地“户少”为由上表请求增加农垦扩屯,以加速实现农耕人民之迫切需要。那时,大帝不仅立即应允这类上善之请,尚礼贤下士、亲力亲为地将自己驾车的军牛改为“屯田”耕牛——使“屯田”大业得以蔚然成风——利好大江南北!难怪说,清雍正帝【89】“摊丁入亩,屯田有为。”即是因此而影响深远!功于千秋也者!

虽说,大帝未赶上“大禹治水”及“李冰之水”【90】等史上特大水患之灾,然而,其因兴修水利、安保农垦之大计仍归其治国之重大伟绩而垂不朽史册!譬如,赤乌八(250)年八月,东吴大帝任命校尉陈勋【91】开凿句容【92】城中运河以慎为来日扩建粮仓之需。早于黄龙二(230)年的“筑东兴堤,加高水坝。”以遏制水患滥觞。而于赤乌十三(250)年所建造的堂邑涂塘【93】——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则与后来开辟的“人工运河”等兴建凿水工程乃为运河航道之古今利好,亦是地区农耕灌溉之首要农业大计。为了尽快恢复因“三分天下”所毁及之东吴国民经济秩序,大帝尽最大程度宽赋息凋、蠲除劳役、降低民苦及兑除【94】荆州地区租税;并下令上下官员不得盘剥民众、加害劳力、戕害生灵及缘封建官僚而导致天下怨声载道和民生凋敝;故,其强调:治国首要以居安思危之心去和合民愿,而后是如何加强武备以确保富国强兵。此外,尚必须立于国民长治久安之最高处,大力推行崇尚节俭、思今靷未;体恤刍荛,发力烝黎【95】;宽催农赋,以安图进之仁德观——实现江南国土绥靖祥和也已!

赤乌三(241)年,为使天下广大劳苦大众无遭稼穑【96】、劳役之苦大帝特颁布国家政府法令:严律禁止一切官员以劳役等理由干预农事,违者必加国法重处。随后的太元元(250)年,其特下诏蠲弭徭役【97】、轻薄赋税、厚恤民情——以切实行动革除千古以来之腐朽弊政!

这是说,大帝孙权所推行之一切新政——仁政,乃使封建王朝蒙受莫大之耻辱矣!然则,其清廉起居、克己奉公、清心寡欲、尚俭养德、朝乾夕惕、枵腹从公之君子范式则乃对万恶之封建习惯势力之一记响亮之耳光!可非乎也?其登基以来,为证明其——乃享誉史上千古明君之雅誉,遂悜悜【98】间以嬛嬛【99】乎而立志也!首先,其废除了古往那些昏君烂王【100】所谓妻妾成群、一呼百应之粉黛妖孽之掣肘庸弊;其次,扫除了万恶之“歌舞升平不夜天,后宫粉黛两三千!”精神桎梏之存在感;接着,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101】。”之志,崇尚箪食瓢饮【102】之高洁,以至于自武昌(今鄂州)迻徙【103】秣陵都【104】因陋就简、筚路蓝缕【105】以自省君王乃百姓之甘棠范式【106】也;遂正如子曰:

君子德凤,小人德草【107】。

《论语·颜渊》尚曰:

季康子问政孔子;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08】?”

是说,孔子回答那时季康子问政之道;于是孔子这样回答他:“执政者,'必须行的稳坐的正’。你实施的一切政务是正确的,天下又有谁敢不如此类推乎?”。前面的“君子德风”是谓为执政者之以正大胸怀执政;否则天下便因政者之丧德而败坏风气;且又因执政者之邪恶而祸乱朝野道统——此乃天地间祸乱之根本也欤。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圣人都知道这样科学地匡扶世俗,然而,时至今日人类仍屡倡屡犯、邪恶猖獗——此能谓为社会之进步乎焉?

大帝自青壮年至生命之尽头,可谓终其一生地在以尧舜【109】之大爱而和合邦本、以大周二王【110】之仁德而惠及率土、以越王卧薪尝胆之志而砥砺与兆黎、以姜尚繁盛列土之心而化碧哀民也欤;且一反桀、纣、夫差、楚怀王、兽蒋等厚耻而乐乐【111】之中引领天下——伴人类兼仁德与清廉之而为千古不朽之帝范者也!!!……

国 民 经 济

笔者深刻地意识到:

如果,将人类历史长河之文明引领喻为前进之科学思维航向,然则,社会经济之物资创造则乃此长河上助推此航向之动能引擎!

由大帝登基武昌后,此乃华夏江南大地旷古以来首度开天辟地地引为世界人类之意识狂热与经济沸腾。尔馨【112】,东吴天下遽由掣肘之弊弊前行【113】,已飞速到理性思维意识更替及具象【114】经济之产业革命。

当然,其大国外交——互往辽东之经济方略,给立国不久之洪绪衍进带来了一定程度之负面影响;加之后来与夷州、亶州等地区之通商及通航亦使正常之经济运行平添了诸多风险。虽则这般,但,其对江南走向鼎盛和社会升级却产生了积极之历史意义。东吴这一重大国民存系举措委实镌刻下了两大历史性功绩。首先,第一次打通了江左南国【115】通往北国地域海上外交经济航线。在孙吴政权以前,北部沿海航线仅呈分段式开通:先前秦汉时期先后开通过由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航线;那时,又必须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之航道。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与文化尚属落后之境——未构成强大之政治中心及大都会气候,故此,这条 “通道”常处于半沉睡样态,且未开辟由江左直通辽东半岛之海上航线。源自孙吴邦国建都后,方才形成了“三分天下必其一”【116】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及文化昌盛之大和社会局面。因此,有了经济流动,遽有了百业之繁盛;有了文化意识驱动之霑濡,遽使地缘文明与自然资源之輷輷兴起。于是,这块旷古初开之“三分天下有其一”之爞爞【117】烈土蔚为天地间生民之荫蔽、创业之滩头、瓜瓞之摇篮——以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118】”地华夏滚滚向前提供强有力之“三治”范式及社会经济大动脉之动能支撑!尚且,就那时东吴率先开通北部航线之艰危乃何等令世人深思兮耶?!故,胡三省【119】曰:

自建康(南京)治长江东下,于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辖向北边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威海及烟台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长)岛,乌湖(北城理)岛等;时过渤海海峡至达辽东半岛南端之都里岛。都里岛——马石津,乃“三国”时期之沓津(亦称沓域或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一带。

沓津,“三国”时期乃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之核心港口。孙吴出使辽东之船舶遽停泊于此。它们在此进行互市。尔后,再由此上岸经陆路抵达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一”华夏江南大国之崛起,彼时何等之坚定、又何等之富有济苍生仁德之至爱乎焉?江左至辽东半岛之直航,曶曶间津洎着大南方与大北方之全面融合:政治之渗透、文化之濡染、经济之互惠等,使江左物质革命与文化意识衍进全方位植入华夏九州人民之心灵深处。于是后世不得不承认笔者这首古体诗之全面概括性:

阊阖对江左,野人奋科头【120】!

大帝羲上人,玙璠肖日母【121】!

这里笔者诗意是说,上天对江左地域开放了仁德的大门,这里的百姓日夜光着头甘苦乐业!东吴大帝让人民过上了羲皇上人样的和谐盛世,如此美玉般的厚德就如同阳光眷顾着天下的劳苦大众那样令人奋勉不息!难道不是末?江左直通大北方,不仅大大升华了南北地域之存系质量,尚为后来的东晋、南北朝等铺平了直接通往富庶之路!正因为如此,史无前例之“大开放”以至于使东晋及南北朝之政权得以逾越北方“胡族政权”【122】而有效地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与“朝鲜半岛”诸国连成新时局之“大繁荣”与“大融合”——此乃江左大地——江南国土为中华民族早期伟大复兴创下之不可磨灭之洪绪勋业!

其次,东吴大帝开辟了“辽东经济走廊”,在促进跨多地社会经济合作的同时,尚加速了与多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这一人类 “经济鸿沟”之跨越,从物质意义上论,它们之间无论是物源、牲畜(包括军用马匹)、农耕丝织,还是方物技术、产能结构以及科技与文化圆融等,既使各自获得了相得益彰之邦本收益;亦增进了“南北”政治协同及区位性、根源性之华夏文化渗透也已。大帝孙权开辟“航海事业”(海上外交经济)为华夏南国赢得了创世纪之民生解放!——然而,大凡是其晚年后的政誉、立嗣等问题缘于沉绵【123】之故,遂宋·曾极《吴大帝陵》【124】曰:

老瞒虎裂横中州,何物生儿作仲谋?

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

刘克庄则于《大帝庙》喟兮曰:

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均为其晚景投下了难以置信之霒影【125】!

图为 “三国”之一——被誉为仁德天下之蜀国国王刘备

图为 “三国”之一——被誉为“汉贼”之魏王曹操

图为 吴都(今鄂州)江心处的“观音阁”被誉为史上最为神奇之物景

图为 吴国那时的“造船远航”之标志

图为 吴国那时的“会师樊口”之标志

图为 吴都故国那时的“鼓炉冶铸”之标志

结 论

在断定大帝孙权之功过时,历史有不少精准箴言;这里采颉其善者而传之;其中,其兄孙策曰: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此乃兄长孙策对其干才及其软肋之定论。堪为吴国少壮都督周瑜曰:

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此乃大江南都督周瑜对大帝孙权礼贤下士和决胜千里之外之雄才伟略之深刻概括。其爱卿鲁肃付言曰:

将军神武命世!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 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此乃鲁肃对大帝生前威仪神武及才德过人之总结。三国兵家诸葛亮则称赞曰:

孙权据有江东,已立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而为之用也!

此乃孔明对其清明通达之才予以高度之定格也欤。而后都督陆逊则曰:

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远,破曹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 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此乃又一位少壮都督称其“武破”“帅军”之醒世雄才者也!而陆凯则大举曰:

自昔先帝时,后宫烈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未有畜积,货财有余。先帝崩后,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

此乃陆凯对其清廉务政、克己奉公、大道至简、爱民如子之仁德嘉誉也已!北宋·司马光曰:

大帝承父兄之烈、师友忠贤、以成前志。赤壁之役,决策定虑,以摧大敌。非明而有勇能如是乎?奄有荆扬,薄于南海,传祚累世,宜矣!!!

此乃大史学家司马光褒奖东吴孙权乃“仁、德、智、勇、严”之大器之帝也!而大明·朱元璋同时曰:

君臣之间,以敬为主。敬者,礼之本也!故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大治也!

此乃明大帝朱元璋对东吴孙权“以礼约人而安天下”之大智大慧者也!《三国演义》笔者之一罗贯中有诗曰: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

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

此乃罗贯中讴歌大帝孙权驾驭天下之洪韬伟略以及其为普天下劳苦大众朝乾夕惕之爱民仁德!再看看汉贼曹操之定论;其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此乃曹贼对大帝孙权之仰慕且愧之不及也!最为精准定论者,莫过于毛泽东之科学;其曰:

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此乃毛主席崇尚东吴孙权大帝文韬武略及美人难得之歆歆喟叹【126】耳!可见东吴大帝乃世间难得之雄韬武略之旷古伟人也者!

…………

此时,掩卷深思,细细一想,东吴大地国土涵盖了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及长江以南华夏最为富庶之版图。自其222年独立建都始,直至被西晋取代为止东吴国运长达59年。论东吴国祚史,“三分天下有其一”之江左社稷,乃为“三国”中最长之国寿;言其帝王功业,尽管其晚年 “小插曲”之不幸,然亦谓为瑕不掩瑜。一言以蔽之,作为史上开辟南国者,当属大帝东吴天下也,故笔者有绝句诗云:

闉闍瞾玉宇,阊阖曦宫畿【127】。

天下论头回,江南第一帝【128】!

毋庸置疑,东吴大帝孙权之开创性功绩与伟业,自然被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文明史册!并因此成为东方大国帝王史仅有之二十余位仁君善帝【129】之一也者!于是,笔者才有理由于去岁末特为其赋诗一首;故长篇律诗为《壬寅秋遥禋吴都大帝像赞》,诗曰:

幸闲三国开篇史,袚襫空里兼毛翰【130】。

重温洪绪家天下,更鞫祖业殙帝间【131】!

而来吴都檠大纛,自古江东出少年【132】!

曩昔化碧武昌门,今秋遥禋大江边【133】!

多祚儆仰仁君像,少时朝拜富春昍【134】!

佩剑犹如凌空北,挥手放怫戡江南【135】!

君踞武昌文武盛,予以京都辞章繁【136】。

鄂州逢此有幸事,扬子东去更儿男【137】!

寒 夫

2023年1月31日荆楚故居寒堂

图为 汉代农耕器具一瞥

图为 汉代农业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权:我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但我能让曹操和刘备也无法统一天下
当诸葛亮进入互喷群,除了吐血没有别的选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曹丕伐吴战争的背后:曹丕孙权互相算计对方,导致战争爆发
易中天品三国(三十五)夷陵之战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陆逊篇(尾声,其二)——东吴上大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