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曾经是个学渣,后来却成为儒家一代宗师


01

历数中国百强县,近年来一直有一个县级市独占鳌头,令人吃惊地连续14年始终排在全国第一位,那就是苏州下辖的昆山。

地处江南富庶之地的昆山,不仅经济发达,还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闻名遐迩的江南古镇苏州周庄,其实它的确切地理位置也是在昆山市域范围内,明朝初年那个富可敌国的沈万山就是在这里发迹的。

在历史上,苏南地区更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有人统计,明清两朝历年的202名状元中,江苏约占1/3。其中尤其以苏州地区最为突出,竟然达到35位。

其中有个钱棨,很牛地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得到第一名,连中三元。连乾隆皇帝见了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过,要论起苏州地区文人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还要数在科举考试中并无建树的昆山人顾炎武。他是杰出的古代思想家和史地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

02

昆山东南有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千灯镇,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1613年,顾炎武便出生在这里。顾氏家族是江南望族,顾炎武的曾祖顾章志在明代万历年间曾经当过南京兵部右侍郎。

顾炎武小时候勤奋好学。通过不断苦读和温习,他强记下大量的经典。这个习惯伴随他的一生,终于成为学问渊博的大家。以至到了老年还能将一些生僻的诗词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

18岁那年,他与好友归庄一起前往南京参加乡试,可惜名落孙山。此后博学于文的顾炎武始终不能适应科举,屡试不中。直到31岁那年,才捐了个监生的资格。

27岁时,顾炎武见科举无望,干脆放弃了对于科举应试八股文的研习,开始走自己的道路。他秉承“行万时路,读万卷书”的志向,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并且着手进行资料的搜集。

他遍览历代史籍、各地郡县的地方志,名人文集、乃至官府文书之类,将其中关于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记载摘录下来,并且对其中所提到的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研究加以证实。

03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了。不久,吴三桂投降满清,引清兵进入山海关。李自成抵抗不住清军的打击,匆忙撤出北京城西逃。

五月,留都南京的明朝大臣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在昆山县令杨永言推荐下,顾炎武在南明朝廷当了一个兵部司务的小官。

顾炎武为朝廷积极出谋划策,他撰写了《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和《钱法论》,针对弘光政权以及明末朝政的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议。

可是,第二年五月,就在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还没到达的时候,弘光政权遭到灭顶之灾。先是史可法督军的扬州被清军攻陷,遭到屠城十日。接着清军又渡过长江攻占镇江。

在南明大臣赵之龙、钱谦益等人出卖下,南京也陷落了。朱由崧出奔芜湖被擒获,押解往北京,弘光政权灭亡了。

随后,清军疯狂南侵,兵锋又指向苏杭地区。江南民众纷纷自发组织抗清义军起来抵抗。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等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领导的一支义军。

当时各路义军合谋,打算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地区。这年7月,吴淞总兵吴志葵率领一部水师,会同太湖总兵黄蜚部的水师,进攻苏州。却中了清军的疑兵之计。

义军前锋数百人打进了苏州胥门,长驱直入却不见敌军人影,正在迟疑不决时,遭到清军伏兵的突然袭击。而城外的义军也被清军派出在城外游弋的疑兵所骗,不敢攻打,败退而去。

不久,江阴﹑松江和嘉定也相继陷落,嘉定遭到屠城。顾炎武潜回昆山,与归庄等人参加守城抗敌。几天后昆山失守,吴其沆战死。破城后,昆山城里无论穷富尽遭洗劫,死难者多达数万。顾炎武的四弟和五弟被清军杀死,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了右臂。

昆山陷落时,顾炎武恰好护送养母王氏去常熟避难,这才得以幸免于难。可是不久,常熟也被清军占领。学识过人﹑性格刚烈的王氏绝食十五天,慨然赴死殉国。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的遗训。

04

背负国恨家仇,顾炎武继续投身反清复明的事业。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后,授顾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顾炎武参与了策动明朝旧将﹑清苏松提督吴胜兆反清起义。结果事情败露,吴胜兆被解往南京斩首。一同暗中策划起义的陈子龙等人遇害,顾炎武因为即时外出逃避而得以幸存。

此后几年,顾炎武受命联络徐淮地区的反清豪杰。他奔走往来于江淮一带的各股抗清力量之间,意图联络纠合各地的义军伺机而动,打击清军。

满清大军压境,各南明政权不能团结一致对外,相反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甚至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而大批明朝将领竞相投降清军,变成为虎作伥的急先锋,死心塌地为满清买命,更为凶狠地将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

南明小朝廷落得被清军各个击破的下场。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绝食而死,隆武南明政权也就此灭亡。

顾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一再受挫,但是他依旧不改初心。他以精卫填海的精神鼓励自己,写下许多爱国诗篇。此后,他一直隐匿在太湖地区,与抗清志士秘密往来。

1653年,浙东南明将领张名振,在长江口大破清兵。第二年又率领数百艘战船,冲破清军的江防,溯江而上直抵镇江,登金山寺遥祭明孝陵。顾炎武听说后欢欣鼓舞,兴奋地作诗抒发豪情。

05

就在这一年,顾炎武迁居到南京钟山南麓。他多次晋谒明孝陵,以寄故国之思。虽然复明大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顾炎武始终坚守节操,拒绝在清朝为官。对朋友中在清朝为官的,他也一概与之划清关系。

1655年,顾炎武回昆山时,遭遇一场牢狱之灾。顾家仆人陆恩,见顾家日益没落,于是背叛主人,投靠觊觎顾家财产的昆山豪族叶方恒,图谋以私通南明的罪名控告顾炎武,将他置于死地。

顾炎武回到昆山,秘密处死了陆恩,后来被关押到松江府审理。危急之际,好友归庄无奈之下向钱谦益求助。钱谦益是当时文坛宗主,他声言,如果顾炎武是自己门生,才方便替他说话。归庄救友心切,明知顾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他拜钱谦益为师。

清初的松江府

顾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见钱谦益不还,便自写告白,声明从未拜钱氏为师,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处张贴。丝毫不顾自己尚身陷危险之中。

顾炎武出狱后,依然受到叶方恒的迫害和威胁,甚至在南京太平门外遭到刺客袭击。顾炎武决计去北方远行避祸,他变卖家产,离开故乡一去不返。

1659年,郑成功、张煌言再次发兵,由长江直逼南京。顾炎武闻讯随即南下,可是途中就听到了兵败的消息。两年后,郑成功退往台湾。而随着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最后的南明永历政权也灭亡了。

06

眼见反清复明大势已去,顾炎武决心笃志经史,潜心著述,从此投身学术事业。他着手《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撰写。为此,他多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往来于华夏南北,不辞辛劳地游历考察名山大川,走访结交学者名流,行程达到两万多里。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重点叙述了兵防、赋税和水利几个方面的内容,详细摘录了全国各地兵要地理,涉及地势、卫所、堡寨、屯田、兵备、马政等方面的资料,甚至有关农民起义和其它社会动乱的记载。

书中对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做了特别详细的叙述。在“边备”一卷中介绍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哈密等边陲地区的形势。还介绍了境外邻国的位置、沿革、交通和物产等情况。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这本书为“政治地理学”。

康熙十七年,朝廷广招天下饱学之士,组织编修《明史》。很多人推荐顾炎武出山,被他一概辞绝,甚至以死坚拒来表明心迹。他还特地写过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故国情怀:六十年前,二圣升遐之岁;三千里外,孤忠未死之人。

顾炎武创立了新的朴实归纳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阅历深广,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水利、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独到而精湛的研究。

他的著述可考见的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50余种之多。

1682年,70岁的顾炎武在山西曲沃辞世后,归葬昆山故里。如今在昆山千灯镇顾炎武祠里,有块碑上镌刻的正是他那经世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文作者:眠眠,旅加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 名人传记
南明大事记(5)-顾炎武,从昆山走出的民族脊梁
明朝被黑,说只有一名太监殉国,来看看热血士人的表现吧
顾炎武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
顾炎武,从30岁到70岁,为何死不降清,死磕到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