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一生守护梵高的人,除了提奥,还有这个“无名女人”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


Hello,我是霁泠

如果不是她,我们可能看不到梵高

文森特·梵高走入了奥赛博物馆。

他亲眼看见他笔下那些璀璨的橘色田野,流动的云潮星河迎接着来往观众的赞叹。他们都说,梵高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这出自《神秘博士》的一幕曾让多少人动容?

 

然而这一切只是剧中美好的幻想,梵高仍然是那个生前只卖出一张画的潦倒画家。有一个女人,曾为了让他的艺术走向世界倾尽一生。“文森特·梵高”之名,方才得以伴着灿烂的向日葵,走入艺术史的殿堂。
 

1

最后的温柔

或许有些出人意料,这个让文森特知名国际的女人是他的弟媳,乔安娜·梵高·邦格,大家总亲切地叫她乔。

乔安娜·梵高·邦格像

乔只要有一空就栽进书堆里,她从小就欣赏才华横溢的人

乔生于中产之家,作为博览群书的高材生,她对莎士比亚、雪莱、拜伦和勃朗特等等文豪如数家珍。这个每日捧着诗集、钟爱绘画的女孩有些小冒失,甚至因沉迷伦勃朗画展浑然忘却时间,因此错过了车被倾盆大雨淋了个透。
 

艺术如一根红线,让乔遇见了画商提奥·梵高。一见钟情,两年追求,提奥终于得以牵起乔的手,共赴甜蜜未来。不久后,二人诞下爱的结晶,丈夫喜上眉梢地为孩子命名:文森特

这个名字正是来自于提奥的哥哥,文森特·梵高。

提奥寄给哥哥的信中附了这张乔和刚出生的小文森特的照片


“文森特”在乔与提奥的家中早已不是个陌生的名字。提奥几乎日日将他那个哥哥挂在嘴边:天才的,敏感的,他有最热烈的笔触,却无人欣赏。哥哥来信时是提奥最欣喜的时刻,乔便坐在一侧,看信中随附的画,有时是充满希望的,纯白的杏花,或是金色的田野。

文森特为侄子出生欣喜,佩服乔冷静坚强,画杏花祝福

但大多数时候,信件中藏着文森特的疯狂。画中的云海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乔仿佛看到一个在清醒中煎熬的灵魂,正在画中燃烧着生命。她理解丈夫对哥哥的崇敬与无可奈何,也偶尔自己动笔写信劝慰文森特,关于生活,也关于艺术。

 

我非常痛苦,而乔的来信堪称我的《福音书》,将我从抑郁中拯救了出来。一个美好又单纯的姑娘。

—— 文森特·梵高

1890年,如静河般无声流淌的安宁生活,被一声枪响打破。敏感热烈的文森特被命运一点点逼至悬崖,最终举枪自尽。这一枪结束的不止是一个天才的生命——不久后,病入膏肓的提奥松开了牵着乔与孩子的手,随哥哥离去。



文森特被手枪打中,在画室痛苦两天之后在提奥的怀中去世


被留下的人呢?

那是个雨天,乔为合葬的墓穴亲手栽上兄弟俩最爱的常青藤。悲痛已然无法用言语形容,她被留下了,被幸福安宁的梦境狠狠抛弃于荒岛。

文森特和提奥并肩长眠在法国风景如画的瓦兹河畔


我那短暂的婚姻宛如痴梦一场,美得令人心碎。梦醒时分徒余悲苦,锥心之痛无法诉之言语——我去世的挚爱唤醒了我性格中最好的部分,这一年半,我曾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被抛弃的我,孤独如斯。

—— 乔安娜

2

让文森特享誉世界

乔回到家中,等待她的是暗藏在每个角落的温馨记忆,以及堆积如山的,哥哥文森特的2000多件作品和超过900封信。亲人纷纷建议她将这些作品随便清理掉,然后带着孩子眼不见为净地翻过这一页开始新的人生,却意料之外地被她一一拒绝。


在乔和提奥的家中充满文森特的作品,整理起来绝非易事


乔从文森特蓬勃而优美的文字和画作中,清楚地看见一位如流星般的天才,人们还没来得及觉察他的闪耀,就陨落了。

还有任务,不是吗?

她要带着提奥和文森特的遗志,为文森特争取生前求而不得的认同,让世界看到他的作品。

除了孩子,提奥留给了我另一个任务——让文森特的画尽可能为世人所知,我的人生因此充满意义。

—— 乔安娜


文森特的一生恰似划过天际的流星


乔披上大衣,点起蜡烛,在深夜书写着一封封信件。她与荷兰艺术圈中显赫之人杨·维斯取得联系,并费尽心力结交他家中往来的那些圈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求着这些人将文森特的向日葵安排在当时无可争议的大师之作旁边“蹭热度”,让奔着大师作品而来的人们看到文森特的画。

文森特总能画出自然中那些常人不可能触及的部分,就像那田野上金黄而炙热的太阳

—— 乔安娜


尽管他已有一些同行欣赏,但距离各地的人们完全接受他超时代的视觉语言还差得太远/播种者/文森特·梵高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大英博物馆藏/乔卖出的最后一张画

每一日天光还未大亮,乔便已推开大门,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画廊安排展览。只要能抽出一点点时间,她就奋笔写信给各国顶级画商谈判,力求将文森特的画卖到最具盛名的收藏中。


乔给各国画商写信

然而让世界知道并接受文森特谈何容易?更遑论,男性统治的艺坛已形成定视:区区无知妇人怎么可能懂艺术?为此她遭到的冷眼拒绝,早已多到她记不清了。

梵高女士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而过于狂热让我恼怒不已,她最爱多愁善感地夸夸其谈,但她对于艺术的理解不过是高中女生的废话。

—— 艺术批评家理查德·霍斯特

母与子/文森特·梵高/大都会博物馆藏

夜幕降临,乔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却仍然不能奢求得到哪怕片刻休息。还没进家门,她就听见婴儿尖锐的啼哭。他还那么小,只会哭着找妈妈,又怎能明白家中生活难以为继?乔不得不一边安抚他,一边熬夜兼职做翻译补贴家用。

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瞧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

顶着不堪入耳的恶评和白眼,身心俱疲的乔从未放弃。终于,她欣喜地看着自己精心策划的画展开展,然后是第2场、第3场......直到20多场。越来越多人围着文森特的画发出赞许的声音,那些火焰般明艳的向日葵终于走进了他们心中。

现在报纸都在报道文森特,我真的很开心。

—— 乔安娜

艺术界这才知道,
有个纯粹的艺术天才,
悲苦潦倒地来世上走了一回。

3

文森特信件


乔通过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终于完成了文森特希望作为画家被世人铭记的遗愿。但随着他的艺术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却发现人们根本不理解文森特深层次的创作思想,而谁又能比文森特自己更好地讲述他的创作呢?
 

文森特·梵高信件/梵高博物馆藏

尽管乔极其不愿消费亡夫和文森特的隐私,但思虑再三后,她更希望世人能了解一个完整的文森特。所以乔用了数年去整理他们的信件,为了给大量的信排序,乔仔细地采访梵高家的人。对她而言,将成百上千的信件理清记档不仅工程浩大,更是漫长沉重的情感消耗。
 乔和梵高家人在一起

信件字里行间承载着无尽回忆,乔每每看去总悲从心来而泣不成声,遂不忍卒读。透过泪幕,乔看见梦魇深处,深爱的提奥饱受病魔折磨,日渐油尽灯枯,她却无计可施。

整理信件的过程让乔心力交瘁


她反复经历爱人离去的痛,将自己心底的伤口撕裂开来,再拭去眼泪梳理下去。1914年,乔历经万难出版了《文森特·梵高信件集》,那个曾经籍籍无名的天才,终于向世人展示了他另一个或温情或躁动的灵魂。

如果将这棵被闪电劈断的树赋予人的特征,那可以将其视为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黑色巨人,同在他面前凋零的玫瑰丛中最后一朵秋花的惨淡的粉绿色微笑形成鲜明对比,小小的黑色人影在树干之间漫步。

—— 来自文森特·梵高信件集

文森特·梵高信件/梵高博物馆藏/信件集被艺术史学家们公认为是研究文森特·梵高最好的史料

信件集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他们逐字逐句阅读着信中的喜怒哀乐,随着文森特一块儿走入夜晚的露天咖啡屋,与他一起看盛放的鸢尾,听麦田里鸦群惊起的声音,最后仰起头,看那片漩涡般、灿烂如初的,无尽星夜。


文森特的文字和他的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当人们知道他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时候,会更加钦佩他。

—— 艺术史学家汉斯·路伊藤

捧着信件集,乔终于露出了笑容。百页书册,放着文森特·梵高的波澜一生,也藏着乔安娜,这个艺术史上的“无名女子”,半生的执着。



乔守护着文森特的艺术,直到她的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原本立志做工程师的小文森特,在耳濡目染中明白了艺术的伟大。他接过母亲的衣钵,创立了梵高博物馆,也用自己余生守在那里。


梵高博物馆享誉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惜提前多日预定,只为一睹梵高真迹


如今的文森特·梵高再也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画家,他在书中、电影中、博物馆中,那些反复咀嚼的痛苦,那个壮观而动人的世界,成为艺术史中的灿烂永恒。

百年如驹过隙,我们终于透过乔的眼睛,看见了文森特·梵高的光辉。


作者 | 霁泠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乔安娜·梵高·邦格日记》乔安娜·梵高·邦格著
《文森特·梵高信件集》文森特·梵高著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高家族唯一不肯出售的画作|梵高|画作
梵高的价值
梵高神话背后:一个艺术营销的经典案例
艺术营销经典:造就梵高
梵高的“神坛”是怎么筑起来的?
这部向天才的致敬神作,有你想象不到的绝美视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