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虚寒,为何总上火?原因及调理方法 ,希望你尽早看到

脾胃虚寒,湿气重,但为啥又容易上火呢?

看字面意思,这是很矛盾的一种情况,寒热之症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这可能吗?

实际上,从中医的角度,这是临床比较比较常见的一种证候。

一、寒热之症同时并见:脾胃虚寒、湿气重又容易上火

脾胃虚寒,湿气重,一方面出现四肢无力、疲乏欲睡、头重昏蒙、纳呆恶心、倦怠懒言、手脚冷凉、饮食无味、口淡等脾胃功能低下等各种寒象的症状。

但同时,人又容易上火,出现面部长痘、口腔溃疡、口干舌燥、眼睛红赤、牙龈肿痛、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出汗等等热象的症状。

我国古代中医早就说过,寒热本就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 寒热证并见,如临床常见的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 寒热相互转化,先寒证,而后转为热证,寒证渐退;或是先热证,而后转为寒证,热证渐退。

古代医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曾明确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

所以,当脾胃虚寒、湿气重时,但却出现上火的症状时,其实就属于寒热证并见中【表热里寒】的情况,即身体阳气不足,外感风热而内伤生冷,或平素脾胃虚寒而外受风热所致。

表热里寒症状:

  • 发热、头痛、恶风、汗多、心烦口苦、咽喉肿痛等热症(表热,见上火症状);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等寒症(里寒,见脾胃虚寒、湿气重症状)。

  • 另外,舌淡胖,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亦为常见症的证候。

二、脾胃虚寒,湿气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么调理?

上面已经解释过,脾胃虚寒,湿气重但是又容易上火的情况,其实就属于中医里表热里寒的证候。

对于脾胃虚寒,湿气重,同时容易上火的情况,需要脾胃同治,祛湿去热,温中散寒。

表热里寒(内寒外热)调理方法:

1,饮食方面,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鸡肉,龙眼,荔枝,大枣,桂圆等,补益阳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不要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不吃炸肠、炸鸡腿等油炸食品。

2,药物方面,服用温热的药物使内寒消除、外热自解,在中医书籍《伤寒括要》中提到,表热里寒常用的中药汤剂包括四逆汤、白虎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证通脉四逆汤等,中成药如逍遥丸、附子理中丸。

对于表热里寒证候治疗上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 对于因外感风热,或久病体虚引起脾肾阳虚,所引起的内寒外热:先清表热为主,再补脾肾阳虚为辅,可服用连翘散合桔梗汤及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加减等等。

  • 对于素体阳气不足的内寒体质,而后又外感风热之邪的患者,以补阳扶正为主,同时清外热,可以服用四君子汤,再加连翘、桑叶、柴胡、葛根等药物。

对于表热里寒,治疗上,还要根据寒多热少或者热多寒少的不同,辨证施治:

  • 寒多热少者,以治寒为主,兼以清热,药物治疗用金匱肾气丸、知柏地黄丸;

  • 热多寒少者,以治热为主,兼以祛寒,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合用感冒合剂等。

具体用药还是需要医生面诊,根据个人体质情况,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面,需要戒酒戒烟,多进行户外运动,不要去潮湿的地方,晚上可以温水泡脚,也可以用山楂,决明子泡茶饮用等等。

小结:

表热里寒,在中医上属于寒热证并见的情况,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情况、临床症状等合理的应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调理,同时在饮食方面,不能吃生冷凉硬的东西,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生活方面,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进行综合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经提纲常读常新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医生:6招自检湿热还是湿寒
李士懋:升降散及临床运用
《百日学中医诊断》3.2.2. 八钢【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转:戴阳
问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