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柑橘浮皮、枯水、粒化既影响品质又影响贮藏,怎么回事?

浮皮、枯水、粒化是柑橘类果实在成熟和采摘后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生理病害, 严重影响着果实的品质和贮藏性能。

此前有不少资料将其归为一种病害,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本次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柑橘浮皮、枯水、粒化之间的关系

柑橘浮皮果  图片来源:海精灵交流群—小小

浮皮:最明显的特征是果皮肿大,这是由于原本连接外果皮与果肉间的白皮层断开了,并出现了较大的间隙。发生浮皮后的柑橘除去外观品质受损外,其风味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变得味淡甚至发酸。

脐橙正常果(左)与枯水果(右)切面对比  图片来源:曹琦

枯水:指柑橘果实失质量明显,囊瓣变厚变硬、营养物质大量减少、果汁减少、甜香味丧失等现象,主要发生在柚类、甜橙类及部分宽皮柑橘上。

红肉蜜柚枯水  图片来源:杨光雨

粒化:主要表现为果肉组织逐渐变硬,并发生木质化现象,汁胞异常膨大,果肉中的果汁减少,汁味变淡,口感变差,直接导致果实的食用价值降低。

首先要说明的是,浮皮与枯水的发生机制不同,应看作两类不同的生理病害。前者是由于白皮层裂隙,后者是因果肉组织的衰老及果皮组织的相对再生所致。

当然,浮皮的出现会加重枯水发生(在宽皮柑橘上特别明显)。因为浮皮后果肉与果皮链接断开后,会诱导果肉细胞中木质素会大量合成,以增强抗病害和逆境的能力。此外,果肉中水分被束缚于凝胶中,因无氧呼吸增强后果实内部的糖和酸被大量消耗,最终果汁减少、风味丧失,浮皮、枯水相伴而生。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枯水与粒化。其实从之前的描述中就能大致看它们相关性极高,实际上粒化是枯水的一种表型。

一般来说,枯水汁胞有两种特征,一种表现为汁胞变硬、变大、变空、少汁、汁胞壁变厚,称为粒化型枯水;而另一种表现为汁胞萎缩、崩裂、少汁,称为萎缩型枯水。二者在枯水果实中会分别或同时出现,而粒化的表现更为直观。

小结:

①浮皮≠枯水

②浮皮会加重枯水的发生

③粒化是枯水的一种

引起柑橘浮皮与枯水的主要原因

品种因素:易剥皮的宽皮柑橘类浮皮果多;柚类、甜橙类及部分宽皮柑橘易枯水。

气候因素:膨果期干旱少雨,着色期遇雨,会加重浮皮与枯水的发生。遇霜冻后,易诱发枯水。

树体因素:主要是矿质元素供给与内源激素平衡问题,如氮、钾、硼过高,钙、锌水平低时易发生浮皮与枯水;果皮中乙烯、细胞分裂素水平高时,易出浮皮果、枯水果。

管理因素:施肥水平、外源激素的施用、盖膜、采收时间等,如偏施氮肥、920打太猛出粗皮果、果型大的砂糖橘盖膜时间长采收晚等。

柑橘浮皮与枯水的预防

①合理负载;科学供肥,果期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稳果后补好钙,可喷施钙源库或盖世美;膨果后期控氮,可喷施零氮全营养的红库叶面肥。

②合理使用调节剂;转色期遇雨及时排,秋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③适时采收,盖膜园依据果型分批采收,大果先采早出。

来源 | 农业助手

编辑 | 卓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柑橘知识1000问》柑橘浮皮果该如何防治?【0052】
如何减少柑橘浮皮果的发生?
柑橘果实浮皮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不是菠萝,却长出“菠萝果”!充了胖子又怎样?卖不出去让人愁!
11月柑橘转色期,如何提高颜值?避免产生浮皮果
浮皮果,优质柑橘的拦路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