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叔谈史║帝国荣耀的开创者,忆一代天骄杨坚大帝!

  曾记得某日,我公司新来了一位同事叫小阎,他丈夫是陕西西安人。西安,即中国人的圣都长安。

  当小阎和我聊天谈起西安时,不知为何“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稼轩的这首名句突然的进入了我的脑海中,长安、长安!华夏民族的都城长安!我们国家的心脏、那记载着我们祖上无限荣耀的地方!“八百里秦川帝王州”这个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最风光的地方,让我们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又怎么能忘记它?!

  关于长安,我又想起了王国维的“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绝盛时”的长安的繁华、想起了李太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幽静和吉祥!

  长安,一个近乎远去了的城市,近乎被历史的尘烟弥封了的古都!1000多年前,一代天骄杨坚大帝将首都建在长安――一个我们民族历史上最兴盛的隋唐盛世,就此开始!

  如今,长安已不是长安,他现在叫“西安”(一个听起来总让我们感觉好别扭好别扭的名字);首都离开了长安后的中国也再难现昔日祖上的辉煌!没有了一代天骄杨坚大帝的“开皇盛世”和盛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没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了卫青、霍去病、陈汤、韩擒虎、贺若弼、李靖、侯君集;更没有了的是“惟我独尊”的大汉魂和四海归附的“天可汗”!有的只是后人无限的向往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喟叹!

  一.帝国的建立

  公元220年,中华帝国在经历了400年的大汉王朝后,进入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经历了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此时的华夏已经接近死亡了,虽然有后来建都建康的宋帝国皇帝刘寄奴、刘义隆父子的北伐中原,但北伐失败后,中原大地依然改变不了被异族统治的命运。

  让我们来看看那时候的中国发生了什么吧!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鲜卑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坚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珪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那时五胡乱我中华,数百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上千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异族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和道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北方地区。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汉民族英雄、一代天骄大隋文皇帝杨坚(541—604)。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女为北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赞皇后。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他在关西士族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任宰相,总揽大权,进封为隋王。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

  公元581年(大定元年)掌握大权的杨坚,废胡人建立的周王朝,建都长安,创立了属于华夏民族的隋王朝,开始了近400年的隋唐盛世。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接着,四方夷族朝贡长安,天下大定。

  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灭亡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亡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理学的祖师爷朱熹激动地提到这位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歌颂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赞评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后世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他“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二.恢复汉制,廉洁治国

  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保存了华夏民族的火种。

  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鲜卑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

  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得出前人两条主要的经验,第一条是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称帝后,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工不到,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大怒,下令将杨浚起来,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大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三.千古一帝、开创盛世

  隋文帝杨坚的朝廷,不仅有刘昉、郑译、高熲,李德林、韦孝宽等纯汉族官员,鲜卑贵族如元胄、宇文忻、元谐等人也早就加入他的阵营。中国北方政权到了杨坚手里,由“胡”变汉,又一统江南,中国从西晋末年分裂了三百多年后,重归大统。

  政治方面,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即尚书省下的吏、礼、兵、都官、度支、工等六部(开皇三年改度支为户部、都官为刑部)。武官方面,隋文帝仍袭北周制度,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仪同三司等十一级,以奖励军功。对于各地的辖统,隋文帝实行州县两级制,罢去郡级。特别是官吏任命,地方州县僚属均由中央的吏部统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文帝时代“兵农合一”成为事实,北周时代的府兵制与自北魏以来就施行的均田制得以充分结合,军事统率权也集中到中央政府。

  经济方面,由于均田制限制了豪强的兼并,农业得到迅速发展,耕地数量激增,加之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水力灌溉工程建设广收成效,处处丰收景象喜人。

  隋朝在袭用北周租调力役制度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赋役,并施行“大索貌阅”,以“三长制”的基层组织为依靠,阅实户口,检括民丁。“貌阅”类似现在的身份证,上面详细记载人民的性别、年龄、容貌特征,以备检索、核实。当然,隋朝的“貌阅”不是为了搜查“孙志刚”们,而是为了按人头多收赋税。隋炀帝之时,国内人口近五千万,为数百年之所未有。此外,由于隋文帝大行节俭之风,提倡储粮备灾,致使隋朝的官仓、义仓储积粟帛为历朝之最,“资储遍于天下”,能供五、六十年之需。

  商业方面,文帝又改铸“新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统一了货币。而且,都市繁盛,商贾云集,海上和陆上贸易均盛极一时。

  隋文帝时代,还达成了中国科举制的雏型,废除全凭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清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到了炀帝,又建进士等科,使先前地方豪门大族把持选举的情况完全得以改观,不仅加强了皇权,又有利于庶族地主的仕进腾达。

  刑法方面,隋初取纳北魏、北齐刑律中的精粹,集纳而成《开皇律》,律法明晰,比北朝先前的朝代宽明许多,并取消了枭首、轘裂等酷刑(后来又被炀帝恢复)。日后赫赫《唐律》,基本脱胎于《开皇律》。大儒王夫之对之大加赞赏,“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裴)政之泽远矣,千余年间,非无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者,法定故也”。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在隋朝雄厚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前提下,隋文帝下令修建的大兴城(后改名长安),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史书里的“开皇盛世”。

  三.盛世华章、四方宾服

  对外关系方面,隋文帝很有一套,他对契丹、靺鞨等胡族施行“怀抚”政策,不听话的就先打后抚;大败吐谷浑军队后,又送宗女与之和亲;慰抚“小流求”(即现在的台湾),派船舰、军人到当地“视察”;经营西域,削弱突厥在当地的影响,发展贸易;派人出巡南海以及海东的百济、新罗、倭等国,宣示“皇威”,询访风俗,等等。

  其实,复兴的中华帝国面对的最重要敌人,是突厥民族(即土尔其民族,音译短拼为突厥)建立的突厥帝国。本为柔然奴仆的突厥民族自伊利可汗(即土耳其史书中记载的阿史那土门)起,日益强盛。木杆可汉时,“其地东自辽海(渤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北齐、北周对峙时期,为了防止对方联合突厥打自己,争相巴结讨好当时的佗钵可汗,每年都送金银珠宝子女玉帛无数作为“贡献”,致使这位可汗自大得不行,常对来往诸国使臣讲:“我在南两儿(指北齐、北周皇帝)常孝顺,何患贫也!”隋建立后,由于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里公主为沙钵略可汗为妻,宇文姑娘为替父报仇心切,不停窜掇夫君攻打隋地。

  双方交战,隋兵自然不弱,多次大胜。沙钵略可汗不仅没沾得便宜,还丢盔卸甲,大败而去。同时,隋朝又厚赂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挑拨东西突厥的关系,让两方自相残杀。为了平衡两只“狼”的势力,隋文帝不愿让达头可汗一方做大,不久又安抚沙钵略可汗,哄得这位蛮汉上书隋文帝杨坚称为“丈人”,自称“儿”以求大隋欢心。

  沙钵略死手,其弟处罗侯继位,大张隋朝所赐旗鼓,真正地“扯虎皮做大旗”,内斗连连,征服了不少异己力量。不久,处罗侯在“内战”中战死,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都蓝可汗得立。为了再次平衡突厥可汗的力量,杨坚大帝又把宗女嫁给都蓝可汗的异母弟突利可汗。都蓝可汗求亲多次被拒,见突利可汗反而成为大隋半子,感觉很没面子,恼羞成怒,又开始侵袭隋境,却也大败而回。打不过隋军,都蓝可汗就向突利可汗下手,突然袭击,尽杀其诸子亲随,使得突利可汗苍惶间带五骑逃出,直遁长安。

  隋文帝大排盛宴,以隆重的礼节观迎这位丧家之犬似的落难可汗,并封他为启民可汗,把这位突厥哥们感动得差点晕过去。不久,都蓝可汗又在内乱中被自己人干掉,达头可汗以大突厥可汗自居,率兵攻打为隋朝捍边的启民可汗。关键时刻,又是隋军出手相援,启民可汗全身而还。感激之余,启民可汗叩首上表,愿当大隋牧羊犬,“世世捍边”。……由此可见,隋文帝对突厥的政策极为有效,使群狼互争,自己成为仲裁者和真正的老大。只要涉及阴谋和权术,隋文帝总是佼佼者和胜利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高勾丽帝国的关系。由于高勾丽与中国接壤,就成为东边各王国中与隋朝关系最为敏感的国家。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高勾丽国王高元主动派兵进攻辽西,被隋军击败而返。蕞尔偏邦小国,竟敢和已经重新建立了东亚秩序的天朝隋帝国叫板,隋文帝朝满君臣大怒。

  商议过后,隋文帝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以高熲为长史,派三十多万大军水陆并击,直奔高勾丽杀去。不幸的是,水军海上遇风,船舰沦没倾覆;陆军在半路上感染瘟疫,没见敌人就病死大半。不得已,隋朝退兵。但是,敲山震虎,高元也大概吓怕了,忙遣使奉表谢罪,并自称为“辽东粪土臣元”,向中原王朝开始朝贡。

  对于隋文帝的\武功,史臣不得不加以赞叹:“(隋文帝)劬劳日昃,经营四方。楼船南迈,则金陵失险,骠骑北指,则单于款塞,《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虽晋武之克平吴会,汉宣之推亡固存,比义论功,不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

  四.后记

  杨坚大帝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其统治下的中华帝国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却超过了以往的所有王朝。

  继承隋王朝衣钵的唐帝国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后世的唐朝不过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无比辉煌的大隋皇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长安城、洛阳城、大运河、科举制度、州县制、均田制、义仓的创立……

  2008年5月29日

  参考资料<开创盛世>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登叔谈史║最后的北伐——明永历二十八年(清康熙十三年)大明招讨将军朱锦北伐始末
登叔谈史║万里江山,石扇怀古——悼民族英雄罗芳伯
登叔谈史║华北烈士陵园,追思八路军传奇医生李得奇二三事
登叔谈史║1976年,历史转折中的台澎金马地区领导人严静波
登叔谈史║“双料喉风散”发明者郑兰甫
登叔谈史║隆文古镇,寻找诗人任钧的故事
登叔谈史║大陆最后的国军,云南省主席雷雨田
登叔谈史║气吞万里如虎——记宋高祖武皇帝刘寄奴
登叔谈史║弑父篡位,残暴无情的宋元帝刘劭
登叔谈史║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记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登叔谈史║辛亥百年,漫步在石盘村饶辅庭纪念碑前
登叔谈史║残阳斜影,断指少年——宋少帝刘义符
登叔谈史║北伐中原——白袍战神陈庆之奇迹般的北伐之路
登叔谈史║中国历史上迷雾重重的朝代——虞

登叔谈史║曾祖父萧耀昌——从参加革命到一代名医

登叔谈史║曹锟当选中国总统,最好的最坏的一次选举


演唱者简介

萧登,凤凰网专栏作者,文史爱好者。

编辑:林诗晴校对:沈晋军

策划:周逸帆;责编琚建波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文帝杨坚为何能在数年之内结束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状态
604年8月13日,隋文帝杨坚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今陕西麟游)
隋朝第一位皇帝——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却创造了世上诸多第一
血染胭脂红——千金公主传奇
艰难复国付东流:千金公主
连嫁父子兄弟4可汗,和亲公主倒戈誓灭母国,结局令人唏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