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轮考点||方剂3 解表剂(下)
userphoto

2022.06.12 山东

关注

轮考点 每日推送

青竹

知识点

方剂01:银翘散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君: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臣: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解表散邪。

*佐使: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桔梗—宣肺利咽;

       生甘草—利咽止痛,调和药性。

【注意事项】

*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配伍特点】

*辛凉之中少佐辛温,辛凉平剂。

*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辨证思路】卫分[皮毛肌腠]+风热、微恶风寒[相对于桑菊饮较为明显的表证,而咳嗽不明显或无]。

方剂02:桑菊饮

【方歌】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临床表现】

*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风清肺止咳。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降肺气。

*佐使:连翘—透邪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

*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者,当适当加味,以免病重药轻,难以胜病。

【配伍特点】

*轻清之品,疏散风热以除表证,辛苦之品,宣肃肺气以止咳嗽。

【辨证思路】风热+咳[较为明显→杏仁]。

方剂03:麻杏石甘汤

【方歌】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方解】

*君: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清肺生津。

*臣:杏仁—宣肺止咳平喘。

*佐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注意事项】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配伍特点】

*辛温与寒凉相伍,共成辛凉之剂,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注】

*辛凉重剂;

*“去性存用”;

*麻黄:石膏=1:2

方剂04:升麻葛根汤

【方歌】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功效】→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临床表现】

*疹发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配伍特点】

*酸甘与辛凉合法,主以升散清解,少佐酸敛益阴。

方剂05:柴葛解肌汤

【方歌】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功效】→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临床表现】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配伍特点】

*温清相伍;三阳并举;表里同治,重在疏泄透散。

【注】

*属三阳合病,并以热郁于阳明为主。

【辨证思路】表风寒+里热。

方剂06:败毒散

【方歌】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临床表现】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方解】

*君:羌活、独活—祛风寒,除湿止痛。

*臣:柴胡—发散退热;

     川芎—行气活血,宣痹止痛。

*佐使: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

       人参—益气以扶其正,助正气鼓邪外出;祛邪不伤正,防邪复入;

       生姜、薄荷—为引,发散表邪;

       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和中。

【注意事项】

*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配伍特点】

*本方以解表为主,佐以益气,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不伤正。

方剂07:参苏饮

【方歌】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配伍特点】

*发散风寒药配伍益气健脾药,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且化痰药与理气药同用,则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辨证思路】气虚+表风寒+痰。

【注】[含]二陈汤[去乌梅]。

方剂08:再造散

【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功效】→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方解】

*君:桂枝、羌活—发散风寒。

*臣:防风、细辛—发散风寒。

*佐使:熟附子—温补元阳;

       黄芪、人参—补益元气;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甘草—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

*解表药与益气助阳药同用,助阳益气,助正达邪,且汗不伤正,补不碍邪。

【辨证思路】气虚阳虚+表寒。

方剂09:麻黄细辛附子汤

【方歌】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甚剧,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暴哑。

【配伍特点】

*散寒解表与温里助阳合法,辛温并用,散不伤正,助阳解表。

【辨证思路】表寒+肾阳虚。

方剂10:加减葳蕤汤

【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功效】→滋阴解表。

【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

【临床表现】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方解】

*君:葳蕤[玉竹]—滋阴润燥;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臣:葱白、淡豆豉—发表散邪。

*佐使:白薇—清热益阴;

       桔梗—宣肺止咳;

       大枣—甘润养血;

       甘草—调和药性。

【加减应用】

*表证较重→+防风、葛根→祛风解表;

*咳嗽咽干,咯痰不爽者→+牛蒡子、瓜蒌皮→利咽化痰;

*心烦口渴→+天花粉、淡竹叶→清热生津除烦。

【注意事项】

*外感表证无阴虚者,不宜使用本方。

【配伍特点】

*汗不伤阴,滋不碍邪。

【辨证思路】阴虚+表风热。

方剂11:葱白七味引

【方歌】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功效】→养血解表。

【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

【临床表现】

*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配伍特点】

*本方发散解表与滋阴养血合法,邪正兼顾,汗不伤血。

【注意事项】

*服法中有药后“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不可温覆过早,以免汗出过多。

方剂12:正柴胡饮

【方歌】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功效】→平散风寒。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痰疟初起。

【配伍特点】

*解表、调气、和营同用;

*药性平和,解表不伤正。

【注】

*本方为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之代表方。

青竹

真题集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1、败毒散可用于(多选)

A

虚人感风寒湿邪者

B

热毒充斥,气血两燔者

C

外泄陷里而成痢疾者

D

风热疫毒壅于上焦者

解析

【答案解析】AC

败毒散可用于

*外寒里兼气虚痰湿。

*透邪于太阳[羌独]少阳[柴胡],防痢深入→逆流挽舟[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

2、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A

清气化痰丸

B

参苏饮

C

银翘散

D

再造散

解析

【答案解析】B

答:参苏饮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03 第二章 解表剂(下)
方剂学方剂分享之(解表剂----扶正解表)
方剂学 13讲
11.【方剂学习】之——败毒散(扶正解表剂)
方剂学 13讲 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第一章、解表剂复习题(收集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