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断定,也不轻易接收或拒绝

-- 共1200字 / 阅时2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聊了批判性精神-独立思考,这期栏目我们说说反思质疑。

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批判精神的基础要求是独立思考,接着是反思质疑。

反思,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再次思考。

再次思考,不是重复思考,而是将思考对象从原事物转移到了对它已形成的观点上,并对这个观点及其推导过程进行推敲、审验和评估,检查先前的思考过程是否存在偏见、妄念等缺陷。

好比,看到一辆奔驰大G,觉得“这车很霸气”——这个初始的观点;反思则意味着要问“为什么说这车很霸气?”。

以此来检查自己是用了哪些理由支撑初始观念的?这些理由是否真实?这些理由能否必然的推导出这个观点?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是反思之所以能进行的动力。

当我们对一些看法是否值得信赖、行动是否合理等持疑问,就是在质疑。

这也是在探究支撑观点的理由有哪些?是客观的还是捏造的?它们能否必然的推出观点?从而弄清观点可不可信。

好比,面对“新能源汽车”,有人觉得“这车非常好”,也有人觉得“买车千万别选新能源”……谁说的靠谱?得通过质疑找答案。

当然,质疑不是情感性的怀疑。

不是诸如“张三不认同李四的说法,就是因为之前李四得罪了张三”,这是情感性怀疑,针对了对方的动机,而漠视了观点、理由及论证,是不理性的思维,不属于质疑。

02.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知识的钥匙。

反思质疑的精神,可理解为:对一切事物、观点要持疑问态度,多问“为什么?”,接着去探索答案,当答案得出之后,再对整个思考过程进行思考,以确保前面思考的理由真实、推论合理。

可以提炼为:疑问-解答-反思。

反思质疑于我们扩展对世界的认知非常重要。像: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没觉得习以为常,而是问“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

瓦特看到开水壶“咣咣咣”跳个不停,没觉得司空见惯,而是问“水烧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了疑问,然后去探究竟,并对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了一次次反思修正,最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当然,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发问:这两个例子是真实的吗?)

相反,如果没有反思质疑的精神,我们就容易沦为一群迷信专家/大V、轻信明星、盲捧潮流、墨守成规、跟感觉走、轻率武断的人,最终把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03.

有理有据,斟酌评述;未见全貌,不予置评。

掌握反思质疑的精神,方法不难,就疑问-解答-反思三步骤:

第一步,遇事不盲从,先问:为什么?

第二步,探索具体原因,并找到答案

第三步,再对整个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之后将反思的结果,用“我的观点是…,理由是…”,或者“我之所以这样做/想,是因为…”等句式表达出来,就契合了反思质疑的精神。

而在面对他人的观点或看法时,可以本能的问三个问题:

  • 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真实吗?

  • 理由与观点有关系吗,关联程度如何?

  • 由理由到观点的推论符合逻辑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究,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可信。

若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就需要我们保持悬疑态度——不下判断,不轻易接受,也不轻易拒绝,直到弄明白,才能进行客观评述。

以上我们简单的聊了批判精神的特征-反思质疑,下期 [周三] 栏目我们再说说开放兼容。

#批判性思维 | 推荐——

批判性思维-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好处

批判性思维-反省以做到 [自知者明]

批判性思维-三要素和两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批判性思维,让孩子做不盲从的明白人
【一线原创】对课堂教学热问题的再思考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总280】对话董毓: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的质疑与反驳倾向
什么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作文教学:警惕“虚假的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