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24共克时艰,同舟共济,“大家文学奖”:仙者
仙者
——献给2019——2020“抗疫”一线的人们
余昨非
小时趣事很多,尿床便是其一。
吃过晚饭,母亲心疼灯油,就催着洗脸洗脚上床睡觉。要是我偶尔看个连环画之类的课外书,母亲见到了,就会说:“点灯熬油的,明个没时间了吗?”或是:“白天蹿四方,黑里点灯补裤裆。”
俗话说夜长梦多。在母亲身边一躺,很快就会进入梦乡。噩梦也有,但大多数是欢快的梦。欢快的梦里,出现最多的还是白天和伙伴们疯玩的场景。往往玩着玩着,就有了尿意,于是路边、大树旁、墙角处,偏僻的地方找到后,掏出就尿。
迷迷糊糊中,微睁一下眼,赶紧又合上——母亲已把油灯点亮,灯光有点刺眼。也就是一睁一合的瞬间,见到父亲站在床边,我躺在他的两个臂弯里,而母亲正把干净干燥的破衣裳垫上我刚刚睡过的地方。这样的情形,很多次地出现在我幼年的夜里。有时还能听到父母的言语:
“搂出去把把,看他尿完了没有?”母亲说。
“秃十七,尿十八,再又尿床怨他妈!”父亲总是笑着把他那句顺口溜再说一遍。
听得很清,但我一直闭住眼,装着睡着了。
每年深秋天转凉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床上铺一层厚厚的稻草,稻草上再铺上旧棉絮和旧床单。待到来年夏初天暖时,母亲就会把床上的稻草清理掉。中午放学回来,暖暖的阳光在白杨树新发的绿叶间抖动,和阳光一起抖动的,还有门口空地上母亲洋叉下的稻草。见我回来,母亲往往会边叉草边佯带些忧怒,有意无意地说:“臊哄哄的,牛都不吃。”
这样的话语,应该是父母对我尿床的最大地惩罚。但我这耳朵听那耳朵冒,该看小人书还看小人书,该玩耍还是玩耍,尽管多少也有一点点羞涩,但一阵风一样短暂。
我并不是把父母的宽容当做趣事。
尿床次数多了,父母就开始想办法。
每晚睡觉前,要么父亲要么五哥,把光屁股的我抱到鸡圈前,边拜边说上几遍“小鸡小鸡拜拜灶,屙屎尿(sui)尿(niao)上南岗”。
南岗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明白,父母不希望我再把屎尿拉在床上。
每晚“拜灶”的过程,游戏一样,我觉得相当有趣。我特别喜欢家里唯一的那只老公鸡,有一段时间,它在我的思想里特别高大,就像《西游记》天宫里啄米的老公鸡,成精了,成神仙了。可能是母亲经常赞美老公鸡,说它醒事好、准时,让我向它学习的原因。现在想来,上世纪70年代初,每晚都吃能照出影子的米稀饭,白天疯玩,晚上那么早睡觉,夜里睡得很死,不尿床才怪呢。
小时还多病,不是拉肚子就是“打老张”(发烧)。
很多时候,父母是不知道我生病了的。他们起早贪黑的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只要看到我回家吃饭回家睡觉就好了。即使知道了我“打老张”,他们也不着急,“打老张三天就好了——自己会好的。”父亲说。
母亲心疼我,夜里拭我身上发烫,就穿衣起来给我“竖筷子”。
她到厨屋里拿一把筷子,再端大半碗凉水放在方桌上。她左手把筷子拢在一起,垂直竖在碗里,右手手指并拢从碗里撩水淋在筷子上,边淋,边念念有词:“某某某,不要跟俺末子(我的小名)一般见识,要是搪(tang,碰到、得罪)着你了,你就站住,我烧纸给你!”母亲口中念叨的,一般是近段时间刚去世的乡邻或亲属的名字,也或是我白天玩耍时曾路过的坟地里躺着的某个人的名字。一般情况下,随着淋水次数的增多,她手里的筷子就会在碗里抱团稳稳地站住。那时,母亲就会长舒一口气,对父亲说:“搪着某某某了,赶明个给他(她)烧纸。”或是:“搪着某某某了!可能是俺末子在那玩,他(她)说天黑了,咋还不赶紧回家?!”------
若是烫的很,母亲就会去压水机那里压半洋瓷盆凉水,洗脸手巾往水盆里一浸,捞出来拧两下,朝我额头上一搭。之后,她往床沿上一坐,把右手食指和中指弯曲,放到嘴边“噗、噗”吐两口唾沫,伸到我的咽喉处就揪,每次都把我细脖子咽喉处的皮扯得长长的,两指松开的瞬间,扯长的那块皮就会发出一个低沉的响声。每揪七八下,她再把手指放在嘴边吐两口唾沫。母亲每揪一下,我就会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往往这时,母亲就会边揪边说:“已经红了,马上就好!”、“已经紫了------是发翻子。”
要是“打老张”三天还不好,母亲就要给我“叫魂”了。
我家正西边有一个庙,就在我经常去灌河洗澡、放牛、牵羊的路边边上。上了年纪的人都叫它“雷小庙”,我们生产队(土地下户后叫村民组)就叫雷小庙生产队(村民组)。母亲会在天黑后,拿了我的一个褂子,扛上搂草用的竹筢子,带上三姐或者五哥去雷小庙。到了庙门口,先烧些火纸,再围庙转三圈,之后把我的褂子搭在筢子上,母亲走在前面,拽着筢子,像搂草一样,边走边搂,边搂边喊:“末子------魂掉到外面,来家------”,三姐或者五哥——总之要有一个人——就在后面低声地应一句“来家了”。两个人就这样一唱一和、一高声一低声地朝家走去。每每听到母亲的“叫魂”声,我的心里就有一种神秘、恐怖感,但安慰也是有的。
倘若我的病还不好,父亲就会去灌河北边“请”杜少林。杜少林家在新店子,离我家很近。但隔了灌河,我和伙伴们不会去河那边玩耍,因此我对新店子了解得很少。父亲因为经常去那边打鱼,还把打到的水鱼(新鲜、没处理过的鱼)卖给新店子人家,所以他经常听到很多杜少林能看到阴间、能知生死、专治生灾拔难的话。
杜少林比我父亲还老,矮瘦。他的眼睛里有红丝,看人时盯住人眼,没有表情,怪吓人的。每次来我家,我都不敢正视他的脸,目光只在他卷起的裤腿和沾有泥巴、破旧的土黄色解放鞋上移动。
杜少林不给我打针也不给我药吃,只和我的父亲谈人有几魂几魄、阴历几月初几哪个方向烧几张纸点几炷香等等等。我读初中时,杜少林已经很老了,但父亲还是偶尔会“请”他来我家,我见到他时,心情就会不好,总是摔摔拌拌的,没有好脸色,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对待父母的样子。
杜少林只在我父亲和新店子一些人眼里“很灵”,那时候,有一个人在灌河的河东河西河南河北都“很灵”。他就是“张半仙”。
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姓胡的女人,三十多岁,得了病,高低治不好,有人就说你这得的是外症,要按照外症“摆置”(治疗)。人说久病乱投医,她男人就东西打听能治“外症”的人。于是又有人对他说稻草集张半仙能掐会算,两口水一喷,三道符一打,啥病都能治好。胡姓女人的男人就攒了几十个鸡蛋,起大早小筐一拎,果然请来了张半仙。
我那时八、九岁光景,本来从没去过姓胡的那个女人家,那晚却跟了别人一起去看张半仙。屋里屋外人山人海,像赶庙会一样。我们小孩子都不敢进屋,只好扒着门方子尖着头朝里瞧。张半仙坐在供桌前面、八仙桌右手,尖嘴猴一样,头毛很长,也有一点胡子。姓胡女人的男人早点着了一对红洋蜡,装有柴火灰的破洋瓷碗里插了一把土香,八仙桌上堆了土纸——那男人正一叠一叠地把土纸捻开。
屋里屋外正叽叽喳喳,张半仙突然打了两个响嗝,把长头发一甩,又往眼前一耷拉,眼一闭——人们立即安静下来。只听张半仙叽叽歪歪地说了几句什么,胡姓女人的男人就不捻纸了,把桌子上的一个大白碗双手捧到张半仙面前,张半仙接过大白碗,猛吸了一大口,又“扑”地一下,把一大口水喷到空中。几个离他近的胆大的村民被喷了一身,吓得直往后退,却不敢说话。张半仙接着又猛吸了一口,再“扑”的一声喷了出去。
扑完两口水,张半仙快速地从身边布包里摸出几张长方形的黄纸条,用右手食指蘸了刚才碗里的剩水,在每一张小纸条上快速地划拉了几下,然后转过身,面朝大门,闭上两眼,又打了两个响嗝,然后全身发抖。当门子有见多识广的人小声说了一句“上位了”。
我们正惊呆时,只听张半仙大声唱了起来:
“你是凡人不懂音,
一更搪着了饿死鬼,
二更搪着了夜游神,
------
说来神奇,病了半年的胡姓女人经张半仙一“摆置”,慢慢的好了。她男人不仅逢人便说、遇人就讲,还把雷小庙翻修了——土坯墙换成了水泥砖,麦秸草换成了水泥瓦。庙两边还贴了小对联:
庙小乾坤大
天高日月长
又过月把,传出胡姓女人拜张半仙为老师,也会给人看病的消息。从那以后,我们生产队就有了“胡半仙”。
那时我家门口刚架设高压线,上两下三共五根小孩胳膊一样粗大的电线,自东向西从灌河上空划过五道优美的弧线。因为灌河宽广,工人就在河两边各竖起一座高高的、刷着黑漆的铁塔。我们从小都是散养惯了的,庄子里般上般下的男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各回各家,四季都是聚在一起玩耍。铁塔架好后,我们就经常相约去爬——从里面爬,也从外面爬。爬到顶端后,把褂子脱下扔出去,飘飘悠悠的褂子,像黑色的灰色的麻喳子(喜鹊)在飞。
有一次我们正准备爬铁塔,胡半仙的小儿子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我妈说以后要在铁塔下面烧香,不让你们爬了,你们谁再爬,我就告诉我妈,我妈让你得病。”我们吓得再也不敢爬了,不久,胡半仙果然在铁塔下面烧香,生产队其他人家里有人生灾害病,也去铁塔下面烧香。
我十来岁的时候,我大嫂子生了孩子不久得了病。有天夜里病的很厉害,母亲“竖筷子”、“叫魂”都不中用,有人就“请”来胡半仙。胡半仙上位后,连抖带唱,一点作用都没有。她男人急了,就骑脚踏车跑到稻草集把张半仙请了来。
等张半仙唱完抖完,已经是下半夜了,我大嫂子看看就不行了。我父亲一看情形不对,就让我大哥去接韩焕昌。
韩焕昌是赤脚医生,大集体时是大队医疗室穿白大褂的几个人之一,土地下户后就自己行医,他家也成了医疗室,病人有的直接去他家瞧病,有的把他接过去看病。那夜韩焕昌急急火火地骑脚踏车赶来,一听一量一问,就说我大嫂子得的是产后肺栓塞,需要赶紧急救。这时张半仙凑上来说“没事,这是阴魂附体,驱了就好”。韩医生不认识张半仙,就问别人说话的那个人是谁?就有人说是张半仙,专用外症给人“摆置”。韩医生立刻说:“看你这个样子就是肚脐子冒烟——妖气。你赶快滚蛋,走慢一点我把你腿打断。”吓得张半仙扭头就走,刚出门几步又转回来,说是手电筒忘了拿。韩医生抄起桌子上的手电筒,两脚跨出门,一甩手,就把张半仙的手电筒扔进我大哥屋后的小水塘里,“你这和鬼神一道的人,还害怕走黑路?”他冲着张半仙的方向喊叫。其他人都不敢吭声,韩医生说没事,他是小鬼,见不得正神。
因为抢救及时,我大嫂子转危为安。
除了九队的韩焕昌,我们大队(村)还有两个赤脚医生:东三队的方建中、西八队的左显兵。
我小的时候,夏天经常害眼,早上起来,眼屎把眼睫毛糊住睁不开眼。有一次胡半仙从我家门口走,见我在揉眼,就停下来对我母亲说:“你家末子是朝红石头上尿尿了。”我母亲说:“到处都是沙土,哪来的红石头?”胡半仙说:“磨刀石是红的啊!”我母亲说:“俺家磨刀石就是红的,你不说我倒是忘了!”她扭过头责怪地对我说:“你这孩子,哪里不能尿,偏偏朝磨刀石上尿。”我想说我没有,但我又不知道我有没有朝磨刀石上尿过。母亲就问胡半仙咋治?胡半仙说:“去俺家请四道符,再去大队代销点买一刀火纸,天黑了去雷小庙里或者铁塔下烧了——连烧四天就好了。”
我母亲有点犹豫。第二天,恰好方建中去人家给别人瞧病,骑车从我家门口过,母亲就叫住他,问:“方医生看看俺家末子的眼,这几年一到天热就害眼,是不是外症?”方医生边扎(停)脚踏车边说:“生灾害病是常事,世道上哪有啥子外症。”他走到我跟前,轻轻撑开我的眼皮,然后说:“热大了,吃点去火药就好了。”他又对我母亲说:“可以熬点绿豆水,每天给他喝两碗。”
下午父亲去方医生家里,包了7毛钱的药,我吃了六顿,第三天,眼睛就好了。
我有个堂哥,是我三大爷(父亲的三哥)的儿子。说是堂哥,只比我大两个月。有一年暑假,他尿不出,憋得大喊大叫。三婶子就叫来胡半仙。胡半仙“上位”一看,说是搪着了夜游神,被夜游神堵住了路。她用手指蘸锅底灰,在堂哥额头上画了个“王八盖”(一个圆圈,里面横竖各画两道),画完后她说现在夜游神能走的路就多了。可是堂哥一下午还是尿不出,肚子憋得鼓鼓的,三婶子就哭着找来左显兵。左显兵一问一看一摸,镇定地说:“这是尿道炎——尿道堵住了。”三婶子哭着问:“那咋办呢?还有法子吗?”左显兵不说话,当时就开了药,拿出几个大黄颗粒的让堂哥马上吃下去。过不久,堂哥就能尿了,尿出来一块一块的乳白色的东西,像稀饭锅里沤烂了、捣碎了的大米。
我们生产队被灌河三面包围,沙土地上只能种小麦、花生等旱庄稼,但也有人种桃树。别人家的桃子四月底五月初就卖完了,可胡半仙家六月间还有桃子,她男人说他的桃子叫“六月宝”。每每看到人们眼睛盯着他家桃子发呆,他就自豪满满的。也不怨,六月大热天的,那些桃子红红地、甜甜地挂满枝头,哪个人见到不想吃?那男人还是有点坏,明明长熟了的桃子,他却不急着卖,也不给自己几个孩子吃,就让它们挂在那里馋人们的口水。
俗话说瓜果梨枣不算偷。队里有几个小青年实在馋得不行了,就约在一起,上半夜里把胡半仙家里的那棵“六月宝”摘了个精光。起初队里人都不知道这事,还以为是胡半仙她男人把桃子买了,后来其中一个小青年的家长把事情说了出来。她说她孩子那两天不停地挠腿,坐着挠,站着也挠。刚开始她以为儿子在灌河里洗澡时踩到“鬼窝”了,后来反复地追问,她儿子才说他和另外几个小青年把胡半仙的“六月宝”摘了,并说桃子太多,当时没有东西装,就脱了裤子装。
那小青年的家长就大骂儿子:“你这个炮打的,你不知道桃子有毛啊?你不知道桃毛粘哪里哪里痒啊?”她又接着骂:“死孩子,怎么能动她家东西?不怕她咒死你啊!”她就把这事跟另外几个当事小青年的家长说了,她们听了都很惊讶。有人担心胡半仙发功诅咒,就责问自己的孩子。有小青年就说了:“就怕她没那个本事!你们以为她那时候是真病了、真治不好?哄不死你!她是装病,想学张半仙装神弄鬼骗钱。”
五哥结婚后的第二年,侄女出生。小孩子偶尔会有个小灾小病,侄女一生病,五哥就说:“没事,抱到左显兵医生那里一看就好!”有时遇到其他年轻父母为孩子生病发愁,五哥就会说:“抱到左显兵医生那里去——左医生看(治)小孩有一套!”接触左医生时间久了,五哥也积累了一些育儿经验,“小孩寒了好治,热(上火)了不好治”、“吃奶时一般不会生病,掐妈子(断奶)后就容易生病了”、“小孩子饿了就知道哭,哭是他(她)的活(事情、工作)。但夜里长时间地哭闹,可能是身体不舒服,这时候就要抱到医生那里瞧瞧。千万不要信迷信,在枕头下放把火剪放个菜刀之类的——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我去县城读初一那年,是二哥最不走运的一年,用他的话说“倒霉的很”。先是家里看了大半年的猪病了。二哥害怕猪死了,就赶紧找屠夫过来把猪杀了。不年不节的,猪肉只有便宜赊给乡邻们,多少挽回了一点损失。接着家里看的老母鸡也蔫头了。鸡翅膀也放血了,红霉素捣碎和水也灌了,还是不行,眼看着二十多只鸡一只接一只死去。二哥急了,就去九队把吴泽忠接了来。吴泽忠是个风水先生,专给人家婚丧嫁娶择个日子、看个地理。那个上午吴泽忠来后罗盘一摆,说余德毫,你这门是正南向,也就是子午向,子午向一出,做事事不顺,看(养)啥啥不成。二哥急问那咋办?“门向调调就好了——调成东南向或者西南向。”吴泽忠说。
二哥调了门向,原以为没啥事了,谁知道最倒霉的还在后头——秋天,二嫂得了一个很奇怪的病,吃饭用手抓,大小便直接拉裤子里,还怕见人,专朝阴暗僻静墙角旮旯子里躲。韩医生、方医生都来看过,对我二哥说这不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要到城里医院检查一下才可以。那时农村很穷,离县城又很远,二哥就给二嫂吃一些治疗神经的药,希望二嫂的病能好转。这样拖有半个月,二嫂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那段时间,二哥像掉了魂,不仅无精打采,做什么事也不在状态。有一次他从厨屋拿一个陶盆去池塘端水,走到半路,盆掉地上摔成两半,他却浑然不觉,还两眼直勾勾的朝水塘边走去。还有一次他烧米稀饭,锅里没添水,把米淘好后直接倒进锅里,干烧了半天。
我周六晚上从学校回家,看到二嫂子糟蹋得跟疯子一样,连我都不认识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读书的学校离县客车站不远。那时我们县城只有一个客车站,还是国营的。客车站旁边有一个公共厕所,不收费。去厕所的路不平整,晴天还好,一到雨天,坑坑洼洼里全是水。但还是阻挡不住来来往往上厕所的脚步,我也不例外。进厕所门,就是水泥小便池,小便池旁边竖了一根水泥电线杆子。有次我边解小手边看电线杆子上贴的纸,我见纸上写有“专治癫痫”的字样。我当时也没在意,解完小手后就去了学校。就这样过了几天,有天自习课上,我突然想到了二嫂子,又想到了母亲曾说过二嫂子得的可能是“羊角风”,我就想到我在客车站厕所电线杆子上见到的那张纸上似乎写了“羊癫疯”。于是第二天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后,我又去了客运站公共厕所。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了一个晚上写了一封信,信里把我知道的二嫂子病情写得很详细,然后按照纸张上的地址广东省新会县大泽镇XXXXXXX学校X年级XX明珠收转黄社晃”。那时,我感觉广东非常遥远。也不知过了多少天,我收到了那边的回信,信里寄过来一张打印好的表格让我填写。我那时刚读初一,表格上的一些术语比如脑电图、心电图我根本看不懂,也没听说过。我只把我所知道的二嫂子的相关信息填写了,然后又去邮局买了信封和邮票,寄了出去。
很快,我收到了那边用两个白色粗布布袋装的药。周六下午一到家,我就把药拿给了二哥。
有天上午我刚放学,二哥进学校找到我,说二嫂子吃了我寄的药,现在好多了。二哥又拿出七十多块钱,让我把药费打给广东的黄医生,并告诉我还让黄医生寄第二副药。黄医生是先治病,后收费。
又一个周六回去,二嫂子已经不到处乱跑了,穿得也干净了。母亲的脸上也舒展了,她笑着对我说:“刚开始你二嫂子不吃你寄的药,说是羊屎蛋子,说俺们想害死她。后来俺们就硬灌。”二哥也笑着说:“按黄医生开的药方,吃下去,第二天就顺嘴淌黏涎。就是刚开始她不吃,我和怀子(我侄儿)就硬灌,死马当活马医!”我边听边笑。二哥又说:“你别说黄医生的药还真管用!就是看上去不太好看,真像羊屎蛋子。”我说那是草药,黄医生是用中医治病。
我在四川定居后,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回河南老家给父母上坟,每次回去,都住二哥家里。前几年回去,见二嫂走路已有些蹒跚了,看着她忙里忙外给我做好吃好喝的,我心里有一种甜甜的感觉。我想累就累点吧,她心里兴许是高兴的。我又想活着就是幸福的,活着真好!
两千年,我从单位出来,去了广东打工,有一次路过江门,远远地看到路牌上有新会字样,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读初一时的那段时光,我在心里默念:黄医生,您还好吧!
1998年春,母亲得了重病,那段时间,都是方建中医生来我家给母亲输水。方医生每次输完水回去,我和五哥都边送边说一些感谢的话。我记得小的时候,家人称方建中为“方医生”、左显兵为“左医生”。这时却听五哥叫方医生为“方xian”——我始终不知道五哥叫的是“方先”还是“方贤”,现在想来,或许理解为“方仙”更合适。
今年清明,因为疫情缘故,没能按时回老家给父母上坟。还好,春天还没走,疫情就有了好转。上礼拜回老家,顺便参加了外甥的婚礼。回四川后身体有点不舒服,发冷。爱人说我是累着了,冻着了。我说要是母亲在,按土办法揪几把就好了。爱人说你说的土办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你们河南那里叫揪翻子,我们四川这里土话叫揪痧,叫法不同,治病原理是一样的——可以驱寒。
她又说我给你拔火罐吧,是土办法,也是中医常用的祛除风寒方法。
燃烧的火焰里,我又看到了母亲为父亲拔火罐的场景。我突然想到了老家的三位赤脚医生方仙、韩仙、左仙,想到了远在新会的黄仙。此时已是初夏,阳光温暖;但万紫千红,春还未走远。
                                               202053日夜初稿
                                               202056日夜定稿·成都
 余昨非,原名余超,生于上世纪70年代,河南固始人,现居成都。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各类书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500多首(篇),著有散文集《我的黑嫂子》。中国作家在线等签约作家。

  大家编辑部 

 名誉顾问

吉狄马加|李敬泽|白庚胜|邱华栋|李少君|李一鸣|成曾樾|叶梅|徐坤|郭雪波|张 柠|张清华|赵兴红|侯波| 张燕玲|刘 年

顾    问

贺敬之 | 李瑛 | 黄亚洲 |燎原 |  李自国 |刘川| 雷霆|杨四平|金汝平|朱晓军|孙建军|吕贵品 |周占林|洪烛|潇潇|曹宇翔|罗广才|大卫|周瑟瑟|曹谁 |梁平 胡弦|韩嘉川|马启代|韩庆成|胡茗茗|张桂兴|安娟英|罗永良|梁志宏|路军锋|白恩杰 | 韩玉光 |梁生智 |三色堇 | 慕白|李不嫁| 匡文留 | 黄栋梁|大枪|施秀华|赖廷阶|铁岭范君|王俊才|于江龙|瞿永生|宝 蘭

名誉社长 |  路军锋

社       长 |  白恩杰

名誉主编 |  孙振彦 | 田春来 |  蔡玉启  | 释圣静

主        编   西玛珈旺

编        委   |锦上|贺秀琴|徐祯霞 | 碧金雕|伍三权|冯兴龙|松雪远阳|  | 子凡 |张常波 |王耀华|朱建燚

经典阅读:黄亚洲 周占林  李少君  胡弦 叶延滨 梁平 马启代 慕白  雷霆 大卫  三色堇 李不嫁 潇潇 杨四平 叶匡政 曹宇翔 汤养宗 周瑟瑟 马永波 雷平阳  沈天鸿 阎安 乐冰  曲近 王俊才 韩玉光 梁志宏 赖廷阶 纪洪平 王猛仁  秦巴子 大枪  铁岭范君  马慧聪 梁晓明 韩嘉川 曹谁  班琳丽 西征  静川 爱斐儿 霜扣儿 王童 匡文留 白恩杰  路军锋 大海  鲁橹  胡茗茗  张靖  李克利 大梁 阿未 大连点点 高伟 川美  湖北雪儿  蝶小妖  方文竹 付桂秋 朵拉 和四水 王川 姚树森 邓太忠 何金 老丹 吕贵品 施施然 陈广德 雨田  巩本勇 鹰之 宫白云 封期任 散皮 雾都蓉儿  花语 袁斗成 朝颜  曹三娃 姜华  胭脂茉莉 燕南飞 英伦 程红梅  冬雁  金汝平 芷妍  长安瘦马  赵小北  严小妖  汪抒   徐祯霞  徐庶  李解  金铃子 梅依然 铎木 空也静 铄城  白滢(陆续添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男人的秘籍宝典---夸老婆
关嘉禄口述:痴迷于京剧的旗人解放后的家庭和生活
山东临沂 / 李瑞全 【长篇纪实文学】/《​母亲·家·打工(上)》
前婆婆大张旗鼓上门认错
死亡关头,兄妹骨髓互馈抵御死亡
民间故事:长兄劝弟从父经商,外祖含泪述说隐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