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走进西藏,谱写时代征程”征文获奖作品|九月南伊沟 张华北

九月南伊沟
张华北
 
一条雄浑的大江由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起源,如巨龙在崇山峻岭中冲撞东来,在林芝的城边蓦然迟缓下来,接纳着尼洋河。这被林芝人称作“娘曲”的尼洋河滔滔600里,在这里留连感动着周边巍峨的群山。大山俯瞰着河滩的湿地,望着清澈长河穿越平摊的丛林,将大地分隔成几条长岛。长岛旁的小岛竟如绿色的小舟,摇动着不愿飘远。树冠半圆的柳一棵棵连成河滩上最美的绿树,周边的草棵崇拜地拥挤在柳树的身下。此时的白云是无比轻盈,缓慢地浮动在呆板的蔚蓝天宇上。山腰的云还在犹豫不定,河的主流已愉悦穿过长桥与浑黄的大江汇流。
车辆穿行过山谷的森林公路,停在山坡上珞巴村村头。村民的房屋保持着西藏民族的特色,木房宽檐斜顶,或二层平顶楼,白墙红框方窗。石块砌成的围墙上面再立有木栏,低矮的栅栏门上绘有日月图形,红日灼灼,银月弯弯。粗壮的柳树投下大片树影,劈柴堆在墙边,那是珞巴人冬日的燃料。小广场上一尊十余米高的白石柱赫然挺立,基座是莲花的雕刻,柱上画有珞巴人捣米、生活、舞蹈的场景,柱顶是日月相合的雕塑。群山环卫,林木茂密,阳光挤过树木的密叶点缀在木栈道上。
珞巴人在中国境内仅有2300多人,西藏和平解放时,深藏在深山老林的珞巴人还固守着祖先们的技艺,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狩猎养殖,一个个部落延续着种族的繁衍。一座木屋即是珞巴人的民俗博物馆,狩猎、耕作工具,简陋得不能再简,木棍、木框、绳套、石块,在他们手中变换成灵巧的用具。一架像犁状的木棍绑扎的架子,竟是猎获大型动物的杀器;七棵木棒绑扎的框架又是女子能编织出彩布的织机。那些竹背篓、尖底篓、喇叭形捕鱼篓、长方形精致竹筐、木桨,许多的发明创造来自他们生存的智慧。
展室里,一对英俊的青年男女蜡像十分逼真。一身黑色的服装撑起男子挺拔的身躯,头戴黑熊毛皮内衬方格布的处,河滩略宽,山谷绿树、翠竹、芳草的倒影在河水中显现。岸边的树木是水的近邻,看似倒伏的树干,如扭动的蟒身向水倾侧,为水中的鱼遮出一方阴凉。套头披肩,脖上白绿蓝的几条项链,腰带饰有串珠、金属饰片和精美小贝壳。女子无领紧袖黑上衣黑筒裙,小腿裹布,裙上缝上竖型红布条。腰上项链更多,色彩更斑斓,铁铜银饰、串珠、饰片更精致更丰富。珞巴男人外出打猎时是要全副武装的,腰左挂长刀,右手横刀,左手弓箭,威武雄壮。
被南依河的水声吸引,终于站在了这条激情向北奔流的河畔。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满整个河床,大若牛羊、小若斗盆,大多被万千年来的水流消磨了棱角。岸边灰白的石块上方留有洪峰的水印,其上的石则被苔藓敷上了绿色,浅水处能清清晰地见到乌黑的石块。水流撞击石块的声音在山谷里传响,“哗哗、哗哗”“哗哗,哗哗”,细听又如“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湍急处,如百匹骏马奔拥过河、千头牦牛冲流断水,似有节奏的宏声荡然传响,威赫中隐藏一种大气磅礴的震撼。沿河边行,看水与石的争斗,河心那些石块用尚存的角楞阻止着水流,水流愤激地涌起雪样的浪花。白浪长如丈余的丝绸或小片的银箔,被水无情的撕裂成破碎的残缕。河道逼窄处,白浪涌成横向的阶梯状,跳荡、飞溅、跌落成碎裂的银珠。雪浪看似毫无规则,每一片浪花绝非前一片的重复。水流平缓
穿行原始森林,大可忽略左折右转木栈道上的脚步声。林间的松树、云杉、柳树,还有辩不明的各色树木或拥挤或稀疏,各自占据着一方土地和空间。高低错落,干云蔽日。有云杉,树皮纵裂扭转向上,侧枝上部是墨黑的叶丛,黄绿苔藓装饰了苍老的树干,让其显出生机。此时,你可站到那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松旁,上望两枝分开直插云天的峻拔;也可拥抱那笔直向上与天一握的苍松,那树中下部无枝,唯顶端亭亭如盖;或可斜倚在四棵并立的松树间,与它们为伍,倾听窃窃私语的松涛声。斜倒的一段树身隐在了苔藓和柔草里,已不知躺卧了多少岁月,乌黑里点缀着团团白斑,如一条静卧的鳄鱼暗藏杀机;松林云杉树上挂满松罗,长须飘飘,如蚕丝银线。人们说松罗的生长可有些娇气,非良好生态环境不会见其踪影。小溪静流,倒木自成小桥,蕨草在散乱的众卉中伸出一支支凤尾。断裂的树木残桩竟如群山的盆景,几株老树并非单棵直立,各自分身十余枝干密集站成扇形;斜倒的又有侧枝支撑,一副似欲再立再起之势;更有大木根部隆起,如强健的象腿在林中踏步而来;那棵巨衫,粗大的树身下部一个折弯如人坐姿,周围侧枝相围,热闹非凡;另一巨柳虽经不起风霜雨雪和岁月的打磨,但枝干伸展尽情扩大了领地,上部弯曲画出Z字或S型的枝干多已干枯。下部的一支则横向贴地后又傲然仰身,如龙出林,不失威仪。
由原始密林到草原,焕然间已是天高地阔,犹如天边的牧场。望突兀而起的远山,山尖如剑锋雄立。云在山间,或如长链,或如絮团,或如群羊,变幻着人们无法遐思的姿态。几处陈旧的木屋恰当地立在林地边沿,安静地不见牧人人影。有红棕的母马安详地低头吃草,棕色嘴的黑母马站立一旁,一只小黑马把嘴伸向母亲胯下吸吮。黑香猪一大二小缓缓走来,走过一丛丛马蔺草,擦过那金闪闪的黄花,绕过那些诱人的杜鹃、鸢尾、黄芪、翠雀花,走在弯折的小溪旁。
珞巴人也是坚强不屈的民族,19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入侵珞渝地区,珞巴人民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在茂密的山林里、崎岖的山路上、险要的河谷间,用简陋的弓箭、长刀对阵洋枪洋炮,机智勇敢,神出鬼没,让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时代变迁,新中国拥抱了这个人口最少的民族,60多年过去,珞巴人摆脱了原始的贫穷和落后,融入了祖国各民族发展大家庭,一步一步走进了新时代。珞巴人有自己的语言,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建设家园,保护着这片西藏秘境、世界生物基因库,传承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种植、畜牧、纺织、采集和竹编和旅游业,渐渐改变着这个狩猎民族的生活。
那个称作三棵树的地方,昔时可是珞藏、印度人交易的古老市场。这著名的“藏地药王谷”可是闻名中外藏药的宝地。一千三百多年前藏医宇妥·云丹贡布来到这里,在此炼过丹,行过医,也授过徒。他精湛的医术,赢得藏地人民的拥戴。他用一生的行医经验写下了《四部医典》等30余部医著,当他125岁溘然谢世时,已奉为藏医药的始祖。曾经的岁月里,各地穿着五颜六色的商贾不远千百里跋涉到这里,用带来的糌粑、铁器、猎刀、生活用品,换走了那些珍贵的虫草、红景天、当归、雪莲、秦艽、天麻、雪莲花......,还有那珍贵的野兽毛皮。千年前的场景已不再,珞巴人刚毅淳朴的性格依然。一栋小木屋前二棵杉树并立越过屋顶,屋中一巨树穿顶而过高耸20余米,伟伟壮壮,直入云霄。树干黝黑干裂,白哈达挂满饱经沧桑的树周,那是珞巴人尊奉的神树。地标式的三棵树以财源广进、幸福吉祥、健康长寿命名,正是珞巴人千年不尽的祈盼。每当节庆时,这里的珞巴人就会穿上盛装,男人们头上插上羽翎,舞起长刀,女子们手握树枝,戴上花环,载歌载舞,欢度珞巴的节日。
大山旁的苍松、翠柏、青冈、云杉、桦树、杨树、柳木的湛绿沿山坡爬满一座座山,路旁横倒的枯树旁伸出几株细小的云杉。彩檐的木屋下,格桑花放一片异彩,大丽花摇几束粉红。一大丛灌木棵好引人,摘下一枝,长圆叶厚实叶脉鲜明,叶下的红果小指尖大小,上有细密的白点,村民说是牛奶子。带着一束果枝好珍惜,车沿山谷环转,又听水声阵阵传来,这支美果带着山村的纯香,伴我走出这秋日的南伊沟。
(2900字)2021-8-29
 
(张华北,散文家、生态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首届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沧州市作协顾问,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30年突出贡献奖、第24届孙犁散文奖、河北第12届文艺振兴奖、燕赵文化之星获得者。有散文集10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迷人仙境,你去过吗?
西藏印象-美丽的南伊沟
2017西藏行(23)林芝●南伊沟
中国最高的秘境:需持有特殊证件方可进入
南伊沟、秀巴古堡——西藏游
天上西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