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检血糖偏高怎么办?


上海市东方医院药学部

李语玲

在药学门诊坐诊过程中,经常有人体检后血糖高,前来咨询,药师,我体检后发现血糖偏高,但是还没有诊断糖尿病,我家里有直系亲属是糖尿病患者,我以后是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我需要提前吃药吗?平时生活要注意什么?

我们体检测得血糖一般为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空腹血糖6.1~7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OGTT正常值<7.8 mmol/L7.8~11.1 mmol/L为糖耐量异常,≥11.1mmol/L为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 h血浆葡萄糖值可用于人群筛查。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糖耐量异常患者每年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中国大庆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5 kg/m2)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 min的中等强度活动;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以后14年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因此,一时血糖偏高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进行积极的预防,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那么,预防糖尿病可以吃药吗?目前,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临床试验显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而其他药物长期应用时则需要全面考虑花费、不良反应、耐受性等因素。然而,由于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药物干预具有长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益处,故国内外相关指南尚未广泛推荐药物干预作为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对于糖尿病前期个体,只有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者,方可考虑药物干预,但必须充分评估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已经完成的药物预防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并未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失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对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对药物干预敏感尚无临床证据。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最终建议是,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具体目标为:(1)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 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2)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1 kcal=4.184 kJ);(3)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4)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 min/周。同时建议,血糖偏高的人群,每年做一次OGTT,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之间,仅一步之遥!
空腹血糖受损(IFG) - 2型糖尿病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扼杀糖尿病的最佳干预时期,你要懂得抓住
哪些人群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进行干预?
傅汉菁教授:糖尿病一级预防,不容忽视的早期“防火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