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四十五卷目录

 徵聘部纪事二
 徵聘部杂录
 徵聘部外编

选举典第四十五卷

徵聘部纪事二

《宋书·翟法赐传》:法赐,立屋于庐山顶,乡亲中表,莫得见也。州辟主簿,举秀才,右参军,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不就。后家人至石室寻求,因复远徙,违避徵聘,遁迹幽深。寻阳太守邓文子表曰:奉诏书徵郡民新除著作佐郎翟法赐,补员外散骑侍郎。法赐隐迹庐山,于今四世,栖身幽岩,人罕见者。如当逼以王宪,束以严科,驰山猎草,以期禽获,虑致颠殒,有伤盛化。乃止。
《王弘之传》:弘之,少孤贫,性好山水,为乌程令,以病归。义熙初,高祖命为徐州治中从事史,除员外散骑常侍,并不就。从兄敬弘为吏部尚书,奏弘之,恬漠丘园,放心居逸。可太子庶子。即徵弘之为庶子,不就。太祖即位,敬弘为左仆射,又陈:弘之高行表于初筮,苦节彰于暮年。今内外晏然,当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以敦冲退之美。元嘉四年,徵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孔淳之传》:淳之除著作佐郎,太尉参军,不就。元嘉初,复徵为散骑侍郎,乃逃于上虞县界,家人莫知所之。《戴颙传》:颙,隐遁有高名。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元,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东宫初建,又徵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徵散骑常侍,并不就。
《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元嘉九年,徵为都督南兖、徐、兖、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时诏内外百官举才,义恭上表曰:臣闻云和备乐,则繁会克谐,骅骝骖服,则致远斯效。陛下顺简夤化,文明在躬,玉衡既正,泰阶载一,而犹发虑英髦,垂情仄陋,幽谷空同,显著扬历。是以潜虬耸鳞,伫利见之期;翔凤弭翼,应来仪之感。窃见南阳宗炳,操履閒远,思业真纯,砥节丘园,息宾盛世,贫约而苦,内无改情,轩冕屡招,确尔不拔。若以蒲帛之聘,感以大伦之美,庶投竿释褐,翻然来仪,必能毗燮九官,宣赞百揆。
《宗炳传》:炳为乡里所称。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宋受禅,徵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东宫建,徵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周续之传》:续之閒居读《老》《易》,入庐山。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徵命,谓之寻阳三隐。刘毅镇姑熟,命为抚军,徵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臣闻恢耀和肆,必在兼城之宝;翼亮崇本,宜纡高世之逸。是以渭滨佐周,圣德广运,商洛匡汉,英业乃昌。伏惟明公道迈振古,应天继期,游外畅于冥内,体远形于应近,虽汾阳之举,辍驾于时艰;明扬之旨,潜感于穹谷矣。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加以仁心内发,义怀外亮,爱留昆卉,诚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臧文不知,失在降贤;言偃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高祖践祚,复召之。
《王素传》:素少有志行,隐居不仕。世祖即位,欲搜扬隐逸,下诏曰:济世成务,咸达隐微,轨俗兴让,必表清节。朕昧旦求善,思惇薄风,琅邪王素、会稽朱百年,并廉约贞远,与物无竞,自足皋亩,志在不移。宜加褒引,以光难进。并可太子舍人。太宗泰始六年,又召为太子中舍人,并不就。
《关康之传》:康之,少而笃学,姿状丰伟。元嘉中,太祖闻康之有学义,除武昌国中军将军,不就。弃绝人事,守志閒居。世祖即位,遣大使陆子真巡行天下,使反,荐康之业履恒贞,操勖清固,行信闾党,誉延邦邑,栖志希古,操不可渝,宜加徵聘,以洁风轨。不见省。太宗泰始初,与平原明僧绍俱徵为通直郎,又辞以疾。《雷次宗传》:次宗,少入庐山,笃志好学。本州辟从事,员外散骑侍郎徵,并不就。元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师,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资给甚厚。又除给事中,不就。久之,还庐山。二十五年,诏曰:前新除给事中雷次宗,笃尚希古,经明行修,自绝招命,守志隐约。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可散骑侍郎。后又徵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岩下,谓之招隐馆。
《南齐书·明僧绍传》: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给事中。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淮北没虏,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徵通直郎,不就。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旌币之礼,徵为记室参军,不至。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建元元年冬,诏曰: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齐郡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索,幽贞之操宜加贲饰。徵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其后与崔思祖书曰: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小凉欲有讲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今宁得息谈邪。聊以为笑。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政当凿坯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耳。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诏徵国子博士,不就,卒。
《顾欢传》:欢,笃志好学。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徵为扬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几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夫天门开阖,自古有之,四气相新,絺裘代进。今火泽易位,三灵改宪,天树明德,对时育物,搜扬仄陋,野无伏言。是以穷谷愚夫,敢露偏管,谨删撰《老氏》,献《治纲》一卷。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幸赐一疏,则上下交泰,虽不求民而民悦,不祈天而天应。应天悦民,则皇基固矣。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永明元年,诏徵欢为太学博士,同郡顾黯为散骑郎。黯字长儒,有隐操,与欢俱不就徵。
《何求传》:求弟点。宋世徵为太子洗马,不就。隐居东离门卞望之墓侧。永明元年,徵中书郎。豫章王命驾造门,点从后门逃去。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不屈,非吾所议。点弟引,怀隐遁之志。建武四年,隐会稽山。永元二年,徵散骑常侍,太常卿。
《庾易传》:易志性恬隐,不交外物。永明三年,诏徵太子舍人,不就。建武二年,复徵为司徒主簿,不就。
《宗测传》:测少静退,不乐人间。永明三年,诏徵太子舍人,不就,遂往庐山,绝宾友,惟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建武二年,徵为司徒主簿,不就。尚之,亦好山泽。永明中,与刘虬同徵为通直郎,和帝中兴初,又徵为咨议,并不就。
《杜京产传》:京产少恬静,闭意荣宦。颇涉文义。建武初,徵员外散骑侍郎,京产曰:庄生持钓,岂为白璧所回。辞疾不就。
《沈驎士传》:驎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读书,口手不息。隐居馀干吴差山。升明末,太守王奂上表荐之,诏徵为奉朝请,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中沈渊、中书郎沈约又表荐驎士义行,曰:吴兴沈驎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薪,行歌不辍。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尪鞠稚,吞苦推甘。年踰七十,业行无改。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踰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垂。诏又徵为太学博士;建武二年,徵著作郎;永元二年,徵太子舍人;并不就。
《南史·刘虬传》:虬少而抗节好学。永明三年,刺史庐陵王子卿表虬及同郡宗测、宗尚之、庾易、刘昭五人,请加蒲车束帛之命。诏徵通直郎,不就。竟陵王致书通意,虬答曰:虬四节卧疾病,三时营灌植,畅馀阴于山泽,托暮情于鱼鸟,宁非虞、唐重恩,周、邵宏施。虬精信释氏,衣粗布,礼佛长斋,注《法华经》,自讲佛义。以江陵西沙洲去人远,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诏徵国子博士,不就。
《事文类聚》:梁陶弘景屡聘,不出,唯画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鞭,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欲效曳尾之龟,岂可致之。
《陈书·马枢传》:枢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天嘉元年,文帝徵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
《北齐书·卢叔武传》: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徵,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杨愔往候之,以为司徒咨议,称疾不受。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银青光禄大夫。
《隋书·杨伯丑传》:伯丑,隐于华山。开皇初,被徵入朝,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人不能测也。高祖召与语,竟无所答。上赐之衣服,至朝堂,舍之而去。
《褚辉传》:辉,字高明,以《三礼》学称于江南。炀帝时,徵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省,相次讲论,辉博辩,无能屈者,由是擢为太学博士。
《文中子世家》: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时将有萧墙之衅,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曰:我思国家兮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劳身西飞。帝闻而再徵之,不至。四年帝崩,大业元年一徵,又不至,辞以疾。十一年有著作郎国子博士徵,并不至。
《龙城录》: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从事道士李珏。隋末炀帝知其贤,徵召,不起,督让益州太守臧剩强起昱至京师,炀帝縻以上爵,不就,独乞为蜀太守,帝从之,拜嘉州太守。
《旧唐书·孙思邈传》:思邈,京兆华原人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唐书·杜如晦传》:太宗时,如晦弟楚客隐居嵩山。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太宗曰:闻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邪。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忠义也。《王恭传》:恭少笃学,博涉《六经》。贞观初,徵拜太学博士。《册府元龟》:司马才章,博涉《五经》,善纬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末学者凋丧,儒教陵迟,岂有后进之士经业优洽而未用者乎。因徵才章及王琰王恭俱拜为博士。
《旧唐书·史德义传》:德义,苏州昆山人也。咸亨初,隐居虎丘山,以琴书自适,东市号为逸人。高宗闻其名,徵赴洛阳。寻称疾东归。天授初,江南道宣劳使、文昌左丞周兴表荐之,则天徵赴都,诏曰:苏州隐士史德义,志尚虚元,业履贞确,谦冲彰于里闬,孝友表于闺庭。固辞徵辟,长往严陵之濑;多谢簪裾,高蹈愚公之谷。博闻强识,说《礼》《诗》,缮性丘园,甘心畎亩。朕承天革命,建极开阶,寤寐星云,物色林壑。顺祯期而捐薜带,应休运而解荷裳;粤自海隅,来游魏阙,行藏之理斯得,去就之节无违。风操可嘉,启沃攸伫,特宜优奖,委以谏曹。可朝散大夫。后放归丘壑。
《田游岩传》: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馀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
《武攸绪传》:攸绪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圣历中,弃官隐于嵩山。中宗即位,以安车备礼徵之,降书曰:朕闻大隐忘情,不去朝市,至人无迹,何所凝滞。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有咸一之用,弘体二之德;学究深远,理实精微。草芥貂蝉,锱铢缨绂;荫松山而辞竹苑,去朱邸而卧青溪;逍遥林壑,傲
箕颍,有年岁矣。朕虔膺圣历,重阐皇基;保乂邦家,辑宁区宇;求贤采彦,俯谷窥山。王之所居,接近嵩岳,长望高烈,思满风烟。驻跸乔岩,追寻大隗;鸣銮峒岫,询访广成;机务殷繁,有怀莫遂。今遣国子监司业杜慎盈以礼命徵辟,扫夔、龙之第,虚稷、契之筵,神化丹青,朕之志也。岂以黄屋之贵,倾彼白云之心。通变之宜,希从降志;延贮阊阖,若在汾阳。攸绪应召至,授太子宾客。寻请归嵩山,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定鼎门外。及三思、延秀等构逆,诸武多坐诛戮,惟攸绪以隐居不预其祸,时论美之。
《王友贞传》:长安年,历任长水令。后罢归田里。中宗在春宫,乃召为司议郎,不就。神龙初,拜太子中舍人,令所司以礼徵赴。及至,固以疾辞。诏曰:敦夷齐之行,可以激贪;尚颜闵之道,用能劝俗。新除太子中舍人王友贞,德义泉薮,人伦茂异,孝始于事亲,信表于行己。富有文史,廉于财货,久历官政,累闻课绩。有古人之风,保君子之德。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修之诫。顷加徵命,作护储闱,固在辞荣,累陈情恳。坚持净义,不登于车服;惟悦于禅絅,味靡求于珍馔。朕方崇奖廉退,惩抑浇浮,虽思廊庙之贤,岂违山林之愿,宜加优秩,仍遂雅怀。可太子中舍人员外置,给全禄以毕其身,任其在家修道。仍令所在州县存问,四时迭禄至其住所。
《册府元龟》:睿宗景云元年十二月,皇太子表请备礼,辟隐士前太子中舍人王友贞,以至孝故也。
元宗先天二年六月,诏通事舍人礼,徵处士范阳卢伯瑗,〈一名浩然〉瑗善书画属文,不婚娶,寡嗜欲,隐于嵩山,有终焉之志。及使至,称疾不就,徵所赐束帛,亦辞不受。
开元四年八月,诏益州山人勾洪礼陈元德在峨嵋山,宜令长史韦抗诏,召以礼发,遣令内品官李思远领赴京。
萧祐少贫苦,居山野,奉养以孝,徵拜左拾遗。
《旧唐书·孔述睿传》:述睿少孤,隐于嵩山,大历中。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徵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元纁束帛,就嵩山以礼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嵩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佐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
《册府元龟》:建中三年闰正月,以潞州处士田佐时为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佐时伟容仪,涉猎经史,好大言时务黜陟使裴伯言荐之,故拜官宰相张镒以为命徵稍轻请加恩礼,复有诏褒美,赐绢百匹,粟百石,仍令州县长史就家以礼徵聘,竟不起。观察使李抱真又数荐之,自拾遗拜谏议大夫,亦不起。
贞元二年七月,以嵩山韦况为右拾遗。况郇文贞公安石之孙,中书舍人斌之子。大历中,隐居于深山,守志乐道,不屑于荣利,至是徵之不起。
贞元十六年,徵茅山山人崔芊召对于延英殿,赐绯鱼袋。是年以处士窦群为左拾遗。群扶风人,少有节操,蓟州刺史韦夏卿以丘园茂异荐之,及夏卿为京兆尹,复荐之,故有是拜。
《旧唐书·崔觐传》:觐隐于城固南山。太和八年,左补阙王直方,荐觐有高行,诏以起居郎徵之。辞疾不起。《五代史·郑遨传》: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册府元龟》:晋高祖天福四年四月庚辰,徵前左拾遗郑云叟为右谏议大夫,玉笥山道士罗隐之赐号希夷先生。云叟始隐尚少,累年之后,西入华岳,与之朝夕游处,隐之以药术取利,云叟以山田自给。俱好酒能诗,及长啸。有大瓠云可辟寒暑,置笮所酒,经时其味不坏。日携酒就花木水石之间,一酌一咏,尝酒酣联句,郑云叟曰: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罗隐之曰: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上闻其名,故遣刘珣赵处玭等赍鹄书致礼徵召,其后云叟称病不起,上嘉之。
周世宗显德三年十月,以华山隐者陈抟有道术,徵之赴阙,月馀放还旧隐。
孔帖甄济居青岩山,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陆游《南唐书·周惟简传》:惟简鄱阳人,隐居明易,后主闻其名,召至金陵,起布衣为集贤殿侍讲。
《闻见前录》:种先生放字明逸,隐居终南山豹林谷。闻华山陈希夷先生之风,往见之。希夷先生一日令洒扫庭除,曰:当有嘉宾至。明逸作樵夫拜庭下,希夷挽之而上曰:君岂樵者,二十年后当为显官,名耸闻天下。明逸曰:某以道义来,官禄非所问也。希夷曰:人之贵贱,莫不有命,贵者不可为贱,亦犹贱者不可为贵也。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异日自知。之后明逸在真庙朝以司谏赴召,帝携其手登龙图阁,论天下事,盖眷遇如此。及辞归山,迁谏议大夫,东封改给事中,西祀改工部侍郎。
《谈苑》:真宗诏种放至阙,韦布长揖,宰执杨大年嘲曰:不把一言裨万乘,祇叉双手揖三公。上召杨曰:卿安知无一言裨朕乎,出皂囊十轴书乃放所奏也。书曰:十议所谓议道、议德、议仁、议义、议兵、议刑、议政、议赋、议安、议危。亿曰:臣当负荆谢之。
真宗东封访天下隐士,得杞人杨朴,上问曰:卿临行有人赠诗否。朴对曰:臣妻一首云:更无落魄耽杯酒,切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使之复还山。
《山堂肆考》:宋管师复,龙泉人,与弟师常俱有盛名,从胡瑗游,师复自号卧云先生。仁宗召至,问曰:卿所得何如。对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臣所得也。竟不受爵命。
《闻见前录》:康节先生,与富文忠公早相知,文忠初入相,谓门下士田棐大卿曰:为我问邵尧夫,可出当以官职起之,不即命为先生处士,以遂隐居之志。田大卿为康节言,康节不答,以诗二章谢之曰:相招多谢不相遗,将为胸中有所施。若进岂能禁吏意,既闲安用更名为。愿同巢许称臣曰,甘老唐虞比屋时。满眼清贤在朝列,病夫无以系安危。又云:欲遂终焉老闲计,未知天意果如何。几重轩冕酬身贵,得此云山到眼多。好景未尝无兴咏,壮心都已入消磨。鹓鸿自有江湖乐,安用区区设网罗。文忠公终不相忘,乃因明堂祫享,赦诏天下举遗逸公,意谓河南府必以康节应诏。时文潞公尹洛以两府礼召见康节,康节不屈。遂以福建黄景应诏,景字子蒙,亦从康节游客李邯郸公家,公之子寿朋荐于潞公。时天下应诏者二十八人,同见宰执于政事堂。至河南黄景以闽音自通姓名,文忠不乐,各试论一首,命官为试衔知县,文忠奏天下尚有遗材,乞再令举诏从之王拱辰,尚书尹洛乃以康节应诏,颍川荐常秩,皆先除试将作监主簿不理选,限文忠招康节而不欲私故,以天下为请,知制诰王介甫不识康节,缴还辞头曰:使邵某常民一试衔亦不可与,果贤者不当止与试衔,宜召试,然后官之。上不纳,下知制诰祖无择除去不理选限行词,然康节与常秩皆不起。是时富公已丁太夫人忧去位矣。熙宁二年,神宗初即位,诏天下举遗逸,中丞三司副使吴充,龙图阁学士祖无择皆荐康节。时欧阳公作参知政事,素重常秩,故颍川亦再以秩应诏。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辞不许。既受命,即引疾不起。答乡人二诗曰: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幸逢尧舜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何用苦开陈。二曰:却恐乡人未甚知,相知深后又何疑。贫时与禄是可受,老后得官难更为。自有林泉安素志,况无才业动丹墀。荀杨若守吾儒分,免被韩文议小疵。常秩以职官起,时王介甫方行新法,天下纷然以为不便,思得山林之士相合。常秩赐对,神宗问曰:仁宗召卿何故不起,朕召何故起。秩曰:仁宗容臣不起,陛下不容臣不起,因盛言新法之便,乃除谏官以至待制。帝寖薄之,介甫主之不忘,然亦知其为人矣。熙宁初,介甫之弟安国字平甫为西京国子监教授,从康节游归,以出处语介甫。介甫叹曰:邵尧夫之贤不可及矣。神宗《正史康节列传》史臣书云:与常秩同召,某卒不起,有以也夫。
《宋史·郑獬传》:獬知制诰。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颇有谬举者,众论諠哗,旋即废罢。獬言: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杰无遗滞之叹。
《挥麈馀话》:熙宁初,王荆公力荐常夷父,乞以种放之礼召之。上云:放辈诗酒自娱而已,岂有经世之才。如常秩肯来,朕当以非常之礼待之。故制词云:幡然斯来,副朕虚伫。盖宣德音也。
《事文类聚》:颍上常夷甫以行义荐朝廷,官之不起。欧阳公晚年治第于颍,思归未得,尝有诗曰: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公既致政而处士以待制起朝请。
《宋史·程颐传》:颐,字正叔。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踰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望擢以不次,使士类有所矜式。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
《徐积传》: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中年有聩疾,屏处穷里,而四方事无不知。元祐初,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
《常秩传》: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大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有宋佳话》:晁以道与陈叔易俱隐嵩山。叔易被召出山,以道作诗云:处士何人为作牙,尽携猿鹤到京华。故山岩壑应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
《二老堂诗话》: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绍圣谏官。勃之孙。靖康乱离避地,自江西走二广,绍兴二年,诏广西宣谕明橐访求山林不仕贤者。橐荐希真深达治体,有经世之才,静退无竞,安于贱贫,尝三召不起,特补迪功郎,后赐出身,历官浙东提刑致仕。
《清波杂志》:绍兴三年,徐东湖以遗逸荐苏后湖,诏俾赴中书审察,苏力辞乃得请。苏既辞审察之命,乃降以礼遣赴行在引见上殿指挥,卒辞之。后湖公隐居求志高蹈一世,绍兴初徵不起,仆辈见使者沓至,窃相语曰:官中须要秀才正身出头。
《宋史·王忠民传》:忠民幼通经史,自靖康以来,数言边方利害于朝,累召弗至。高宗渡江,忠民隐居不出。绍兴三年,翟宗荐其忠节于朝,特授宣教郎,诏董先津遣诣行在。既至。上疏辞官。上不许。忠民以诰寘牍中,藏七宝山下,力恳求去。复依董先军中,遂不出。《胡宪传》:宪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从游者日众,号籍溪先生,贤士大夫亦高仰之。折彦质、范冲、朱震、刘子羽、吕祉、吕本中共以其行义闻于朝,上特召之,宪辞母老。及彦质入西府,又言于上,趣召愈急,宪力辞。乃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宪犹不屈。太守魏矼遣行义诸生入里致诏,且为手书陈大义,开譬甚力,宪不得已就职。
《刘勉之传》:勉之,结草为堂,读书,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绍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其行义志业以闻,特召诣阙。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勉之知不与桧合,即谢病归。
《元史·阔阔传》:阔阔为近侍。岁甲辰,世祖闻王鹗贤,避兵居保州,遣使徵至,问以治道,命阔阔与廉希宪皆师事之。
《铁木儿塔识传》:时徵用处士,待以不次之擢。或疑为太优,铁木儿塔识曰:隐士无求于朝廷,朝廷有求于隐士,区区名爵,奚足惜哉。识者诵之。
《辍耕录》:胡石塘先生尝应聘入京,世皇召见于便殿,趋进张皇,不觉笠子欹侧,上问曰:秀才何学。对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上笑曰:自家一笠尚不端正,又能平天下耶。然怜其贫,特授扬州路儒学教授。《中书》:左丞魏国文正公鲁斋许先生,衡中统元年应召赴都,日道谒文靖公静修刘先生,因谓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对曰:不如此则道不行。至元二十年徵刘先生至以为赞善大夫未几辞去,又召为集贤学士,复以疾辞。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萧贞敏公𣂏字维斗,京兆人。蚤岁吏于府,一日呈牍尹前,尹偶坠笔,目公拾之,公阳为不解而止,白所议公事如此者三。公曰:某所言者王事也。拾笔责在皂隶,非吏所任。尹怒,公即辞退,隐居十五,年惟以读书为志。从公游者屦交户外,平章咸宁王野仙闻其贤,荐之于世祖,徵不至。授陕西儒学提举。既而成宗武宗仁宗累徵授国子司业,集贤直学士,未赴,改集贤侍讲,又以太子右谕德徵,始至京师。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寻复得告还山,年七十七以寿终,谥贞敏。杜清碧先生本应召次,钱塘诸儒者争趋其门,燕孟初作诗嘲之有紫藤帽子高丽靴,处士门前当怯薛之句。闻者传以为笑,用紫色棕藤缚帽而制靴作高丽国样,皆一时所尚,怯薛则内府执役者之译语也。《江南通志》:王泰来,字复元,宋文正公旦之后。居华亭,性刚狷,由乡贡入太学。至元中,再徵不起,御史程钜夫奉特旨召入,世祖与语,辄至夜半,将授以官,与叶李一语不惬,即拂袖起曰:无辱我。乞归。泰来蚤以诗鸣,有集行于世。至正间,出为镇江路总管,历官授嘉议大夫。
《明通纪》:元至正十六年七月,太祖遣使聘镇江秦从龙入见。从龙,字元之,洛阳人。初以才荐仕,元为校官,累迁至江南行台侍御史。会兵乱,从龙以老避居镇江,王师将下镇江,上谓徐达曰:尔往下镇江,有秦元之者,才器老成,入城当为吾询访此人,致吾欲见之意。达等至镇江,采得之还报,上喜,即命兄子文正以白金文绮往聘之。既至,上亲至龙江迎之。以入时,上驻富民王綵帛家,因邀从龙同处朝夕,访以时事。既而上即元故御史台为府,居从龙西华门外,事无大小皆与谋,从龙皆尽言无隐。每以笔书漆简,问答甚密,左右皆不知,常称为老先生而不名。后数年病卒。《明外史·陈遇传》:遇隐居乐道。学者称为静诚先生。太祖渡江,以秦从龙荐,发书聘之至,引汤文徵伊、吕,先主聘孔明为喻。遇至,与语,大悦,遂留幕中参密议,日见亲信。尝三幸其居,语必称先生,及太祖即吴王位,授供奉司丞不受。
《明通纪》:至正十八年,召儒士唐仲寔姚连等咨时务,访治道,问民疾苦。闻前学正朱升名,召问之,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上悦,命预帷幄密议。
《御龙子集·造夏略》:元至正十九年,徵刘基宋濂章溢叶琛。二十年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金陵,创礼贤馆居之。
《明通纪》:元至正十九年十二月,李文忠守金华,荐诸儒之有声望者王祎许元黄天锡,上皆徵用之。上既下诏求贤,复出御制《拟猗兰操》及四言招隐诗赐诸大臣,以示意。其猗兰操曰: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众莫为伍,于乎贤人兮汝其予辅。招隐《诗》曰:人之生贤,道蕴厥身。幼学壮行,致君泽民。伊傅孔孟,皆士君子。孜孜行道,未尝忘世。秦汉之衰,以退为贤。绝类离伦,岂非违天。嗟哉若人,于身奚补。区区百年,草木同腐。余嗣祖宗,统临万邦。求贤图治,宵旰皇皇。群贤偕来,布列在位。道行身尊,百世之贵。缅彼山林,岂无遐遗。往而不来,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引高蹈。虽逸其身,而悖于道。卷阿之诗,梧桐凤凰。尔其幡然,予将尔扬。
洪武五年,元泰和州学士刘于卒,于字允恭,吉安永丰人。至正间,授泰和学正,曰:中原乱将作,吾死不见,幸矣。谢官遁去,会上即位,屡召至,辄以疾辞。上重之,赐衣冠,放还山,初余阙甚奇其人,曾鲁谓其嗜义如饥渴。及是卒,宋濂铭其墓。
《吴素衣集》:国初杨士奇以人才徵至京。高皇帝命吏部考试。尚书张紞名臣也,奏士奇第一,遂擢用。后与三杨同在内阁,以士奇不由科第,微有间。一日,三公赋松竹梅诗,士奇分得梅诗,云:竹君子,松大夫,如何梅独无称呼。回头试问松与竹,尔有调羹手段无。按公诗佳矣,然胸中芥蒂得毋少露乎。
《浙江通志》:杨维祯字廉夫,诸暨人,举进士,署天台尹,四海兵乱,遂浪迹浙西山水间。及明兴,天下大定,诏徵遗逸之士,修纂礼乐书,颁示郡国。维祯被召至京师,肺疾作而卒。
《陕西通志》:赵晋字孟旸,蒲城人。明太祖徵聘,辅导太子诸王。洪武十八年,赐春坊侍讲学士,以安车致仕。李谊字叔方,蓝田人,元乡进士。世乱不仕,洪武中以山林隐逸召入觐,授国子学录,命教亲王。
《大政纪》:洪武二十六年八月,诏徵浦江郑王二姓子弟三十以上者选用。上以东宫官属阙,命廷臣举孝义笃行之士,尚书严震直以浦江郑氏对,上曰:郑氏朕素知之,闻其里人王氏亦仿郑氏家法,可选用,以风励天下。
洪武三十四年十二月,以处士唐愚士为翰林侍读,方孝孺荐之。
《续文献通考》:武周文在文庙初,以藩邸讲读之旧驿召至京。赐袭衣银带鞍马,以为翰林侍讲学士,固辞。听以学士致仕,赐敕及白金文币酒饩,驰驿归。《正气纪史·仲彬传》:让皇即位,诏起山林材德士。有司以名闻,属御史刘有年上礼仪十八篇,兼叙彬经明行修,特诏所在官礼请来京陛,见试四书疑问,一道辨析详明,授翰林侍书。
《延休堂漫录》:滕用亨,初名权,字用衡,避讳更今名,苏人,自少游学四方,颇多见闻,问学辨博,文词尔雅,尤精六书之学,篆法之妙,高在近世。永乐三年被荐,时年几七十矣。召见面试篆书,用亨作麟凤龟龙四大字,又献祯符三诗,称旨授翰林待诏,预修永乐大典,在官四年卒。
《列朝诗集》:王彝字常宗,其先蜀人,父官昆山教授,遂迁嘉定,自号妫蜼子。以布衣召修元史,赐金币遣还。又荐入翰林,以母老乞归。洪武七年,坐太守魏观事,与高启俱伏法。常宗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师事王真文,得兰溪金文安之传。其学远有端绪,常著论力诋,杨廉夫以为文妖。

徵聘部杂录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太子禦寇传,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注〉古者聘士以弓。
《亢仓子·全道篇》:陈怀君柳使其大夫祷行聘于鲁叔,孙卿私曰:吾国有圣人,若知之乎。陈大夫曰:奚以果明其圣。叔孙卿曰: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弊邑则小,亦有圣人异于所闻。曰:圣人谓谁。陈大夫曰:有亢仓子者,偏得老聃之道,其能用耳视目听。定公闻而异焉。使叔孙氏报聘,且致亢仓子,待以上卿之礼。亢仓子至,宾于亚寝,鲁公卑辞以问之,亢仓子曰:吾能视听,不用耳目,非能易耳目之所用,告者过也。公曰:孰如是寡人增异矣。其道若何。寡人果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际八荒之表,迩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吾必尽知之,乃不知为是我七窍手足之所觉,六腑五脏心虑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荀子·大略篇》: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白虎通·文质篇》: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璧以聘问何璧者方中圆外象地地道安宁而出财物,故以璧聘问也。璜所以徵召何璜者,半璧位在北方,北阴极而阳始起,故象半阴阳。气始施徵召万物,故以徵召也。不象阴何阳,始物微未可见。璜者横也,质尊之命也。阳气横于黄泉,故曰璜。璜之为言光也,阳光所及,莫不动也。象君之威命所加,莫敢不从,阳之所施,无不节也。
《中论亡国篇》:王莽之为人也,内实奸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政烦教虐无以致之,于是胁之以峻刑,威之以重戮。贤者恐惧,莫敢不至,徒张设虚名以夸海内,莽亦卒以灭亡。
《蜀志》:忠臣孝子烈士贞女不胜咏述。虽鲁之咏洙泗,齐之礼稷下,未足尚也。故汉徵八士,蜀有四焉。《晋书·隐逸传序》:若夫体天作制之后,讼息刑清之时,尚乃仄席幽贞以康神化,徵聘之礼贲于岩穴,玉帛之贽委于窐衡,故月令曰季春之月聘名士,礼贤者,斯之谓欤。自典午运开,旁求隐逸,谯元彦之杜绝人事,江思悛之啸咏林薮,峻其贞白之轨,成其出尘之迹,虽不应其嘉招,亦足激其贪竞。
《抱朴子·逸民篇》:昔安帝以元纁玉帛聘周彦祖,桓帝以元纁玉帛聘韦休明,顺帝以元纁玉帛聘杨仲宣,就拜侍中,不到。魏文帝徵管幼安。不至,又就拜光禄勋,竟不到,乃诏所在常以八月致羊一口,酒二斛。桓帝元纁玉帛聘徐孺子,就拜太原太守及东海相,不到。顺帝以元纁玉帛聘樊季高,不到。乃诏所在常以八月致羊一口,酒二斛,又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献帝时郑康成州辟举贤良方正茂才,公府十四辟,皆不就,公车徵左中郎博士赵相侍中大司农,皆不起。昭帝公车徵韩福到,赐帛五十疋及羊酒法高卿,再举孝廉,本州五辟,公府八辟,九举贤良博士,三徵皆不就。桓帝以元纁玉帛安车轺轮聘韩伯休,不到。以元纁玉帛安车轺轮聘姜伯雅,就拜大中大夫犍为太守。不起。然皆见优重不加威辟也。
《勖学篇》:申公伏生之徒发元纁,登蒲轮,吐结气,陈立素,显其身,行其道,俾圣世迪唐虞之高轨,驰升平之广涂。元流沾于九垓,惠风被乎无外。五行厝而颂声作,和气洽而嘉穟生,不亦休哉。
《君道篇》:蒲轮玉帛以抽丘园之俊民,元凯毕集以究论道之损益。
《隋书·礼仪志》:隐居道素之士,被召入谒见者,黑介帻,白单衣,革带,乌皮履。
邵伯温《闻见前录》:伯温昔侍家庭,请于康节先公曰:大人至和中仁宗在御,富公当国可谓盛矣,乃谢聘不起,何也。先公曰:本朝至仁宗,政化之美,人材之盛。朝廷之尊极矣。前或未至,后有不及者,天之所命非偶然者,吾虽出尚何益。是非尔所知也。伯温再拜稽首,不知所以问。
《挥麈前录》:本朝以来,以遗逸起达者,惟种明逸、常夷甫二人而已。徽宗朝,王易简、蔡崇、吕注俱自布衣拜崇政殿说书,然荐绅间多不与之也。王君仪、尹彦明后亦登禁从,距今亦三十年矣。虽屡下求贤之诏,州郡间有不应聘者,而羔雁不至于岩穴也。易简即寓之父,九江人,大观中家祖守郡,首荐之。其后改节,以媚权臣,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寓仕靖康,骤拜二府,被命使虏,托梦寐以辞行,钦宗震怒,窜岭外。父子南下,中途为盗所害。
《西轩客谈》:历代方士,皆谓有不死药以感时君。既而鍊药不成,或服药而返速其至死者多矣。其后金源氏之末道,士丘处机应蒙古国主聘,问:有何长生之药。对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可谓杰然不群者矣。《诚斋杂记》:鹤头书古者用之以招隐士。
《丹铅总录》《抱朴子》曰:魏武帝严刑竣法,果于杀戮,乃心欲用乎诸葛孔明。孔明自陈不乐出身,武帝谢遣之曰:义不使高世之士,辱于污君之朝也。其鞭挞九有草创皇基亦不妄矣。按此则操尝徵召孔明矣,事不见于史,当表出之。呜呼,操之不屈孔明,不杀关羽,真有人君之度,岂止雄于三国邪。
《采芹录》:吴聘君之荐由李文达及承聘至京,则又周旋其进退得全始终恩礼。虽聘君名实,后来议者不无异同,而一时崇奖,深见风尚幽人之意,盖国家以学行聘,起遗逸而有礼,以成其去就,大体当如是也。若《琐缀录》瘢索聘君疵垢,极口不减唾骂,纵令自取,不无他累。然论者犹当并存得失,何得一切破坏如斯邪。至如陈白沙学术渊源,容有未合先正,而人品卓朗,见者多重其风格,蕴藉亦定不凡。《琐缀录》亦极为丑诋,似更出寻常之下,此岂白沙所自待与。盖琐缀作于尹直,详直物情朝议,则其捉笔肆论断,有不足深信者。李文达作《天顺日录》于聘君美行载之颇多,即有掩瑕存厚,亦见君子用情。夫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以此观人,犹易彷佛也。
《春明梦馀录》:洪武之初,人才进用专事采访徵聘,进士之科一行而罢。至十七年,复行科举。然每科所取不过数十百人,与召聘之士同登并用。下至正统景泰间,遵守如故。当时杨文祯士奇以白衣历编修而入内阁,吴思庵沉以儒医历御史,以至都宪。况钟以吏员至知府,并为一时名臣。成化而后,科举重而徵聘遂为旷典。
圣王在御,必有不召之臣,徵聘尚矣。贲玉帛于丘樊,躬万乘于岩阿,非好屈抑也。盖必如此,始可得非常之才耳。聘莘访渭,往古不论,如元末庙堂虚无人焉。洪武之初,设礼贤官而得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呼为四先生。下镇江而得秦从龙,下金陵而得陈遇,皆人杰也,俱于徵聘得之。孰谓晚季乏才,而仅可收俊髦于七义也。任官人之责者,宜于山林隐逸,有实负经济究心名理者。奏请敦聘,亦上臣以人事君之第一义也。四先生或以谋略,或以文章,或以政术,人皆知之。至陈静诚先生遇有足异者,先生以秦元之荐聘至,俾典戎务。上幸其第,密咨筹画,授供奉不受。洪武元年,首陈为治要道三事,授翰林学士,不受。赐肩舆校尉十人除中书左丞,不受。召至华盖殿,令坐草平西,诏除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不受。寻进礼部尚书,不受。召至奉天门,命坐询问典故,时炎暑。赐衣命引入内池沐浴,赐宴,又命其子侍卫,亦辞不受。年七十二竟以布衣终,天下不肯屈其身以受官。上亦不肯挟势强人以官,两得之矣。此三代以后不多见也。

徵聘部外编

《述异记》:大翮山、小翮山在妫州。昔有王次仲,年少入学而家远,常先到。其师怪之,谓其不归,使人候之,又实归。在其家,同学者常见捉一小木,长三尺馀,至则著屋间,欲共取之,辄寻不见。及年弱冠,变苍颉旧书今为隶书。秦始皇遣使徵之,不至。始皇怒,槛车囚之赴国,路次化为大鸟,出车而飞去。至西山,乃落二翮,一大一小,遂名其落处为大、小翮山。
《洞冥记》:郭琼,东郡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曾宿人家,辄乞薪自照读书,昼眠眼不闭,行地无迹。帝闻其异,徵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传第三十一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卷六十 列传第五十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九十八◎帝王部·徵聘
“唐太宗问许敬宗”之〈君臣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