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十八卷目录

 赋役部汇考八
  唐三〈贞元八则 宪宗元和十四则 穆宗长庆四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九则〉

食货典第一百十八卷

赋役部汇考八

唐三

贞元六年闰四月乙卯,诏免京兆府夏税。
《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六年闰四月,旱,诏京兆府诸县田,合徵夏税者,除水利地外,一切放免。其回种秋苗者,亦不在收税限。
贞元八年,韦皋请增税,从之。复以诸道水灾,特诏量免。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八年夏四月丁酉,韦皋请十二而税,以给官吏,从之。丙午,以东都、河南、淮南、江南、岭南、山南东道两税等物,令户部侍郎张滂主之;以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等财,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主之。一遵大历故事,如刘晏、韩滉分掌焉。五月丙辰,初增税京兆青苗亩三钱,以给掌閒彍骑。
《册府元龟》:八年秋八月,江淮、荆、湘、陈、宋至于河朔,连有水灾。十二月,诏曰:惠下恤人,先王之政典。视年制用,有国之常规。故有出公粟以振困穷,弛岁征以宽物力。乃者,诸道水灾,临遣宣抚省览,条奏,载怀悯恻。其州县府田苗,损五六者,免今年税之半。七分已上者,皆免。委度支条以闻奏。朕抚临亿兆,思致和平。理化未臻,良增愧畏。
贞元十二年,河南尹齐抗疏陈两税,以钱为税之弊,不报,诏减放虢州及京畿赋租。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十二年,河南尹齐抗复论其弊,以为:军兴,国用稍广,随要而税,吏扰人劳。陛下变为两税,督纳者时,贪𣊻无容其奸。二十年间,府库充牣。但定税之初,钱轻货重,故陛下以钱为税。今钱重货轻,若更为税名,以就其轻,其利有六:吏绝其奸,一也;人用不扰,二也;静而获利,三也;用不乏钱,四也;不劳而易知,五也;农桑自劝,六也。百姓本出布帛,而税反配钱,至输时复取布帛,更为三估计折,州县升降成奸。若直定布帛,无估可折。盖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不之觉。今两税出于农人,农人所有,唯布帛而已。用布帛处多,用钱处少,又有鼓铸以助国计,何必取于农人哉。疏入,亦不报。
《旧唐书·本纪》:十二年冬十月壬戌,诏以京畿旱,放租税。
《册府元龟》:十二年二月,虢州刺史崔衍奏:所部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稔,颇有流离。旧额赋租,特乞蠲减。虢居华、陕之间,而税重数倍。青苗钱,华、陕之郊,亩出十有八;而虢之人亩,徵七十。衍乃上其事。时裴延龄领度支,方务聚敛,乃诘衍以前后刺史无言者。衍又上陈人困,日久有司不宜以不诉为谴表辞切直有诏乃减虢州青苗钱 又按《册府元龟》:十二年十月,诏:京兆府所奏奉先等八县,旱损秋苗一万顷,计予三万六千二百石,青苗钱一万八千二百贯。比缘春夏少雨,秋稼或伤,顷亩虽损非多,黎庶犹虑艰食。况畿甸之内,供应实烦。须有优矜,以宽疲瘵。其所奏损,特宜放免。先是,州府奏水旱损苗,别差官检覆,多有异同之议。又追集人户,烦扰州府,至是帝知其弊,故特允其奏。朝野欢庆。
贞元十四年,诏诸道州府放百姓逋负。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四年春正月庚寅,诏诸道州府应贞元八年至十一年两税及榷酒钱,在百姓腹内者,总五百六十万七千贯,并除放。
《册府元龟》:十四年正月,诏曰:朕临御兆人,为之父母。思底于道,俾安其生。然则邦计不可不供,封陲且以集事。而累经水旱,或有流庸,积成逋悬,寖以凋瘵。每念于此,惕然疚怀。中宵已兴,思极其弊。将以悯其疾苦,致于康宁。岂可更扰疲人,尚为徵敛。宜弘善贷,以惠困穷。其诸道州府,应欠负贞元八年九年、十年两税,及榷酒钱,总五百六十万七千馀贯,在百姓腹内,一切并免。如已徵得在官者,宜令所司具条疏闻奏。于戏天生蒸人,君为司牧,百姓不足,过实在予。永思其艰,载用祗畏。宣示中外,令知朕怀。舆议以所欠钱物等,多是浮于编氓腹中,各已逃移,年月且久,纵令所司徵纳,亦无从而致。虽有此诏,亦无益于百姓矣。贞元  年,始受诸道进奉置宫市使,取物于市。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初,德宗居奉天,储畜空窘,尝遣卒视贼,以苦寒乞襦裤,帝不能致,剔亲王带金而鬻之。朱泚既平,于是帝属意聚敛,常赋之外,进奉不息。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馀。至代易又有进奉。当是时,户部钱物,所在州府及巡院皆得擅留,或矫密旨加敛,谪官吏、刻禄禀,增税通津、死人及蔬果。凡代易进奉,取于税入,十献二三,无敢问者。常州刺史裴肃鬻薪炭案纸为进奉,得迁浙东观察使。刺史进奉,自肃始也。刘赞卒于宣州,其判官严绶倾军府为进奉,召为刑部员外郎。判官进奉,自绶始也。自裴延龄用事,益为天子积私财,而生民重困。延龄死,而人相贺。是时,宫中取物于市,以中官为宫市使。两市置白望数十百人,以盐估敝衣、绢帛,尺寸分裂酬其直。又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谏官御史数上疏谏,不听,人不堪其弊。户部侍郎苏弁言:京师游手数千万家,无生业者仰宫市以活,奈何罢。帝悦,以为然。京兆尹韦凑奏:小人因宫市为奸,真伪难辨,宜下府县供送。帝许之。中官言百姓赖宫市以养者也,凑反得罪。
贞元十八年,免京兆府及蔡、申、光三州租税。又诏京畿诸县青苗钱、钱粟,听民输纳。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八午二月,免京兆府逋税二万二千贯。七月,蔡、申、光三州言,春大水,夏大旱,诏其当道,两税除当军将士春冬衣赐,及支用外,各供上都钱物,已徵及在百姓腹内,量放二年。 又按《册府元龟》:十八年十月,诏:京畿诸县百姓,应今岁青苗钱,其中有便于纳粟者,计约时估价纳之。如便于纳钱,不便于纳粟者,宜听。委京兆府专督其务。如县令及主吏壅命者,惩罚有差。国家经计,当有储畜。百姓徵赋,深可优矜。所期便人,亦冀均济。咨尔长吏,宜悉朕怀。
贞元二十年,蠲京畿诸县逋租。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年二月,诏曰:去夏迄秋,颇愆时雨。京畿诸县,稼穑不登。朕用轸虑,愧为其父母。今宿麦未收,其逋租宿贷六十五万贯石,宜蠲除之。礼化之本,系乎京师。副朕忧人,属于长吏。宜勉务农桑,各安生业,以谕朕怀。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顺宗即位。二月甲子,罢宫市。乙丑,罢盐铁使月进。
《唐书·顺宗本纪》云云。 按《食货志》同。
《旧唐书·本纪》:二十一年六月丙申,诏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
《册府元龟》: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制:天下诸州府,应须夫役、车牛、驴马脚价之类,并以两税钱自备,不得别有科配。仍并依两税,元敕处分,仍永为常式,不得擅有诸色榷税。 又按《册府元龟》:二十一年二月甲子,大赦天下。众百姓应欠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三十日已前榷酒,及两税钱物,诸色逋悬,一物已上,一切放免。京畿诸县,应今年秋夏青苗钱,并宜放免。六月丙申,诏曰:朕君临寰海,子育兆人,思欲阜其财求,俾遂生殖,然后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兴康让之风,洽和平之理。而比闻官司之内,尚有逋悬,每念黎蒸,用深忧轸。永言勤恤,宜有蠲除。其庄宅使从兴元元年至贞元二十年十月三十日已前,畿内及诸州府庄、宅店、铺车、坊园、硙零地等,所有百姓及诸色人应欠租课、斛㪷见钱、絁丝草等,共五十二万馀,并放免。朕方与人休息,致之富寿,物有不得其所,事有可利于人。寤寐求思,予无所爱。宜加晓示,令悉朕怀。
宪宗元和元年十月甲子,减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今岁赋。
《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元和元年九月,西川平。十月,诏:西川百姓等,久陷凶逆,不免伤残。其两税钱等,委本道观察使,量与矜减。其东川州县及山南西道,当凶徒焚剔之后,王师攻取之辰,发挽馈军,缮完补缺,一日之费,岂止千金。三军所资,尽出百姓。永惟劳弊,朕所轸怀。其东川,元和二年上供钱物,并放。留州留使钱,委观察使量事矜减。仍具数奏闻。山南西道元和二年上供钱,量放一半。
元和二年,蠲诸州赋税,赐复产子者,又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
《唐书·宪宗本纪》:二年九月己卯,免润州今岁税。按《旧唐书·本纪》:二年十二月己卯,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州,不申户口。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则四分有一。天下兵戎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余人,比量天宝士马,则三分加一,率以两户资一兵。其他水旱所损,徵科发敛,又在常役之外。吉甫都纂其事,成书十卷。
《册府元龟》:二年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还,御丹凤楼,大赦天下。制:天下应有逋欠,在百姓腹内者,及京畿今年夏青苗钱,并放免。淮南、江南去年已来水旱疾疫,其租税节级蠲放。是月,又诏曰:令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令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二月壬申,制以浙江西道水旱相乘,蠲放去年两税上供三十四万馀贯。四月戊午朔庚申,制以剑南、西川所管,新罹兵革,蠲放去年两税榷酒上供钱五十六万馀贯。今年者,免其半。七月辛卯,蠲剑西、南川常赋钱米贯石七十馀万,以经刘辟乱故也。十月,润州将张子良等,既擒逆贼李锜。制曰:每念疲氓久罹虐政,而又迫于逆命,驱以馈军,攫敛则灌以漏卮,伤残则烈于猛火。永言于此,如纳诸隍。宜申蠲贷之恩,冀息歌吟之苦。其润州今年秋税,未徵纳者,一切放免。其管内诸州,如李锜作乱之后,横加徵剥,委元素审加勘责,具色目闻奏。其榷酒钱,亦宜处置,闻奏。
元和三年,罢除官受代进奉,分天下之赋为三:曰上供,送使,留州。
《唐书·宪宗本纪》:三年正月癸巳,罢诸道受代进奉钱。 按《食货志》:宪宗又罢除官受代进奉及诸道两税外榷率,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宰相裴垍又令诸道节度、观察调费取于所治州,不足则取于属州,而属州送使之馀与其上供者,皆输度支。是时,因德宗府库之积,颇约费用,天子身服浣濯。及刘辟、李锜既平,訾藏皆入内库。按《旧唐书·裴垍传》:先是,天下百姓输赋于州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时货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齐人所出,固已倍其初征。以其留州送使,所在长史又降省估使就实估,以自封殖而重赋于人。及垍为相,奏请: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其所在观察使,仍以其所莅之郡租赋自给;若不足,然许徵于支郡。其诸州送使额,悉变为上供,故江淮稍息肩。
元和四年,度支奏诸道两税徵敛不常,请加釐革,诏置两税使周视四方,民受其利。
《唐书·宪宗本纪》: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岁税。
《旧唐书·本纪》:四年十二月壬申,中丞李夷简奏:诸州府于两税外违格科率,请诸道盐铁、转运、度支、巡院察访报台司,以凭举奏。从之。
《册府元龟》:四年正月,诏:元和三年诸道,应遭水旱所损州府,合放两税钱米等。损四分以下者,宜准此处分。损四分已上者,并准元和元年六月十八日敕文放免。 又按《册府元龟》:四年二月,度支奏,诸州府应上供受税疋段,及留使留州钱物等,每年疋段估价稍贵,其留使留州钱即闻多是徵纳,见钱及贱价折纳疋段,既非齐一,有损疲人,伏望起,元和四年已后,据州县官正料钱,数内一半,任依京官例徵纳见钱支给,仍先以郭下两税户合给见钱充,如不足,即于当州两税内,据贯均配支给,其馀留使州杂给用钱,即请各委州府并依送省轻货中,估折纳疋段充,如本户税钱较少,不成端疋者,并任折纳丝绵,如旧例徵纳杂物斛㪷支用者,即任准旧例处分,其折纳,疋段定中估,仍委州县精加拣择,如有滥恶,所由官并请准今年正月十五日旨条处分,应带节度观察使州府,合送上都两税钱,既须差纲发遣,其留使钱,又配管内诸州供送,事颇重叠,其诸道留使钱,伏请各委节度观察使,先以本州旧额留使及送上都两税钱充,如不足,即于管内诸州两税钱内,据贯均配,其诸州旧额供使钱,即请随夏税旨限收,送上都度支收入,次年旨符,便为定制,伏以诸道两税,徵敛不常,闾井之间,颇闻困弊臣今类会如前,敕所纳疋段并依中估,明知加价纳物务在利及疲人,若更徵剥实钱,即是重伤百姓,自今已后,送省及留使疋段,不得剥徵折估钱,但委刺史县令分明告谕,令加意织造不得滥恶,故违节级科贬,其供军酱菜等价直,合以留州使钱充者,亦令见钱疋段场纳,仍具每州每使合纳见钱数,及州县官俸料纳一半见钱数,同分折闻奏,仍便纳入今年旨条,以为常制,馀依,先是,天下方镇恣意诛求皆以实估敛于人,虚估闻于上,宰臣裴垍深知其弊俾有司奏请釐革,江淮之人,今受其赐。按《会要》:四年六月,诏两税法。不定物估。爰命帖职。周视四方。以扬子盐铁留后为江淮已南两税使。江陵留后为荆衡汉沔东界彭蠡南及日南两税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两税使。收复淄青十二州。命谏议大夫王彦威。为两税使。
元和五年,度支奏准分配见钱之制。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五年正月,度支奏,诸州府见钱,准敕宜于管内州据都徵钱数,逐贯均配,其先不徵见钱州郡,不在分配限,都配定一州见钱数,任刺史著百姓稳便处置,其敕文不加减者,即准州府所申为定额,如于敕额见钱外,辄擅配一钱,及纳物不依送省中估,刺史县令录事参军,节及科贬。
元和六年,免京兆府及诸州租税,放百官职田粟。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六年冬十月己巳,诏:朕于百执事、群有司,方澄源流,以责实效。转运重务,专委使臣,每道有院,分督其任;今陜路漕引悉归中都,而尹守职名尚仍旧贯。又诸道都团练使,足修武备以靖一方;而别置军额,因加吏禄,亦既虚设,颇为浮费。思去烦以循本,期省事以便人。其河南水陆运、陕府陆运、润州镇海军、宣州采石军、越州义成军、洪州南昌府、福州靖海军等使额,并宜停。所收使已下俸料一事已来,委本道充代百姓阙额两税,仍具数奏闻。
《册府元龟》:六年二月制曰,编户之征,既有艺极,字氓之要,当恤有无,苟徵敛不时,则困弊无日,近缘诸州送使钱物,回充上供,合送使者使司,又立程限,所以每至岁首,给用无资,不免量抽夏税,新陈未接,营办尤艰,委观察使且以供军钱,方员借使,辄不得量抽百姓,夏贡有差,先乎任土,周弊殊等,实在便人,近日所徵布帛,并先定物样,一例作中估受纳,精粗不等,退换者多,转将货卖,皆致损折,其诸道留使留州钱数内绵帛等,但有用处,随其高下约中估物价优饶与纳,则私无弃物,官靡逋财,其所纳见钱,仍许五分之中,量徵二分,馀三分兼纳实估疋段。六月,命京兆府,其两税宜以粟麦丝绢折纳。 又按《册府元龟》:六年二月甲午,敕:泗州二年水旱,所损不虚。其欠元和五年钱四千六百四十贯,米三千一百石等,宜并放免。四月丁亥,浙江东道观察使李逊奏,当道台、明、温、婺四州,贞元五年,准诏权加官健一千五十八人,今请停罢归农,其衣粮税外,所徵钱米,并请蠲放。从之。又免鄂岳道逃户钱十三万五千贯。十月戊寅,制曰:朕闻王者之牧黎元也,爱之如子,视之如伤。苟或风雨不时,稼穑不稔,则必除烦就简,惜力重劳,以图便安,以阜生业。况邦畿之内,百役所丛,虽勤恤之令亟行,而供亿之制犹广。重以经夏炎暵,自秋霪雨,南亩亏播植之功,西成失丰登之望。内乏口食,外牵王徭。岂惟转徙之虞,虑有馁殍之患。斯盖理道犹郁,和气未通,永言于兹,良所咎叹。宜加惠贷,式示诚怀。比者,每令折籴本,以便人为意。今田谷所收,其数既少,必恐徵纳之后,种食不充。其京兆府,宜放今年所配折籴粟二十五万石。如百姓有粟情愿折纳,即于时价外,特加优饶与纳。仍令当处收贮,委度支逐便支用。今春贷百姓义仓斛㪷,属岁旱歉,须议优矜。宜令所司容至丰收日,徵填。京兆府从元和五年已前,诸县租税,有逋悬钱在百姓腹内者,放免。其百官职田,数额甚广,近缘水潦,道路不通。计搬运脚价,所费犹倍。矜令宽济,使其安存。其破损外职田粟,宜令逐近贮纳,仍委度支随便支用。其职田粟送城脚价,亦宜放免。百官今年本分职田粟,据损数外,宜令于太仓请受。其草及水田租,既缘城中,无可回给。即宜据损数外,准旧例,令今年畿内田苗,应水旱损处无闻,至今检覆未定,又属霪雨所损转多,有妨农收,虑致劳扰。其诸县勘覆,有未毕处,宜令所司据元诉状,便与破损,不必更令检覆。其未经申诉者,亦宜与类例处分。朕以为理之本,在乎安人。咨尔尹京宰邑之臣,实惟亲人阜俗之寄,必当询其疾苦,奉我诏条,恤隐为心,无怠于事,罔或徇利以剥下,吐刚而茹柔,使闾井或安,茕
复济。各勉忠效,宜悉朕怀。闰十二月乙巳,敕:畿内百姓,顷以秋稼旱损,农收不登。言念疲黎,每务矜恤。乃者,诏命既下,各已加恩。如闻村闾之间,尚虑乏食,更宜优贷,以惠吾人。其粟及大豆,除已徵纳外,见在百姓腹内者,宜令全放。青苗钱欠在百姓腹内者,量放一半。
元和七年,放免诸色钱粟给复魏、博等六州一年。按《唐书·宪宗本纪》:七年十一月辛酉,赦魏、博、贝、卫、澶、相六州,给复一年。
《册府元龟》:七年二月庚寅,制元和六年诸色税草,并职田草共一百一十五万束,并宜放免。又有常赋钱谷,蠲放之馀,贫弊者多虑难输入,欲令宽恤,须有优矜。其京兆府欠去年两税青苗等钱二万一千八百贯,欠秋税杂斛㪷及职田粟五万三千三百石,并宜放免。元和六年春,赈贷京畿百姓义仓粟二十四万石,亦宜放免。
元和九年,放免关内、京畿已前及今年诸钱粟。按《唐书·宪宗本纪》:九年五月癸酉,免京畿夏税。按《旧唐书·本纪》:九年二月丁未,诏以岁饥,放关内元和八年已前逋租钱粟。五月乙丑,以旱,免京畿夏税十三万石、青苗钱五万贯。
《册府元龟》:九年二月,诏应京畿百姓所欠元和八年秋税斛㪷、青苗钱税草等,在百姓腹内者,并宜放免。五月癸酉,以京畿旱,免今年夏税大麦杂菽,合十三万石,并随地青苗钱五万贯。
元和十年,有司奏请今后蠲放,其已输纳者,准数折免来年租税。从之。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年三月,京兆府奏:恩敕蠲放百姓两税,及诸色逋悬等,伏以圣慈忧轸疲氓,屡蠲逋赋,将行久远,实在均平。有依倚权豪,因循观望,忽逢恩贷,全免征繇。至于孤弱贫人,里胥敦迫,及期输纳,不敢稽违。旷荡之恩,翻不沾及。亦有奸猾之辈,侥倖为心,时雨稍愆,已生觊望,竞相诱扇,因致逋悬。若无纲条,实恐滋弊。自今后,忽逢不稔,或有恩荡,伏请每贯每石内,分数放免,输纳已毕者,准数折免来年租税。则恩泽所加,强弱普及,人知分限,自绝奸欺。从之。诸州府亦准此处分。 又按《册府元龟》:十年十月戊,申罢四道两税。
元和十一年,免京畿及邻贼州税,定诸县折纳绫、绢等色之制。
《唐书·宪宗本纪》:十一年正月癸未,免邻贼州二岁税。四月己未,免京畿二岁逋税。七月丙戌,免淮西邻贼州夏税。
《册府元龟》:十一年四月己未,制曰:疆理宇内,必先于京师。惠绥四方,亦始于中国。盖以千里之壤,百役是资。俾其不足,吾孰与足。顷自春及夏,时泽未降,恐失顺成之道,或生歉俭之灾。是以仰瞻昭回,俯察田亩,喜获朝隮之润,方宽夕惕之忧。思遂康宁,尽蠲逋负。其京畿百姓,所有积欠元和九年、十年两税,及青苗,并折籴折纳斛㪷,及税草等,除在官典,所由腹内者,并宜放免。七月丙戌,以淮西四面诸州邻贼,乏食,蠲放夏税钱米有差。 又按《册府元龟》:十一年六月,京兆府奏,今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细丝绵等,并请依本县时价,只定上中下等,每疋加饶二百文,绵每两加饶十五文,丝每两加饶二十文。其下等物不在纳限。小户本钱不足,任纳丝绵斛斗,须是本户。如非本户,辄合集买成疋段代纳者,所由决十五,枷项,令众。敕旨依奏。
元和十二年,以盐铁副使程异巡江、淮,覈州府上供钱谷,免淮西州县税,给复二年。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河东节度使王锷进献甚厚,翰林学士李绛尝谏曰:方镇进献,因缘为奸,以侵百姓,非圣政所宜。帝喟然曰:诚知非至德事,然两河中夏贡赋之地,朝觐久废,河、湟陷没,烽堠列于郊甸。方刷祖宗之耻,不忍重敛于人也。然独不知进献之取于人者重矣。及讨淮西,判度支杨于陵坐馈餫继不贬,以司农卿皇甫镈代之,由是益为刻剥。司农卿王遂、京兆尹李翛号能聚敛,乃以为宣歙、浙西观察使,予之富饶之地,以办财赋。盐铁使王播言:刘晏领使时,自按租庸,然后知州县钱谷利病虚实。乃以副使程异巡江、淮,覈州府上供钱谷。异至江、淮,得钱百八十五万贯。其年,遂代播为盐铁使。
《旧唐书·本纪》:十二年六月己未朔,以卫尉卿程异为盐铁使,代王播。时异为盐铁使副,自江南收拾到供军钱一百八十五万以进,故得代播。
《册府元龟》:十二年七月甲子,敕:淮西四面州县夏税,并宜放免。九月丁未,诏免淮西四面之州秋税。十月己卯,淮西平。甲申,诏淮西百姓给复二年,仍委州县长吏设法安抚。
元和十三年,放免诸道一切逋负,给复德、棣等州一年,又立各司收职田草粟之制。
《唐书·宪宗本纪》:十三年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负。六月癸亥,给复德、棣、沧、景四州一年。按《旧唐书·本纪》:十三年三月辛亥,诏:百司职田,多少不均,为弊日久,宜令逐司各收职田草粟都数,自长官以下,除留守。至银台待罪,请献德、棣二州,兼入管内租税。九月甲辰,以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度支。以卫尉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使。是时,上切于财赋,故用聚敛之臣居相位。诏下,群情惊骇,宰臣裴度、崔群极谏,不纳。二人请退。按《册府元龟》:十三年正月一日,赦书,其度支元和二年已前,诸道借便及县欠钱物斛㪷杂物,当四百八十馀万贯石端匹枚,具觔两等并放。盐铁户部诸监院,应有欠负,亦疏理减放。 又按《册府元龟》:十三年正月敕,天下诸州府百姓,两税之外,辄不得更有差率,已频申敕,尚恐因循,宜委御史台一切纠察,其诸道州府,因用兵以来,或应有权置职名,及擅加科配,事非制者,一切禁断,淮西侧近应缘资给军用,权宜榷税,经奏请者各委条疏停省。
元和十四年敕,州府长吏于本任,买庄园舍宅者,并依额,差科,又放免京畿及诸道两税。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四年秋七月辛巳,群臣上尊号,受册,礼毕,御丹凤楼,大赦天下。京畿今年秋税、青苗、榷酒等钱,每贯量放四百文;元和五年已前逋租赋并放。
《册府元龟》:十四年四月敕,如闻诸道州府长吏等,或有本任得替后,遂于当处买百姓庄园舍宅,或因替代请庇,便破除正额两税,不出差科,今后有此色,并须依额为定。 又按《册府元龟》:十四年五月乙酉,敕:京畿之内,供亿所丛。虽年谷比登,而人食尚寡。俾其存济,实在优矜。其京兆府及诸县,今年夏税大麦等,共九万四千六百九十四石,并宜放免。七月己丑,帝御宣政殿,册尊号。礼毕,大赦天下。京畿今年秋税青苗,及榷酒钱,每贯量放四百文。从元和五年至十年已前,诸县百姓欠负钱物斛㪷等,委京兆府疏理减放。淮南、浙江东道、宣歙、江南西道、湖南、福建、山南东道、荆南等九道,今年秋税钱合上供者,每贯量与减放。度支盐铁,户部应有逋悬,并委本司疏理,具可放数闻奏。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始创抽贯之制,又从杨于陵之议,任土所产以充税。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盖自建中定两税,而物轻钱重,民以为患,至是四十年。当时为绢二匹半者为八匹,大率加三倍。豪家大商,积钱以逐轻重,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帝亦以货轻钱重,民困而用不充,诏百官议革其弊。而议者多请重挟铜之律。户部尚书杨于陵曰: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变通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其术非他,在上而已。何则。上之所重,人必从之。古者权之于上,今索之于下;昔散之四方,今藏之公府;昔广铸以资用,今减炉以废功;昔行之于中原,今泄之于边裔。又有闾井送终之唅,商贾贷举之积,江湖压覆之耗,则钱焉得不重,货焉得不轻。开元中,天下铸钱七十馀炉,岁盈百万,今才十数炉,岁入十五万而已。大历以前,淄青、太原、魏博杂铅铁以通时用,岭南杂以金、银、丹砂、象齿,今一用泉货,故钱不足。今宜使天下两税、榷酒、盐利、上供及留州、送使钱,悉输以布帛谷粟,则人宽于所求,然后出内府之积,收市廛之滞,广山铸之数,限边裔之出,禁私家之积,则货日重而钱日轻矣。宰相善其议。由是两税、上供、留州,皆易以布帛、丝纩,租、庸、课、调不计钱而纳布帛,唯盐酒本以榷率计钱,与两税异,不可去钱。
《旧唐书·本纪》:十五年正月丙午,穆宗即位。五月癸卯,诏:以国用不足,应天下两税、盐利、榷酒、税茶及户部阙官、除陌等钱,兼诸路杂榷税等,应合送上都及留州、留使、诸道支用、诸司使职掌人课料等钱,并每贯除旧垫陌外,量抽五十文。仍委本道、本司、本使据数逐季收计。其诸道钱便差纲部送付度支收管,待国用稍充,即依旧制。其京百司俸料,文官已抽修国学,不可重有抽取;武官所给校簿,亦不在抽取之限。六月己卯,放京兆府今年夏青苗钱八万三千五百六十贯,宜委令狐楚,以楚山陵用不尽绫绢,准实估付京兆府,代所放青苗钱。壬辰,诏:帝王所重者国体,所切者人情。苟得其体,必臻于大和;如失其情,是曲于小利。况设官求理,颁禄责功,教既有常,宁宜就减。近以每岁经费,量入数少,外官俸料,据数收贯。朕再三思度,终所未安。今则岁属丰登,兵方偃息,自宜克己以足用,何得剥下以为谋。临轩载怀,实所增愧。其今年五月敕应给用钱每贯抽五十文,都计一百五十万贯,宜并停抽。仍出内库钱三十七万五千贯,付度支给用。初,宪宗用兵,擢皇甫镈为相,苛敛剥下,人皆咎之,以至谴逐。至是宰臣创抽贯之利,制下,人情不悦,故罢之。八月辛未,兵部尚书杨于陵总百寮钱货轻重之议,取天下两税、榷酒、盐利等,悉以布帛任土所产物充税,并不徵见钱,则物渐重,钱渐轻,农人见免贱卖匹段。请中书门下、御史台诸司官长重议施行。从之。 按《食货志》:十五年八月,中书门下奏:伏准今年闰正月十七日敕,令百寮议钱货轻重者,今据群官杨于陵等议,伏请天下两税榷盐酒利等,悉以布帛丝绵,任土所产物充税,并不徵见钱,则物渐重,钱渐轻,农人见免贱卖匹帛者。伏以群臣所议,事皆至当,深利公私。请商量付度支,据诸州府应徵两税,供上都及留州留使旧额。起元和十六年已后,并改配端匹斤两之物为税额,如大历已前租庸课调,不计钱,令其折纳。使人知定制,供办有常。仍约元和十五年徵纳布帛等估价。其旧纳虚估物,与依虚估物回计,如旧纳实估物并见钱,即于端匹斤两上量加估价回计。变法在长其物价,价长则永利公私。初虽微有加饶,法行即当就实。比旧给用,固利而不害。仍作条件处置,编入旨符。其盐利酒利,本以榷率计钱,有殊两税之名,不可除去钱额。中有令纳见钱者,亦请令折纳时估匹段。上既不专以钱为税,人得以所产输官,钱货必均其重轻,陇亩自广于蚕织。便时惠下,庶得其宜。其土乏丝麻,或地连边塞,风俗更异,赋入不同,亦请商量,委所司裁酌,随便宜处置。诏从之。
《册府元龟》: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闰正月,户部侍郎判度支崔俊奏,淄青、兖海、郓曹等三道,及激、蔡、申、光等州,勘定两税钱物斛斗等,奉今年正月二十二日敕,前件州郡久陷贼庭,将定差科,切在均一。宜令度支郎中赵佶专往,与所在观察使、刺史审实勘定闻奏。伏以道路遥远,准旨条夏税六月一日起徵。若待使回覆奏,即蚕桑已过,徵税失时。制使或临,又颇劳扰。伏请各委本州刺史,审量物力,约旧配额,比类邻州徵税轻重,及土地物产厚薄,定两税钱物斛斗类,并具送上都及留州刺史等额,分析闻奏。务使平允,不得令已后致有申论。从之。二月,诏天下百姓等,自属艰难,弃其乡井。户部版籍,虚系姓名。建中元年已来,改革旧制,悉归两税法,久则弊奸滋生。自今已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率,皆应属诸军诸使诸司人等,在乡村及坊市居铺经纪者,宜与百姓一例差科,不得妄有影占。如有违越,所司具所属司,并人名闻奏焉。 又按《册府元龟》:十五年二月丁丑,御丹凤楼,降赦诏:度支诸州府监院,从贞元八年已后,至元和十年已前,共计欠钱一百一万五千九百馀贯。监钱使诸监院应欠元和十三年已前钱物,除准前制疏理外,共计一百八万八千六百馀贯石等。户部诸州府,从建中三年已后,至元和十三年已前,应欠在州贫穷,并遭水旱逃亡百姓腹内,兼连接淮西河南贼界,并烧劫散失,及赈贷百姓钱物五十万九百馀贯石等。京兆府从元和五年已后,至十三年已前,应欠诸色钱物,共四十一万九千六百馀贯石束等。州府监院百姓欠负,但在官典所由腹内者,一切放免。内外百官食利钱一倍至五倍已上,节级放免。四月,敕:京畿二十有二县,欠元和十四年京百司职田二十二万九千一石束贯等,京畿百姓,闻甚艰贫,顷差搬运军粮,今又修营陵寝。虽应缘驱役,皆给价钱,而屡有牵召,颇妨农亩。岂可更徵悬欠,重使忧愁。其所欠并宜蠲免。其合受纳所欠职田,或见在官班,各请厚俸,或近终考秩,稍有馀资,宜体朕怀,以宽人力。六月,京兆府上言,兴平、醴泉县雹伤夏苗,请免其租入。九月,宋州奏雨水败田稼六千顷,请免今年租入。并从之。
穆宗长庆 年,诏两税外加一钱者,以枉法赃论。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是时,河北兵讨王承宗,于是募人入粟河北、淮西者,自千斛以上皆授以官。度支盐铁与诸道贡献尤甚,号助军钱。及贼平,则有贺礼及助赏设物。群臣上尊号,又有献贺物。穆宗即位,一切罢之,两税外加率一钱者,以枉法赃论。然自在藩邸时,习见用兵之弊,以谓戎臣武卒,法当姑息。及即位,自神策诸军,非时赏赐,不可胜纪。已而幽州兵囚张弘靖,镇州杀田弘正,两镇用兵,置南北供军院。而行营军十五万,不能亢两镇万馀之众。而馈运不能给,帛粟未至而诸军或强夺于道。长庆元年,诏河北诸道均定两税,给复幽、涿等州一年。
《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三月丁巳,赦幽、涿、檀、顺、瀛、莫、管、平八州死罪以下,给复一年。
《旧唐书·本纪》:元年三月丁巳,制:刘总已极上台,仍移重镇,兄弟子侄,各授官荣,大将宾寮,亦宜超擢。幽州百姓给复一年,赐三军赏设钱一百万贯。令宣慰使薛存庆与弘靖计会支给。十二月乙亥,敕诸道除上供外,留州留使钱内每贯割二百文以助军用,贼平后仍旧。
《册府元龟》:元年正月辛丑,郊禋礼毕,大赦天下。制:度支盐铁户部三司官吏,所由欠负元和十三年已前诸色钱物斛㪷,委本司尽勘责,如是入己侵欺,即准条处分。如缘欠折摊徵元保外,无可纳者,宜并与疏理。诸军诸使,亦准此处分。两税外,不得别有科率。四月己丑,河南尹韦贯之,请以去年夏末至今年夏初,供馆驿外残钱一万三千五百八十贯,草九万五百八十束,代百姓填元和十一年至十五年逋欠,及今年夏税。从之。七月己酉,册尊号。礼毕,大赦。制:京畿诸县及度支盐铁户部欠负,各疏理放免有差。 又按《册府元龟》:元年正月,制:州县应徵科两税榷酒钱内,旧额须纳见钱数者,并任百姓随所有匹段,及斛斗,依当处时价送纳,不得邀索见钱。七月,制曰:爱人本于省赋,虽在必轻。国用出于他财,又安可阙。今淮、蔡并山东率三十馀州,约数千里,颁赐可踰于钜万,给复有至于连年。应河南、河北等州,给复限满,处置宜委所在长吏审详。垦田并桑见定数,均输税赋,兼济公私。每定税讫,具所增加赋申奏。其诸道定户,宜委观察使、刺史,必加审实,务使均平。京兆府亦宜准此。
《玉海》:元年正月,诏河北诸道均定两税。九月,诏两税皆输布丝纩。
长庆二年,放汴州税三分之一。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八月,既诛李介,汴州平。下诏:其三州界内,有兵马所到县,百姓或被惊扰处,宜于今年税内三分量放一分。长庆四年,敬宗即位,免京畿、河南青苗钱,诏天下,五年一定税。
《唐书·敬宗本纪》:四年正月丙子,即皇帝位。三月壬子大赦。免京畿、河南青苗税。
《旧唐书·敬宗本纪》:四年三月,上御丹凤楼,大赦天下。京畿夏青苗钱并放,秋青苗钱每贯放二百文。天下常贡外不得进献。今后户帐田亩,五年一定税。按《册府元龟》: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即位。三月,诏京畿诸县,应今年夏青苗钱,并宜放免。秋青苗钱,并河南府夏青苗钱,每贯放三百文。其京兆府,除所放青苗钱外,更放钱五万贯,斛㪷五万石。河南府,除所放青苗钱外,亦更量放三万贯,斛㪷二万石。 又《按册府元龟》:四年三月,制曰:自今已后,州府所由户帐,及垦田顷亩,宜据见徵税案为定,申省后,户部类会,具单数闻奏。仍敕五年一定税。如有逃亡死损,州县须随事均补,亦仰年终申户部。如有隐漏,委御史台及所在巡院察访闻奏。天下两税及诸色榷税等钱币轻重,须有损益,亦委中书门下条疏闻奏。诸道除正敕率税外,不得擅有诸色榷税。事涉扰人,并宜禁断。及军屯营种有侵占丁田课役税户者,宜委御史台切加访察。仍限敕到一月内,每道各具所还州县顷亩,分析闻奏。
敬宗宝历元年制京畿军户不受差役委京兆府举明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宝历元年四月,制:京畿百姓,多属诸军诸使。或户内一人在军,其父子兄弟皆不受府县差役。顷者,频有制敕处分。如闻尚未遵行,宜委京兆府,亦举明前后条疏闻奏。宝历二年正月,户部侍郎崔元略奏准赋役令。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会要》云云。
文宗太和元年,放免京兆府及三原高陵县,今年夏秋税半。
《唐书·文宗本纪》:太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免京兆今岁夏税半。
《册府元龟》:元年春正月即位,敕制京兆府,今年夏税青苗,量放一半。八月,诏三原县百姓,今年秋青苗钱,并放免。高陵县量放一半。
太和二年,均摊两税钱额,给复棣州一年。
《唐书·文宗本纪》:二年十一月,给复棣州一年。按《册府元龟》:二年二月,兴元尹王涯奏,本府南郑两税钱额素高,每年徵科,例多悬欠,今请于管内四州均摊,代纳二千五百贯文,配蓬州七百五十贯,果州七百五十贯,通州五百贯,邑州五百贯,敕旨,宜付所司。 又按《册府元龟》:二年十一月,以棣州平,诏应在境内百姓,宜复一半。
太和三年,给复沧、景等州,蠲免京畿及奉先等县租。按《唐书·文宗本纪》:三年五月辛卯,给复沧、景、德、棣四州一年。八月辛酉,以旱免京畿九县今岁租。
《册府元龟》:三年十一月庚子,京兆上言,奉先、富平、美原、云阳、华原、三原、同官、渭南等八县,旱雹损田稼二千三百四十顷。有诏蠲免。
太和四年,崔戎奏:准诏旨制置剑南西川两税。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食货志》:四年五月,剑南西川宣抚使、谏议大夫崔戎奏:准诏旨制置西川事条。今与郭钊商量,两税钱数内三分,二分纳见钱,一分折纳匹段,每二贯加饶百姓五百文,计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三贯文。依此晓谕百姓讫。经贼州县,准诏三分减放一分,计减钱六万七千六百二十贯文。不经贼处,先徵见钱,今三分一分折纳杂物,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贯。旧有税姜芋之类,每亩至七八百。徵敛不时,今并省税名,尽依诸处为四限等第,先给户帖,馀一切名目勒停。
《册府元龟》:四年五月,剑南西川宣抚使谏议大夫崔戎奏,准诏旨制置剑南西川,两税旧纳见钱,今令一半纳见钱,一半纳当土,所在杂物仍于时估之外,每贯加饶三百五文,依元估充送省及留州留使支用者,今臣与郭钊商量,当道两税并纳见钱,军中支用及将士官吏俸依赐,并以见钱给付,今若一半折纳,则将士请受折损,较多今请,两税钱数内三分,二分纳见钱,一分纳疋段及杂物,准诏每贯加饶五百文,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三贯文,成都府及诸县并邙、雅、黎等州,蛮寇所经处,赋税三分,蠲放一分,其不经贼处亦量减放,共计减放一万七千六百二十贯文,其不经贼处伏缘两税先徵,见钱今三分,已一分折纳杂物,计优饶百姓一十三万馀贯文,西川税科旧有青苗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徵敛不时,烦扰颇甚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约立等第,颁给户帖,两税之外,馀名一切勒停,今臣与郭钊商量,得报称已是徵夏税之时改法未得先已奏请以今年已后每年冬于本色苗本额税中并减一半讫计减放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四贯文臣奉使日伏蒙处置如前可之 又按《册府元龟》:四年十二月,京畿及河南、江南、荆襄、鄂岳、湖南,大水害田稼,官出米赈给,蠲免其田稼官租。
太和五年,蠲诸道租,定郓、曹等十二州税额。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是岁,淮南、浙江东西道、荆襄、鄂岳、湖南东川并水,害稼,蠲秋租。按《册府元龟》:五年十月丁卯,京兆府上官、奉先、渭南县,今年夏风电暴雨害田稼,至是请蠲免其租。可之。壬午,度支奏,据屯田郎中唐扶、邓州内乡行市黄润、两场仓督邓琬等先主掌贞元二年湖南、江南运到糙米至浙江,于荒野中,权造囤盛贮,差邓琬等交领,除支用外,六千九百四十五石,多年裛烂,已成灰尘。准度支牒徵原主掌所由,从贞元二十年已后所由,邓琬父子兄弟至元孙,相承禁系,经今二十八年,前后禁死九人,追孙及元孙等四人见枷禁。奉敕,如闻盐铁度支两使,此类至多。其邓琬四人资产,全以卖纳,系禁动经三代,死于狱中,实伤和气。其邓晟等四人,勒责保放出,仍委两使都勘天下州府监院,更有此类,但禁经三年已上者,一切与疏理,各具事由闻奏。 又按《册府元龟》:五年十一月,诏曰:郓、曹、濮、淄、青、登、齐、莱、兖、海、沂、密等十二州,自顷年收复已来,属中外多故,徵赋轻重,或未均平。今三道守臣,无非循吏,百姓安逸,流亡尽归。须于此时,立一经制,宜令谏议大夫王彦威,充勘定两税使,仍与令狐楚等审商,量其两税榷酒,及徵物疋数,虚实,估价,并留州留使上供等钱物斛㪷,比类诸道,一一开项,分析平均摊配,立一定额。使人知常数,不可加减。回日,具件闻奏。太和六年,淄青及天平军始徵两税,上供。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六年九月庚寅朔,淄青初定两税额,五州一十九万三千九百八十九贯,自此淄青始有上供。
《册府元龟》:六年九月,淄青观察使王承元奏,准旨定徵两税,五州共一十九万三千九百八十九贯。淄青自收复后,未有两税上供,自此始徵。是年,天平军奏,请起太和七年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 自元和末,勾复李师道十二州,朝廷不安反侧,徵赋所入,尽留赡军。至是方归王府。
太和七年,免京兆、河中等州府逋税。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七年正月,诏京兆府,太和六年青苗榷酒钱,在百姓腹内者,并放免。京兆、河中、同、华、陕、虢、晋、绛等州府,自太和六年秋税已前,诸色逋悬在百姓腹内,悉放免。
太和八年,诏放逋赋。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八年二月庚寅,诏以圣躬痊复,放逋赋。
《册府元龟》:八年二月庚寅,诏:为政之要,必在去烦。厚下之恩,莫先己责。应度支户部盐铁,积久欠钱物,或囚系多年,资产已尽,或本身沦殁,展转摊徵,簿书之中,虚有名数,囹圄之下,尝积滞冤。言念于斯,所当矜恤。其度支户部盐铁,应有悬欠,委本司具可徵放数条,以闻奏,不得容有奸滥。京畿诸司使食利钱,已纳利计五倍已上者,本利并放免。其有摊徵保人,纳利计两倍已上者,其本利亦并放免。九月丁卯,诏:淮江浙西等道,仍岁水潦,其田苗全损处,全放其年青苗钱。馀亦量议蠲减。 又按《册府元龟》:八年十月,兴元观察使,请减当府及洋州两税钱八千六百贯文。移加果阆渠开等四郡。
太和九年,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诏使郎官、御史督察州县壅遏钱谷者。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食货志》:九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之。非遇水旱不增者,判官罚俸,书下考;州县假借,以枉法论。文宗尝召监仓御史崔虞问太仓粟数,对曰:有粟二百五十万石。帝曰:今岁费广而所畜寡,奈何。乃诏出使郎官、御史督察州县壅遏钱谷者。时豪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州县不敢徭役,而征税皆出下贫。至于依富为奴客,役罚峻于州县。长吏岁辄遣吏巡覆田税,民苦其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四百九十一◎邦计部·蠲复第三
卷八十三 嫁娶 租税上
 【  全唐文   】 第07部 卷六百五十一
从王安石变法看宋代赋役制度
陆贽文集(二)
说说宋朝的“岁入”:一亿二千万财政收入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