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话明史 高谷传 胡氵荧传 于谦传 王骥传 徐有贞传 杨洪传

高谷传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后,改为春坊司直郎,不久升为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后,开讲经筵。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奉皇上讲读。正统十年(1445),他由侍讲学士升为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参预机务。

景泰初年,他升为尚书,兼翰林学士,仍掌内阁事务。英宗将回来时,迎接的礼仪太薄,千户龚遂荣投书给高谷,说礼仪应当隆重些,可以援引唐肃宗迎回太上皇的故事。高谷把它装在衣袖中带入朝廷,拿出来给群臣看,说“:武夫尚且知礼,何况儒臣呢?”众人都称赞他说得好。胡氵荧、王直想报告皇上。高谷说:“迎接之礼已经重又议上去了,皇上久没下决定。如果又呈进这封信,使皇上知道朝野同心,这可能也是一助。”都御史王文认为不可。后来言官把这书信奏了上去。皇上质问从哪儿得来,高谷回答说“:从臣这儿。”随即他上书恳请皇上照龚遂荣的建议办。皇上虽然没有听从,但也不加罪。

二年(1451),高谷升为少保、东阁大学士。更换太子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支给二职俸禄。应天、凤阳受灾,命高谷祭祀三个祖陵,赈济贫民。七年,他进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有七人,他们之间意见多不合。高谷清明正直,所持的意见也正。王文是高谷所推荐,却屡次排挤高谷。高谷多次请求解除机要职务,皇上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因忤逆权贵要人被判死罪,高谷力救,结果他只受到薄惩。陈循和王文陷害考官刘俨、黄谏,皇上命礼部和高谷复阅试卷。高谷极力说刘俨等人无私,并说:“权贵子弟与寒士竞争,本已不可,何况他们不安义命,想因此而陷害考官呢?”皇上于是赐陈循、王文的儿子考中,只黜退了林挺一人,这事得以过去了。

英宗复位后,陈循、王文等人都被责备斥出,高谷也因病辞职。英宗觉得高谷是长者,对廷臣说:“高谷在内阁时,议迎驾之礼和南宫之事,曾对朕有帮助。赐给他金帛袭衣,派给驿船送他回去。”不久又赐给敕书奖励。

高谷辞职之后,杜门谢绝宾客。有人问到景泰、天顺年间的事,他总是不回答。天顺四年(1460)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岁。

高谷身材英俊,喜欢朴素,虽然官当到台司之职,但家中仅是破屋瘠田而已。成化初年,赠予他太保,谥文义。

胡氵荧传

胡氵荧,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是白发,满月后才变黑。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升为户科都给事中。

惠帝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皇上很怀疑。五年,派胡氵荧出去颁发御制的各种书籍,并仿查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县乡邑,暗中探察建文帝所在。胡氵荧因此在外的时间最长,到十四年才回来。他所到之处,也间或向皇上报告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皇上不许,升他为礼部左侍郎。十七年,他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二十一年,他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皇上。皇上已经就寝,听说胡氵荧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氵荧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皇上,到漏下四鼓才出来。在胡氵荧没到来之前,有传言建文帝从海上走了,皇上便分派宦官郑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这时皇上才消除了疑虑。

皇太子在南京监国,汉王制造流言诽毁太子。皇上改胡氵荧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胡氵荧到后,秘密上疏驰送北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件事,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别的过失,皇上很高兴。

仁宗即位后,召他到北京任行在礼部侍郎。胡氵荧上书提出十个理由,力言建都北京不便,请皇上回南都,以节省繁重的南北转运供给费用。皇上都嘉许采纳了。过后听说他曾有密疏上奏先帝,便怀疑他,最后没把他召来北京。胡氵荧转为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监祭酒。

宣宗即位后,仍升他为礼部左侍郎。第二年胡氵荧来朝见,便留他在行在礼部,不久进升为尚书。汉王造反,胡氵荧与杨荣等人赞佐皇上亲征。事态平息后,皇上给他赐予很丰厚。第二年把长安右门的一座宅第赐给他,拨给两个守门人,赐给四枚银章。胡氵荧生日时,皇上在他家中赐宴给他。四年(1429),命他兼管詹事府事务。六年,张本去世,胡氵荧又兼管行在户部。当时国家开支项目渐多,胡氵荧担心财物不足开支。减免租税的诏书一下,胡氵荧常常阻拦不执行,皇上曾恳切地告诫他,但对他的厚爱不曾减少。皇上曾设宴招待胡氵荧和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无患,全仗了卿等四人之力。”

英宗即位后,下诏节省过度的开支。胡氵荧于是上奏减少对皇上的供应物资,以及裁省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使得浮费大省。正统五年(1440),山西灾荒,诏令进行宽免抚恤,但过后又命令官员出去采买物料。胡氵荧上书说皇上的诏令应该言而有信。他又说军人旗校谋求受到差遣,他们一出便骚扰百姓,应撤消这一举动。都被批准了。行在礼部的印章丢失,皇上下诏不问罪,命令改铸。过后,印又丢了,胡氵荧被弹劾入狱。不久,印章找到了,胡氵荧得复职。九年,胡氵荧七十岁了,请求退休,皇上不许。英宗被俘,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议南迁。胡氵荧说:“文皇把陵墓安排在这里,就是向子孙表示不再迁都之志。”他的意见与侍郎于谦相合,中外人士心才定下来。

景帝即位后,他升为太子太傅。杨善出使也先,胡氵荧说上皇蒙受尘埃(被俘)已久,应该带上衣服饮食送去。不见回报。上皇将回来时,皇上命礼部制定奉迎的礼仪。胡氵荧等人建议派礼部官员到龙虎台迎接,锦衣卫准备法驾在居庸关迎接,百官到土城外迎接,各将领到校场门迎接,上皇从安定门入京城,进入东安门,在东上北门面南而坐,皇上拜见完毕后,百官朝见,然后上皇进入南城大内。这建议呈上后,皇上传下圣旨,说以一轿二马到居庸关迎接,到安定门后再换法驾,其他的准如所奏。给事中刘福等人说这礼仪太轻,皇上回报说:“朕尊大兄为太上皇帝,这已是尊礼无加了。刘福等人还说太轻,其居心何在?礼部要集中官员详细调查他。”胡氵荧等人说:“这几位大臣并没有别的用意,只是想让陛下亲情和睦深厚而已。”皇上说“:昨天收到太上皇的信,说迎驾之礼应该从简,朕怎能违背?”群臣这才不敢说。正好千户龚遂荣写信投给大学士高谷,说奉迎之礼应当从厚,并提到唐肃宗迎接太上皇的故事。高谷装在袖中带入朝廷,胡氵荧与王直等人一同观看。王直与胡氵荧想上奏皇上,被都御史王文阻拦,而给事中叶盛竟把此事上奏给了皇上。叶盛的同官林聪又弹劾王直、胡氵荧、高谷等人,说他们都是股肱大臣,应当有闻必告,不宜私下议论。有诏书索要那封信。胡氵荧等人便把信呈了上去,并且说:“肃宗迎接太上皇的典礼,如今正可仿效实行。陛下应亲自到安定门外迎接,分派大臣到龙虎台迎接。”皇上不高兴地说“:就听从朕的命令,不要再吵着更改了。”

上皇到京后,住在南城宫中。胡氵荧请皇上在明年元旦率群臣在延安门朝见上皇。皇上不许。上皇生日,胡氵荧请让百官到延安门拜贺,皇上也不许。三年(1452)正月,胡氵荧与王直都升为少傅。改换太子后,他加兼太子太师。王文厌恶林聪,便玩弄法律条文,给他罗织了罪名,想杀了他。胡氵荧不肯署名,便称病,几天不上朝。皇上派兴安去探病,胡氵荧说“:老臣本没有病,听说想杀林聪,受到惊吓而已。”林聪因此得被释放。

英宗复位后,胡氵荧竭力撑着病体入宫朝见,遂即请求离职。皇上赐给玺书、白金、纸币、袭衣,拨给驿车,并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锦衣卫官员,世袭镇抚使。胡氵荧历事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中外人士称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家后,他有三个弟弟,都已七十多岁了,个个须眉皓白,这时候欢聚一堂,便把这样的相聚称为“寿恺”。又过了七年,他才去世,终年八十九岁。赠太保,谥忠安。

胡氵荧生性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屈尊待人。他在礼部岁久,礼部上表恭贺祥瑞,按官衔他应当第一个署名,人们因此说他喜欢奉迎。南城人龚谦会很多妖术,胡氵荧把他推荐为天文生;他还推荐道士仰弥高,说他懂得阴阳兵法,派他去守边,因此时人颇讥讽他。

于谦传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那年,有个僧人见他有奇相,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考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

宣德初年,任御史。与皇上对答时,于谦吐字宏亮流畅,皇上为之侧耳倾听。顾佐任都御史时,对待属下非常严厉,却唯独礼敬于谦,以为他才能胜过自己。随从皇上征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上命于谦宣读他的罪状。于谦义正辞严,声色震厉。高煦吓得趴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皇上非常高兴,回师后,给于谦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出去按察江西时,昭雪数百件冤案。他上书说陕西一些地方的官校为害百姓,皇上命令派御史去逮捕他们。皇上知道于谦可以担当大任,正好这时将各部的右侍郎增设为直省巡抚,便亲笔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骑巡视所辖的地区,接见和走访乡里父老,考察哪些事务应该施行,哪些应该革除,然后马上上书提出意见。他一年中多次上奏,稍有水旱灾害,即报告皇上。

正统六年(1441)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都积蓄了数百万斤粮食。请在每年三月份时,令府州县报上缺少食物的下等民户,然后按分额支给他们粮食,先给豆类和高粱,其次给小米和麦子,最后给稻谷,等秋收后偿还。因年老有病以及贫困而不能偿还的则给予免除。州县官吏任期已满应当升迁的,如果预备粮不足,不能离任。还要命令风宪官员经常监察。”皇上下令施行。河南黄河沿岸,经常被洪水冲开缺口。于谦令加厚建筑堤坝,每个乡里都要设亭,亭设亭长,责令其督率修缮堤坝。又命令百姓种树挖井,结果当地榆柳夹路,行人也不再受渴了。大同孤立在塞外,按抚山西的官员常走不到,于谦请另设御史来治理。又把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全部收为官家屯田,以资助边防开支。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而不敢露面。在任九年,升为左侍郎,享受二品俸禄。

当初,三杨主持政府工作,很器重于谦。于谦所上的奏章,早上递上去,傍晚便可以批回,这都是因为三杨的主持。而于谦每次进京议事,总是空囊而去,权贵们不能不怨恨他。到这时三杨已相继去世,太监王振正在弄权,正好有个御史的名字像于谦,他又曾经忤逆过王振。于谦进京朝拜时,推荐参政的王来、孙原贞来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说他因为久不得升迁而有怨望情绪,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下到法司,判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弄错了人,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官民上千人跪在宫门外上书,请求挽留于谦。周王、晋王等王爷也为于谦说话,于是皇上重新任命于谦为巡抚。当时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就食的达二十余万,于谦请求将河南、怀庆两府储存的粮食放出赈济给流民。又上奏命令布政使年富安集他们,给他们授予田地、耕牛和种子,并让里老监督他们。于谦前后在任十九年,期间先后遭父母亲丧,皇上都让他回家治丧,随后便令他重返职位。

十三年(1448)召为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入侵,王振挟皇上亲征。于谦与尚书邝聎极力劝谏,皇上不听。邝聎随从出征,治理军事,于谦则留下管理部事。到皇上在土木堡被俘时,京师大为震惊,众人都不知所措。成阝王出来监国,命群臣讨论是战是守。侍郎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动,应当南迁。于谦厉声说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成阝王同意他的观点,这样守城的决议便定了下来。当时京师的精锐部队已经全部陷没,所剩下的弱兵不到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惊慌。于谦请成阝王发檄调两京和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防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让他们急速赶赴京师。于谦一一经划部署,人心稍稍安定下来了。遂即升任本部尚书。

成阝王刚刚摄政,廷臣请将王振诛族。而王振的党羽马顺立即叱骂言官。于是给事中王..在朝廷上击打马顺,众人随着也上去打。朝廷秩序大乱,卫士们乱喊乱叫。成阝王害怕了,想起来。于谦推开众人,挤到成阝王面前把他按住,并教他宣布谕旨说:“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人这才安定下来。于谦为此袍袖都被撕裂了。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住于谦的手说“:国家正是靠了您。今天这种局面,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无能为力。”那时候,朝野上下都倚重于谦,于谦也毅然将社稷的安危当作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们担心国家无主,太子又还年幼,敌人即将到来,便请皇太后立成阝王为皇帝。成阝王很震惊,一再推辞。于谦激动地说:“臣等实在是为国家担忧,并非为了自己。”成阝王这才受命登基。九月,景帝即位,于谦进宫应对,慷慨哭奏道“:敌寇得志,要挟留下上皇,势必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饬令各守边大臣协力防御。京营的军械即将用尽,应当从速分道派人招募民兵,令工部修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车兀、张仪、雷通分兵守卫九个城门要害之地,到城外列营。让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协助,将近郊居民迁到城中。通州的积粮,令官军自己前去领取,运回的粮食就归他们个人,以作为报偿,不要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宜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溥,宜用为将帅。至于行军打仗,臣亲自担当,如不胜任,请给予治罪。”皇上深深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已挟持上皇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窥视京师。石亨主张收兵守城,坚壁清野,等待敌人兵疲。于谦不同意,说:“何必示弱,让敌人更加轻视我们?”他马上分遣将领,率领二十二万军队,到九城门外列阵。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在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在朝阳门,都督刘聚在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在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在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在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在宣武门,而于谦自己与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布阵,抵挡也先。他将部事交给侍郎吴宁,关闭所有城门,亲自督战。下令:临阵时将领不顾士兵而先退却的,斩将领;士兵不顾将领而先退却的,后队杀前队。于是将士们知道必有一死,都很卖命。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之北击退敌人,擒获一名长官。皇上很高兴,令于谦挑选精兵屯驻在教场以便调用,又命太监乐安、李永昌协同于谦处理军务。

当初,也先深入内陆,以为京城旦夕之间便可攻下,等到看见官军严阵以待,锐气逐渐消减。叛徒阉官喜宁教唆也先,让朝廷派大臣去迎接上皇圣驾,索要的金帛以万万计,还叫于谦和王直、胡氵荧等人出来商议。皇上不许。也先锐气进一步受挫。十月二十九日,敌人窥视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走空的民房中埋设伏兵,然后派几名骑兵去诱敌。敌人用一万骑兵来追击,副总兵范广引发火器,伏兵四起杀敌。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而死。敌人转到西直门,都督孙镗进行抵抗,石亨也分兵来到,敌人引兵退走。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抗敌,与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敌人的前锋。敌人将要退却,而数百骑宦官想争功,跃马抢在前面,导致阵势大乱,武兴被流矢射死。敌人于是到土城,当地居民爬上屋顶,叫喊着把砖石投向敌人,喊声震天。王..和毛福寿率援兵来到,敌人才退走。双方相持五天,也先见邀约得不到响应,仗又打得不利,知道终究不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勤王兵将到,恐怕被断了归路,便拥着上皇从良乡西去。于谦调遣将领追击,直追到长城关口才返回。战后论功,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说:“京师四郊设立那么多的堡垒,乃是卿大夫的耻辱。怎敢还邀功请赏?”他坚决推辞,但皇上不允。于谦于是增兵守卫真、保、涿、易等府州,请用大臣镇守山西,防范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1450)三月,总兵朱谦报告有二万敌人围攻万全,皇上令范广为总兵官前往抵抗。不久敌人退走,于谦请即在居庸关驻兵,敌人若来便出关剿杀,敌人退走则就着京师的粮食驻扎。大同参将许贵报告,迤北有三个人来到镇上,想请朝廷派使者去讲和。于谦说:“先前派指挥季铎、岳谦去,而也先随即入侵。后来又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去,他们连上皇都没有见到便回来了。和解无望已经是很清楚了。况且我们与他们不共戴天,按理也绝对不能讲和。万一讲和而他们提出贪得无厌的要求,答应他们则无异坐以待葬,不答应则要生出变乱。从形势上看我们也得不到和平。许贵作为一员武将,竟如此怯弱,怎能为国杀敌?依法应当处死。”发檄痛责许贵。从此守边将领人人主张战守,没有敢主张讲和的。

当初,也先所提的许多要挟条件,都是喜宁给他出的主意。于谦密令大同镇守将领擒拿喜宁,将他杀了。于谦又授计给王伟诱杀间谍小田儿。而且借敌人的间谍实施离间计,请特别释放忠勇伯把台家,给他许以封爵,让他回去秘密行事。也先才有了归还上皇的意思,派遣使者来通好,京师的紧张局势稍有松弛。于谦上书说“:南京重地,安抚必须得人。中原地区流民很多,如果遇上荒年,他们啸聚作乱,诚可担忧。请下令内外守备将领和各地巡抚加强整治,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出去招募武装的文武官员和在内陆的镇守宦官。”

那年八月,上皇被俘将近一年了。也先见中国没有发生灾祸,更想求和,使者频繁到来,请求送回上皇。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使者去迎回来,皇上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被推上去,实在是你们出的主意。”于谦从容说道“:陛下天位已定,难道还有其他变动?只是按理应该尽快迎回上皇而已。万一他们果然使诈,我们就有理了。”皇上看着于谦,改容说道:“依你,依你。”先后派出李实、杨善前去,终于将上皇接了回来。这主要是于谦的功劳。

上皇回来后,瓦剌又请求朝贡。原先,朝贡使者不到一百人,正统十三年(1488)达到三千多人,赏赐得不到满足,便入侵。这时瓦剌又派三千名使者来朝贡,于谦请在居庸关列兵以防不测,又请在京师陈兵相迎,设宴招待。于谦于是说和议难以依靠,提出了安定边疆的三项策略。他请命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防御工事。京师武装分隶五军、神机、三千等营,虽然各设总兵官,但相互之间不统一,请从中挑选精兵十五万,分为十营进行团练。团营制度自此开始,详见《兵志》。瓦剌来朝贡,常将原来掠去的人口带来。于谦每次都上奏酬报这些使者,前后赎回的达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间,投降的人被安置在近畿的很多。也先入侵时,他们多做了内应。于谦策划遣散他们。当时正在西南地区用兵,一有征调,于谦便从这些人中挑选出精于骑术的人,给予优厚的资财,让他们从征,然后再将他们的妻子儿女送去,内患因此得以消除。杨洪从独石回来守卫,当地的八座城池都拱手让给了敌人。于谦派都督孙安率轻骑出龙门关占据独石,招募百姓来屯田,且战且守,八城得以收复。贵州苗人作乱,还没有平定,何文渊建议罢设布政、按察两司,专设都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司,等于是把它放弃了。”这一建议被压了下来。于谦认为上皇虽然已经回来,但国耻没有洗刷。正好这时也先与脱脱不花交战,于谦请趁机大举兴兵,自己亲自去征讨,以报前仇,消除边患。皇上不许。

于谦做兵部尚书时,也先势力正盛,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聚众造反,僭号称王,湖广、贵州、广西的瑶、壮、苗、僚也纷纷起来作乱。朝廷前后调兵征战,都是于谦一个人策划。在戎马倥偬之际,形势随时发生变化,于谦眼观指点,口授章奏文书,都切合机宜。属下官员坐受成事,相顾惊讶,都非常佩服。他号令严明,即使是功勋旧臣宿将,行为稍不合法,即请皇上痛加斥责。片纸指令传到万里之外,没有人不担心和叹息的。他才略敏捷,精神旺盛,一时无人可比。他性情纯厚,忧国忧民,公而忘私。上皇虽然接了回来,但他从不谈自己的功劳。换了东宫太子后,皇上令凡兼任东宫属官的支给两职俸禄。大臣们都不推辞,唯独于谦一再推辞。他自己生活非常节俭,所住的地方仅能挡风遮雨。皇上在西华门赐给他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怎么敢贪图安逸?”他坚决推辞,皇上不许。于谦于是把皇上前后赐给他的玺书、袍、锭等东西,全部封好,加上标签藏起来,每年拿出来看一次而已。

皇上知道于谦深谋远虑,凡他所论奏的,无不听从。皇上曾派使者到真定、河间采野菜,到直沽制作干鱼,于谦一说皇上便停止了。凡起用一个人,也必秘密询问于谦。于谦都据实回答,毫无隐瞒,不避嫌疑和仇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恨他,而成就不如于谦的,又往往妒忌他。那时敌寇刚刚退走,都御史罗通即弹劾于谦,说他所上的功劳簿不真实。御史顾..说于谦太专断,请凡是六部的大事,要同内阁一起上奏施行。于谦依据祖制予以驳斥,户部尚书金濂也上书争辩,而评论者争相收集他们的言论。御史们多次以苛刻的言辞弹劾于谦,赖景帝力排众议而任用他,才使他的各项构想得以全部付诸实施。

于谦性情刚烈,碰上不如意的事,总是拊膺叹息,说:“这一腔热血,究竟要洒向何方?”看着那些怯懦的大臣和勋旧贵戚,于谦心中颇为轻视他们,以至于恨他的人更多。他又始终不主张和议,虽然上皇实际上因此得以接回,但心中也不高兴。徐王呈因为提议南迁而受到于谦的斥责,这时他改名有贞,逐渐受到重用,曾经对于谦咬牙切齿。石亨本因犯法而被撤职,于谦请求宽宥而留用他,让他总领十营兵马,他惧怕于谦,不敢肆意妄为,所以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之捷,石亨功劳不如于谦而得以世袭封侯,觉得内心有愧,便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冕。皇上令冕赴京师,于谦推辞,皇上不允。于谦说“:国家多事之际,臣的儿子从大义上讲不能只顾私恩。而且石亨位居大将,没听说他荐举一名隐士,提拔一名军队中出身卑微的人,以补军国之用,而唯独推荐臣的儿子,这能得到舆论支持吗?臣对于军功,坚决杜绝侥幸之徒,决不敢让儿子冒功。”石亨更加怨恨他。都督张车兀在征讨苗人时违犯了军令,被于谦弹劾,所以他和宦官曹吉祥等人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1457)二月十二日,石亨与曹吉祥、徐有贞等在迎接上皇复位,向朝廷宣布谕旨完毕后,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他们诬告于谦等人与黄..阴谋策划更换东宫太子,并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图谋迎立襄王的儿子。由石亨等人主谋,唆使言官上奏。都御史萧惟祯负责审判,判于谦犯了谋反罪,处以极刑。王文无法忍受他们的诬陷,极力申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等人的主意,你辩解有什么用?”奏本上呈后,英宗还在犹豫说:“于谦实是有功。”徐有贞上前说:“不杀掉于谦,这一行动便没有借口。”皇上才下了决心。二十一日改元为天顺,二十二日将于谦处死,暴尸街头,家产抄没入官,家属遣去戍边。遂溪教谕吾豫说于谦之罪应当灭族,于谦所荐举的文武大臣也应诛杀。部议没有通过,这才罢了。千户白琦又请将于谦的罪状张榜,刻版印出以昭示于天下。一时间投皇帝所好、阿谀奉承以求得宠用之徒,都拿于谦作为口实。

于谦自从也先入侵后,便发誓不与敌人共生存。他常常办公室里留宿而不回家。他患有痰病,病发时,景帝便派兴安、舒良轮番前去探视。皇上听说他衣食过于单薄,便令尚方部门制作赐给,甚至连醋菜都备有。皇上又亲自到万岁山,伐竹取汁赐给于谦。有人说将于谦宠得太过分了,兴安等人说:“他日夜为国分忧,连家产都不顾,如果他走了,叫朝廷到哪儿再找到这样的人?”到他被抄家时,家无余财,只有正室门环锁得很坚固,打开一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虫奔衣、剑器等。他死的那天,阴霾密布,天下都以为冤枉。指挥朵儿,本是曹吉祥的部下,他将酒洒在于谦死的地方表示祭奠,放声痛哭。曹吉祥大怒,将他鞭打了一顿。但第二天他又照旧前去祭奠。都督同知陈逵为于谦的忠义所感动,将他的遗骸收殡起来。过了一年,于谦归葬于杭州。陈逵,六合人,曾举为将才,是李时勉的门生。皇太后开始不知道于谦的死讯,后来听说后,叹息哀悼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死后,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被革职,查获的赃物达好几万。皇上叫大臣们来看,愀然说道“:于谦被重用于景帝朝,死后没有余财,汝言的财物也太多了!”石亨低头不能作答。不久有边警,皇上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正侍从皇上,说:“假如于谦还在,当不会让敌人如此猖狂。”皇上默然不语。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被遣去戍守金齿。又过了几年,石亨也被下狱,死于狱中。曹吉祥以谋反之罪被灭族。于谦的冤案大白于天下。

成化初年,于冕被赦免回来,上书申冤,得到复官,并赐给祭文。皇上诰文说“:在国家多难之际,您保卫了国家安全。您独自主持公道,以致招来奸臣的忌恨。先帝已知您蒙受冤屈,而朕心中实怜惜您的忠诚。”天下争为传诵。弘治二年(1489),听从给事中孙需的建议,赠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并在他的墓上赐建祠堂以表彰他的功绩,命有关官员岁时祭奠。万历年间,改谥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世代奉祀他,香火不绝。

王骥传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他身高体壮,精于骑射,刚毅有胆,通晓军事。考中永乐四年(1406)进士。被任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时,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不久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洪熙元年(1425),他入京任顺天府尹。宣德初年,升为兵部右侍郎,取代顾佐代理都察院事务。后来,代理兵部尚书。九年正式任命为尚书。

正统元年他奉诏议论边防事务,过了五天他还没上奏。皇上大怒,将王骥和侍郎邝聎逮入监狱。不久获释。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和凉州,边将屡次失利。侍郎柴车、徐..、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防事务,也没能制住他们。二年(1437)五月,皇上命王骥前往,允许他相机行事。王骥疾驱到达军中,大会诸将,问以前追敌到鱼儿海子时,先后退而导致军队失败的是谁。他们都说是都指挥安敬。王骥来之前即已承皇上密旨诛杀安敬,这时他于是令将安敬绑到辕门外斩首,并宣读敕书,责备都督蒋贵。将领们都害怕得发抖。王骥于是大阅将士,分兵划定守区,让他们各自防御,于是边境安然。他检阅甘、凉的部队,淘汰了三分之一。制定轮番法,使士兵得到休息,也省下了一些粮食供应。

不久阿台又入侵。皇上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王骥督军。三年春,王骥与诸将一起出塞,以蒋贵为前锋,而他自己与任礼率大军随后前进,与蒋贵相约说“:不胜不见。”蒋贵在石城进攻敌人,敌人跑到兀鲁乃。蒋贵率轻骑二千五百人从镇夷出发,抄近道兼程前进,三昼夜后追上了敌人,擒获左丞脱欢,斩首三百余级,缴获金印和银印各一枚,骆驼马匹和兵甲以千计。王骥与任礼从梧桐林到达亦集乃,擒获枢密、同知、佥院等官员十五人、万户二人,降服了他们的部落,穷进到黑泉。而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刁力沟,也擒获了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他们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迫使朵儿只伯远逃。论功,蒋贵、任礼都封为伯爵,而王骥兼大理寺卿,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被召回,管理兵部事务。

后来,麓川战事兴起。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反叛,多次击败官军。黔国公沐昂去讨伐,不利,死于路上,由沐晟代替他。沐晟提出攻取策略上奏,请调兵十二万人。当时宦官王振正弄权,喜好功名,认为王骥可以嘱托,便想大举兴兵。王骥也想自效。

六年(1441)正月,皇上于是任蒋贵为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而由王骥总督军务,大发东南各道的军队十五万去讨伐思任发。刑部侍郎何文渊、侍讲刘球先后上疏劝谏,皇上不采纳。临行时,皇上赐给王骥、蒋贵金兜鍪、细铠、蟒绣绯衣、红弓矢。王骥请可以相机行事。他乘驿车来到云南,部署诸将,派参将冉保由东路指向孟定,大军由中路到腾冲,分道夹击。这一年十一月,王骥和蒋贵以二万人奔到上江,包围其营寨,五天没能攻下。正好有大风,便纵火焚烧栏栅,攻下了该寨,斩首五万余级。又从夹象石进军,渡过下江,打通高黎贡山之路。闰月到达腾冲,长驱直入,抵达杉木笼山。贼人登高据险,构筑七座堡垒互相应援。王骥派参将宫聚、副将刘聚分左右翼攀岭而上,而他自率中军奋勇攻击,贼人大溃,官军乘胜到达马鞍山。

过了一个月,抵达贼人巢穴。山很陡很险,周围还挖有深沟,东南临江,悬崖陡峭无法攀登。王骥派前军侦察敌人动静,击败了他们的伏兵。贼人另从间道出来,立栅在马鞍山下,出大军之后。王骥告诫军中不要动,而令都指挥方瑛以六千人突击贼人营寨,斩首数百,又引诱击败了他们的象阵。正好东路军冉保等人已联合木邦、车里、大侯等处土军,攻破乌休弄、戛邦等寨,派别将守卫西峨渡,防止贼人逃跑,与大军约定日期会合。王骥于是督率诸将环攻贼人七个寨门,堆上木材焚烧。狂风大作,贼人被烧死无数,溺江而死的有数万人。思任发带着两个儿子逃到孟养。官军缴获他的虎符、金牌、宣慰司印以及被他抢去的腾冲等卫所的印章三十多枚。王骥铲平他的巢穴,留兵驻守而还。

第二年四月,王骥派偏师讨伐维摩土司韦郎罗。韦郎罗逃到安南,官军俘获了他的妻儿。王骥传檄到安南,安南把韦郎罗绑住献来。五月,回师。皇上派户部侍郎王质带着羊肉和酒迎接慰劳,在奉天门赐宴招待,封王骥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每年俸禄一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给貂蝉冠玉带。蒋贵进封侯爵,刘聚等人升赏不等。

思任发逃到缅甸后,他的儿子思机发又率领余众住在居蓝,请求入朝谢罪。朝廷意见即趁机招抚他,王振不同意。这年八月,又命王骥总督云南军务,率参将冉保、毛福寿前往。他们还没到而思机发已派他的弟弟招赛来入贡,缅甸也上奏说抓住了思任发,要挟割给麓川。朝廷不接受招赛的朝贡,并敕令王骥图取缅甸,王骥于是请增派部队。

八年(1443)五月,皇上又命蒋贵为平蛮将军,调士兵五万人前往。并派五十万士兵转运粮饷。王骥当初传檄缅甸,要他们送来思任发,缅甸阳为听命,而阴持两端。这年冬,大军逼近缅甸,缅甸人用楼船载着思任发来窥伺官军,而暗中用别的船把思任发运回去。王骥知道缅甸人把木邦河水视为与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并担心思机发因为他们献出他的父亲而仇视他们,所以终不肯献出思任发。王骥于是奔到居蓝,攻破思机发的巢穴,获得他的妻儿和部落,而唯独思机发却跑了。

第二年他被召回,加禄米三百石,命他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等边塞。当初,宁夏守边的部队,半年一换,后来边事紧张,三年才换。军士日久疲惫,又增选军属来防备,有的一家有五六人在边防,军用物资供应因此而陷入困境。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第二年正月再送回去,这样边备充足而军队也不会疲劳。皇上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把它推行到各个边防。当时,缅甸人已经献来思任发,而思机发窃住在孟养,多次派使者来入贡谢罪。中外官员都愿皇上罢兵。王振心里终不满足。要求思机发亲自入朝谢罪。沐斌率军到金沙江招思机发,但他不来。传谕孟养抓他来献,他们也不听命。于是王振发怒,想全部消灭其种类。

十三年(1448)春,皇上又命王骥总督军务,宫聚为平蛮将军,率师十五万前往。第二年造船渡过金沙江,蛮人在西岸立栏栅拒守。官军联船搭成浮桥渡过去,攻拔敌人栏栅,进而攻破鬼哭山,连拔十余寨,蛮人坠崖溺死者无数,而思机发还是逃掉了,找不到他。那时,官军越过孟养,到达孟冉阝海。该地在金沙江之西,离麓川有一千里,自古以来军队从没到过,蛮人见到大军非常害怕。而大军远途跋涉,王骥担心粮饷不继,急于想引兵退回。当时思机发虽然躲藏起来,而思任发的少子思陆又拥众占据孟养。王骥推测贼人终不可灭,便与思陆定立条约,立石表,在金沙江上发誓说“:石烂江枯,你才能渡过来。”遂班师。

王骥共三征麓川,终抓不到思机发。议论者指责王骥等人劳师费财,以西南一隅而骚动天下。而会川卫训导詹英上疏弹劾他,大略说:“王骥等人大量役使民夫,抬着彩色的丝织品,散给各个土司以邀取厚利。他擅用腐刑,诈称是进献给皇上做宦官,实际上是充作私人使用。部队行进又没有秩序,十五万人一天同时出发,互相践踏。每名军士背六斗米,在山谷中跋涉,许多人自缢而死。到达金沙江后,又彷徨不敢渡,渡过之后又不敢攻,后来进攻了,又丧失了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人。等敌人撤走后,却抓渔夫做俘虏,把占领之地分给木邦和缅甸,掩盖败绩以为功劳,这与李密之败有什么区别?而当时杨国忠就是以捷报报告朝廷的。”奏章交到司法部门,王振从中左右,王骥得以不被问罪。而詹英被命令去跟随王骥的军队自效。詹英知道一去将会得罪,便躲了起来。

当时,湖广、贵州各地苗人到处起事,包围平越等各个城堡,贵州东部道路不通。王骥到武昌后,诏令他回师讨伐苗人。正值英宗被俘,群臣弹劾王振以及王骥。因为王骥正在军中,而且还要倚仗他讨平苗人,便放过不问。朝廷命他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由侍郎侯王进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而王骥屯兵在辰州和沅州不进。景泰元年(1450),黄镐起草奏疏放在竹筒中,找人从间道出来,报告朝廷。皇上改命保定伯梁瑶为平蛮将军,增兵二万人。侯王进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贼人,全部解除了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铲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王骥回来后,皇上命他总督南京机务。这年冬,他请求世袭诰券,皇上给他了。南畿的部队素来偷懒,王骥到来后,把自己治军的办法教给他们。于谦不器重他,但朝廷因他是旧臣而宠礼他。三年(1452)四月,皇上赐给敕书,解除他的职务,定期朝见皇上。王骥已经七十多岁,仍照样跃马吃肉,盛情于声妓之中。

后来,石亨、徐有贞等人奉英宗复辟,王骥参与了策划。给他的赏赐稍迟,王骥上书自述说“: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皇上于是任王祥为指挥佥事,而命王骥仍任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称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他的照旧。几个月之后他请老告退。又过了三年他才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赠靖远侯,谥忠毅。

徐有贞传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王呈,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他长得短小精悍,富有智谋,喜欢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他无不深入研究。

当时天下承平既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却用兵不息,徐王呈为此很担忧。正统七年(1442),他上书提出兵政方面五项建议,皇上很赞赏,但不能采用。十二年,他升为侍讲。十四年秋,火星侵入南斗。徐王呈私下对友人刘溥说:“祸不远了。”他马上命妻子儿女南返。土木之难发生后,成阝王召群臣来问对策。徐王呈大声说:“对应星象,再根据历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消除灾难。”太监金英呵斥他,胡氵荧、陈循也都认为不可南迁。兵部侍郎于谦说:“提出南迁的人,可斩了他。”徐王呈大为沮丧,不敢再说。

景帝即位后,派十五个科道官员出外募兵,徐王呈代行监察御史之职,前往彰德。敌寇退走后,他被召回,仍任原官。徐王呈急于进取,自从创议南迁,遭内廷讪笑后,很久得不到升迁。他便送给陈循玉带,并使用星术,对陈循说“:公的腰带不久将是玉的。”不久,陈循果然加封为少保,他非常高兴,便屡次推荐徐王呈。而当时朝廷用人多由少保于谦决定,徐王呈托于谦门下之士游说于谦,求国子监祭酒一职。于谦为他向皇上提出,皇上说:“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王呈吗?此人为人险诈,将会坏学生们的心术。”徐王呈不知道于谦推荐他,以为于谦压制他,所以深怨于谦。陈循劝徐王呈改名,他于是改名为有贞。

景泰三年(1452),他升为右谕德。黄河在沙湾连续七年决口,前后去治理的人都无功。廷臣共同推荐有贞,于是皇上升他为左佥都御史,去治理黄河决口。有贞到张秋后,审度水势,提出三个对策:一,设置水闸;二,开辟支河;三,疏浚运河。计划定下后,督漕都御史王..因漕运水道淤浅,阻碍漕船,请尽快堵住决口。皇上敕令有贞照王..的建议办。有贞坚持相机行事,说:“临清河道浅,原本就是这样,不是因为黄河决口没有堵住。漕臣只知道堵塞决口是急务,不知道秋冬虽然堵住了,来年春天必定又要决口,徒劳无益。臣不敢图近功。”诏令听从他的意见。有贞于是大集民夫,亲自督率,治理沟渠,修建闸门,从张秋直通到黄河、沁水。旁出的河流不顺的,他又筑九道水坝来拦住。他还另筑大坝,在坝上设水闸,用五百五十五天而完工。命名水渠为“广济渠”,水闸为“通源闸”。在工程还没完工时,皇上因转运粮食为急,工部尚书江渊等人请派中书和文武大臣一道率京军五万人前往助役,定三个月完工。有贞说:“京军一出,每天的费用难以计算,如果遇到涨水则束手坐视,无所施为。现在决口已合,决堤已经坚固,只用沿河的民夫,就足以办事了。”这计划遂撤消了。工程完工后,有贞被召回,佐理都察院事务。皇上从厚慰劳他。后来他又出去巡视曹河。济宁十三州县的河夫多欠官马和其他杂办之征,有关官员催得很急,有贞为他们上书免除。七年秋,山东发大水,河堤多被毁坏,只有有贞所修筑的完好。有贞于是修复旧堤的决口,从临清到济宁,各设减水闸门,水患得以平息。回朝后,皇上召见他,奖赏慰劳有加,进升他为左副都御史。

八年(1457)正月,景帝病危。石亨、张车兀等人策划迎上皇复位,去告诉太常寺卿许彬。许彬说“:这是不世之功。可惜许彬老了,无能为力。徐元玉善于奇策,何不去跟他商量?”石亨即连夜到有贞家。有贞听说后,非常高兴,说“:得先让南城知道这个计划。”张车兀说:“我们暗中通知他。”于是令太监曹吉祥进去告诉太后。辛巳这天晚上,各人又在有贞家中会面。有贞上屋顶观看乾象,马上下来说:“时机已到,不要错过。”当时正有边警,有贞令张车兀诡称要防范非常之事,提兵进入大内。石亨掌大门钥匙,当晚四鼓,他开长安门领进张车兀的军队。入城后,又闭上城门防止外面的军队。当时天色很暗,石亨、张车兀都很害怕,对有贞说“:事情能成功吗?”有贞大言一定成功,催促他们快点行动。到达南城后,门锁住了,便毁墙而入。上皇在灯下一个人出来问是什么事。有贞等人俯伏在地,请上皇登位,于是叫上皇上辇。士兵因为太惶惧而抬不起来,有贞率诸人帮着拉着走。星月突然开朗,上皇问各人的姓名。到东华门后,守门人不让进,上皇说“:朕是太上皇帝。”守门的人返身而逃。上皇于是上奉天门,有贞等人穿着平常衣服拜贺,欢呼万岁。

景帝天明后应当视朝,群臣都已经在宫门下等候。突然听到殿中传来呼噪之声,大臣们都很惊愕。不久各门全部打开,有贞出来对众人说:“太上皇帝复位了。”群臣赶紧入宫拜贺。即日命有贞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第二天加封他为兵部尚书。有贞对石亨说“:愿得冠带随仁兄之后。”石亨为他向皇上提出,皇上封他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务,赐称号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一百石,世袭锦衣卫指挥使,颁给世袭诰券。有贞于是诬陷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杀了他们。内阁各大臣几乎全被逐出。陈循素来对有贞有恩,有贞也不救。事权尽归有贞掌握,中外侧目。有贞更进一步发展,随时进去见皇上,皇上对他也倾心委任。

有贞得志后,便想疏远曹吉祥、石亨。他看到皇上对两人已有厌恶的表情,便稍稍压制他们,并暗中对皇上说他们贪婪凶暴的情况,皇上也为之动心了。御史杨蠧上奏弹劾石亨、曹吉祥侵占民田。皇上问有贞和李贤,他们都说杨蠧所奏的属实。有诏书嘉奖杨蠧。石亨、曹吉祥非常怨恨,日夜图谋陷害有贞。皇上正宠爱有贞,经常屏退从人秘密交谈。曹吉祥令小阉官偷听得到,然后故意把听来的话泄露给皇上。皇上吃惊问道:“你从哪儿听到这番话?”。他回答说:”从有贞那听到的。某日说某事,外面没有人没听到的。”皇上从此疏远有贞。正好御史张鹏等人想弹劾石亨别的罪行,奏疏还没上,而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曹吉祥。两人于是向皇上哭诉,说这实是内阁主使。皇上于是将各御史投进监狱,同时逮捕有贞和李贤。突然雷电和冰雹交作,大风吹断了树木。皇上感悟了,又怕违背了石亨的愿望,于是释放有贞,命他出任广东参政。

石亨等人恨犹未消,总想杀了他。他命人投匿名信,指斥皇上,说是有贞因为怨望而指使其门客马士权这么干的。于是追到德州抓住有贞,与马士权一起关进诏狱,拷打审问,但没有找到证据。正好承天门失火,皇上大赦。石亨、曹吉祥担心有贞被放,便对皇上说:“有贞自己撰写的武功伯诰券上有话说'缵禹成功’,他又自选武功作为封邑。禹受禅为帝,武功是曹操最初的封地。有贞有志图非份之望。”皇上把这奏书出示司法官员,刑部侍郎刘广衡等人上奏有贞之罪应当斩首,暴尸街头。皇上下诏迁他到金齿为民。

石亨败后,皇上从容对李贤、王翱说“:徐有贞有什么大罪,不过是被石亨等人陷害而已,把他释放回家。”成化初年,给他恢复冠带闲住。有贞被放回来后,还希望皇上再召他,经常仰观天象,说将星在吴地出现,由此他更加自负。他常随身带着铁鞭,屡屡起舞。到听说韩雍征战两广有功后,他才掷鞭叹息说:“孺子也应天象吗?”从此放浪山水之间,过了十几年才去世。

有贞刚出狱时,曾抚着马士权的背说“:你是个义士。将来我要把一个女儿嫁给你。”从金齿回来后,马士权经常前去问候,他绝口不提婚事。马士权辞去,终身不提这件事。人们因此薄有贞而重马士权。

杨洪传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父杨政,明初因功成为汉中百户。父亲杨王景,战死于灵璧。杨洪承袭职位,调往开平。他善于骑射,遇敌时总是身先突阵。当初,杨洪随成祖北征,到达斡难河,俘获人马而还。皇上说道“:真是将才啊!”便下令记住他的名字,进升为千户。宣德四年(1429),杨洪奉命率精骑二百,专门巡察塞上。紧接着又奉命在西猫儿峪筑城,留兵戍守。并在红山击败敌寇。

英宗即位,尚书王骥说边军怯弱,是因为缺乏训练,并趁机推荐杨洪的才能。皇上于是下诏加封杨洪为游击将军。杨洪所部才五百人,皇上下诏挑选开平、独石的骑兵增补,杨洪再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当时先朝宿将已尽,杨洪是后起之将,以敢战闻名,为人机警敏捷,善于出奇捣虚,从未受过小挫。杨洪虽为偏校,但朝中大臣都知道他的才能,如果有人诽谤,总有人保护着他,杨洪因此得以施展其才。

尚书魏源督察边事时,指挥杜衡、部卒李全都上奏揭发杨洪之罪。皇上听从魏源所言,将杜衡贬至广西,将李全逮捕交给杨洪自己处置。随即命杨洪协助都督佥事李谦守赤城、独石。李谦年老胆怯,因而与杨洪意见相左。杨洪每次调军,李谦总是暗中阻止。杨洪曾激励将士杀敌,李谦却笑道:“敌人能杀尽吗?只会白白送死而已。”御史张鹏弹劾罢免了李谦,因此命杨洪代替他,杨洪自己更加发奋。朝廷也厚待他,每次上奏捷报,功劳虽小,朝廷也一定给予他奖励。

杨洪当初击败兀良哈兵,俘获其部长朵栾帖木儿。他代替李谦之职后,又在西凉亭击败其兵。皇上赐诏嘉奖。又下诏对宣大总兵官谭广等说“:这就是以前骚扰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他们离你军很近,你们却不能将其消灭,与杨洪相比,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三年(1438)春,杨洪在伯颜山袭击贼寇。他因马倒而伤了脚,但却更拼力战斗,擒获其部长也陵台等四人。并追击至宝昌州,又擒获阿台答剌花等五人。贼寇大败而逃。皇上赐玺书慰劳,并派遣医生前去看望杨洪,进升他为都指挥同知,还赐给他银币。随即又以谭广年老为由,命杨洪充任右参将辅助他。杨洪建议加筑开平城,拓广龙门所,从独石至潮河川,增设六十个土堡。杨洪随即进升为都指挥使。他与兀良哈军战于三岔口,又曾追击贼寇至亦把秃河。再升为都督同知。九年,兀良哈侵犯延绥,杨洪与内臣韩政等出大同,至黑山迤北,在克列苏拦击并打败了兀良哈。杨洪进升为左都督,受赏的将士达九千九百余人。杨洪曾请求发给他旗牌,未被允许,便自制小羽箭、木牌,号令军中。有关官员告他不经请命而擅自行事,皇上却不予追究。

十二年(1447),杨洪充任总兵官,代替郭王玄镇守宣府。自宣德以来,迤北军队未曾大举入侵,唯有朵颜三卫部众寻找机会骚扰明朝边境,来者最多也不过百名骑兵,或数十名骑兵。其他将领一般都很怯懦,唯独杨洪以敢战升为大将。诸部也十分害怕他,称他为“杨王”。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太师也先都曾致信给杨洪,并赠送马匹。杨洪上报朝廷,皇上命他接受而以礼相报。随报屡有赠物,皇上当时正倚重杨洪,所以对此不予指责。英宗被俘后,途经宣府,也先矫传皇上命令,催促开门。城上守兵回答说:“我们所守的是主上的城池。现在天色已晚,我们不敢开门。而且总兵官已经去别处了。”也先只得拥着皇上离去。

景帝监国后,论前后之功,封杨洪为昌平伯。也先又让皇上致信给杨洪,杨洪将信封好,上奏朝廷。当时景帝已经即位,速派使者告知杨洪:“英宗的信是假的。从今以后即使是真信,你也不要接受。”于是杨洪一意坚守。也先逼近京城,皇上急命杨洪率兵二万入京保卫。当杨洪赶到时,贼寇已退。杨洪与孙镗、范广等奉命追击余寇,在霸州击败也先兵,俘获阿归等四十八人,夺还贼寇所掠人畜数以万计。到达关口时,贼寇返回再战,杀死官军数百人,杨洪之子杨俊差一点被杀。贼寇离去后,杨洪因功进升为侯,奉命率所部留在京城,监督京营训练,兼管左府事务。朝廷因杨洪是宿将,对他所提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杨洪曾陈述抵御贼寇的三条计策,又奏请裁汰三千诸营将校,不能让羸弱之人充斥军中,朝廷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景泰元年(1450),于谦认为边境紧急情况还未平息,应当命令杨洪等上奏方略。杨洪提出四个建议,皇上命兵部商议执行。都督宫聚、王喜、张斌事先因罪下狱,杨洪与石亨推荐说他们三人熟悉战事,请求放了他们,命他们立功赎罪。皇上已经下诏同意,但言官却弹劾他们结党扰政。皇上因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急需用人,而搁置不问。英宗返回后,杨洪与石亨都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并给予世袭凭证。

第二年夏,杨洪佩带镇朔大将军印,仍镇守宣府。其堂侄杨能、杨信充任左右参将,其子杨俊为右都督,掌管三千营。杨洪自己感到一门父子官级太高,又手握重兵,担心势头太盛,难以任职办事,便请求退休,并请求将杨俊等调往他处。皇上不许。八月,杨洪因病应诏返京,一个月后去世。被赠为颍国公,谥号武襄。其妾葛氏上吊殉夫,皇上下诏追赠她为淑人。

杨洪久居宣府,治军严厉,兵精马强,为当时边将之首,但他从未擅杀无辜。杨洪又十分爱好文学,曾经请求在宣府设立学校,教育诸将子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王骥孙瑾 徐有贞 杨善李实 赵荣 霍瑄 沈固 王越
【2021一轮备考·文言文6】高三各地联考最新试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共5题
徐有贞传
通俗故事:明英宗朱祁镇 明景帝朱祁珏 于谦 《明史纪事本末》
【西湖佳话】卷八三台梦迹
白话《明史》于谦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