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贞观政要译注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仁义第十三

本篇导读

唐太宗主张“以仁义诚信为治”的治国主张。他认为,自古以来用仁义治国的,国家气运就会长久。强调“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太宗的“君道”学说,核心内容是传统儒家的仁政和仁义思想,这也是他当政后推行让步政策、宽简刑罚、轻徭薄赋的理论基础。本篇和下面的《崇儒学》等篇,都反映了唐初统治者尊崇儒学、重视道德教化、主张省刑慎罚、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1,虽救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2。』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3!』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1 任法御人:谓用法令治理百姓。

2 浇薄:指人情轻薄,风气虚浮。

3 岂舍梦寐:即“梦寐岂舍”,在梦中也不忘记之意。

译文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以仁义治理国家的,国运长久;用刑法治理百姓的,即使能够暂时纠正弊病,国家败亡也很迅速。既已见到前代帝王的往事,足可以作为借鉴。如今打算专拿仁义诚信治理国家,希望革除近来人情轻薄虚浮的风气。”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德行仁义损伤丧亡很久了,陛下承接它留下来的弊病,发扬道德仁义,改变风气,这是万代的福分。但是没有贤人不能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得贤人。”太宗说:“我思念贤人的心情,在梦中也没有忘记!”给事中杜正伦进言说:“世上必有人才,随时可供任用,岂有等待梦见傅说,遇到吕尚,然后才治理国家的呢?”太宗很同意他的话。

赏析与点评

“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亡亦促。”——秦任法而速亡,发人深省。是故自汉以来,为政者俱崇尚“德主刑辅”的理念,提倡先以德育教化百姓,即导之以礼,若无效,才齐之以刑。所以,太宗深信单靠刑法来治理天下,虽能收一时之效,但最终只会加快国家败亡的速度。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1,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2,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1 廉耻:廉洁和羞耻。

2 异端:指违背正道的事情。

译文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认为在国家乱离之后,社会风气很难在短时间内变好。近来看到百姓都逐渐懂得了廉耻,官吏百姓都能奉公守法,盗贼日渐减少,从而知道没有一成不变的风俗,只是施政有治乱好坏的区别。所以,治国之道,必须用仁义来安抚百姓,向他们展示威严和诚信,要顺应民心,废除严刑酷法,不做违背正道的事情,天下自然会安定平静。你们应当共同努力做好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1,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2,然朕惟欲卿等存心治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无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当以德义相辅。』

1 甲仗:兵器。

2 饬兵:修整兵器。

译文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说:“最近检查武库兵器,看见所藏的兵器远比隋代充足。”太宗说:“修整兵器防备寇贼虽然是要紧事,但是我只希望你们留心治理国家的策略,务必竭尽忠诚,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便是我的兵器。隋炀帝难道没有兵器?恰恰足以导致他灭亡的,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百姓怨恨背叛的缘故啊。你们要理解我这个心意,应当以德行仁义来辅助我。”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译文

贞观十三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树林茂密了鸟儿就会来栖息,江湖广阔了群鱼就会来游弋,仁义积累得深厚了百姓就自然会来归顺。人们都知道躲避灾害,但不知道施行仁义就能使灾害不发生。仁义之道应该牢记在心,经常让它持续不断,如果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这就好像人饮食是为了保养身子,经常使肚子吃饱,才可以维持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话,天下百姓太幸运了。”

赏析与点评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太宗认为统治者若有高尚崇厚的仁义道德修养,则天下百姓自然心悦诚服地接受其管治。“以德服人,天下归心”,就是这样的意思。

忠义第十四

本篇导读

太宗一再下令表彰历代那些“固守忠义,克终臣节”的官吏及其子孙,以此鼓励当代和后世臣民誓死效忠君王。而魏征等臣僚则认为忠义应是君臣双方面的事,他以当年豫让之语回应说:“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所以“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这是魏征替唐太宗设计的培育忠臣的途径。

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1,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2,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3,并遗其书曰:『想卿忠义之风,故有斯赠。』初,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4,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5,思廉厉声谓曰:『唐公举义兵6,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侑至顺阳阁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仁者有勇,此之谓乎7!』

1 从容:此谓闲暇时候便谈论。

2 姚思廉:原为隋代王杨侑的侍读学士。唐高祖时,任秦王文学,贞观初,任著作郎、弘文学馆士。曾撰《梁书》和《陈书》两正史。

3 物:此指布帛之类。段:古时布帛的长度单位。

4 代王侑(yòu):隋炀帝元德太子的儿子,即炀帝孙,封为代王。炀帝十三年南巡,命杨侑留守大兴。李渊攻克大兴后,立杨侑为皇帝。

5 升殿:登上宫殿。

6 唐公:即李渊,太原起义时,李渊的爵位是为唐国公。

7 “仁者有勇”二句:意思是:古人说仁人有勇气,说的是这种人吧。语出《论语·宪问》。

译文

贞观元年,太宗曾在闲暇时谈到隋朝灭亡的故事,感慨地叹息说:“姚思廉不惧怕杀戮,因而表现了崇高的节操。考察古人,也没有什么人超过他的!”姚思廉这时在洛阳。太宗于是寄送布帛三百段,并写信给他:“怀念你的忠义风格,所以赠送这些东西。”起先,隋大业末年,姚思廉任代王杨侑的侍读学士,到了起义的军队攻克京城时,代王府的下属大多害怕得四处逃散,只有姚思廉侍候代王,不离开他的身边。义军的兵士准备登上宫殿,姚思廉声音严厉地说:“唐公举兵起义,本来是为了匡救皇室。你们不能对代王无礼!”兵士们信服他的话,于是稍微退却,分布在台阶下。一会儿,唐高祖来到,听说此事,认为姚思廉忠义,允许他扶代王杨侑到顺阳阁下。姚思廉哭泣下拜,然后离去。看见的人都叹说:“仁义的人有勇气,说的就是这种人吧!”

贞观六年,授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1,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薨之危。今赏公忠謇,有此迁授。』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1 光禄大夫:唐朝时为文职官员,从二品,掌议论及顾问应对诏命。陈叔达:字子聪,陈宣帝第十六子,少以才学知名。唐高祖时,封江国公。贞观初加授光禄大夫,贞观九年去世。

译文

贞观六年,任命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太宗就此事对他说:“武德年间,你曾经向太上皇如实报告,说明我有攻克天下的大功劳,不能贬斥降职等。我生性刚烈,如果受到压抑挫折,恐怕承受不住忧愤,以致造成生病死亡的危险。现在奖赏你忠诚正直,给予这次提拔任命。”陈叔达回答说:“臣因为隋朝父子自相残杀,导致败亡,哪能容许自己眼看前人失败,后人却不吸取经验教训?臣因此竭尽忠诚进谏。”太宗说:“我知道你不光是为我一人,实在是为国家打算。”

萧瑀,贞观中为尚书左仆射。尝因宴集1,太宗谓房玄龄曰:『武德六年已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2。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3。萧瑀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乃赐瑀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4。』瑀拜谢曰:『臣特蒙诫训,许臣以忠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5。』寻进拜太子太保。

1 因:于,意为在某一时。

2 废立之心:即太宗自谓,当年唐高祖因为他功业日盛,曾私许立改他为太子。后被李建成、李元吉及妃嫔进谮,高祖才放弃这想法。

3 功高不赏之惧:功劳太大,无法奖赏,反而担心被妒忌受迫害。

4 “疾风知劲草”二句:比喻在危难时才显出人的意志坚强、忠诚正直。板荡,乱世的代称。语出《诗经·大雅》有《板》、《荡》篇,都是说周厉王无道的乱世故事。

5 “虽死之日”二句:意思是实现了自己的最大愿望,即使死去也如同活着一样。后世常省作“虽死犹生”,用于为正义而献身的行为。

译文

萧瑀,贞观年间任尚书左仆射,太宗曾在设宴招待群臣时,对房玄龄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曾有废弃原来太子,而许诺立我为太子的打算。我在那个时候,得不到兄弟的容纳,实在是担心功劳大无法赏赐,反而遭到妒忌迫害。萧瑀不受厚利诱惑,不怕刑戮威胁,真是国家的栋梁。”于是赐诗给萧瑀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萧瑀拜谢说:“臣这样特殊受到陛下的训诫,称许我忠实诚信,臣即使死去也如同活着一样。”不久,晋升萧瑀为太子太保。

赏析与点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只有经历疾风、狂风的吹袭而屹立不倒的,才是充满生命力的劲草。同样,天下动荡,家国濒危之际,便越发显示出哪些才是竭尽忠诚的忠臣。这与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同一道理,都是说明任何人与事,必须经历危难考验,方可突显其坚毅不屈的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义第十三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上)
《贞观政要》卷34辨兴亡诗解2突厥忘恩行暴乱任小人则败亡国在己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凡四章)
贞观政要 尊敬师傅 教戒太子诸王 规谏太子 仁义 忠义 孝友 公平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卷二·论纳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