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奇幻之旅》:从蚕丝到丝绸,五千年的光阴总共走了三步!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全文字数约3.3K,图片数量约40张)

我养了一些蚕,

如何把它变成丝绸?

从蚕宝宝到丝绸,

总共分三步:

① 茧丝成线;

② 丝线织造;

③ 锦上添花。

饲养蚕宝宝是很多人童年都拥有过的经历,但很少人能真的把蚕宝宝变成蚕丝、最后变成丝绸。而上面所说的三步,其实是三块很大的知识,毕竟中国人花了五千年的时光才将它走完。

嗯,跟很多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数字可能是一个虚数不同,中国丝绸文明的这个5000年可是有考古证据证实的哦,详见《中国最早的丝绸,距今5000多年,在河南!》。是不是,底气更足了呢!

现在,我们就要开始从昆虫到丝绸的奇幻之旅啦!

温馨提示:没有养蚕宝宝的可以从第二步开始看哦!

1

茧丝成线

这一步可以细分为下面四步工艺:

选茧

根据品质、形状、色泽等进行的蚕茧分类工作,一些有严重缺陷的蚕茧是不能用来缫丝。

剥茧

将蚕茧表层不适于织作的松乱茧衣剥掉,剥下来的茧衣也不要乱丢,可以用来制绵。

煮茧

其实就是利用温度和湿度,让丝胶软化,便于抽丝。(跟上一步就构成的成语“抽丝剥茧”啦~)

缫丝

煮茧时找到丝头,提起丝头以后就可以将多根蚕丝绾在一起。

不过对于家庭手工来说,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可能需要比想象中更多的蚕茧,“一些”可能是不太够。后面我们具体讲讲缫丝跟准备经纬线,这个“不够”的原因就会更清楚。

而上面的工艺里其实还缺少了一个对于古人来说比较现实的问题,因为只要一周左右时间,这些蚕茧就会变成一群蛾子。我们都知道“破茧而出”这个成语,变成蛾子以后蚕茧就是破蚕茧了。

这里插播一句,破茧也是可以纺丝的,称绢丝(跟平纹丝织物的那个“绢”不是一个意思)。由于种桑养蚕算是古代中国比较领先的技术,所以古代西域一些地区可能出于信仰、更可能出于珍惜蚕种的原因,是会使用破茧纺丝,这也是当时东西方丝绸的区别之一。

话说回来,一周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让我们搞完这些,所以就不得不聊一个有些残忍的话题:

杀俑贮茧

所谓“贮茧”,就是把这些蚕茧保存起来贮茧不仅要保持蚕茧完整,而且要防止蚕茧霉变长虫。当然,如果是真的要正式地来做这件事的话,还需要做到保存蚕茧的方式既利于后续的缫丝又能保证蚕丝的质量,好茧是很有可能因为保存方式不佳而出来质量差的蚕丝。

△ 蚕茧丰收 / 云南网

“贮茧”的主要核心就是“杀蛹”,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虫卵,毕竟蚕茧并不无菌环境里长大的。很多人以为蚕蛹是缫丝的时候被热水烫死了,其实早在“贮茧”这一步就死了。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一个比较简便的贮茧方式“冷藏法”。我查了一些低温贮茧的论文,实验结果是零下20度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且基本不变质。

但对于古人来说,冷藏法就不是很好实现了,古人将蚕茧放在山洞等阴凉处,只能撑几天。冷的不行咱就换热的,如“日晒法”。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紫外线会破坏蚕丝的质量,想想博物馆里丝织物保存环境都比较避光,就知道光对蚕丝有损伤的,会变得脆弱。此外,这个方法杀蛹的效率堪忧,还靠天吃饭,宁波这种天天下雨的地方一周都等不来一个正经太阳。

在宋代《蚕织图》里所表现的方法则是“盐茧”“瓮藏,大致就是一层蚕茧一层盐一层叶子放在瓮里,其实就是腌它!腌个一礼拜,蚕茧的水分会被吸收掉一点,而蚕蛹也会被腌死。这个法子重点就是要装满以后密封,如果家里的泡菜坛子可以拿来兼职一下。

△ 蚕织图 / 黑龙江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常用的是“蒸茧”“烘茧”,两者工具都相对简单,但是对火候时间等各方面经验要求比较高。后者是现代工业里常用的方法,新鲜蚕茧大部分是水,一般“烘茧”可以去掉60%左右的水分。

△ 烘茧 / 雎宁新闻网

虽然贮茧是这个步骤里被忽略的一个,但实际上所包含的技术发展也一点不弱。所以,中国的丝绸文明真的是包含了很多很多的科技点!

缫丝煮茧

工业缫丝的流程比较复杂,林林总总起来能写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制丝学”或“制丝工艺学”。

△ 机器煮茧 / 网络

对于普通家庭手工来说,则可以简单一些:支一口锅,倒入自来水就行了,现代人都不会有水质烦恼。水不要煮沸,古人说“拍拍手探汤”“汤如蟹眼”,大约就是开始冒泡但又没有翻滚。蚕茧会浮在水面,为了均匀传导热度就需要工具反复将它按入水中。

煮茧就是前面说的溶丝胶的过程,它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要给蚕茧水分,另一个要给它热量。这样蚕茧外层的茧丝才会因为丝胶附着力降低而便于“索绪”“理绪”。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茧丝配合缫丝的速度逐层“瓦解”。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控制水温火候,这也是现代人便利的地方。

△ 煮茧缫丝 / 豳风广义

这样不停翻煮,找到茧丝溶解漂浮的丝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出头绪”便是出自于此,这个步骤叫做“索绪”(本文即将成为成语大全)

找出“绪头”后绕到直径大一点的东西上。古人有专门的缫丝车,我们可以去网上买个玩具式样的。一个蚕茧出一根茧丝,然后却并非一根茧丝成一根丝,而是几根茧丝并作一根丝。茧丝出水的时候丝胶并未溶解干净,所以不需要加捻就会自己“黏合”,由此获得的便是“生丝”

△ 生丝

而生丝进一步脱去丝胶以后,变成柔软易于染色的丝线,就是“熟丝”了,它们特点不同,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翻丝成线

获得蚕丝以后,我们就要准备织布所用的经线纬线了。

首先要“翻丝”,这个类似小时候帮妈妈重新把毛线卷成线团的过程。不过丝线不能成团子,我们没有专业工具找个凳子之类的翻过来绕丝线。这个过程我们要检查一下缫好的丝线并且重新舒张一下张力。

其次要“并丝”,尽管一根生丝是好几根茧丝组成的,但为了成为经纬线它可能还需要几根合并成一股。可以直接合并,也可以加捻,我们常见一些手工爱好者和早期用的是纺锤、纺轮(其实博物馆里很常见,但是很少人会留意),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用的是纺车。

△ 纺轮和纺锤

是的,纺车是拿来加捻纺线的,所以它不是织布机,“纺织”这个词说的也是“纺线”和“织布”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儿。关于“纺”与“织”的技术发展,大家可以看《《西方古代纺织技术是否远超中国?》我用了3000多字才写出这个「不是」!》。

△ 北宋 纺车图 / 网络

接下来,纬线比较好准备,绕在纡子上就行了,纡子装在一个船型的工具里,就是梭子了。

经线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经线等于是平行排列的很多根长线,它们之间不能纠缠并且张力要保持一致。并且它们要均匀排列,最后排列的宽度等于布的门幅宽度。

△ 卷纬与牵经,雍正耕织图

如果大家去到一些有织布场景的景区,不要只拍他们投梭织布,试试看去拍牵经,会更壮观更出片哦!看,了解知识其实还有利于摄影技术的提高,哈哈~

其实这些可以体验的内容,现在已经作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丝路文化进校园”成果的一部分了。

除了我们很熟悉的养蚕宝宝,现在的课程除了讲解蚕的生物知识、养蚕的观察日记,还会有蚕桑文化、丝绸历史、丝绸服饰等更广阔的内容。通过小小的蚕宝宝,与我们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结合得更深。

给大家推荐一下这套《丝路奇幻之旅》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强强联合编写推出,虽然定位是“青少年科普读物”,但大朋友也非常推荐入手,丝绸文明这课是非常推荐大家都补上的。

2

丝线织造

很多人会觉得织布很神奇,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你是织布匹还是织带子,织纱布还是织云锦,都离不开下面这个循环:

送经

将织造需要的经线从经线轴上按照需要放出来一段。

开口

将经线按照需要分成不同的组,然后交错分开,形成一个利于投梭的开口。

投梭

将缠有纬线的梭子,从开口处穿过。

打纬

梭子牵引穿过的纬线还比较松垮,需要打紧才能形成下一个交错开口,

卷布

将织好的布在布轴上卷起,跟前面的“送经”是搭配的。

不过我们家里当然是没有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高大织机,不过也用不上,毕竟我们可能获得的丝线本来也不多,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简易的织机进行手工体验。

这里提供我们之前分享过的两个方式——

第一种是使用快递盒做一个简易织机:《织机入门:用快递盒做一个“原始织机”》;

第二种更简单,直接去网上买一个玩具织布机:《用一台100元的玩具织布机 撬动织造的奥秘》。

△ 各种玩具织机

看到这里就不难发现了,其实我们使用比较粗的线,比如毛线、纸藤等,来制作一些小物件会更简便一点。所以没有养蚕宝宝的,就从这步开始,也一样可以获得快乐!

当然,丝绸的织造比这些要复杂很多,基本上丝绸种类有多少,织造这件事就应该有多难。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如何有图有真相的看懂古代织物结构?来,上丝博大图!》,几乎每一种都对应至少多种织造方式。而考古出土一般只能发现织物,对于织造工艺本身也是一件需要探索的事情,如《探寻汉锦织造之谜:一条曲折的学术弯路》。

织造以后我们也会陆陆续续谈,尽量还是深入浅出一些,本文就不扩展了。

3

锦上添花

这步就是在成品布上的一些加工工艺了,比如染色、印花、刺绣等等,说起来话就长了,大家也可以翻翻过往的一些文章:

染色:

印花:

刺绣:

这些内容,在前面推荐过《丝路奇幻之旅》里也有提到,只不过我将其中书中提到的点做了一些扩充。

《丝路奇幻之旅》这套书主要包括丝绸、丝路的重要概念、关键观念和相关学习活动,分为走进丝路、小蚕大世界、小小织造家、云想衣裳花想容、锦绣文章五个学习单元,涵盖历史、科学、技术、艺术、文学等方面。

可以看出,虽然每个点都十分浅显童趣,但涵盖的知识面是非常系统的,只要挖掘也能做到专深严谨

如果大家对于丝绸史有兴趣,需要更专业一些的书籍,则推荐入手《中国丝绸通史》(2005年出版的,没有带货链接了,大家自己找吧。找到了也别问为什么价格那么贵,专业书+绝版=贵上加贵。之前推荐赵丰书单的时候还能原价入,所以书能买到的时候还是要早点下手)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丝绸博物馆看龙袍
蚕宝的温床成了我们的衣裳
传承几千年的东方蚕桑文化——手工蚕丝被
胡毓芳:匠心铺就丝路
7月行情开始下跌 茧丝倒挂让丝绸厂家赚少赔多
一文Vol.16丨汉机织汉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