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已成重点突破口

【原创】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已成重点突破口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坚持用市场化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虽然与二季度相比,后面的说法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问题上,却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二季度例会对此的表达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而此次则调整为“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从“进一步”到“下大力气”,一方面,说明货币政策传导仍然不够畅通,仍然存在许多阻力和障碍,导致货币政策难以全面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决策层、管理层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通的问题已经从克制、容忍逐步转向不容忍、零容忍,决心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也是,从货币政策的制定情况来看,已经基本符合市场化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仅如此,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可是,从政策的执行效果来看,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产生预期效果。特别是向实体经济倾斜的问题,始终存在着政策层面与操作层面的脱节,甚至背离现象。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需要,实际上,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甚至在某些行业、某些地方、某些局部出现了加剧现象。

显然,这已经不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而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太多的“肠梗阴”,存在太多的问题与障碍。如果不把这些因素消除掉,货币政策的作用效率会越来越低,可运用的政策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们一直强调能够运用的政策工具还很多、很丰富。但是,这些政策工具能否像预想的那样管用,不仅要看工具的多少,更要看工具的运用效果,要看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如果货币政策的传导不畅通,政策工具的运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影响到决策层对政策工具的把控和运用,影响到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应当说,从近两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管理层,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和重要,已反复强调要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解决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此次央行例会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从“进一步”上升到“下大力气”,已经传递出十分明显的信号,对操作层的工作是很不满意的,不会再容忍操作层面以软对抗的方式对待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而必须严格按照决策层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货币政策。

也正因为如此,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是否也能像房地产市场政策一样,按照“资金是用来支持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不是用来体外循环的”定位,坚持“因行施策、分类指导”。因为,此举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已经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也应当适合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

殊不知,只有把具体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下放到商业银行手中,管理层只关心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资金有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没有解决,风险防范工作如何就行,其他的,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如果哪家商业银行的资金导向出现问题,没有给实体经济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对该商业银行实施严厉监管和处罚。那么,货币政策的传导就不会再出现“肠梗阴”,商业银行也不敢再设置障碍和增加阻力,货币政策的传导就会十分畅通。毕竟,行与行之间的竞争,也是促使银行在执行政策方面效率高低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旦谁落后于其他银行,并有可能被管理层通报和约谈,可能就会自动调整政策、自觉执行政策、自我反思政策,就会有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就能够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去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自然,货币政策的传导也就会越来越畅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大盘倒逼政策
张敬伟:稳增长不能过分依赖股市楼市双轮驱动
央行祭出新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终于找到不消耗外储,又能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办法
余丰慧:降息降准时机未到 投资者需防范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