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夕不仅仅是情人节 还是女儿节 | 七夕宁海民俗活动丰富多采

现在一说起“七夕”,人们想到的恐怕是“中国情人节”。“七夕情人节”的兴起是各方的意愿造成的,商家需要这样一个噱头赚钱,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需要这样一个噱头来充实一下自己的文化生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夕”和宁海的一些七夕文化。

七夕女儿节
作者:叶柱

  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叫七夕,中国民俗中的女儿节。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夕。鹊桥,是喜鹊为了让牛女在天河上相会搭的桥。这要从“喜鹊搭桥”传说说起。


“喜鹊搭桥”传说

  喜鹊是玉皇大帝派放到人间专门为人们报喜的天鸟;老乌头是玉皇大帝派放到人间专门为人们报凶的天鸟。报喜让人振奋,报凶让人警惕。喜鹊、老乌头各司其职。天上的七仙姑织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牛郎爱织女,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喜鹊向他们俩报喜:白头偕老。老乌头向他们俩报凶:活活拆散。喜鹊与老乌头打了赌。

  织女嫁牛郎的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派天将勒令织女回转天宫,牛郎紧追不舍,王母娘娘用银簪当空一划,顿时出现一条万里天河,把牛郎、织女分隔在天河两边。织女是七夕下凡的,又是在七夕被押回天宫的,七夕是牛女悲欢离合之夕。牛郎、织女夫妻拆散,隔着天河泪眼相望,无法飞越。

  老乌头打赌赢了,喜鹊输了。喜鹊不服输,发誓要在七夕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搭桥让牛女相会。喜鹊知道,在万里天河上搭鹊桥,谈何容易,不知要多少喜鹊才行。于是,喜鹊加快生儿孵子,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飞满天空。喜鹊成群,力量有了,这年七夕,老鹊率领千子万孙,飞到天河上搭鹊桥。你咬住我的头,我咬住你的尾,头头尾尾连成一串,搁在天河上,鹊桥搭成了。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喜鹊的愿望实现了。喜鹊是私搭天桥,怕违犯天条,不敢久留,第二天一早就回到人间。回返人间的喜鹊,因在搭桥时互相咬住顶毛,拆开时落了一簇顶毛,每只喜鹊少了一簇毛。从此,七月八日早晨见到的都是癞头鹊。


“七夕”乞巧节的来由

  七夕之夜,遥望星空,南天上的耿耿银河,一边是牛轭形的三颗星组成的牛郎星座,相对的一边是织布梭形的七颗星组成的织女星座,其中第七颗星光淡淡的,就是七仙姑织女星,因她私自下凡,星光被王母娘娘扫去了。

  牛郎、织女都成了天上的星,叫他们是牛女双星,七夕也叫双星节。牛郎织女双星故事,最早见于后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此说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了。晋代周处的《风土记》,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都有牛女传说的记载。


  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仰慕她,向她学巧,七夕乞巧便应运而生,故亦称乞巧节。七夕乞巧成为节日民俗活动的主旋律。

  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对于七夕乞巧,有如下记载:

  “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鍮tōu;鍮石,黄铜)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巧)。”

  到了唐代,天下承平,七夕乞巧之风大盛,唐诗中亦不乏描绘。唐诗人祖咏的一首《七夕》可见诸一斑。诗曰: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这一幅仕女乞巧图,活画出姑娘们乞巧活动持续到深夜,仍然兴致勃勃不肯休息的生动场景,姑娘对于七夕乞巧,真是“古今一也”“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则是指的如“喜子结网”之类乞巧,要到第二天早晨去检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末尾写唐玄宗、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其实也是一种乞巧,乞的是生死相依的爱情巧。

  自唐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七夕乞巧之风历久不衰。

“七夕”宁海民俗活动
貌巧

  宁海城乡,到处有井。七月七日,姑娘们一早起来,纷纷到自家习惯用水的井边去打水梳洗头发,叫洗头节。洗头节洗头,用的是木槿叶酿汁,配上井水,调成胶状,敷在发上搓揉湿透,然后打来井水冲洗干净。洗后,青丝如鉴,容光焕发,叫做貌巧。

手巧

  七夕前夕,姑娘们采来凤仙花,加上些明巩,拌匀捣烂,包扎在十个指甲上。包扎一夜,七日早晨起来拆开包扎包,立即呈现:尖尖十指,个个指甲红艳如花,叫做手巧。

展巧

  七日如遇上晴天,姑娘们把自己裁剪缝制入时的衣服、装饰品等,晒在庭院里,一时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叫做展巧。

换巧

  七夕,华灯初上,家家院子里摆起五色供果,一家人叩拜七娘,叫做七娘祀。同一时间,把端午节系在孩子臂上的五色丝长命缕,缚好祀后供果,抛上屋顶,让去天河搭桥的喜鹊带去当点心,叫做换巧。

  入夜,姑娘们七人一组,组成七姊妹,晴天对弯月,阴雨对天空,穿针引线,口里念着《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我爹娘年千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穿针最快最准的被公认为得巧。也有对着银河念:“七姑星七七星七月七日一口气念七遍会聪明。”谁一口气念上七遍,谁就得巧;换了气的得拙。


  在一盆水里放上一枚绣花针,摆在月光下,月光映出水底倒影像剪刀,或者像花儿、鸟儿,就算得巧;看去仍是一枚绣花针,无异样,就是得拙。

  捉一只喜子,放进小盒子里,盖实盖子,露天过夜,明天一早打开盖子,盒里喜网结得又正又圆,就叫得巧;喜网结得歪斜或者无网,就叫得拙。用喜子结网乞巧,正是南朝遗风。

  用一只罐子,盛上贮存的天落水和井水各半,露天过夜,叫做接牛女泪。第二天起床后,用这“牛女泪”洗眼睛,说是年轻者眼神更足,老年人会眼目清亮,也叫得巧。

  还有用镜子照瓜果,放巧芽,看巧影,乞聪明巧。还有摆巧果请织女品评问筊,乞烹调巧。


  晴朗之夜,姑娘们约伴七人,一起在院子里露宿,盼望着七夕之夜南天门大开的际遇。所谓南天门大开,就是这晚半夜时刻,南天星空升起一朵红云,是南天门开了,见者会心灵手巧,幸福一生;如果红光照射到院子里来,将使这所院子会有遍地黄金。可是,自古以来,包括宁海在内的江南各地,谁也没碰上这一奇遇,只留给人们一种神奇传说和美好想象。然而,这种现象是有的,古代人叫它是“天开眼”,其实就是科学上说的“极光”,只是我们南方人难以见到罢了。

  姑娘们喜欢七夕,爱七夕,更同情牛女,为了让牛女相会多些时光,有的竟舍痛把家里养的报晓鸡宰了,免得金鸡一啼,牛女不敢久留。

  七夕,有许多许多的女儿们的民俗活动,真个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夕,乞巧
图说古代七夕
“七夕”传说的民俗学真相
【七夕抒情】方良/七夕情人节
在变成“情人节”之前,古人过的七夕是什么样的?
七夕乞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