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建成|我的童年在横金山

胡建成

出生在横金山村

1998年毕业于宁海中学

2002年毕业于哈工大

现定居新加坡

恩诚建筑集团创始人兼总裁

新加坡浙商总会名誉副会长

在新冠肆虐之际

组织侨胞捐资捐款

全力支援家乡抗击疫情

(详见:《致新加坡宁海老乡会的感谢信》)

海外游子出生地

胡建成|我的童年在横金山


金山村,在宁海桃源街道帽峰山脚下,隶属于瓦窑头村。因村处青洋山东的黄狗盘,村名黄狗盘,又因村旁有座黄金山,俗称“黄金山村”,谐音“横金山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个小山村也渐渐地衰败,现在只有3户人家还厮守着自己的家园。但因宁海第一条国家健身步道的建立,时时被驴友提及。在我的记忆中,昔日的山村曾经是那么的热闹。

年的村庄,有十几户人家住着,有沈姓、葛姓和应姓,有四五个道地,十几个孩子。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里炊烟袅袅,村旁小溪潺潺,春耕秋收,过着典型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靠山吃山,丰衣足食,也因此骄傲。

就出生在这样的小山村,听说是我大伯母帮忙接生的。我外公是个裁缝匠,记忆中外公总是躬着背,给我制作各种玩具。妈妈自然也传承了“衣钵”,以手工制作粗衣为生。爸爸因当了七年兵,分在乡里做税务所工作,原本以为一直可以“铁饭碗”,后来却因为非居民户口只得回乡务农。记忆中父母总是唠叨他们小时候食不果腹的故事,而我从没尝到过这种苦,这得感恩回馈的父母、我的外公,虽然每年都青黄不接,但也不至于挨饿受冻,一日三餐,清汤素菜,亦衣食无忧。
 

横金山村全景


劳的村民生活基本上自给自足。几户人家合着养一头耕牛,轮流放养。每家每户都会养猪,往往用南瓜和着粗糠来喂猪,直到如今我都记着南瓜的味道,不敢吃,一闻就想起是用来喂猪的。记忆中的番薯有很大用处,除了日常可以生吃或煮熟吃外还有其它各种吃法。一是能用来酿酒,到现在还有人自酿番薯烧”,味道清香醇厚,喝了“不上头”;二是用来磨番薯粉做番薯面;三是煎糖淋,那是孩子们过年时候最喜欢吃“牛皮糖”和各种糖糕的原料。村人用木柴生火做饭,偶尔也会挑到城里卖。有一次我因脚气而脚趾头烂痒,跟着爸爸走了三十几里山路,先卖木柴再看病,卖的钱只能买半副药,剩点下来买点菜、油盐等回家。同时会存储很多木材,等以后要盖房时,自己做砖烧窑用。

人们白天一般去耕田种地、除草采摘,种植的水稻、茶叶、毛笋、南瓜、地瓜、冬瓜、各种蔬菜等,均无灌溉系统,仅靠自然生长。男人们农闲时候还会去开垦土地,扩大生产。记忆中,村里小溪往山里深处有座龙王庙,有雷公雷婆等石像,文革中被砸坏,残痕败象,缺胳膊少腿的,但每当干旱来临时,附近村庄的居民还都自发组织来这诵经求雨,靠天吃饭的场景历历在目。


子后面有茶叶厂和茶叶树,一棱一棱的,小孩子都喜欢在那里捉迷藏、打闹嬉戏。每当清明前后,女人们都去茶厂里采茶,赚钱来补贴家用。我妈也会去山里采野茶,和几个妇女一起,带上干粮(如年糕,烤笋等)。晚上回来她会给我们讲遇到什么大蛇或野猪之类的历险故事。夜里她还要熬夜杀青、揉捻、烘培、干燥等,然后将茶叶拿去集市上交易,质差的就留家自用,说是“卖姜老婆吃姜芽”。
 
时同一个道地的沈爷爷,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经常被推崇为头,组织诵经。他家里藏有各种经书、手抄本,每日研磨抄经,参佛研学,常为不认识的字而四处求教民办教师考证,远近闻名。我从小就很崇敬这位老爷爷对知识的敬重,盼着有一天也像他那样有学问。

横金山村剪影


里的孩子从小就跟着大人干农活,放牛牧羊,洗衣做饭,父母分配什么就做什么。山里荆棘丛生,经常刺痛皮肤,牛羊也会不经意吃庄稼,少不了挨一顿大人骂,干农活,又脏又累,既无聊也无奈。我好不容易挨到上学年纪,又被嫌弃是年底出生不能入学。村小孩子少,学校隔年招生,于是我9岁才得上学。小学在一里之外的瓦窑头村,两间瓦房,两个民办教师,一间教室两个年级的复式班,上半节课一个年级学生自习,而另一个年级听课,下半节课则换之,共四个年级。

天上学前,飞奔在田埂上,顺带要牵着羊拴在草地上,放学后牵回家。有时候放学回家,生柴做饭,照顾弟妹亦是常有的事。学校也会在农忙季节放假,让孩子们帮助大人干活。父母都讲,不努力学习就得放牛放羊、种田耕地、穿草鞋,简单明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村版

山村里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老师都是用当地方言上课,课程也就数学和语文两科,偶尔的音乐课是学唱红歌,其中有一首叫《大海航行靠舵手》印象特深,体育课是学扔“手榴弹”。记忆最深刻的活动是乡里学校要组织植物标本比赛,收集各种珍贵树叶,于是老师发动学生去山里采摘,都是叶子连着树茎的,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用麻袋抬着,走了20里路到乡里学校,才发现“标本”是用纸夹着叶子,一片一片的。我们辛苦采摘的叶子只好都扔在垃圾堆里了。

胡建成书法与他的工作室


是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孩子,可能孩子逐渐减少,等我上到五年级的时候,就统一到山水小学上学了,那里有两个班级,孩子多了,老师也多了,教学质量也跟上去了。1992年,因爸爸朋友的帮忙,我们搬到梅林下应村定居,从此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

后的岁月里,我北上求学,南下经商,背井离乡在外漂泊闯荡几十年。但我总忘不了那个地方,每当有机遇回宁海时,必定回老家横金山去看看,虽然老屋已废,只余残垣断壁,但总会驻足停留,回望那一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在那儿,总会想起儿时欢乐时光,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总是无比亲切。虽然身常在外,总有一个念想:愿我的故乡依旧人声鼎沸,愿我的村庄还有炊烟袅袅。
 

故乡,挥不去的影子


右下点在看

,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姣阿姨食品

纯手工制作

公益广告

□ 文章:胡建成

□ 摄影:望海茶(部分由作者提供)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南方、一江春水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村居五首
美丽乡村之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刘家山村(原创)
四 大 金 山 没 樑 庙
情感生活(2022.4.30):金华西南的那个小山村,终将是我归不去的故乡
阜安里
李氏宗亲分布村落(湖北蕲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