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命苦!乌桓鲜卑好不容易等到匈奴衰落,才露尖角就遇到了曹操

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多次主动打击,匈奴就开始逐步衰落了。加上王权继承方式上匈奴采用兄终弟及的制度,导致有资格继承王权的人越来越多,每次王权继承都要经历大规模的内战,最后就逐步走向四分五裂了。

这之后,一部分匈奴开始逐步西迁,一部分南下附汉,匈奴就彻底衰落了。到东汉初期到中期,又多次出兵进攻匈奴,匈奴更加衰落,到东汉中晚期,就已经对中原地区不再能形成重大威胁了。

西迁的匈奴一度在历史上突然消失,当他们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在欧洲,大约消失的这段时间,他们正在欧亚大陆的中央草原上慢慢的向西走。南迁的这部分,曹操把南匈奴单于于夫罗的部众迁到今天的山西北部一带,半游牧半农耕。南迁的这部分匈奴再次崛起,已经是在西晋末期,刘渊正是于夫罗单于的孙子。

留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部众也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没有出现比较强大的势力来完成草原上的统一。唯一正在崛起的部落,只有乌桓,这时候还叫乌丸。但还没有完成崛起的过程,也就是部落联盟还在初级阶段,就被曹操击溃,又回到了氏族部落状态。

按照《危险的边疆》一书的说法,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就像是一堆土豆,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口袋装起来。这个口袋叫匈奴,大家都叫匈奴,这个口袋叫鲜卑,大家都叫鲜卑,这个口袋叫突厥,大家都叫突厥,这个口袋叫蒙古,大家就都叫蒙古。现在匈奴这个口袋被撕破了,但下一个口袋还没来,土豆就散落在草原上,自生自灭。

三国这个时期的蒙古草原,刚好是个空窗期。匈奴的口袋已经破了,新的口袋还没出现,乌桓的口袋还没缝好,就被曹操打烂了。但这时候,其实草原上的一部分部落已经开始被当成乌桓了,乌桓衰落之后,鲜卑来了,就开始逐渐变成鲜卑。

一直有个说法,鲜卑吸纳草原上的匈奴余部的时候,鲜卑父匈奴母的,是慕容,鲜卑母匈奴父的是宇文。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鲜卑在两晋时期崛起,草原上的匈奴余部基本上都加入了鲜卑,这是没多少疑问的。所以,鲜卑的生活习俗有不少和匈奴相近之处。

匈奴、鲜卑、乌桓在三国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场机会。而且,在汉末诸侯争霸时期,乌桓还和袁绍结盟,和袁绍夹攻公孙瓒。所以,曹操消灭袁绍势力之后,接着就进攻乌桓,斩了乌桓部落联盟首领塌顿,乌丸部落大量投降,曹操把他们迁居幽州、并州一带,这部分乌丸后来经常跟随曹操出战,被称为天下名骑。

可以说,到三国时期,曾经纵横蒙古草原四百多年的匈奴基本上就已经是落日余晖了。此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虽然也曾短暂出场,但都只是昙花一现,而且都是一些小部落,匈奴再未能形成统一的联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桓:威震中原的“天下名骑”
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
匈奴和汉朝相爱相杀四百年,汉朝兴则匈奴兴,汉朝衰则匈奴衰
铁血北朝3:推寅烤鱼,偏何数钱,鲜卑家的“三足鼎立”
【不远二里】讲草原文化:鲜卑
萧武|沙特易储打破兄终弟及的游戏规则,好还是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