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

第一、经络循行分布

1、主支: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过(承泣)、(巨髎),进入上齿返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沿发际,到额前(头维)。

2、面部之脉:本经脉分支从(大迎)前方下行到(人迎),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3、胸腹部主干:从(缺盆穴)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冲)穴。

4、腹内支脉: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冲),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5、小腿支脉: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未端。

6、足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交于足太阴脾经。

第二、胃的生理功能

第三、主要病候与主治

消化系统: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

头面五官: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咽喉肿痛、腮腺炎等;

经脉所过部位:胸痛、膝关节痛、偏瘫等;

      外邪侵入胃经后,为发寒战抖、好呻吟、频频打哈欠、额部暗黑、病发时会厌恶见人和火光,听见击打声会惊吓,心跳不安,喜欢闲门独室。

第五、胃经的功能:

    ①为胃脏服务,提供足够的气血,胃经多气多血。(阳明经多血多气,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阳经少血多气)②排毒;③修复胃的功能,帮助胃沟通与脾以及其它脏腑的联系。

     胃经辰时(早7~9)当令,日出,从阴阳调节的角度要进食,食物属阴,这样,胃经的功能才能发挥。

第六、胃经的调理

《黄帝内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保持胃经畅通,学会经络调理和按摩。

2、每天坚持敲打胃经。

3、辰时一定要及时吃早餐,要吃热食。

4、经常搓脸、抓乳、推腹。

5、养胃要防寒,胃部要保温,宜吃五谷类食物,不宜多荤。天冷时,吃滋阴润燥食物,温软为宜,八分饱为宜。

6、坚持适当运动,减少劳累和精神紧张。

7、克服饭后不良习惯:

①马上吃水果;②马上饮茶;(饭前、饭后一小时左右)③马上抽烟;④马上散步;(至少20分钟后);⑤马上洗澡;⑥马上睡觉。

第七、胃经主要穴位介绍:

       厉兑(井穴)、内庭(荥穴)、陷谷(输穴)、冲阳(原穴)、解溪(经穴)、丰隆(络穴)、足三里(合穴)、梁丘(郄穴)、天枢(募穴)、人迎(胃经与胆经的交会穴)、头维(胃经、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地仓(大肠经、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承泣(胃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1、承泣穴(胃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①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②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③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常用于治疗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斜视、白内障、视神经萎缩、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④配伍:

承泣+风池+睛明:耳尖放血,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承泣+足三里+合谷+攒竹+风池:有补益气血,祛风清热的作用,主治眼胞睑外翻及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

2、地仓穴(大肠经、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①地,指地格。仓,藏谷处。古人面分三庭,鼻以上为上庭,鼻为中庭,鼻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吻旁(地格处),口以入谷,故谓仓。

②功能:

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临床应用:

3、头维穴(胃经、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①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头维穴。

②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临床应用:

4、人迎穴(胃经与胆经的交会穴)

①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 人迎穴所在经络穴位示意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②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临床应用:

5、天枢穴(募穴)

枢,指枢纽。人体上应天,下应地,本穴位于脐旁,在人体正中,为天之枢纽,故名天枢。

临床应用: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

6、梁丘穴(郄穴)

   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

②足阳明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临床应用:

急性胃痛求梁丘。

7、足三里穴(合穴、土)

临床应用:

8、丰隆穴(络穴)

①丰拢、丰隆,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

②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临床应用:

9、解溪穴(经穴、火)

①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②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③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临床应用:

10、冲阳穴(原穴)

①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②会原穴。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

临床应用:

11、陷谷穴(输穴、木)

临床应用:

12、内庭穴(荥穴、水)

临床应用:

13、厉兑穴(井穴、金)

临床应用:

第八、敲门和按摩胃经

①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和与其联系的脏腑的气血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②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防止胃病发生。

     每天上午7~9点敲打胃经效果是最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穴秘密
经穴秘密 2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阳明胃经”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
神门穴
经穴秘密 7神门(俞穴,属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