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泰兴翰林金鉽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世事春秋长;乡风儒语对月饮,三坔夜话万钟情。斯时也,李老师轩楼临窗,说史聊文,谈古论今,言庄道巷,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碰心处,高山流水,莫非知音?!


光绪泰兴翰林金鉽

光绪至民国年间,泰兴城南草巷与苏利巷的交界处,有一座不小的宅院,院内有近百间房屋和大大小小三座花园,这就是泰兴城有名的金太史第。在宅院临南草巷的大门堂入口处的屏门上方高悬着一块近3米长的匾额,上书“金太史第”四个大字,据说是当年光绪皇帝的御笔亲书。

这位金太史,名鉽,字范才,一字式金,号蘅意,别号陶宦,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可谓大名鼎鼎。他是晚清翰林,师事“通州三生”(张謇、范当世、朱铭盘),曾三度参与修纂《江苏通志》,故而有“金太史”之称。

据延令金氏族谱载,金生于清同治壬申年五月廿三日,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于1951年。其祖上为安徽休宁人,明末始迁居泰兴,至金鉽已九世。父永康公,字松乔,少时从岳丈戴氏经商,肆衣为业。稍有积蓄,出资托其弟经营木业,结果本金损折一空,木行倒闭,只得以剩余木料制作成简单家具市售来维持家计。金鉽幼从母氏读书,后师事同邑名士朱铭盘,聪慧明敏,七龄能属对,八岁通诗文,有“神童”之誉。
光绪十五年(1889年),金考入南菁书院,当时由著名学者黄以周(浙江定海人,第二任南菁书院山长)与缪荃孙(江阴人,第三任南菁书院山长)分主书院经学、词章科目的讲习。当时与金鉽同砚的众学子中有武进吴稚晖、上海钮永健、六合田其田、如皋沙元炳等。据吴稚晖回忆,当时书院有三位弱冠学子才学出众,被目为神童,一为无锡杜嗣程,一为六合田其田,还有一个就是泰兴金鉽。光绪十七年(1891年),19岁的金鉽参加拔贡考试,名列全省第四,成为优贡生;两年后赴江宁乡试,与吴稚晖、钮永健等同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金鉽赴京会试,名列前茅;后殿试中式二甲第67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年仅23岁。考完会试,等待发榜期间,甲午战败,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舆论一出,举国哗然,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与梁启超一起联络十八省应试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朝廷,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史称“公车上书”,金鉽也是联名上书的举子之一,这表明金鉽拳拳爱国之心。金榜题名后,金鉽南归省亲,途遇林旭,二人在海轮上竟夕长谈,彼此仰慕。两年后,林旭等“六君子”在戊戌政变中慷慨就义,金鉽有诗挽亡友:
与君黄海同舟夕,手抱班书说贾生。北海高明时少小,东坡灾难到公卿。
弹冠我负一言诺,钩党君成六士名。今日墓田归不得,右军怀抱向谁倾?

金鉽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意进取仕途,便于同年底向翰林院请长假,不再返京。

2020年,“江山代有人才出——进士家族后人寻访项目阶段成果展”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时,据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时已90高龄的金鉽的孙子金瑾乐介绍,他祖父金鉽,是清光绪二十一年进士,26岁时就官至翰林院编修,例称乙未翰林、雅称太史,后来成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国民政府国史馆特约纂修。
在科举考试中,功名获得者,除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外,翰林是最引人注目的,“翰”的本义是指鸟有色彩的羽毛,古人常以羽毛为书写工具,故“翰林”又有“笔”的含意,引申出来,“翰林”两字之意就是形容有“文采”,而翰林院则是形容“文翰之多若林”。
翰林可以协助皇帝参谋、顾问国家大事,为皇帝起草诏书、机要文件,同时又可作为文学侍从之臣,随侍皇帝左右,甚至还可以作为上书房行走或翰林院侍读学士,陪皇帝、皇子及近支王公读书;此外,翰林还可以主持或参与重要文史的修撰与著述、做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总而言之,翰林的地位相当显赫,被称为“神仙之职”。
说到这“神仙之职”,笔者还要插叙一个苏中三翰林酒会对的故事。光绪年间,本城翰林金衡意(《中山塔史话》有叙),会同如皋翰林沙元丙(生世不详),应泰州一翰林(姓氏失传)相邀,至泰州其私宅作客。时有裁缝在府做衣,杯酒间议定行酒令助酒,公推主人出题。主人即宣布开句规定用古人七言近体诗一句,跟着三个字,且要一二合成第三字,又要与首句七言诗意思连贯。当即主人开例道:“有约未来过夜半,奴心怒。”吃过门酒后,接着是沙元丙行门令道:“闲看儿童捉柳花,合手拿。”吃过门酒令后,金接着道:“为他人作嫁衣裳,亡心忘。”古人“亡”有时读“无”,也作无字讲。金回家告诉他父亲。他父亲也是位翰林,立即批评他这一令欠“通情”,你是吃的裁缝生意饭,怎好把来客生意忘去?应改为:为他人作嫁衣裳,亡心忙。这一改非常传神,意思说:人家倒出嫁了,我还不知待到哪一天,也就无心为她去忙了。
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龙璋将襟江书院改建为学堂,金鉽受聘任学堂总教习(校长)。为办好学堂,他多次出资修建校舍,购买书籍,置备仪器,并在龙璋的支持下选送丁文江等一批英才出洋读书,之后又主事泰兴县立中学。光绪三十年(1904),金鉽任如皋安定书院山长(校长);同年,由江苏学政唐景崇聘请,又回到他阔别9年的母校南菁书院(时改名为“江苏全省高等学堂”)担任监督(校长),时年36岁。为培育人才,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两江总督端方欲图维新,广罗人才,知其才华,拟擢任显职,均辞不受。问其志趣,对曰:“但愿从事教育,无他求耳。”他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事业。金鉽乘船到达长崎,后转赴福冈、大阪、东京等地。考察期间,他处处留心,观察入微,约半年后返国。通过这次考察,金鉽对日本教育之普及、学校纪律之严明、课程设置之先进颇为敬佩,认为教育实乃强国之根本。端方不久移督直隶,他对金鉽考察归国后的打算也就没有下文了。

1911年辛亥革命,改朝换代,民国肇始,金鉽以声望被里人公推为泰兴县民政长,主一县之政,在任两年。其间,他首创泰兴孤儿院,收恤孤独,闾里称善。民国三年(1914年)冬,金鉽经江苏省省长齐震岩推荐,就任江西省彭泽县知事。彭泽地瘠民贫,而政府征收的赋税日加无已,如依法征收,则百姓不堪重负;如拒不执行,则对上又无法交代,令金鉽左右为难,正是“亦知忧国苦民军,政拙催科疾在躬”(金鉽《留别彭泽》诗句)

金鉽致仕回乡后,莳花种草,每值花好月圆之夜,即邀请朋好墨客,赏花弄月,吟诗作赋,得林泉之乐。金鉽请好友亦曾为翰林的沈文瀚(泰兴城三翰林之一,中共隐蔽战线英雄沈安娜的大伯父)题写“陶宧”二字,勒石以为宅名,以志自己与古贤陶渊明一样归隐林下的淡泊情怀。宅院深处有小楼,名曰“江山小阁”,为陶宧主人读书修志之所。
1928年,江苏省政府又成立省通志编纂委员会,决定重新编纂省志,聘庄蕴宽为《江苏通志》第三任总纂,金鉽为编纂,同时被聘的还有陈去病、张相文、陈汉章、柳亚子、柳诒徵、丁宝书、朱文鑫、吴稚晖、刘三、陶惟坻、戴超、钮永健、叶楚伧、陶葆廉、胡朴安15人,多为江苏知名人士,可谓文人荟萃,阵容庞大,而金鉽最为年轻。翌年元月在《江苏通志》编委会成立大会上,推选庄蕴宽、陈去病(吴江人,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柳诒徵(镇江人,国学大师,图书馆学家)、金鉽等5人为常务编纂,从这年春天起在镇江焦山松寥阁共修《江苏通志》。他们每莅京口,或登楼品茗饮酒,解衣磅礴,谈南菁北都角艺故事,讲述江南文坛前辈诸公薪火衣钵;或买舟翦江,联榻松寥阁,扬榷方志义例,穷日夕不倦。总纂庄蕴宽(1886—1932),是金鉽在南菁书院时的学长,尤其诙谐健谈。春秋佳日,更是割鲜剧饮,拈韵逞奇,相与翛然忘世,首尾将近三年。直到庄公去世,通志局同仁才纷纷散去。庄公曾手书一联相赠:“少日才华冠流辈,暮年词赋动江关。”这无疑是对金鉽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扬。对此,金鉽十分珍爱,将它做成木雕挂件,一直挂在客厅内。

1938年苏北沦陷,日军驻泰兴占领军司令加藤登大佐强征金宅作为驻军司令部。鬼子兵在金宅每日操练,砍伐树木,践踏花草;到了冬天,竟将房屋地板撬起来劈作柴火来生火取暖,把个昔日充满文人气息的幽雅宁静宅院弄得鸡犬不宁,满目疮痍。历尽沧桑,如今的南草巷金太史第已不复旧日模样,只有“陶宧”二字石碑依然挺立,述说着宅院主人往日的悲欢故事。

抗战胜利后,老友吴稚晖、钮永健等曾推荐金鉽任国史馆特约纂修,但由于年迈体衰,未克赴任。1950年,金鉽在家中风,1951年夏去世,享年79岁。故物中,发现一副金鉽老人写给先祖父孙蔚濵的楹联,其联曰: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从此联看,金公的字意近苏东坡,风神蕴藉,遒丽秀逸,功力深厚,颇为可观。值得一提的是,金鉽与李瑞清、柳诒征两位中央大学名师过从甚密,他们晚年常勉励金鉽之孙金瑾乐将来以中央大学为首选,而中央大学便是南京大学的前身
1951年金瑾乐以第一志愿报考南京大学地理学系,以第二名录取;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当了两年地理老师,1957年调回南大任教直至退休。金瑾乐的儿子金晖1977年毕业于金陵中学,被分配到南京第四建筑公司当瓦工。同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他便以一名建筑工人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被南大地理系地图学专业录取,成为了父亲的学生。

金晖南大毕业后在北京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随后被介绍到美国马里兰大学继续深造。其子如今是旧金山一家公司的数据科学家,其女艾米则走上了父辈的道路,现在旧金山从事地图软件研发工作。金鉽之后不愧为是翰林之后,如今泰兴的这金氏之家更可称为“地理世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史第
南菁书院
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泰兴河
黄体芳对联集 - 西部枪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南菁書院叢書(40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