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正浩先生据典释名新考细述泰兴十景系列之五——五城门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葛正浩先生昨又给编者发来其于泰兴古城十景的新考之文,此篇所述“五城门”已是十景之五了,余读之,亦如前,敬意顿生。先生之文,字里行间,古风习习,既有浓郁的乡土之味,又有优雅的学术气息,深情力透纸背,让人不得不折服感佩!

泰兴十景考系列——五城门

葛正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由此可知,在古代冷兵器时代 ,攻城掠地,保家卫国,城墙之设施于彼时是多么的重要。

泰兴县志载:“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一邑之险孰有踰于城池乎。顾雉堞卑圮,投石之雄可手而扪矣。河腹龟坼,饮马之徒得飞而渡矣。泰以百里泥丸,悬江濒海,鼍鼓鲸吹,保无有祝长风而挂一帆者乎。昔明嘉靖间,倭寇内讧,所在蹂躏。非郑姚诸公扩地,而肇事之邑几荆莽其墟矣。此泰兴深沟高垒之始乎。国朝顺治间,海纷初炽,侵入沿口内陆。距城不过二、三十里许,几欲抵我郛郭,肉薄而登。父老子弟,非赖此按堵据陴,持以无恐,将震来虩虩,竟无宁土。及十六年间,再尔飚氛,藉国家威灵,督武诸臣歼禦金陵。贼船夜遁,江南安堵。当此余艘未靖,缮其城隍而浚厥濠。绸缪堂户,亦所以远固藩篱。非迂论也。”此记足可证明泰兴古时筑城墙于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历史沧桑、社会发展,后来城墙的防御作用逐渐淡化;到军阀混战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坚利的火器已经不把城墙放在心上了;到了和平时期,城墙作为古建筑,承载了古文化,又成了历史文化研究的对象。泰兴的古城门,虽然现在已不存在了,但它的历史功绩是不能忘记的,它的文化传承是值得研究的。

  据记载:泰兴建县,肇始于南唐。县治柴墟。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泰兴县治柴墟与周边地区连遭金兵三次劫难,知县段傅审时度势,决意离开这个战乱之地,相度县境延令村(今济川街道)为龙开河(俗名老龙河)所环抱,利于防守。绍兴元年(1131年)泰兴县治从柴墟迁往延令村,徙县故有城而隘。绍兴末年,知县尤袤复增外城。今(解放后旧城改造前)四门大桥其址也。元明之交,伪吴窃据数年,明克之,垣堞残毁。”元至正十三(1353)年,张士诚部将占领泰兴,至正十七(1357)年,朱元璋军徐达部将冯国用攻克泰兴,造成泰兴“垣堞残毁”,连年的战乱也使泰兴百姓“家道荡析”,原有的城墙和城内的民房,包括宋高宗绍兴年间建的孔庙都“毁于兵”。直到弘治五年(1492)知县原秉忠始用砖筑四城门,东名寅宾,西名迎恩,南名南薰,北名拱极。

 嘉靖十一年知县朱篪又于城西南增辟一门,题名延薰门,俗称小西门。但因当时尚未能把城墙筑完好,而倭寇又经常来此骚扰,民不安生。针对这种情况,“朝议设二巡抚及提督操江画地而守”,派大司马郑晓担任负责泰兴一带防务的巡抚,加强守备。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泰兴再次遭到倭寇骚扰。针对泰兴无城墙,易遭倭寇荼毒一事,扬州府太守吴桂芳深感忧虑,认为泰兴“变生而无城,民将安守?”当时的泰兴县令杨敷虽说才上任不久,也立即上书倡议修筑城墙,退休在家的京官张��还直接致书巡抚郑晓,除要求筑城外,并建议郑晓为保证工期,在朝廷下令修筑之前,就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示志在必得)。于是,郑晓和御史李时逢、莫如士联名上奏嘉靖皇帝,建议修筑泰兴城墙。皇帝批准了这一建议,并下拨官银27850余两,责令回任的县令姚邦材具体负责筑城。并派御史大夫陈儒,监察御史吴伯鹏、崔栋,江防使张景贤督工,“惩奸劝勤”。因此,(施工人员)“莫敢怠遑”。加之姚邦材体察民情,调度周详:“富家量力出钱,贫者计口给粮出力挑堑”,畚锄鳞次,民心趋一。(城墙)“阅期月而功告成”。建成后的泰兴城墙,“凡七里有奇,其围一千三百五十有三丈,高二丈,堞五尺,壕广八丈”,城内一周还有马道,以利运兵,城外绕以濠河。城墙上有五个城门,分别取名曰镇海(东)、阜成(西)、澄江(南)、拱极(北)、通济(西南),五个城门同时建有吊桥供军民进出。通济门 “门之右为水关”(俗名西水关)。泰兴城墙落成后,张��提笔据实纪事,撰写了“泰兴县城堑落成记”碑,记述了这一段史实,这块碑即为现在仙鹤湾风光带奎文阁旁的“大明碑”。文末总结此举、颂扬姚令:“广陵下邑控大江,睠兹民物阜而康。胡然海寇扇祸殃,繄谁屏翰如苞桑。金城望望百雉翔,清流环带何泱泱。……君侯(指姚邦材)遗爱比甘棠,吾民世世铭肺肠。

 本文属“十景考系列”,题名“五城门”。主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谈泰兴的“五城门”。

 古代的中小城郭多是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进出。唯独泰兴是五个城门。除东西南北外还有一个小西门。小西门在西门之南,西水关附近。曾经是泰兴水陆交通的要冲。欧阳衢《姚公生祠碑》载:“泰兴辟处广陵之东南,邑水皆逶迤西流而入于江。潮汐早晚及岸。百川会通,民利灌溉。故土田之饶沃物产之丰盛惟西南为最。江南诸郡舟航商贩者皆由之达于邑。货贿所聚,因而成市。地界西南实为邑人交易之冲焉,民之居于此者数百余家。赖之以为衣食之计,其来久矣。”这些,说明泰兴西南角居民繁集,贸易兴盛。在围城之前这里就是经济重心、交通要冲。《光绪志》城垣篇:“西:庙街、迎恩街、济川街、泰定街、唐家湾街小西门街,鱼市、花市、布市、木市、竹市、草市、在焉”。也佐证了当时泰兴西门、小西门的繁荣。所以初筑城时未辟小西门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小西门开始叫镇远门后更名为通济门。明正嘉间,知县朱箎名之曰“延曛”。清代改名为“盈宁”。从此泰兴就有了五城门。

 泰兴古城五门各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东为镇海:面向大海,镇住妖氛恶浪。明代,当时正是倭寇猖獗的时候。日本浪人和落泊武士,常来骚扰,泰兴城也经历了几次战争。为清海氛,我们的祖先贡献了自己的财产甚至自己的生命,而建成的城墙也不负众望,抵挡了倭寇的屡次侵犯。倭寇来自东边海上,东门命名镇海,寓意即此。西曰阜成,阜:盛,多,大:物阜民丰,民殷财阜;成:做好,做完 ,成功。阜成,寓意使富厚安定。《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阜成,即是祝福泰兴经济发达,人民财源滚滚,平平安安,康康乐乐。南曰澄江,因当时南边离长江不远,登高远眺可以看到长江,天空朗朗,一碧如洗,白帆点点,鱼鸥翻飞。正如晋朝诗人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水天辉映、空明澄澈。一派清净空明,悠闲安宁的景象。昭示了泰兴政令清明,人们安居乐业。至于北门曰拱极,一来,引用众星拱极的成语,以来歌颂国家的统一安定,全民拥护中央,如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二来,“极”指北极星,也暗含“北”的意思,用以命名北门,是再好不过了。

 再来说小西门。小西门的开拓本来就是因为小西门外的水道码头经济川河直通长江。凡是非官厅之事(官厅之事,进出大西门,我下文中有叙述。),商船货物和民人出行,这里即是当年最便捷的一条水路。(当时水路的安逸、载重都优于陆路。)开这个小西门就是从泰兴城内通济川河。且“通济”还有通达经济的意思。清乾隆三十九年知县陈澧重修城垣,更通济门为盈宁门。盈者,丰盈、充满,宁者,安宁。这是特指这一带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启示从西南方向来的财富促使泰兴人民发财、幸福、安康。宁静而致远。

 泰兴的古城门及城门取名的寓意,大体介绍到此了,后面附上明万历泰兴县志的原文。

 附件:明万历二十五年泰兴县志——

 县城,周七里余,共一千三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五尺,阔一丈,基阔一丈六尺。先是宋旧城狭小,残于寇。绍兴间,邑侯尤袤增筑土城,广之。金虏来不得入,今四门大桥即其遗址。

 国朝弘治间,原侯秉忠立四门。正德间,郑侯浙相地于四门之外,计一千四百五十余丈。工未兴,迁去。嘉靖十三年,朱侯箎增建延曛门于济川桥西,因故土城址线度之,计一千二十丈。会州判杨公敷以御史左迁摄县事,首议筑城。未几,倭难起,抚臣郑公晓奏城扬州属邑,承故杨公议列上之。遂得请,是时,姚侯邦材为令。奉。

 诏城城甓建四门,东曰镇海,西曰阜成,南曰澄江,北曰拱极,更建小西门曰通济。建水关在阜成之南。五门之外,各立吊桥,内周马道,外濠环城,濠深一丈广五丈,工甫迄,倭来薄城。城上人射杀两倭,倭乃疾遁,邑赖以全。是举也,微杨公之条议,郑公之奏可,与姚公之经营,邑中生荆棘矣。

 上面介绍的是五城门最后定型的名字,沿用时间较长。其实,在此之前,一开始城门名称并非如此。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把有关城门的历史名字拿来说说吧:

 前面已介绍县志史料:“宋徙县,故有城而隘,靖康之乱,金人毁焉。南渡时,知县马尚坯其旧。绍兴末,知县尤袤复增外城,北骑至,以城故,不得入,今四门大桥其址也。元明之交,伪吴窃据数年,明克之,垣堞残毁。弘治五年(1492年),知县原秉忠始甓四门,东曰寅宾,西曰迎恩,南曰南薰,北曰拱极。正嘉间,知县郑浙,朱篪先后相度基址一千四百余丈,故筑不果。篪于其西而南者门之,曰延曛。”

 以上史料说明,泰兴县治迁延令村时就有了土城和城门洞;宋绍兴末年,增筑了外城;元末明初,城毁残颓;弘治五年,用砖砌了四座城门,但城墙一直没能修缮成功。县城古城门信息,自此初显。

 开始的四座城门分别名曰:寅宾、迎恩、南薰、拱极。后来,增加了小西门,取名延曛。

 东曰寅宾。寅宾意为恭敬导引。寅,敬;宾,导。通俗地讲,就是恭迎太阳升起。《尚书考灵曜》卷二:“春夏民欲早作,故令民日出而作,是谓寅宾出日。”

 西曰迎恩。本指迎接皇帝和圣旨,后也泛指迎接上峰命令。泰兴西、南临江,西门外有码头。古代对外交通以水运为主,圣旨、公文和来视察多从西门入城。西门外偏北约三里处还有接官亭。国内古城迎接皇谕、上谕、高官、特使的城门多命名为迎恩,连朝鲜首尔古代都有个迎恩门迎接中国皇帝的使者。(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朝鲜脱离清朝册封体制后方于次年拆除)。

 南曰南薰。南薰一词来源于《礼记·乐记》“昔者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辩乐解》载其辞:“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薰、熏古代通用,意为香草。南薰寓意当官治民,要像芬芳的南风吹拂万物生长一样。解民之榅,富民之财、芬芳民之生活环境、精神文明。

 西南曰延曛。取曛风南来之意,与较近的南门之名辉映。意即西门(迎恩门)南边的门。且曛风南来与紫气东来异曲同工,都寓意吉祥。曛又是夕阳之谓。我们讲夕阳西下,实际上因为我们居于北半球。所以夕阳都是西南下的,以延曛命名西南面的城门。此情此景真是确切得很呢。且古代曛与熏二字可通假,吕不韦《吕氏春秋》曰;”东南曰熏风,巽气所生,曰清明风。仲春始发,主暖。”而“延”又可假借为“引”. 延曛——引来吉祥的熏风。于情于景,于文于理,真可谓“黄绢幼妇外甥齑臼”了。

 北曰拱极。即众星拱极,祈愿统一安定,万民心向国家,如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极,指北极星,方位很明确。五城门之名字,唯有此门未更改变化。

 其实, 在民间,大家都习惯称东、西、南、北门和小西门,有时为了明确地点,将西门称着大西门(对应于小西门)。

 至新中国成立,泰兴城墙多有塌毁,但城门尚有保存。据老人回忆,城门为拱形,高约一丈,宽约九尺,进深约一丈五尺,榆木大门两扇,非常厚重。

建国后,城区改造,城墙城门一并拆除。泰兴的“五城门”却留在了老人的记忆中——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门头》03 —— 福安城墙的变迁
安徽合肥:合肥古城门图鉴
寿光的古城墙、城门、及其它
无锡四大城门的故事
老上海的痕迹(二十三,上海老城墙的离奇故事)
吴江城墙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