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兰芳老师深情忆父爱之二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关注本公号的读者一定会对周兰芳女士熟悉的了。一名挂鞭多年仍心系教育的数学老师,一个战胜了病魔仍坚持笔耕的文学爱好的勇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所以新年伊始,编者得向这位大姐问好,并祝新年快乐,幸福安康!周兰芳女士是标准的三坔人,现常年居住北京。本公号已多次陆续编发过她的文章,她每每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语言娓娓道来的真实的故事,都会感动不少人和打动不少人。此次,连载其所忆特殊的带着丝丝苦涩的父爱,相信一定会同样感染很多的读者。

 浸透于我成长中令我慢慢体悟到的父爱

周兰芳

2.

那是在1951年夏天,六月天的中午,烈阳似火,地面的温度高达四十度以上。人们都穿上短裤衩,打着赤膊,小孩子有的还光着身子偶而跑到阳光底下去嬉闹。那年我一岁半,已能走路,呀呀学语说出不太长的语句,还能模仿大人干这干那,满屋子里摸好奇的东西。我那时也很可爱,虽然是个女娃,可很像小男孩模样,尤其是好动,没有我姐姐温顺。

 听妈妈告诉我,就在那个夏天的一个中午,悲惨的一幕在我身上发生了。

  大人们吃了中午饭,都各自到凉快的地方去凉了,我当时穿着兜,在屋子里乱走,当时妈妈不在身边,奶奶也不在身边,有个双目失明的太太,已八十多岁,是父亲的奶奶。她就躺在睡椅上,只有大我两岁姐姐和我在玩。一会儿,我爬上桌子边的长凳,扒上了桌面,跪在长凳上,双手去拉一个中午冲满开水的大茶壶,由于小进了壶的提环胡乱拉,哗啦一声,近九十度的水从我的头上手背上浇下来,我也随着茶壶从凳上滚到地上,叫着……姐姐吓得哭喊着妈妈奶奶太太……太太摸着站起来大声呼救。一会儿妈奶奶奔回来了。妈妈哭抱起了我……

  那惨状不可想象,头上,脸上,身上己红肿起泡,我大哭不止,妈妈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只是抱着我哭,哭。奶奶有点经验,马上端上一碗菜籽油于红肿的地方抹涂,并立即请人报信给我父亲。当年父亲已经从扬州苏北农干校毕业,并被分派到离家四十华里的大泗庄农村搞教育工作。当天傍晚父亲就随同报信人回到家,看到烫伤的我,大男人也竞掉下了泪。那一个晚上我父亲和母亲一直轮流着抱我,除了我哭累了昏睡了他们才轮着躺一会儿。

  当年也没什么医院能专治烫伤,就是乡村的中医或叫郎中的土医生给点土办法给医治。父亲八处打听,哪儿有神医妙药就奔向哪儿,把神医请上门给我医疗。因为是夏天,由于消毒不严,很多伤处还破烂感染,父亲和母亲不得不抱着我去更远的泰兴县城和口岸镇的医院去医治。这样折腾了近一个月,终于稳定下来,回到家康复。父亲又不得不返回到他的岗位,而心却挂在女儿的烫伤上。每隔十天半个月都带回有关伤口愈合的药物回家给我敷在烫伤的地方。每次回家都得将我抱在他的怀里睡上一夜,好让妈妈歇上一次。

  知道这些事时,我已有了儿子,在一次儿子生病住院,是我妈妈来医院帮助我侍候儿子时说给我听的。那时我才知道我在儿时有这样一段劫难。父母埋藏在心中三十年的痛和爱终于在我有了自已的孩子,并且是在我的孩子也生病时才告诉我,这真让我百感交集!

  那次儿子生病,也是夏天,我当年担任初三数学课,临近学生中考。复习迎考十分紧张,任毕业班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偏偏儿子也是在夏天,也是在一岁半时生病住院。那时我是何等焦虑,自不必说。那年,儿子的父亲还远在镇江工作,我的养父母均未退休。唯一能帮我的外婆也七十多岁。妈妈在听到我孩子生病住院的消息后,便放下家中的一切,第一时间奔到医院,帮助我,给我儿子洗尿布,护理一切,让我回到课堂给学生上课。儿子在马甸医院住了三天,但不见好转,又转泰兴人民医院。因为妈妈的家也离不开她,我不得不拍电报让孩子的爸爸从镇江赶回来,接替了我妈妈。因为我不放心在医院里的孩子,我上午上完课,下午得骑自行车去泰兴医院,天黑前再赶回马甸,以便第二天保证上课。就这样折腾了半个月,儿子终于病愈出院。想想当年父母在我烫伤后的情景,我不寒而慄…………

 我生不易,父母生我十个儿女更不易;我养育一儿难,父母养育我十子女难上加难;谁又能体会到我们的父母在为养育这些子付出了多少艰辛?只有我的父母知道。……养儿才报父母恩!人生不易啊!此时此刻我真正体会到母爱父爱的伟大!才知道父亲为我付出了多少爱!为十个儿女付出了多少爱和艰辛!

  看着自己的儿子生病,我心痛!父母看着他们的儿女生病,父母心痛!那是天下父母的真情,至爱亲情!天底下唯有这样的爱是最纯洁的!最高贵的!最美丽的!最伟大的!!

  三个月后,我的烫伤基本好了,留下红红白白的疤痕。然而留下教训让父母不得不考虑对女儿如何保护不再受伤害这个大问题了。那时我家就是老的老,小的小,只有父母是年轻人,而父亲基本不在家,母亲既要照顾两个幼小的女儿,还有近六十岁的婆婆和近九十岁的太婆,还有近二十亩地要耕种。就是这样的家境,母亲再大的本事也难撑这个家。女儿的培养和监护是头等大事!父母反复思量要不要将一个女儿送娘家,请娘家人帮忙带领扶养。因为娘家有条件,妈妈的妈妈也不止说过一次,让妈妈送一个女儿到娘家。当年我外婆家是庄上的头等富足人家,家有田亩三十,房屋前后六大间。更有利的是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大姨和二姨,还有十岁的小舅舅可以帮助带领。另外大舅舅和大舅母结婚多年有小孩。再者舅舅也是教师,舅母常年在上海上班,一年到头只有岁末回家过春节。无论哪一方面远远高于我家。将一个女儿送到娘家是最好的选。父亲和母亲最终商量好,第二年将二女送到我的外婆家。

就这样父母的这一决定某种意义上讲也就定下了我的命运。

(未完待续)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婆,以后孩子的教育就靠你了!”“滚”
向孩子传递智慧
关于父亲的演讲稿
安蓝:那些过度付出的父母,也许你应该学学她的“懒汉教育”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
幼儿教育,一个好爸爸=100个好老师,这10点你做到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