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罕见的“红竹”画,尽显高贵典雅,专家研究几十年也没搞懂!

我们都见过竹子,也知道竹是以绿色为主,但大家见过黑色和红色的竹子吗?在现实中,这两种颜色的竹子并不常见,而在绘画作品中则不受限制。古代有“四君子图”,“竹”作为“四君子”之一,经常出现在文人画中,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

文人画多是以“写胸中意气”为目的,很少赋色,这些不加色彩、纯以水墨画成的竹,就会呈现黑色。当人们看到这些“墨竹”时,并不会吃惊,因为大家对水墨画比较熟悉。但是,古代也有非常罕见且与众不同的一派“竹画”,它就是“朱竹”,也就是红色的竹。

“朱竹画”的鼻祖是苏轼。相传苏东坡流放时,以书画诗酒排解心绪。一日醉后,他来了兴致,想要画几幅墨竹,但砚中无墨,他便以朱砂调水代墨,画出了绘画史上第一幅“朱竹图”。友人见到此画后诧异,说道:“世间何有朱竹?”,苏轼反问:“既无朱竹,可有墨竹?”自此,文人间逐渐流行起这类绘画。

不过,至今我们发现的古人“朱竹”真迹极为稀少,有专家曾研究了几十年,也没搞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绘画,非要从学术角度找出理由解释。与“墨竹”的淡雅清逸相比,“朱竹”给人以华贵高雅、不沾尘俗的美感。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朱竹图》真迹,它的作者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文徵明绘画比书法更佳,这也是他目前传世的两件《朱竹图》之一。此画作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这一年文徵明65岁。这件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朱竹图》。

《朱竹图》绘修竹两根和短竹数竿,均为折枝、不画根部。它们在画面下,占据全卷五分之三的空间,上方为文徵明亲笔撰写的题识,题识与朱竹之间留白。不论是竹还是字,均以朱砂代墨完成题识文字隽永,截取几句大家一观: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谁把珊瑚和烟换去琅玕千尺细看来不是天工却是那春风笔。

画上还文徵明印”“徵仲”“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以技法而言,“朱竹画”与“墨竹画”相差不大,气韵及格调的不同是因绘画原料不同造成。此作层次分明,将竹枝、竹叶的偃仰摇曳、高低错落表现出来,栩栩如生。

明代是“朱竹图”繁盛时期,一方面与“朱明王朝”有关,另一方面《福建通志》记载:“朱竹,红如掷火,延建间有之,大可为杖,小者以餙盘匝,今其种绝矣。”。如果说苏轼没见过朱竹却能作朱竹画,明代的画家多了实物可以参考。


《朱竹图》有着极为丰富吉祥的寓意,朱砂在民间传说中有驱邪、辟邪的功能,“竹”与“华封三祝”的“祝”谐音,有祝福人多富、多寿和多男之意,因此一直受到追捧。这幅《朱竹图》不仅书画双绝,而且格调高雅、寓意美好,值得欣赏与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朱竹图专辑
现实生活中的竹子是各种绿色,国画里的红竹子的来历?
苏轼表哥文同,绘竹叶浓墨为面淡墨为背,成为宋代墨竹第一人
有竹之地人不俗——元·吴镇《墨竹谱》欣赏
除了熟知的郑板桥,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画竹名家?
朱竹传人!上饶朱晨光,朱砂国画创作别具风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