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写经书法的定位:民间?半民间?官方?

 


文/一者

一谈起民间书法,很多人嗤之以鼻,言语中透露出对民间书法的贬低之味,认为“民间”就成了“低档次”的代名词,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认为民间书法就是“江湖杂耍”,其实这是对民间书法的误解,至少说是不了解民间书法。

不要忘了有句话说“高手在民间”。在浩瀚的文艺海洋中,民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很多文化、艺术从民间吸取了大量的营养,书法也不列外。不可否认,民间书法在中国书法衍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众在使用文字的实践中,为趋于简便的需要和美化的追求,民间书法最直接地向我们展示这一断面。墓志、摩崖刻石、砖文、简牍等等,给中国书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尤其是晚晴以后,以康有为代表掀起的碑派书法革新,推崇的书法就以民间书法为主。

康有为

到底什么是“民间书法”?

一般认为,民间书法是相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非官方的,就是来自民人民大众中间,既有那些那些有一定身份,有一定知识的地方官吏,下层知识分子,从事私塾教育等等人士。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中国民间书法大系》认为:“所谓民间书法,即历朝历代正统书法以外的书法作品。正统包含:文人参与、皇家首肯、书法家创作。民间书法作者,无名氏,原本非艺术创作而为实用,如公文、借据、账本、书信、铭文等。”

民间书法,“狭义地指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下层人所书刻的汉字尚未规范化、雅化、艺术化的各种样式。广义通俗地则指社会下层各种身份的人所书写、刻制的各种汉字俗体,而敦煌和高昌遗书当属民间书法的范畴”

归纳起来就是,民间强调了“非文人”“非官方”“非正统”“非艺术创作”“无名氏”和“汉字俗体”,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界定,就是“非创作”,民间书法的最大公用就是记录信息,并非表现书法的艺术性。

由民间书法这一概念让我们想到了敦煌遗书中的写经书法,那么敦煌写卷的这类我们又如何去界定呢?

敦煌写经书法的定位:民间?半民间?官方?

敦煌遗书是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简直是文化艺术的大百科,内容包罗万象:儒家经典,宗教文献,古代西域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官方文本、私人交往经济文本,地契等等,上自巍晋南北朝,下至宋初,时间跨度700年。在总共5万件遗书中,90%为佛经及注疏,而佛经及注疏绝大多数出自隋唐人之手。

敦煌遗书最主要的写者为僧侣、信众、官方经生、民间经生、文人、学士郎以及政府胥吏和商人等等。写卷的来源,按地域划分,以敦煌本地为主,兼有西域和中原地区的部分。除了写经,不乏还有唐太宗《温泉铭》、欧阳询《化度寺》、柳公权《金刚经》等名碑拓本,戍边或迁徙于此的达官贵人所携带的经典名著抄本等。既有技艺超群的有名有姓的一流书法大家的墨迹,也有大量无名氏的经典之作,如王羲之《瞻近帖龙保帖》的唐人摹者,《因明入正理论》《三国志·步骘传》的书写者。敦煌遗书五万之多,有题记的千余件,有题名的只有二三百人,数量极少之少,尽管他们书写的本意在于实用,并非艺术创作,今天看来但它们已达到的很高的艺术高度。写卷中的汉字俗体往往出现于朝代更迭的时期,或者说朝代变更期也是汉字俗体出现频率最多的时期,而与官方、民间无关。

敦煌遗书既文人又非文人,既官方又非官方,既正统又非正统,既有名氏又无名氏,相对者并行于世,只有“非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汉字俗体”外在表现符合所谓“民间书法”所界定的事实。如此分析,“敦煌书法”是个大概念、复合体,“民间书法”是个小概念、单体。“民间书法”不能与“敦煌书法”相提并论。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特别是偏远的河西一带,能够写出这样高水平的书法,属于了不起的事情。就书法本身而言,只有水平的高下之分,与书写者地位、官方还是民间、有无名氏,是实用还是艺术没有关系,均不应成为评判书法艺术水平高下的标准。

隋代智永在永欣寺抄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赐给江南诸寺,智永的书法水平没有因为在民间,非正统而不入流?!反而成为弘扬书法艺术的壮举,更开启了大唐书法的盛世,是承前启后的人物。古代书法家从民间汲取营养是由历史记载的,民间书法对于文人书法的先导作用不容不容小觑。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

“羲之少学卫夫人(按指卫铄,师承钟繇)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遂成书尔......”

《瘗鹤铭》局部

这是王羲之学习民间书法的历史记载。有研究者提出颜真卿的楷书有碑版摩崖石刻的印记,也是颜真卿学习民间的一个体现,颜真卿在在山东一带任职,便览那里的摩崖刻石,收到这类民间书法的影响是完全可能。再魏碑书法多是民间艺人的作品,被历代书家称颂的大字《瘗鹤铭》也应该是无名氏书写的民间书法的代表,黄庭坚则深受《瘗鹤铭》影响。而清末康有为等人掀起的清代的书法革新运动,所大力推崇的书法就是民间书法。贵族士大夫的书法与民间书法相比,民间书法的群众基础大得多。当代有一大批书法家从遗书中汲取了丰富营养,从而成形自己有着明显经体痕迹的书法风貌。

《瘗鹤铭》大字

“民间书法”混淆了人们的对书法认知的视线,像敦煌遗书写经书法的详实的资料证据,足以说明民间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部分人对民间书法的鄙视,让敦煌写经书法也蒙受了不白之冤,殊不知写经书体见证书法隶楷的过度,是不可磨灭的印证。

 书法融合最重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给民间书法带来了绚烂,江南的草长莺飞,也会飘向偏远敦煌,这就是融合的魅力,交流带给书法的融合,是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敦煌遗书中的书法经卷,跨越魏晋南北朝,正是书体“楷化”时期,历经隶书像楷书演变到成熟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时代的沧桑。书法艺术的发展不关乎民间还是正统,都应该是书法的范畴。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民间书法,官方书法就成了空中楼阁!
敦煌遗书书法|大般湼槃经卷第九(之七)
敦煌写经 饶宗颐《敦煌写卷之书法》所涉及之敦煌遗书
唐代敦煌遗书《无量寿观经》
大智度经释论卷第七十八(188102)台北藏敦煌遗书精选:敦煌精美书法欣赏
「愙斋书法」敦煌九大遗书:真正的写经书法艺术瑰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