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NC药企开始入局,医药人又有新机会
 专栏作者/汤泰萌

 生物医药产业深度思考者。

10月9日,鱼跃医疗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设立阿斯利康中金医疗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合伙企业规模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

随着鱼跃医疗的入局,MNC在创投的布局“拼图”进一步完善。


资本的白银时代
2019年以来,“资本寒冬”持续冲击资本市场,资本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2017AR/VR,2018年AI的“快”投资机会已经逝去。而在医疗健康这一“慢”领域,资本却迎来了白银时代,走得相对稳健。

据烯牛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创投市场融资金额为5650亿元,仅为2018年14676亿元的1/3。但在医疗健康领域,尽管2019年融资金额亦出现同比下跌,但整体走势平稳,由792.1亿下降至602.8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金额首次超过全国市场融资金额的10%。在冷冽的寒冬下,医疗健康这一“慢”赛道进一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热钱持续向医疗健康领域聚集。

图1 2014-2019年中国创投市场融资金额与融资数量

数据来源:烯牛数据

图2 2011-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金额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医药投资的方向
在医药投资细分领域的选择中,投资人格外青睐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双驱动的领域,在医药领域,创新药研发、CRO等领域受到强烈追捧。

图 3 2017-2019年医药细分领域融资金额(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华兴资本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生物类似药开始实现国产化,多个里程碑式产品相继获批,TNF-a、PD-1等国产重磅产品逐一亮相,这引发了资本的加速入场。

据统计,2018年创新药领域投融资案例数占全年总数的17%,融资规模占整体规模的33.4%,占比超过1/3。2019年尽管融资规模较2018年明显降低,但大分子和小分子领域的融资仍然十分活跃。

创新药研发的火热带动了CRO领域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临床CRO领域。再鼎医药的杜莹认为,“新药研发犹如接力赛,需要各阶段的契合。”考虑到药品研发的高风险,制药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与CRO企业合作的方式覆盖药品研发的不同阶段,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制药企业通过外包的模式开展临床试验可以节约25%的研发时间

但是我国CRO领域目前整体集中度较低,行业内部竞争分散。截至2019年末,我国拥有CRO企业525家,但是TOP10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40%。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的体量最大,但市场份额占比仅为16.4%、6.1%和4.4%。

在红海之下,并购成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但并购需要资本的支持,而资本除了看中技术创新,也格外重视模式创新。这便要求CRO企业拥有独特的模式方向,甚至是标准化的流程步骤。

从模式方向的角度,星瀚资本杨歌认为:“有的CRO项目是基于某一病理做这个方向的研究,有的是做平台专门对接信息,有的是输送病人——公司做什么都可以接受,关键要看模式是否比较smart”。


MNC进军医药投资
除了老牌创投公司在医药行业不断开疆拓土,一批传统制药巨头也开始加入创投的行列。继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LAV)在中国捞金后,阿斯利康也于2019年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

礼来亚洲基金早年是礼来制药下属的风险投资部门,2011年单独成立为投资管理公司。公司内部拥有大量医学、药学或经济学双学位背景的成员,且绝大多数成员拥有国外大型咨询公司、投行的工作经验。

员工丰富的知识储备与行业经验为礼来亚洲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敢打敢拼,尤其是敢于投资制药的早期项目。据统计,礼来亚洲基金A轮和B轮的投资比重分别达41%和33%,投资公司包括微芯生物、贝达药业、益方生物等创新药明星企业。

礼来亚洲基金实际上是礼来公司研发策略转型中的重要一环,由自主研发转向合作研发或研发辅导,以低风险、轻资产的模式入局中国药物创新的浪潮。这种策略转变的导火索源于早年惨痛的研发教训。

2016年11月,礼来自主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Solanezumab 在III期试验中未达到临床终点,试验失败,据悉彼时礼来在阿尔茨海默症上已累计投入近30亿美元。2017年9月7日,礼来关闭其在上海张江的中国研发中心。这些举措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低下的研发回报率。

根据德勤的统计报告,尽管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但是MNC的研发回报率并没有显著提升,2017年全球TOP12制药巨头的研发回报率仅为3.2%。

除了资本入局,礼来的研发转型还包括组建战略联盟和成立创新中心。2015年,礼来与信达生物达成战略联盟,联合开发潜在肿瘤治疗药物。事实上,信迪利单抗(PD-1)便是由信达与礼来共同研发,是一款双Logo药物。2018年,礼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创新合作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催化药物创新。

而另一个知名MNC,阿斯利康也有类似的动作。一方面积极成立产业基金。2019年11月,阿斯利康与中金公司(CICC)成立10亿美金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该基金主要聚焦医药领域,培育和赋能中国本土企业,加速创新种子的孵化。

另一方面,阿斯利康联手国投创新组建迪哲医药。迪哲医药于2017年成立,由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ICC)独立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迪哲医药的注册资本达1.3亿美元,阿斯利康与国投创新占有同等股权。国投创新作为“国家队”,其领导的高层联系对于迪哲未来的战略发展大有裨益。这与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官Pascal Soriot的规划一样,即“阿斯利康的研发战略是希望能够携手内外部的力量,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包括大公司、小公司以及学术机构展开合作,共同研发药物。”

总的来说,医药研发具有“三高一长”的特征,这要求企业、资本、政府、高校等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制药企业传统单兵作战的模式已不再适用。

一方面,在资本的支持下,中小创制药企业不断吸取养分,茁壮成长;另一方面,国际制药巨头不断孕育出新的发展模式,与创新型企业通力合作,实现共赢。在这一生态系统下,合力推动中国制药行业倍增发展。


医药人的就业选择
医药人做医药投资有天生的优势。一方面,医药投资专业性强、门槛高,外行人进入这一领域成本较高,整体竞争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医药投资重医药、轻金融,要求从业者深入了解靶点、市场、政策等知识,这些与医药人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当然,医药投资属于金融的范畴,而跨行通常意味着阵痛,同样对医药人提出较高的要求:

首先,医药人要快速补充自身的金融知识,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薄和现金流量表有一定的理解;

其次,关注医药行业的动态,从政策走向到新药研发,均要有所涉猎;

后,发挥自身在行业内深耕的优势,广泛搜集信息,对投资作出准确的判断。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晶泰科技」获4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30亿人民币|36氪独家
复宏汉霖、前沿生物等入选中国最具投资价值50强榜,他们凭什么?
初创企业逆势而上,国内二级市场有回暖趋势,2022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
半年亏2.5亿,礼来亚洲、高瓴、经纬等19家机构抢着投,今日敲钟的荣昌生物什么来头?
瑞博生物宣布完成国投创新领投的2.7亿元B轮融资
制药巨头2016年研发费用观察:罗氏首次突破$100亿,BMS削减17%只做小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