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贵新股来了,大热赛道再添一把火

最近,一家CXO公司引爆了A股打新市场。

8月16日,义翘神州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发行价达到292.92元/股,是A股史上发行价最高的股票,开盘报价599.90元/股,涨幅高达104.8%。最终报收493.32元/股,涨68.41%。

义翘神州是热门的CXO医疗外包概念股,创办于2007年,主要业务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物分析检测等服务。

CXO俗称医药外包,可以细分为研发外包的CRO业务、生产外包的CMO/CDMO业务,以及销售外包的CSO业务。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CXO企业主要集中在CRO和CDMO企业。

业绩增长强劲,资本市场的宠儿

纵观CXO上市公司表现,近年来股价一路走高,尤其是CXO龙头企业,连续几年成倍上涨,市值纷纷超千亿,成为大医药赛道闪亮的明星。

据思齐圈统计,截至8月16日,国内CXO龙头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最新市值已超过4000多亿元,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市值超1300亿元。凯莱英市值也曾一度冲破千亿大关,目前市值在900亿元上下徘徊。

除了高市值外,CXO龙头们的股价表现也是逆天存在。虽然近段时间经历过下跌,但是相比其他行业,CXO的股价仍然高高在上,投资者对CXO领域发展前景依然高度看好。

除了泰格医药外,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等CXO龙头企业的股价均表现抢眼,可见市场的一致性预期有多么强烈。

以凯莱英和美迪西为例。思齐圈统计,凯莱英从2016年11月以30.53元/股上市到现在(8月16日)以375.3元/股收盘,涨幅超过了12倍。美迪西自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不到两年时间,股价更是一路上扬,从发行价41.50元/股,到如今(8月16日)606.1元/股,涨幅更是高达14倍。

对比资本市场的阶段性表现,CXO企业的业绩也是一直稳步上升。疫情不仅没有冲击行业发展,反而给行业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8月12日,药明康德公布了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业绩实现强劲增长,营业收入105.37亿元,同比增长45.7%;归母净利润26.75亿元,同比增长55.8%;经营性现金流21.43亿元,同比增长49.3%。回顾2018Q1~2021Q2,药明康德在连续14个季度内,季度同比增长维持在30%左右的高位,即使在新冠疫情严峻的2020Q1,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水平,达到15.1%。

作为中国医药CXO行业的领头羊,药明康德的亮眼业绩无疑给本就火热的赛道再添了一把火。

8月15日,凯莱英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H1收入17.60亿,同比增长39.04%;归母净利润4.29亿,同比增长36.03%;扣非归母净利润3.53亿,同比增长27.29%。

8月10日,美迪西也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营收4.85亿元,同比增长86.26%;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42.29%;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50.14%。

得益于创新药发展+产业转移

CXO龙头企业业绩能够在过去几年表现如此之好,主要逻辑是背后有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赛道。

CXO公司被喻为创新药领域的“卖水人”和“卖铲人”,以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先进的设备和方法,帮助药企的新药研发少走弯路,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加快进度。因此,在创新药政策和市场推动下,CXO公司顺势崛起。

虽然中国CXO产业起步落后于欧美二三十年,但是却享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背后有行业政策、产业趋势等国内、国际因素多重的影响。

国内因素

从国内需求方面来看,近年来,在政策鼓励下,无论是新药研发支出还是投融资额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率低、竞争大、回收率下滑,药企越来越倾向选择分拆非核心的药品研发业务和生产环节给予CXO企业进行,既可以降低早期研发生产风险及成本,同时也能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

另外,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在创立之初,可能研发人员还没到位,或缺乏足够的资本自行建设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设备,同时,经验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如何降低药物研发风险,提升研发效率是企业首要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这就构成了创新企业将相关业务外包给CXO的动机。

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药企通过与CRO合作,可实现高达40%研发成本的降幅,并节约10%-20%的临床试验时间。

国际因素

此外,随着国内CXO企业技术水平、质量体系不断与国际接轨,加上国内企业天然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上的成本优势,以及拥有越来越多技术和经验的海归人才,国际订单逐渐向国内转移。目前,国内企业的主要客户很多都来自海外。

比如药明康德,2019年,境外客户收入99.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高达77.09%;2020年,来自海外和中国客户的收入分别达到123.90亿元和41.4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和25%。

2019年,康龙化成海外客户收入32.78亿元,占营收比重更是高达87.27%;2020年,康龙化成的境外业务分别贡献了86%、89%的营收和利润。

依靠红利发展还能持续多久?

美国是CXO产业的兴起之地,拥有众多实力强劲的上市公司,在全球CXO市场中的占比高达55%;欧洲次之,市场占有率约为30%,亚洲的比重则仅占13%左右。

中国CXO龙头企业市值虽然远远超过全球CXO巨头,但营收角度却是另一番景象。

同属药明系的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是国内CXO行业的绝对龙头,单单药明康德就占了国内CXO市场约20%的份额,两家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合并约32.6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31.4%。但是,这个成绩与国际CXO巨头相比却差距甚大。

全球排名最靠前的两家CXO公司——美国实验室控股公司和艾昆纬,2020年收入分别为139.8亿美元和113.6亿美元,远远超过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32.6亿。

营收的差距,可以说是时代的鸿沟。海外巨头拥有当下的营收规模,本质上是过去几十年不断积累,顺带买买买的结果。

但是,差距的反面就是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CXO市场存量规模虽然不敌欧美,但是市场却在快速成长,是当下行业发展的热门区域。这背后也有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未来3-5年我国CRO市场有望保持25%左右的复合增速。全球市场未来有望保持5%-10%增速。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国内CMO的发展潜力也要远大于全球。比如针对目前火热的CGT-CDMO细分市场,Frost & Sullivan预估,到2025年,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MO/CDMO市场将达到101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9%。而中国的细胞和基因治疗CMO/CDMO市场将是增长最快的市场,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1.1%。

国内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也从目前CXO企业的订单可以分析得出。比如,泰格医药2014年境内收入占比仅为35%,但是2020年,境内收入占比已经上升到60%,境外收入占比下降为40%。

短时间内,国内CXO企业看似还能一路高歌猛进,但是,市场已经逐渐出现高度同质化,企业如何平衡好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另外,随着国内创新药扎推,“内卷”现象愈发严重,激烈的竞争环境叠加医保控费,CXO行业竞争加剧,利润变薄是必然趋势,资本狂欢也迟早会落幕。成本优势和国内创新药浪潮爆发的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参考文章:

[1] 医药魔方:《CRO持续向好:29家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数据对比》

[2] 动脉网:《基因细胞治疗CDMO怎么火的?——CGT CDMO行业盘点(上)》

[3] 动脉网:《巨头布局、初创跑步进入,16家CGT CDMO谁将率先抵达终点?——CGT CDMO行业盘点(下)》

[4] 新浪财经:《无死角的赛道-医药外包CXO》

[5] 新浪财经:《CXO狂欢: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6] 香港财华社:《黄金赛道CXO|泰格医药:国内临床CRO王者,亦是“投资大佬”?》

[7] 东方财富网:《CDE文件对一线公司存边际利好投资者宜三维度精选CXO投资标的》

来源:思齐俱乐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报:康龙化成[300759](230418)
中国最有可能诞生世界巨头的这一细分赛道,已有这些药企悄然布局
三年一倍的机会!高瓴直接买断整条赛道!
药明康德未来的展望
CXO是有毒资产吗?
潜力巨大的生物科学龙头,金斯瑞生物科技,下一个药明康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