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怀明:重读李长之《红楼梦批判·红楼梦作者对于文学的态度之考察》(红学经典重读之五)


李长之的《红楼梦批判》是继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后对《红楼梦》文学成就及特点进行系统阐述的又一篇长文,全文分三个部分:引子——纪念伟大的天才曹雪芹逝世百七十年、《红楼梦》作者对于文学的态度之考察、论《红楼梦》的文学技巧。

李长之

胡适、蔡元培论战之后,新红学战胜索隐派,成为《红楼梦》研究的主流,被学界和社会广泛接受,研究者的眼光多集中在作者、版本等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上,对《红楼梦》的文学性则关注不够。

李长之《红楼梦批判》一文借助西方文艺理论,对《红楼梦》的文学性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肯定了曹雪芹的伟大成就,展示了新红学之外的学术风景。文中许多观点现在已被广泛接受,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红楼梦〉作者对于文学的态度之考察》一文为《红楼梦批判》的第二部分,主要讲曹雪芹的文学态度即文学观。这个话题很重要也很有意思。二百多年前,曹雪芹既不可能受到文学方面的专业训练,也读不到文学概论之类的专业书籍,他只能通过大量阅读前代的文学作品来揣摩,形成自己的文学观。

这种文学观无疑会体现在其创作中,比如在作品里,曹雪芹借石头和贾母之口,批评嘲讽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模式,有了这种认识,《红楼梦》自然就不会再落入这样的窠臼。在林黛玉教香菱作诗部分,也集中反映了曹雪芹的诗歌观。

从《红楼梦》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曹雪芹对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文学观内涵丰富,值得深入探讨。

《李长之  李辰冬点评红楼梦》

但在当时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由此可见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这种探讨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通过对曹雪芹文学观的梳理,还原其创作的背景,了解《红楼梦》何以呈现出如今的形态,何以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文学者对于文学的态度,则我们去了解一个文学者的作品时,便有很大的方便”,“我们从他的文学见解,我们才越发能了解他的创作”。

二是通过对曹雪芹文学观的梳理,可以对这位作家有着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把作家当作是文学理论上的人物看待”。这个话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因为不仅可以了解曹雪芹的文学观,还涉及到曹雪芹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文学方面的知识,它潜在地决定着曹雪芹的文学素养及创作能力。

限于文献资料的缺乏,人们对曹雪芹生平经历的了解相当有限,通过作品归纳概括其文学观念,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作者也正是这样做的,在“《红楼梦》中见出他对于文学的态度”。

经过比较,他“认为贾宝玉、贾母、林黛玉三人的意见,是最可以代表作者的意见的”。

《李长之文集》

作者从文本出发,将曹雪芹的文学观概括为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喜欢纯文艺”,也就是说曹雪芹注重作品的情感,注重文学自身的价值,反对文学作为文以载道的工具。

这个结论是从贾宝玉读书的情况得出的,“平常我们看他的读书,他最心爱、最熟悉的书,便是《西厢记》、《牡丹亭》一类了”,“许多冷酷的讲道德说仁义的迂腐纸篇儿,是不敌那些浓诗艳词的”。这种文学观自然会影响到曹雪芹的创作:“他写纯文艺的大作品——《红楼梦》,必定是用了十分郑重的态度来写的,必定是把这看做了一种事业,一种使命来动笔的。”

二是反对八股文。

作者将其概括为,“对于当时流行的八股文的态度:他是痛骂”,“在他看来,八股是没有意义的一种游戏,是欺世盗名的得饭碗的一种工具”。这一点曹雪芹在作品流露的很是明显,读者比较容易理解。

《中国文学史略稿》

三是“反对陈套,要求忠实”。

这是文中谈得最为详细的,分为六个方面,包括什么是忠实;如何忠实,“在《红楼梦》书中处处见到自然主义作风的技巧,只也是这求合情理的观念的实行”;艺术“只可以本身为目的”,《红楼梦》只是“把艺术当作是手段”;“主张用白话”;文学作品“该是提高人的精神的”;书中主要人物“应该是理想的”,《红楼梦》是有理想的,“他书中理想的人物,便由作者赋予一种美丽的灵魂”;“反对老套的场面”。

四是曹雪芹的诗学观,他“对于诗的态度:以创作论,他重内容,轻形式;以鉴赏论,他提出艺术的真”。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对曹雪芹文学观所做的梳理和概括,作者得出如下结论:“我们见出曹雪芹的文学理论,已经不是泛泛的了,依他的时代看,我们不能不说惊人,退一步,依我们的时代看,也还不失为正确。”对曹雪芹的思想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曹雪芹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最高的地位。”“《红楼梦》这部大著作乃是中国唯一的出自有文学素养的作家之手的小说。”说“最高”、“唯一”未必人人同意,但这种肯定相信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李长之信札

总的来看,作者抓住了曹雪芹文学观念中有特色、有价值的部分,以此凸显与其以往作家的不同,因而也就解释了《红楼梦》何以成为绝世之作,“他对于文学的见解如此,所以他能写出一部伟大的著作,实不是偶然的”。

阅读该文,有助于我们对曹雪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对《红楼梦》的深刻把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解读之三:曹雪芹碰巧伟大吗
论述百练:红楼梦辨
名著《红楼梦》,你应该知道的文学常识
遗失的红楼梦及其断裂的受众
孙伟科:贾政其人 ——贾政文学形象的美学读解
“生命写作”还是“面包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