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齐洲等:《搜神后记》提要(三国两晋南北朝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总目提要之二)


清人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搜神后记》十卷”,题“陶潜撰”。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陶潜《搜神后说》十卷”。

陶潜(365—427年),原名渊明,字元亮,一作字符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今江西宜春市宜丰县)人。晋大司马陶侃曾孙。

赵孟頫绘《陶渊明赏菊图》

关于其名字,说法不一。萧统《陶渊明传》云“渊明字符亮”,《晋书》本传云“潜字符亮”,《宋书》本传云“潜字渊明”,《南史》本传云“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

案陶潜作有《孟嘉传》,文中自称渊明,孟嘉为其外祖父,陶氏不可能在其外祖传中自称字,而只能称名,故渊明实为其本名,元亮(符亮)是其字。潜是其入宋后所更新名,字则始终未变。深明(一作泉明)则是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所改称,不能视作其本名。

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宅边有五株柳树,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称其为“五柳先生”。

晋安帝末,起为江州祭酒。桓玄篡权,渊明自解归。州郡召为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刘裕举兵讨桓玄,诛之,为镇军将军。渊明参其军事。未几,改为建威将军。渊明见刘裕有异志,乃求为彭泽令,不以家自随,送一仆人给其子,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傅抱石绘陶渊明

在官八十余日,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束带见之,潜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辞》以见志。

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刘裕代晋称宋,渊明自以先世为晋辅,耻复屈身后代,不复肯仕,更名潜。性好酒,颜延之与之友善,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邀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潜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

沈周绘陶渊明像

撰《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戒,又为《命子诗》以贻之。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元嘉四年(427)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其诗文以《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为代表,风格独特,是田园诗开创者。有文集传世。

陶集流传颇广,主要有七卷本和十卷本两种。七卷本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编,以己撰序、传及颜延之诔载卷首。十卷本为北齐阳休之编,以《五孝传》、《圣贤群辅录》和序、传、诔分三卷,益之诗,篇次与七卷本微有异。

另外,尚有多种传本。《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九卷本,又云梁有五卷、录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卷本和五卷本。宋、元又有四卷本和八卷本。

《陶渊明集校笺》

丁丙《陶集考证》云:“吴氏《西斋目》有潜集十卷,疑即休之本也。休之本出宋庠家,云江左旧书,次第有伦贯,独《四八目》后'八墨’、'三儒’二条,疑后人妄加云。阙后版刻不一,惟宋汤汉诗注四卷本为最佳。元李公焕笺注本为近古,此焦太史竑授新安吴汝纪肃卿刻本。焦序已失,每叶十八行,行十五字,诗四卷,惟《归园田居》无江淹《拟作一首》,余与诸本同。五卷赋、辞,六卷记、画、赞、传、述,七卷《五孝传》,八卷疏、祭、文。附颜延之诔、昭文传、序,无《四八目》。其中《桃花源记》'欣然规往’,不作'亲往’,《五柳传》'酣觞赋诗’不作'衔觞’,夐然远于时本。”

焦序本若去其卷七《五孝传》,即合于萧统所编七卷本。

清光绪刊本《陶渊明集》

《搜神后记》,一名《搜神录》,又称《续搜神记》、《搜神续记》。陶潜本传不载。新、旧《唐志》、《崇文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不载。《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搜神后记》十卷”,题陶渊明撰。《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国史经籍志》记载同。《澹生堂书目》著录九卷。

《徐氏家藏书目》入子部小说类,《传是楼书目》入史部起居注类,《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十卷,入子部小说家类,称“旧本题晋陶潜撰。中记桃花源事一条,全录本集所载诗序,惟增注'渔人姓黄名道真’七字。又载干宝父婢事,亦全录《晋书》,剽掇之迹,显然可见。明沈士龙跋,谓潜卒于元嘉四年,而此有十四、十六年事;陶集多不称年号,以干支代之,而此书题永初、元嘉,其为伪托,固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隋书·经籍志》著录,已称陶潜,则赝撰嫁名,其来已久。又陆羽《茶经》引其中'晋武帝时,宜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一条,与此本所载相合。封演《见闻记》引其中'有人因病,能饮一斛二斗,后吐一物’一条,与此书'桓宣武督将’一条仅文有详略,及'牛肺’字作'牛肚’、'茗瘕’字作'斛二瘕’,其事亦与此本所载相合。知今所传刻犹古本矣。其中丁令威化鹤、阿香雷车诸事,唐宋词人并递相援引,承用至今。题陶潜撰者固妄,要不可谓非六代遗书也。”

崇文书局刊本《搜神后记》

梁释慧皎《高僧传序》提及陶渊明《搜神录》,初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神僧感通录》著录有《搜神录》,下注陶元亮,释法琳《破邪论》亦载“彭泽令陶元亮撰《搜神录》”,释道宣《法苑珠林》引此书十三条,题作《续搜神记》或《搜神续记》,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称此书“当由隋以前人所依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盖伪托也。”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则称“其为伪托固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

台湾王国良《搜神后记研究》明确指出:“《搜神后记》是宋、齐时代一位不知名文士的作品。”以上诸说,其实都是根据作品中有陶潜逝后之事而作出的推论,并无其他确证。

而李剑国《新辑搜神后记》则认为此书《隋志》以下皆题陶潜撰,“实在不应剥夺陶潜对《搜神后记》的著作权”。

《搜神后记研究》

要之,学者们虽都肯定此书为古书,又多疑其为伪托,但也不能排除陶潜原撰、后人增益之可能。

《搜神后记》与《搜神记》一样,早已亡佚,今传本《搜神记》最早由明人胡应麟辑录,后经过胡震亨等人修订。李剑国认为《搜神后记》也应是胡应麟辑录,胡震亨等人修订而成,可备一说。

旧传有《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龙威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子书百家》本,均为十卷本。另有《说郛》二卷本、《汉魏丛书》二卷本、《唐宋丛书》一卷本等。

今有《搜神后记》汪绍楹校注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是对旧传本的标点校注。

《新辑搜神记、搜神后记》

李剑国《新辑搜神后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更正了旧传本的一些讹误,补辑了新发现的资料,为现传较为完备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说家陶渊明,一位高水平的全科作家
搜神后记 晋陶潜撰
搜神后记 | 晋陶潜撰
浅议有关《徐孝穆集》的几个问题
搜神后记全文原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读书人心系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