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瑞士这家博物馆为何深谙中国哲学
该系列的第一篇,我们推出的是瑞士里特贝尔格博物馆。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 摄影@shenjun2018
2020年,里特贝尔格博物馆再次进入中国观众的视线,恐怕是由于一场大展“向往自然:解读中国艺术中的风景”。这场原计划在2月就开幕的展览,因为疫情,推迟到9月才能与公众见面。
鲜为人知的是,里特贝尔格博物馆是瑞士 唯一一家专门展示欧洲以外的文化及艺术品的博物馆,同时也是苏黎世规模最大的公立博物馆。其专注亚、非、美及大洋州传统与当代文化,共收藏有23000件藏品及37000份影像资料, 展品类别涵盖纺织、雕塑、陶瓷器、书法、绘画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 摄影@shenjun2018
近年来举办的重要展览包括“大师之道:12至20世纪印度艺术家”(2011年)、“秘鲁神秘庙宇:安第斯山中的查文文化”(2012-2013年)、“波斯幻想:德黑兰美术中的欧洲与波斯对话”(2013年)等。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瑞士银行家、艺术赞助人Baron Eduard von der Heydt将其私人藏品捐赠给苏黎世市。1949年,苏黎世市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将位于利特公园内的古宅维森多克别墅改建成博物馆,保存并展示这些艺术品。
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
1952年5月24日,里特贝尔格博物馆正式开放,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任首任馆长。里特贝尔格博物馆与中国的缘分就此开始。
虽然以表现主义画家的身份闻名瑞士,约翰.伊登却对中国文化颇为青睐。任教包豪斯时,伊登在课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技术,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里的中国展品 摄影@shenjun2018
伊登还经常引用《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类的话。他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里的中国展品 摄影@shenjun2018
甚至,有些课程中,伊登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画山、画水、画树,要求学生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观察与诠释世界。上人体绘画课时,他也大胆引进老庄的哲学思想,他不要求解剖学意义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此外,伊登还经常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理论。
2019年5月17日至9月22日,“镜子:映射自我”展出。图为此次展览的中国展品
让学生“从心”诠释模特的姿势,重“感觉”,这种夹杂着客观物象之“神”与主体主观之“思”的创作,可谓抓住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画山、画水,又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更好地体悟东方哲学,以便与西方哲学相比较,尽管伊登可能并没有想这么做。淘宝优惠劵www.i-taowang.com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藏品
对中国传统哲学(体验式的,而非逻辑式的)的深入理解,以及深厚的西方哲学艺术背景,让伊登在中西方文化中游刃有余。这种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为里特贝尔格博物馆积累了深厚的东西方哲学理论基础,也影响着该博物馆的办馆理念(高专业性、高包容性、高多样性)以及策展特点(东西文化对比)。
或许是受到伊登的影响,当看到里特贝尔格博物馆以往的展览时,我们会发现:虽然在展示东方文化时,其专业程度或许无法与大都会等世界性博物馆比肩,但其在馆内藏品及有限的人力财力基础上可谓做到了极致。
里特贝尔格博物馆藏释迦牟尼佛佛像 12-13世纪
就中国艺术版块而言,我们以里特贝尔格博物馆近年来的三大中国艺术展览为例,一窥其中国艺术观察。这三场重要的中国艺术展览为“禅宗大师:仙崖义梵画展”(2014年)、“书法的魔力:3000年的中国书法展”(2015年)以及将要举办的“向往自然:解读中国艺术中的风景”(2020年)。
深入了解这三大展览,中国观众一定会讶于远在海外的瑞士博物馆竟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持续、深入的了解。馆内不仅可以以“佛教”、“禅宗”、“中国书法”为主题策划展览,甚至能意识到这三者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书法的魔力:3000年的中国书法展”展出。图为展览现场
如其在“3000年的中国书法展”中如此介绍:中国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在中国的思维中意味着修养和学识,是载道的工具,文章的衣冠。虽然这一解读,偷换了文与书的概念(并非为书法载道,而是文以载道),但里特贝尔格博物馆能认识到书法与文章、载道、主体的关系,实属难得。
在专业的基础上,展示中国文化时,里特贝尔格博物馆着重以古今对话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在当代的文脉传承。
“书法的魔力:3000年的中国书法展”展览现场
在“3000年的中国书法展”中,展览以“华意诗意”和“灵性救赎”等板块,不仅展出了宋理宗等古人经典的书法作品,也展出了曾宓、张洹等当代艺术家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展示当代艺术家作品时,馆内并不局限于展示纯书法作品,而同时展出其他以“书法线条”为媒介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等。在展示当代艺术家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的多角度解读中,探讨书法艺术泱泱3000年历史如何在当代传承。
2020年9月11日至2021年1月17日,“向往自然:解读中国艺术中的风景”展出。图为《千峰万壑图》龚贤 约1670年
《宣城奇景图》 梅清 1679-1680年
《无线风光在险峰》 李可染 约1961年
将于9月开展的“向往自然:解读中国艺术中的风景”同样以“古今对话”为策展特点。此次展览将展出90件绘画、录像和装置艺术品,时代跨越6个世纪,以明清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和知名现当代艺术家作品并列展出,呈现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对话。龚贤的《千峰万壑图》、梅清的《宣城奇景图》与李可染的《无线风光在险峰》、黄岩的《中国山水纹身系列之七》、杨泳梁的《蜃市山水系列》并列,即便毫无哲学基础的国外观众,也能跟随策展人的脚步,在中国古今作品的穿梭中,感受“山水”在中国如何发展。
《中国山水纹身系列之七》 黄岩 1999年
《蜃市山水系列》 杨泳梁 201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巡展】徐渭艺术大展亮相瓯海区博物馆
屏居佳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家具展
贺新春 | “迎丙申猴年——楹联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甲骨文书法,其实很美啊
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于5月底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甲骨文书法国际大展”
国家博物馆【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