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净水技术 | “微观治水”——陈国光教授经验谈(深度处理之生物活性炭篇)

陈国光,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早年奋战在供水行业科研和运行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随后陈教授作为政府部门从事水质检测和监管工作,对上海自来水的水质保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陈教授对于水厂的运行和管理已然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经验和观点,并提出了“以前是宏观治水,现在应当是微观治水”的精细化水厂运行管理观点。经陈教授口述,《净水技术》杂志社将大量宝贵的干货分篇后,借此系列文与广大供水同行分享。

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目前主流的工艺选择为臭氧-活性炭工艺。其中,生物活性炭滤池,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两个功能,实现了对水中浊度的去除,和有机物的降解。

活性炭材质和种类众多,我们水厂一般选用什么炭?

陈教授:水厂我们常使用煤质活性炭,细分包括活化无烟煤、活化烟煤、压块(片)破碎活性炭、圆柱破碎活性炭等。其中活化无烟煤和活化烟煤虽然相对价格便宜,但是吸附性能较差,或孔隙分布局限性较大,所以较少使用。常见的主要是压块(片)破碎活性炭和圆柱破碎活性炭。这两类活性炭的孔隙分布相对较为合理,适用于水厂工艺,但是又各有千秋。压块(片)破碎活性炭表面相对粗糙,易形成生物膜,但所需的冲洗频率较高,易破碎,会导致活性炭滤池中漂浮物增多,且再生获得率低。而圆柱破碎活性炭表面相对比较光滑,不容易挂膜,但冲洗频率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此外,还有很多我们所熟知的活性炭,例如果壳碳、竹炭等,但由于这些炭的机械强度较低,不适用于水厂的反冲洗,一般都用在家用净水器上。而市政供水中还会经常被用到的粉末活性炭,则大多为竹炭材质,主要原因是粉末活性炭一般都是不经回收的一次性使用,所以竹炭机械强度差的缺点就不存在了。

对活性炭而言,怎么样的孔隙率分布是最好的?

陈教授:活性炭的孔径按尺寸分,可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其中大孔(R>500A°)可截留一般的微生物,中孔(20A°<R<500A°)可截留较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而小孔(R<20A°)则可截留小分子的有机物。但是对于活性炭而言,并非孔径越小即越好。和膜工艺不同,活性炭滤池不仅仅需要起到物理过滤的作用,还需要起到对其他物质的生物降解功能,合理的孔径分布,即可保证物理过滤效果,也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空间,并能对目标的污染物有效去除。因此,对于活性炭而言,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它的孔隙率分布。例如我们在大量的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当活性炭大孔(R>500A°)占到60%以上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当中微孔(R<500A°)占到40%左右时,对致嗅物质(MIB-2,土溴素)的去除效果最好。

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主要机理是怎么样的?

陈教授: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按经验,活性炭的孔径除以1.7,大约是这个孔径可有效吸附的污染物尺寸,实际运行中发现微孔和中孔主要起到的就是吸附作用。而大孔的作用更多在于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空间,也就是为生物膜的生长提供条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活性炭通过吸附水中的微量有机物AOC,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进入生物炭滤池的臭氧被还原为氧气后,同样也是微生物生长必要的条件;同时,由于吸附是可逆的,被活性炭所吸附的大部分有机物,都可能脱附从而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而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产物,同样也能促使生物膜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所以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互依托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生物活性炭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供水水质的提升自然就相当可观了。

那生物炭滤池的冲洗频率应当如何来判断?

陈教授:生物炭滤池的冲洗,实际上就是为活性炭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提供辅助条件,可以使老膜脱落,让新膜生长。但是冲洗的频率应当科学的选定,频繁的冲洗,会导致生物膜的生长被影响,无法有效发挥生物降解功能;而冲洗频率较低,则可能导致生物菌疯长,堵塞滤池,直接导致出水浊度增高以及带来生物穿透滤池等问题。根据长期的运行经验,冬季由于微生物生长较慢,冲洗频率一般可以为5~7天一次,而夏季冲洗频率一般较高,可以为3~4天一次,但具体的冲洗频率依然需要根据原水和出水浊度、滤池前后的水头损失情况等来进行综合考虑。

很多水厂在实际运行的时候,高度重视生物泄漏的问题,也在通过调整砂滤池和活性炭滤池的前后顺序来比对出水效果。根据运行情况来看,先炭后砂的工艺顺序对生物泄漏的控制效果较好,但差距并不非常明显,还是应当从冲洗频率的控制,以及在平流沉淀池通过加氯杀藻的方式,来解决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泄漏的问题。

作为水厂的一种常用材料,活性炭是否需要更换?

陈教授:活性炭是一种净水工艺中的耗材,一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肯定需要更换。但是否更换,应该进行科学的判定。我认为,判断活性炭是否需要更换,可以参考几个方面:(1)是否破损、是否影响过滤效果;(2)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比常规工艺是否提高超过15%;(3)嗅味合格率是否明显降低;(4)对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对比常规工艺是否超过20%,理想状态应当到50%以上。

根据我们在黄浦江上游水源水厂的实践,我认为活性炭的更换频率应该在5~6年之间。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自来水制水应当是一个公益事业,应将公益性放在经济性之前。满足国家标准的100%达标仅仅是制水工作的合格线,我们应当追求的是更高的自来水标准。多年以前有一位日本专家表示,他们的水厂的出厂水始终坚持以国家标准限值的十分之一为目标,我认为这个观点也应该为我们所认真学习。

至此,陈教授关于深度处理工艺的分享暂告一段落。除了精彩的专业知识分享和如数家珍般的经验数据积累,陈教授所提出的“100%达标仅仅是合格要求”让我感触良多。2035年上海已提出全面实现高品质饮用水的目标,这就是一种在100%达标基础上追求更好水质目标的决心。

推荐参考

江文华.水厂臭氧投加精确控制的问题与思考,2017-07-25. 

段友丽.国内外净水用活性炭产品标准发展历程与对比分析, 2017-01-24 .

张慧,吴超,何欢,周红中,段友丽. 生物活性炭运行监测技术与应用实践, 2017-03-31.

宋思杨,吴超, 何欢, 王蒙蒙, 刘雪莲. 活性炭过滤工艺在上海市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2017-06-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供水厂净水工艺评估要点简解
水业导航 |李圭白院士:绿色工艺——第三代饮用水净化工艺的发展方向
臭氧化
【大家之言】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活性炭选用、失效判定及运行管理
活性炭在净水器中有什么作用
这座污水处理厂被贴了「工匠」标签,发现竟是马云老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