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王孟英医案》浅注(17)

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17)

湿温迁延案

翁嘉顺之妇弟吴某,劳伤之后,发热身黄,自以为脱力也。孟英察脉软数,是湿温重证,故初起即黄,亟与清解。大便渐溏,小溲甚赤,湿热已得下行,其热即减。因家住茅家埠,吝惜舆金,遽尔辍药。七八日后复热,谵语昏聋,抽痉遗溺,再恳孟英视之,湿热之邪扰营矣。投元参、犀角、菖蒲、连翘、竹茹、竹叶、银花、石膏(泄卫清营之法),佐牛黄丸、紫雪丹而瘳。臀皮已塌,亟令贴羊皮金,不致成疮而愈。

注:劳倦伤脾,原有身热发黄之症,宜参考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加减。若发黄因为湿温,不可妄施温补、滋补。案中仅凭“软数”之脉辨认,未免太简。先予清解,湿退阴伤,邪未尽失治而再深入传变,再清热养阴,结合卫气营血的用药路线。

湿热时邪救误案

庆云圃观察令郎恩荫堂司马,陡患偏坠,医与茴香、芦巴、乌药、荔核等剂,遂痛不可忍,浼赵棠村鹾尹邀孟英视之。按其脉肤甚热,曰:非疝也。睾丸肿痛必偏于右,此湿热时邪也。设以疝治之,必成痈。按法治之,果覆杯而痛减,三服而便行热退。因食羊肉肿痛复作,再与清解,谆嘱慎口腹而瘳。

注:医见偏坠,辄误作疝气;用温暖肝经之剂,药与病反,一服病即加剧。若执“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则贻笑大方、误人不浅。针对病因病根来用药祛湿热,覆杯病减,食羊肉而复病,亦是侧证:病属湿热,不可施以温补之力。唯作者如何辨识为湿热时邪(想必是根据舌脉症状表现),缺乏详细、必要的解说。

水亏火亢不治案

吴宪章年逾花甲,患感,医知其为湿温也,投药不应,而仍能起榻理事。石北涯拉孟英视之,冀其勿致加剧。及诊脉左寸数疾,余皆软大,谷食略减,便溏溲少,苔色腻黄,舌尖独黑。孟英不肯予方,人咸诧之,因曰:证原不重,吾以脉象舌色察之,是平昔曲运心机,离火内亢,坎水不制,势必自焚,况兼湿温之感乎!果数日而殒。

注:舌尖黑,只要兼燥不润,可直断为水不制火、心火自焚之证。年逾花
甲,确实难以挽回。若是至亲好友,事先言明,尚可施药以图万一。

高年湿温证

黄纯光年七十八岁,患湿温,至旬余,脉形歇代,呃忒连朝,诸医望而畏之。孟英诊曰:脉虽歇而弦搏有根,是得乎天者厚,虽属高年,犹为实象,参以病深声哕,原非小故,而二便窒涩,苔腻而灰,似府气未宣,痰湿热阻其气化流行之道也。清宣展布,尚可图焉。何新之韪其议,因以旋、茹、栀、楝、杷、杏、萸、连、菀、蒌、雪羹为剂,片通草一两,煎汤煮药。投匕即减,数服而大吐胶痰,连次更衣,遂安粥食。惟动则嗽逆,渐露下虚之象,予西洋参、龟板、牡蛎、苁蓉、石斛、牛膝、冬虫夏草、石英、茯苓、当归等药,而各恙递安。继加砂仁、熟地而起。

注:诸证有痰,痰不易出,病重也;服药后痰松活易出,是吉兆,不得以痰多而以为是药误。先以清疏为主,继以峻补肝肾收功。

蓄湿、疟疾案

沙沛生鹾尹患身热头重,腹胀便溏,脘闷不饥,口流涎沫,腿痠溺少,脉软神疲。孟英诊曰:内湿素盛,兼吸客邪,不可谓值此亢旱之年,竟无泛滥之病也。予槟、朴、蔻、苓、猪、泽、橘、半、防己、秦艽之剂。小溲虽行,其口中涎水流出尤多,病遂以愈。

既而其子龙官初次患疟,耳聋舌绛,溺赤痰多,脉数而弦,寒微热甚。幼科云:胎疟不能即愈。孟英曰:此齐东野语也。予滑石、竹茹、知母、花粉、苓、翘、橘、半、青蒿、鳖甲,八帖而痊。

注:干旱之年,人多易患燥证、温病,然而亦有平素体质多湿者,因有特定的人事活动(譬如饮茶过多、食用水果过多等)而患水湿病。治水之法,前哲倪松龄先生曾有过专论。疟疾之治,仍是据症状治肝脾二经之湿热。

痰食结胸案

沈南台年三十七岁,初冬在乡收租,将归饱啖羊肉面条,途次即发热头疼,到家招沈某视之,谓其体丰阳气不足,以致伤寒夹食,表散消导之中,佐以姜、附。数帖后,热壮神昏,诸医束手。

交八日,所亲许锡卿、吴久山交荐孟英图之。苔色黄腻,口不甚渴,粒米不沾,时时火升,汗躁谵语,溲赤便秘,面晦睛红,唿吸不调,胸前拒按,脉则虚软微带弦滑,不甚鼓指。曰:体气素亏,然脉证太觉悬殊,必因痰阻清阳,故气壅塞而脉更无力也。

剂以小陷胸合雪羹,加旋、菖、薤、枳、栀子、胆星。服后痰即吐,脉较起;再服谵语息;三服痰中带出紫血数块;四服热退而汗躁胥蠲;七服苔净胸舒,溲长口渴。改予甘凉濡润之法,服数帖痰已渐少,舌布新苔而仍不更衣,觉有秽气上冲,亦不知饥。仍予甘凉养胃,佐以兰叶、野蔷薇露降其浊气。数帖后,秽气除,粥食进,但不大解,家人忧之。孟英曰:既无所苦,能食脉和,静俟水到渠成,不可妄行催动也。

既而加谷起床,便犹不解,病者停药旬日,计起病已交一月矣。粥嫌不饱,意欲食饭,复请孟英商之。孟英曰:可食也,药则不当停,亟宜培养涵濡俾其转运也。授参、术、归、苁、杞、麻、半、芍,少佐枳壳为方。服十二剂始得畅解坚矢,嗣与峻补善后,寻即复元。

续有宣氏妇脉体极虚,患温而胸次痞闷,苔黄垢腻,医皆畏难而退。孟英以轻清肃化之药数剂,苔退胸舒,即能进粥,随予生津养血,又旬日更衣而愈。观此则黄苔宜下之说,须合脉体以为可否也。

注:《内经》言“六腑以通为顺”、“胃气以下行为顺”,若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又或夹以时邪,饮食停滯,发热头痛有感冒状,当据病之寒热、深浅而治之。不得以伤寒定法用发散消导药,叶天士曾力批此类药误。渠道梗阻,糟粕畅行需以正气驾驭之、濡润之。久病体虚,难任大黄之类猛药。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虎汤“表热里寒”心悟
表真热里假寒的白虎汤证
王氏医案绎注(2)
王孟英医案杂治
王孟英医案——中医界的一朵“奇葩”
读医撷菁(王士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