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不愿意叫“叔叔,阿姨”,除了害羞你还需要知道这些原因

暑假到了,宝妈阿夏把3岁的孩子大宝送到乡下姥姥家,但是他变得很害羞。见到生人的时候,会趴在大人的怀里。让他叫“叔叔、阿姨”,怎么也不肯叫。叔叔、阿姨们都说“还害羞呢!”等叔叔、阿姨走了,他才轻声地说“叔叔、阿姨!”

见到姥姥,让他叫“姥姥”,他赶紧让妈妈抱起来,脸上的表情很冷漠,似乎也要哭出来。大宝回房间休息后,大人们都在讨论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害羞,城里人总见过大世面吧?”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小孩, 在自己家里上窜下跳,出门一见到其他人就躲在父母后面,见到长辈也不主动打招呼。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碰见熟人,都会催促孩子叫人。有些孩子害羞不肯开口,还被家长责备,甚至弄哭。

孩子不叫人,经常就被大人贴上“这孩子很害羞!”的标签。

大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礼貌,逼着孩子打招呼,其实想要想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胆小害羞的状态,我们就需要了解孩子不叫人的原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那孩子为什么见到叔叔阿姨却不叫人呢?大树为你解析!

【阶段性的害羞】

在3岁以前,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平时接触的生人比较少,周围都是熟悉的环境和认识的人。如果突然见到很多生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受到新奇的刺激,孩子就会对人和物感到恐惧,因此产生恐惧型害羞。

【遗传了父母的害羞】

孩子的害羞有一部分来自天生,那是遗传于父母的性格。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具备害羞的特质,孩子一般也会遗传这种特质,表现出比别的孩子更强烈的害羞。

叶老师是幼儿园教师,班里有一个小朋友特别沉默寡言,同学们下课都打打闹闹,只有她安静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像不属于这个集体一样。

有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她爸爸妈妈都来了,大家发现她爸爸妈妈也是老实巴交的性格,话很少,只是安静坐着,也不和其他父母交流。这个时候,叶老师才明白,原来那个小朋友是遗传了父母的性格。

【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交 】

有些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自己的家里,特别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的的孩子,

比较少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

如果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地给孩子做好示范,孩子也会表现出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常常被人认为是害羞或者不礼貌。

这样的孩子一见人就躲藏,别人一抱他就哭闹,父母喊他叫人,孩子也扭扭捏捏,不情不愿。


【被贴上了害羞的标签】

孩子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评价“这孩子太害羞了!”“这孩子太胆小了!”“这孩子太内向了!”自己心里也会把他人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就是害羞、胆小、内向,从而采取自我保护,避免受到社会评价。

虽然孩子的害羞可能是阶段性的,但是如果不积极关注,帮助孩子去改善,孩子害羞时间长了,会有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难交朋友等特征, 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还是要在生活中帮助孩子逐步改善害羞的状态。

想知道让孩子逐渐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大树下篇来为你解答。

话题:遇到熟人,你家孩子会主动招呼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胆小害羞,和家长带孩子方式关系最大,其实解决办法并不难
孩子三四岁时最容易怕生
为什么要花时间跟孩子讲道理?
为母则刚,就是在别人跟孩子开“玩笑”时,勇敢地怼回去!
孩子不听话,一边“恐吓”一边“威胁”,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如果你家有个内向的孩子,请花2分钟看看!太有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