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0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素涵作品

素涵(山东)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精心操劳着家里的农田。

我一直觉得父亲不苟言笑,是个特别严肃的人。小时候,我和弟弟都有点怕他,其实父亲从来没打过我们,而我们还是怕犯错,怕他严厉的眼神和批评。

父亲出生于1944年,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在我小姑一岁多的时候,奶奶有病去世了。而爷爷耳聋,身体也不太好。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大爷十一岁便跟别人去了东北闯生活。

在那艰苦的年代,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春夏秋还好,还可以挖野菜,吃树皮,采树叶。春天能吃上榆树叶就是最好的了;最难吃的是杨树叶子,发苦,难以下咽。

最难的是冬天。家里实在没得吃了,父亲曾跟我们说,八岁的他蜷缩在草垫上,愁眉不展,也没有盖的东西,又冷又饿,浑身瑟瑟发抖,眼瞅着屋脊,心里想着弄点什么才能填饱肚子?

没办法八岁的父亲曾带六岁的大姑出去讨饭。有时上门遇到人家养的狗,忽然汪汪地叫着扑过来,大姑吓得不得了,父亲就忙把大姑拉到身后护着,告诉大姑不要害怕,其实他也不过才是八岁的孩子。

因爷爷身体不好,家里的很多事情自然就都落在当时才十几岁的父亲肩上。父亲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辍学去生产队,推车,挑东西,顶大劳力干活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人。

由于家里穷,父亲28岁那年才娶了我母亲。那时家里的房子是土墙,草屋,房子很矮,是木头的小窗户棂子。一入冬,就得封上油纸或糊上纸挡风,但屋里会变得更暗。怕漏雨,每年都要上房顶把不好的麦桔杆抽下来换上新的。

父母齐心合力,一起挑起家里的重担。口里攒,肚里挪,日子逐渐一天天好起来了,帮扶着我的四个姑,也都相继结婚成家。

在我16岁那年,家里终于也盖了五间新的青砖红瓦房,大的玻璃窗,很敞亮。

这期间,父亲学会了木匠活,村里谁家盖房子、盘梁,都让父亲去。他干活实在,做的家具样子好,也耐用。周围街坊邻居及邻村的都知道他手艺好,人实在,都来找他。父亲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他特别心灵手巧,农村干活用的大、小推车等家什,一看就会做,而且做的特别好。

家里现在用的衣橱、桌子,椅子,凳子,也都是当时父亲做的,已用了三十多年,都一点没变样。

8岁那年,父亲因为木匠活手艺好,又去了镇供销社,负责那里的木工活。

就在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回家带回一个小收音机,能收到好多节目,感觉特别神奇,把我和弟弟激动得好几天睡不着觉。那时电台每晚播放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我们都听得入了迷。邻居小朋友吃过晚饭也都早早过来。我们把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院子里吃饭桌的一角,音量调到最大,一起收听。

记得院子里还有两棵很大的梧桐树,树干笔直。那蒲扇大的叶子,挨挨挤挤,织成了庞大的树冠。坐在树下,吹着微风,听着刘兰芳的精彩说唱,那洪亮悦耳、抑扬顿挫的声音,让人振奋。感觉夏天的燥热也一扫而光。

后来国家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每户都分到了农田。渐渐地家里粮食够吃了,也开始屯点了。家有余粮,心不慌。再后来父亲不在供销社干了,回来承包村里的部分果园,共十多亩。刚开始的两年,果树小,主要种树下的空隙地,因怕太高的农作物影响果树成长,就以种花生为主。

一开春,父母就要把果园所有长草的地方都锄一遍,然后犁沟施肥。谷雨节气一到,等下了雨,地里水分充足了,就立马种花生。天还刚蒙蒙亮父母就起床,叫醒我和弟弟去点花生种。到了上学点,我和弟弟便背书包去上学了。

父母两人起早贪黑,也得一个多星期才种完。有时地干了,就得等下一场雨来了再种。每年父母两人忙完地里责任田,就几乎天天在果园里锄草、打药,侍弄这十多亩地,直到秋收忙完。看他们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从没听他们报怨一声。

等果树长大了,父亲自己又摸索出怎么剪树,让苹果、桃子坐果率高,结的多,大,上色好。

每年果树成熟的季节,父亲就一个人住在果园里搭的棚子里,好几个月不回家。棚子是父亲自己搭的,棚子下面用四根很粗的树干顶着四个角,然后上面用横木撑着当床,边上再做一个梯子。棚子下面周围用草帘子挡着,只留一面出进,里面放一个煤球炉子,一个小桌子,简单厨具。白天我们在那吃饭。晚上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睡觉看园子。

因为果子每年结得又多又好,父亲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农艺专家。一入冬,就被街房邻居请去,帮他们剪树,一个冬天都闲不住。

父亲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东西学了不用,强起用了不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学点技能。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技多不压人,说不准哪天就能用上。

父亲没有文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人活着,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强,不气馁。挺直脊梁,不屈服。

父亲之前是抽烟的,日子困难的时候,都是母亲在集上买点烟叶回家晒干,再放簸箕里搓出来,放进方便袋子里。每次用我们学习写完的本子纸卷烟抽,幸好父亲烟瘾不大。后来生活好点了,才买成盒的丰收烟,家里来客或者搞个小建设,就买几盒大前门烟招待客人,在当时是最好的烟了。

再后来,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全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家里成盒的烟也不稀罕了,父亲想抽都有。父亲干活累了,母亲每晚炒个菜,父亲都喝个酒解解乏。父亲酒量也可以,家里来客人时,能陪着喝一斤也没问题。

可十多年前,一次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很长时间一直没好,父亲便决定戒烟。从那以后真得一次也没再抽过。家里来客人没抽完的烟都放到长毛,父亲也不心动。

几年前,父亲头上老是起疙瘩,去医院查,说是日光过敏。可能与前几年伏天在果园干活出汗晒的有关,医生建议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酒。父亲从医院回来,就直接也把酒戒了,从那以后,不管在家,还是什么场合,都是滴酒不沾。

我不知道父亲为了戒烟酒,得付出多大的决心和毅力,上来烟瘾的痛苦是如何克制的。他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提过,我敬佩父亲的自制力。

父亲节,我休班回家。午饭后,我拿出前两天在百货大楼买的T恤衫,跟父亲说:“这两件是我在市场花15块钱买的,便宜也没法退,您一定要穿上试试。”

“真的是15块?”

“是真的,不骗您。”我点头,肯定地说。

想起过年在凌云给父亲买了个羊毛衫和大袄,捎回家,谁知父亲坚决不穿,说衣服有的是,非让我退,任凭我怎么说也不要,最后没法又捎回退了。其实我很明白,父亲就是觉得我又买房子累,不想让我花钱。这次我故意说市场买的,便宜没法退,父亲才同意。两件穿身上大小正合适,我赶紧找剪子铰下标签,放盆里洗好晾着。

今年父亲已77岁了,早已不是那个严厉的父亲,变得爱笑,成了一位和霭可亲的老人。

身体也大不如以前。这几年不再干果园的活了,自己在家还种了八分地,不舍得丢弃,在家院墙外侍弄一个小菜园,每个季节都种着时令蔬菜,春有小葱、韭菜,茼蒿,夏有芸豆、茄子、辣椒,秋有大姜等,每次父亲听我们回家都提前摘好菜,打成捆整齐地装进袋子,让我们临走捎着。

如今父亲年纪大了,作为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和母亲健康,平安、幸福!也祝愿天下所有父母都健康长寿,万事吉祥,顺心如意!  

【作者简介】尹德玲,又名素涵,山东省日照市作协会员,曾在省市电台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及优秀奖等。个人公众号《素涵心语》,喜欢文字,用心写字,用爱感悟人生,做一个温暖的女子,愿与你拥抱这世上的每一份美好与遇见!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缕阳光(图文音画)一首气势轻音乐一缕阳光
一个人最强的底牌,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
从40岁开始到60岁,逼自己弄懂这6个“歪理”,将渡人渡己
最好的配置:物质低配,家庭高配,心态顶配
真正有远见的人,都给自己留这三条后路
现实生活中的金玉良言(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