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润--高处不胜寒

  讨论的关键点,不是两家公司合并后成为全球最大涂料制造商,而是10年前被威士伯收购的华润涂料,这个曾经的国内民用涂料木器漆领域领导企业,民族涂料代表品牌,而今又不得不面临又一次更换“东家”的命运。曾经优秀的民族品牌,如今寄人篱下,前途未卜,让人唏嘘不已。


对于华润再嫁事件,行业流传一个经典段子

有人这样戏谑写到:

  10年前的上半年,有人问我,你在那上班,我说华润涂料;10年前的下半年,又有朋友问我,你在那上班,我说Valspar;10年之后的今天,如果你问我在那工作,我会告诉你-Sherwin-Williams。不要说我总是换工作,频繁跳槽,其实我从来都没有挪过窝,只是原单位被其它公司收购了两次而已。

对于被收购后的民族品牌的命运
我们有太多不愿直视的案例

例如: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7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从以往案例来看,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最后的命运结局无一例外都是香消玉殒,黯然销魂。有人把外资收购民族品牌形象的比喻为“掐尖”行动。从近20年来中国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的命运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外资企业的“司马昭之心”。中国品牌你在本土再怎么NB,只要你走所谓的国际化路线,股东差钱,或想卖个好价钱,只要你敢卖,我就有本事让你服服帖帖。在前方市场我这个外来兵虽然斗不过你这“本地虎”,但只要通过资本运作,收编你。如果你听话,还有点甜头。如果不配合,在我的后方,可以不给你供给,以各种理由解散你原有的核心领导队伍,遣散你原有部门。至于兵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懂的。


  华润涂料,这个在世界涂料行业并不起眼的品牌,在中国,却曾经大名鼎鼎,风光无限。而今再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不是因为八卦,而是源于人们内心深深的“民族情结”。华润“女儿”再次远嫁,“父母们”难免对她牵肠挂肚,为她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而担忧。

  华润三月再嫁豪门,入主宣伟,跨进世界级涂料制造商大门,不仅抬高身价至67亿人民币,也带去了近30亿的市场陪嫁。这对于威士伯而言,10年时间的陪伴,放手的这一刻,从2006年约23亿人民币(2.9亿美金,当时汇率约7.89)的收购价,到今天的67亿(即时汇率约为6.51),除去2006年-2015年CPI(通货膨胀率)累加指数1.275(约),也就是说,10年的时间,威士伯抱着中国最大、最有前途的品牌,赚了[67/23-1.275-1]*23亿,品牌溢价约14.8亿人民币。当然,华润每年3亿左右的盈利,10年间也给威士伯带来了近30亿的收入,两者合计约为44.8亿。平均每年华润给威士伯带去4.48亿的纯收益。这对于小编来说,想想也是醉了。


  然而,我们把目光投向与华润(1991年成立)同一时期的外资品牌,做横向对比。立邦(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多乐士(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更早1898年),2006年,华润被威士伯收购同年,华润年销售约23亿,立邦年销售额约30亿,多乐士年销售额约20亿。10年之后,2015年华润年销售约30亿,立邦、多乐士双双高飞,年销售额分别高达136亿(2014年),118亿(2015年),数据相比之下,高低立现。就连1999年才成立的嘉宝莉,而今也走进30亿的大关,冲击IPO。

  时间又回到1991年8月,华润核心人物梁俊谦与12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资30万元,在顺德创办华润涂料。15年之后,在被威士伯以2.81亿美元购得其80%股权时,华润已经成长为国内涂料界的龙头企业,而当时的华润仍以30%增速快速成长。面对一纸收购合同,一时之间,华润内部和业界质疑声不断。面对威士伯的并购,梁俊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为国际品牌,是华润追求的目标,而要成为国际化企业,资本的国际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城头忽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台。华润涂料一时成为中国涂料行业民族品牌的绝唱。

  然而,经过之后5年过渡期的实践证明,梁俊谦并没有得到他及原华润管理层想要的“结果”,同样也没有得到威士伯总裁及首席执行官WilliamMansfield承诺的那样:“我们打算将华润涂料产品推广到全球快速发展的涂料市场”类似的结局。

  相反,华润涂料自从被威士伯收购之后,华润低调了很多,市场上关于华润的声音沉寂了、消失了,品牌的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期的立邦、多乐士却如上分析的一样快速崛起。


  商海波诡云谲,事事难料。华润境遇,不知当年的华润人如何感想?

  10年前,威士伯收购华润,对于威士伯而言,是资本运作的需要,与其它无关,对于华润而言,是无限美好的憧憬与踌躇满志。

  10年后,宣伟宣布收购威士伯,对于威士伯而言,还是资本运作的需要,但对于华润而言,这10年,却是独上高楼,难以莫名、不可诉说的10年。

   

华润的命运,

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受害者,

未来,对于华润来说,依然不可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华为宣战后,民族涂料是时候在水漆领域向洋品牌宣战了!
中华牙膏不姓“中”,命运多舛恐再被易手
装修涂料选购必读
中国民族品牌的悲哀 被收购后多数从地球上消失
国货曾经的辉煌
国内超6成牙膏被宝洁等外资掌控 民族品牌慢慢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