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曾预言撬动万亿经济市场的涂料,今表现如何?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此前本号对石墨烯作过相关报道——“石墨烯涂料撬动万亿经济市场”

关于石墨烯材料的议题国内貌似未曾停止,近来议潮更甚,几乎各大媒体都有它的相关报道,且保持高频段的刷新状态。基本都是关于石黑烯技术上获得新突破的积极消息。

以上为笔者今天于网络上搜索“石墨烯新闻”的最新截图

而在9月22日,一篇发自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石墨烯困境:空有产能 产品难买》的文稿却给石墨烯泼来了冷水。

文章中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丁古巧提到,石墨烯的制作困难——其独特结构带来的优异性能,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成为石墨烯材料普及的制约因素。“从材料结构而言,单个碳原子层组成的二维材料,没办法单独使用,而石墨烯自身化学键饱和,又很难和其他材料复合。”

石墨烯目前主要分两种形态,一种是石墨烯薄膜,一种是类似炭黑的石墨烯粉体,两者的应用方向也不尽相同。薄膜形态的石墨烯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包括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二维碳素、无锡格非等公司。

但石墨烯粉体则是争议最为集中的领域。一些公司和机构将单层和多层混为一谈,将厚度远远超过10个原子层的石墨烯微片或石墨烯纳米片也称为石墨烯。“目前国内很多公司号称可以做100吨、 500吨甚至上千吨,夸大成分比较大,且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石墨烯,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清楚。”丁古巧说道。

该文中还提到,石墨烯材料科研和产业未能有效衔接,目前我国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已经超过百家,尤其在常州、青岛、重庆、无锡、深圳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但与海外三星、IBM、诺基亚、英特尔、陶氏化学等大公司推动产业化应用不同,中国的石墨烯生产多集中于中小型公司,大型企业较少参与。应用技术突破难导致产业链下游尚未形成,很多宣称能够生产上百吨石墨烯的公司,其实是空有产能,实质很难卖出产品。

如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11月宣布一条年产100吨氧化石墨(烯)的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并预计2016年可年产1000吨粉体石墨烯,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但根据2016年年中业绩报告,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67.2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83%。


空有产能,投入大量资金于设备、人员,却很难卖出产品,成为国内石墨烯生产的尴尬现状,由于下游需求未起,大部分石墨烯企业目前仍无法找到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在报道内容看来,这的确是现下石墨烯所面临的障碍,且当下需要克服的问题仍然很多。

但想提醒大家的是,作为一个新生涂料——被各行业寄予厚望的“材料之王”,自2004年研究者获得重大突破,成功于石墨分离出来,至今不过10余年间。从被发现至各种研发利用,再到真正适用于产品研发,10年可以说刚好是开始进入紧密的磨合期,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越有利研究的突破进展。只是我们需要把对石墨烯材料的高期望值稍稍降温,给它一个合理的成长时间。同时在此更呼吁行业人士,多以正确的姿态对待新材料,不局限于当下的产品发展,用更超前的眼光对石墨烯投入更高的关注度,以确保这个珍贵的涂料在国内行业早日实现其宝贵价值,也为各行业的发展作有力的推动!相信届时,“万亿经济市场”依然会如期而至,我们姑且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做玻璃钢/复合材料必看的33家树脂企业
石墨烯产业革命尚未成功 表现相当浮夸
重磅!全球首款石墨烯基抗菌、抗病毒涂料问世!
石墨烯-玉米芯
中国石墨烯产业“梦之队”在崛起
名企访谈|冒险者瞿研博士:石墨烯不是颠覆者而是工业助推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