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

很多人没能活出境界,是很遗憾的,自认为觉悟很高,说话头头是道,但人生总缺少点价值。

活出境界和活得好,其实有很大差别。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生活富足家庭美满,这就是活得好;可有些人追求的不是经济基础,而是上层建筑,能说还会做,说得有理且做得漂亮,这才是活出境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观点“致良知,行知合一”,需要从“致良知”与“行知合一”两个层次去解读。

“良知”即人的本心,人性本善,不得违背伦理道德的本心。“行知合一”之所以摆在后面,可见“知行”的前提必须是“良知”,任何言论,任何行为,不得违背良知。

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合一”讲究道德思想意识必须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阳明自己是这样阐述“行知合一”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现在的人,却将行知分作两件事去做了,往往认为必先“知”,才能有“行”,于是并没能真正明白。

更有些人,只停留在“知”的层面,饱读诗书,道德思想意识都很好,可是却始终迈不出“行”的脚步。

就如,时常把要乐善好施挂在嘴边,以彰显个人素养,但真正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候,这些人不见了踪影。知善而不行善的人,即使经济条件再好,人生可以说是无价值的。

“行知合一”还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一个好的厨师,并不是一次就能练成,同样一个翻炒的动作要练习无数次,但只是机械实践并不行,厨师得先学用料,食谱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创造出美味佳肴。

知行合一是味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唯有付诸实行的思想方能谈价值。

人生的境界,也是有高有低,无论最终结局如何,都应该先对得起良知,起码问心无愧,无悔。

文章来源:红尘静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
“知行合一”与“原心定罪”思想逻辑的现代反思
从“知行合一”看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的教育之道
2017年12月“初冬”——2047年12月“初冬”!!!“未来叁拾年的时间”!!!“我和我的挚爱”!!!“我们壹致认为”!!!“在我们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上”!!!“在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知行合壹”!!
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